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壮歌:“五·二〇”运动中的青年

2022-05-22郑晶心

风流一代·青春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央大学文理学院金陵

郑晶心

“五·二〇”学生运动纪念广场位于南京市长江路中段,顾名思义,是为纪念“五·二〇”学生运动而建。

2007年,南京玄武区人民政府为纪念这一重大事件,在现址建成“五·二〇”学生运动纪念广场。广场入口处是一尊拱圆形雕塑,上书“五·二〇学生运动纪念广场”。雕塑的作者、著名雕塑艺术家吴为山表示,设计的灵感来自5、2、0这3个数字的弧形,寓意这是一座穿越之门和审视历史之门,雕塑上遍体的“伤痕”则展现了斗争的悲壮。广场内有以举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旗的游行学生为原型设计的36尊青铜雕塑,成为广场醒目的标志。

瞻仰雕塑,回顾历史,我们看到一个个觉醒的青年充满个性、充满活力,为崭新的中国,为美好的未来,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战斗。

从无知青年到进步学生

陈钟英当时是南京中央大学学生,1943年时,他在重庆考取中央大学工学院。1945年以前,他自认是个具有爱国心但又幼稚无知的青年,知道国民党政府不好,对祖国未来却只感到前途茫茫,看不清方向。

抗战胜利后,内战危机四伏,争取民主和制止内战成了学生们议论的主题。陈钟英的中学同学陈洪元在重庆大学化学系就读,他組织中央大学和重庆大学的一些进步同学办了一份油印小报《雍和宫》,取打鬼之意。陈钟英写了一篇文章在上面发表了。

1946年5月,中央大学重回南京,陈钟英在宿舍碰见了赵寿先。赵寿先说:“在重庆时通过《雍和宫》就了解你了。为团结进步同学,校内有一个地下组织你愿不愿参加?”陈钟英说愿意。赵寿先很高兴,他告诉陈钟英,这是中央大学工学院进步同学组成的 “工社”。 “工社”之名既表示这是学工的同学的组织,也寓意着它是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株幼苗,同时又与巴黎公社的“公社”二字谐音。

由于学校特别是工学院的进步同学没有严密的组织,以致在三青团(三民主义青年团,国民党当局建立的青年组织)进攻时,不能有效对抗,因此他们必须要组织起来,学习进步书报,关心时局发展,积极扩大进步力量,开展爱国民主运动,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为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而共同斗争。

赵寿先还告诉陈钟英,目前社员仅10余人,必须是一贯表现进步并为他们所深知的同学才能参加,以保证秘密结社的可靠性,因为如果被敌人发现,就有坐牢甚至杀头的危险。陈钟英说:“你这一讲,我就更愿意了。”赵寿先激动地握起拳头说:“好,Unity is Strength(团结就是力量)!”

地下组织发展比较慎重,当时在校社员不多,他们每周到玄武湖租一只小船,划到湖心去学习、讨论。赵寿先常和陈钟英谈时事,使陈钟英的政治认识提高得很快。

1946年11月,大多数同学返校后,搬入文昌桥新宿舍。这时,赵寿先告诉陈钟英,“工社”已通过接受他为社员。为了开会方便,他们组织8个“工社”社员同住一个宿舍,同时“工社”也向各系发展新社员。

1946年底,北京发生了美军强奸北大女生事件,“工社”成员组织当时留校的学生分别于1947年1月2日和3日举行了抗议美军暴行的示威游行。金陵大学等四校同学也参加了,大长了进步同学的志气,大灭了反动分子的威风,为南京学生运动打开了新局面。

1947年5月初,在第三届学生自治会的普选中,“工社”成员击败了三青团骨干,大获全胜。后来正是这届学生自治会承担了公开领导中央大学“五·二〇”运动的重任。

“五·二〇”惨案发生后,许多中间立场的同学都认清了国民党的真面目,转向进步。他们参加校内举行的反饥饿、反内战、反暴行集会,表明斗争的决心,显示了力量。

毕业后,“工社”留校社员大都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社,许多人入了党,不少人解放后成了各条建设战线上的骨干。

解放后,陈钟英才知道赵寿先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被军统机关逮捕,已于1948年11月24日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5岁。就义前,赵寿先告诉同室的难友周德诚说:“革命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总会遇到坎坷,转告同志们不要灰心,继续前进。”

从“安静”中醒来

鲍蕙荪当时为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学生自洽会主席。1947年5月,中央大学学生为争取副食费而斗争,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学生还生活于“安静”中。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不少学生家庭较富裕,大部分人虽称不上富裕也离挨饿尚远,少数经济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也能找到兼职工作,如做家庭英语教师等。学校任用了比较负责的人办伙食,学生每天中午能吃上四菜一汤。量虽不多,斯斯文文的女同学也就能就着菜把两碗饭吃到底了。

中央大学学生从派代表去教育部交涉,到组织游行,得到了南京和外地许多大学的声援。鲍蕙荪努力把这些信息传进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但很少人同意参加游行。因此,“五·二〇”运动前夕,京沪苏杭16所专科以上学校代表联席会议,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没有代表参加。

5月20日快中午时,京沪苏杭四区16所专科以上学校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正在轰轰烈烈进行中,鲍蕙荪和同学邓鸿举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全校同学集中在大礼堂。邓鸿举向大家简要叙述了珠江路上军警特务大打出手的蛮横行径,学生们的正义感一下子被激发了,有人喊着:“我们也去!”几个进步同学稍加研究,就决定以较易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方式开个头:一、欢迎自愿参加慰问“五·二〇”游行中受伤的同学;二、发表宣言(晚上拟稿后由系代表会通过);三、22日罢课一天。几乎全体同学都举起了手,顺利地通过了!

那天,虽然去慰问游行受伤同学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学生人数不多,但对一向处于“安静”中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来说,意味着起了质的变化,“五·二〇”运动唤醒了大家。

回校后,鲍蕙荪和同学们连夜讨论并公布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为声援“五·二〇”事件的宣言,宣言说:“我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同学,一向是生活在平静之中。可是,今天,我们看见了这血淋淋的事实,听见了受伤同学的呻吟,我们忍不住要哭泣,我们更忍不住要愤怒!”

从这一天起,金女大的学生参加了京沪苏杭16校挽救教育危机联合会,“五·二〇”斗争在校内也逐步公开化了。

1948年这一届自洽会主席竞选时,一名获得优势的学生是三青团员,想到如果她当选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学生与外校的联系就难了,参加学联也成为不可能的事。鲍蕙荪接受了校内外进步同学的委托,参加了竞选,获得了连任。

重新掌握自洽会领导权后,鲍蕙荪利用一切机会团结同学,逐步提高同学们的政治觉悟。她们加入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集会的行列,参加了1948年红五月的“五四”纪念周和“五·二〇”周年纪念活动。过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学生们觉醒了!

猜你喜欢

中央大学文理学院金陵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作品选登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品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黑夜的献诗
西安文理学院高萍教授
《张祜 题金陵渡》
1932年中央大学教授索薪事件研究
唐圭璋与中央大学简述
从学人刊物看学人谱系
《国风》半月刊的思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