基于“4421”要素框架的幼儿家庭教育指导
2022-05-22李惠
【摘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如何落实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幼儿园作为3~6岁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主体之一,可借由“4421”家庭教育指导这一要素框架,抓住组织对象、组织过程、相应的环境进行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规划与构建。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4421”要素框架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2)04-0053-04
【作者简介】李惠(1990-),女,四川峨眉山人,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硕士。
一、背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需要从文本走向实践
“家庭教育指导”是个一直受到关注的话题。早在2010年2月,全国妇联、教育部等7个部委就联合印发了涵盖新婚夫妇、孕妇、18岁以下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为家庭教育指导对象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此大纲在2019年5月发布了修订版,在指导原则中增加了“科学性原则”,并增加了八个核心理念。教育部在2015年10月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强调要“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共同办好家长学校”等。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案明确了家庭教育的含义,规定了家庭责任、国家支持家庭教育的举措以及学校等社会力量对家庭教育的协同任务。其中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第四十四条也指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早期教育服务机构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科学养育指导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国家相关法规文件的出台,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落实提供了框架与指南,同时为开展相关的工作提供了资源与条件支持。但从文本的出台到具体实践的落实,这当中还有一段探索与摸索的道路要走。或许“4421”这样的一个要素理论框架,便是我们有效、有特色开展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可以借助的一个工具或是桥梁。
二、概念厘清:“4421”要素框架
为了能够较为全面地涵盖家庭教育指导中的各个要素,上海市教育科学院原研究员李洪曾在相关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4421”框架。这一要素框架包括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四个对象:组织者、指导者、家长、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四个过程:组织过程(组织指导者开展指导)、指导过程(指导者对家长进行指导)、教育过程(家长教育幼儿)、发展过程(幼儿的发展)。对四类对象和四个过程直接产生影响的有“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环境,还有一个对“对象”和“过程” 间接发生作用, 但影响更为广泛和深远的“社会大背景”[1]。此理论框架包含了11个要素、4种类别,具体可见下图(见下页)。
三、基于“4421”要素框架的幼兒家庭教育指导实践建构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承担起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从现状来看,3~6岁儿童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大部分责任落在了幼儿园的肩上。笔者将借由“4421”要素框架对幼儿园进行的家庭教育指导中涉及的11个要素进行分析,以便更系统、更清晰地进行幼儿园中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或是说能做出有特色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一)明晰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中“对象”的能力与需求
在幼儿园中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园长扮演着组织者的角色,各班的教师作为指导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相关指导。
1. 助力幼儿园教师成为家庭教育指导者
幼儿园教师在承担幼儿园日常保育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肩负起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工作,并且是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角色。一些研究表明,在实践中有教师缺乏指导的专业素养,从而导致家庭教育中的某些实际问题难以解决[2];由于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能力与素养的欠缺也影响到家庭教育指导往个性化与科学化深入发展[3]。幼儿园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素养包含基本的专业知识,除了有关于儿童发展、儿童教育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具有较为系统的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包括基本的家庭教育的观念、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亲子互动沟通等才能够把握家庭教育中的关键点。从专业能力角度来讲,家庭教育指导者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观察与了解工作对象的能力、设计与实施指导活动的能力、个性化的指导服务与咨询能力、与家庭的沟通合作能力、学习与反思的能力[4]。家庭教育指导对幼儿园教师来说是综合能力与素养的运用,仅靠教师一人在实践中摸索,那这条道路漫长且艰难。从组织者的角度来讲,需要对家庭教育指导者提供相应的机会与相应的环境为其赋能。
2. 关注家长需求,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对家长需求的把握,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把握。一方面是大多数的家长需求,即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会遇到的幼儿发展中共同的需要关注的问题。可通过对家长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具体的指导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同时也可参考相应的文件,例如《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中所涉及的3~6岁儿童家长教育指导具体内容,或是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涉及的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的教养目标。另一方面是指向个体的,不同的家长在自家孩子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问题不同。有时家长会主动与教师表达教养过程中的困惑;有时家长需要教师在观察幼儿日常活动表现的基础上,主动与家长沟通幼儿相关的表现,讨论沟通理解幼儿的行为,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基于家长的需求同时考虑家长的相关能力,那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内容便较为清晰,也为后续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指导做好了铺垫。
幼儿是家庭教育指导成果显现的终点,同时也是我们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起点。我们需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创设适合儿童成长的必要条件,保护儿童各项权利,促进儿童自然、全面、充分、个性地发展。整个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始终要坚持以幼儿为本的理念。
(二)把握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过程”中的关键
实践中,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以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为主要依托,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延伸。幼儿园通过家长课堂、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方式,引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指导家长达到家园教育一致性的目标。但是,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探索仍然处于零散性研究或开发阶段[5]。我们可以借由对四个过程的关注,抓住每个环节的关键。
1. 设计组织过程需把握系统性、规划性及支持性
家庭教育涉及的内容与因素众多,同样家庭教育指导涵盖的内容也极其广泛,指导过程需要把握系统性、规划性以及支持性。同时,教师需要树立家庭教育指导不是一蹴而就、靠一次或两次指导就能完全解决相关问题的意识。首先,幼儿园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中,要明确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考虑幼儿教师作为指导者的特点与优势,结合众多家长与个别家长的需求,把握幼儿发展为最终的指向,规划包含幼儿教师、家长及幼儿发展的相关目标。对参与家庭教育指导过程的“对象”要有整体把握,同时跟随幼儿的发展,将小、中、大三个不同年龄段的指导活动以及相关指导主题进行有梯度的设计。其次,对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团队的支持,例如形成家庭教育指导的学习共同体、对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支持,同时可以提供相应的机会或者运用奖励的措施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中来,给教师提供相应的空间。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配置专职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配合支持幼儿园教师的指导工作。
2. 指导过程需把握与家庭的沟通与交流,关注亲子沟通与亲子互动
教师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中会针对不同的主题,进行不同的家庭教育指导,其中可能会涉及团体性质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或者也会涉及与个别家长进行的单独交流。面对家长的过程就是对教师专业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倾听与表达能力多方面的综合检验,而在具体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教师需要客观准确地、详细地描述幼儿的相关行为(尽量避免贴标签、进行直接的评价)。教师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留意才能收集到幼儿全面而细致的信息。同时,教师也要给家长提供相应的表达空间,如提一些启发家长思考的问题:“在家里幼儿有这样的表现吗?您怎么看幼儿的这种行为呢?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您是如何处理的呢?”以这样的方式让家长多表达相关的信息以及对幼儿相关行为的理解,挖掘幼儿行为背后或问题背后的根源;而后再一起共同商量怎么办。面对家长主动提出的问题,有些不能立即给出相应的见解或是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那就需要教师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请教有经验的教师或咨询相关方面的专家采取各种办法努力把家长的问题搞懂、搞透。家庭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影响最大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与沟通,而这一点通常会被一些具体的问题所忽略,教师可以保持对此的关注,并且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相应的专题或是一个长期话题来关注,逐渐引导家长建立起较为科学的亲子沟通方法,比如可以引导家长了解家庭沟通训练系统提到的沟通原则与技巧。
3. 家长的教育过程需把握对孩子的理解以及具体教育方法的运用
教师的指导工作,并非仅仅只有“家庭教育指导”这一直接的环节,还包括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过程,某种程度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决定着家庭教育指导的效果。而此过程对教师来说通常没有办法进行直接观察,为保证此环节能够保质进行,教师可以引导家长进行相应记录,而后进行观察记录或故事的分享,了解家长的儿童观、发展观、教育观,通过过程性的资料了解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方法的适宜性,从而让家庭教育指导具有个性化与深入性。
4. 孩子的发展过程需有追踪与反馈的机制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效果最终是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体现的。教师可以将指导过程进行表单式的记录,在幼儿园中保持对幼儿的观察。另外,同家长进行持续的沟通从而把握幼儿相关方面的发展情况。若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成效不大或没有改变,那就需要教师经过相应的综合与分析选用或者更换更为适合的指导方式对家长进行相应的指导,关注家长的教育过程,直至儿童相关方面朝着正向发展。
(三)关注家庭教育指导的“环境”,紧随社会“背景”的变化
借助家庭教育指导的“4421”理论框架,我们分析了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对象”以及“过程”,在此理论框架中还涉及了两个环境,一个是“物质环境”,另一个是“精神环境”。
1. 打造家庭教育指导资源库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按照教育部“严禁幼儿园开展网上教学活动”的规定,很多幼儿园暂停了通过网络进行的教学,转而开始探索在确保幼儿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基于疫情期间的生活并发挥家长的作用开展相应的活动,即在提升家长教育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幼儿教育。于是,幼儿园转而又寻找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亲子游戏,通过视频或是文本的方式借用网络媒介提供给家长,这就形成了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活動资源。有的幼儿园为家庭提供教育指导类资源,以科学育儿问题为导向,系统对家长进行幼儿发展规律和教育方法的指导,实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呈现方式以文稿为主[6],如对幼儿生活技能与习惯进行了相应的指导。这些都是疫情期间,多数幼儿园进行的家庭教育指导资源的积累,除此之外,亦可以探索常态中的确保儿童主体地位,能够发挥家长主动性的家庭教育指导资源。除了指向教师指导过程以及家长教育过程可建立相应的资源库,对幼儿园如何组织家庭教育相应工作的展开亦可建立起资源库。资源的积累与共享能够促进经验的传递以及对实践更深入、更全面的探索。
2. 营造平等共生的精神环境
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要坚持“家长主体”的原则,要尊重家长意愿,坚持需求导向,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要确立为家长服务、提供支持的观念,避免成为“高高在上”的专家或是权威,避免让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变成“一言堂”的教育过程。家长在与教师互动过程中感受到的平等亦会传递到与幼儿的活动中,会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整体氛围。在教师支持下,家长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进行家庭教育,能够看到儿童发展上的变化,而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与结果中,家长对于儿童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会有所加深,甚至会受到儿童的启发与影响改变某些认识与看法,从而实现家长与儿童发展理念的共生。理念共生除了存在于家长与幼儿之间,同时也可存在于家长与家长之间。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现家长们很容易、也很乐意主动效仿和学习其他家长比较好的做法。于是,该园通过相关APP、QQ群、微信群等线上方式,把好的家庭教育案例在全园范围内进行分享,为家长间的相互学习搭建平台[7],为家长共生提供相应的环境与机会。
3. 紧跟社会大背景变化的节奏
教育能够改变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会带来教育的改变,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指导也不例外。20年前,我们还不敢想象完全通过网络来进行教育、学生完全通过网络学习是什么样子,但如今我们不仅见识了而且在探索如何使其发挥更好的效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终端功能的强大,幼儿园教师借用各种APP与家长进行联系,微信是大多数幼儿园都会运用的沟通或是指导媒介,那如何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呢?这是新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问题。同时,对于幼儿与互联网、手机的关系,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看法与思考呢?这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随着独生子女政策退出历史舞台,生育政策的放开,独生子女家庭比例逐渐减少,二孩家庭逐渐增多,同时祖辈参与教养的家庭也越來越多。家庭结构在变化,家长的教养需求随之改变,幼儿园与教师面对新的情况,需时刻关注新动态,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新的措施,把握家庭教育需求中的不同点。
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以及相关的过程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4421”要素框架从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提供了一个把握家庭教育指导各要素的抓手,这是一种理解或是可以指导相关实践展开的视角。我们可围绕其中的核心要素,可整体把握其中11个要素,也可以就其中的某些要素对家庭教育指导实践进行探索、深研,最终形成相应的值得推广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洪曾.如何进行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实验[J].学前教育研究,1998(02):30-34.
[2] 杨丽.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3] 钱洁,陈汉民.家庭教育指导:急需个性化和科学化[J].教育科学研究,2018(05):18-20.
[4] 晏红.家庭教育指导者的专业素质结构分析[J].江苏教育,2017(16):11-14.
[5][6] 孟繁慧.疫情期背景下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39(05):11.
[7] 孔起英,张俊,华希颖.疫情背景下家园共育的有效支持[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20(04):10-12.
通讯作者:李惠,1538919288@qq.com
(责任编辑 张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