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田地区学前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2022-05-22高晶

文教资料 2022年4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普通话

高晶

摘 要:本文选取Y校“区培计划(2021)”——和田地区学科教师岗位适应能力提升研修项目培训班的228名和田地区学前幼儿教师为样本,从学前教师普通话水平达标率、学历情况、学习普通话的态度、学习普通话的主要困难等方面入手,深入了解和田地区学前教师普通话水平情况,全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策略,助力于提升和田地区学前教师普通话水平。

关键词:学前教师 普通话 提升策略

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1]规定教师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2021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计划的通知》中指出:“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应达到国家统一,二级乙等及以上的标准。”[2]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要求,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学前教师应具备的普通话水平。提高学前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仅关系到学前教师个人语言能力的提升,也关系到学前儿童今后的全面发展。学前学好普通话有利于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升学业水平,未来获得更好发展,走向更广阔的舞台。[3]提高民族地区教师运用普通话的能力,是当前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4]

一、调查对象选取

本文以參加Y校2021年“区培计划(2021)”——和田地区学科教师岗位适应能力提升研修项目培训班的550名和田地区学前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参加此次培训的8个班级550名学前幼儿教师中随机选取4个班245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245份,回收239份,有效问卷228份。

二、学前教师普通话水平情况调查

(一)学前教师普通话取证率高但达标率与相关要求、规定有差距

从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该地区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主要集中在三级甲等,最高等级是二级甲等,一级乙等及以上等级者0人。在调查的228名幼儿教师中,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者196人,32人未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24名教师取得普通话二级乙等及以上证书。该地区大多数学前教师均取得普通话证书,但三级甲等及以下人数较多,存在一定比例不入级情况,普通话水平并不乐观,大部分学前教师未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乙等标准(见表1)。

(二)学前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普通话基础薄弱

在对228名教师进行学历统计后发现,该地区幼儿教师的学历主要是大专学历,占整体比重的63.16%,整体存在学历层次不高的情况。利用SPS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进行交叉分析发现,24名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要求、取得普通话二级乙等及以上证书的教师中,16人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总达标人数的66.67%,8人是大专学历,占总达标人数的33.33%(见表2)。虽然学历高低不是普通话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但是有过系统学习经历的人经历过层层选拔、考核、测试,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相对较强,普通话水平也相对较好。

(三)学前教师对学习普通话持肯定态度

调查对象中有164人认为学习普通话是非常有必要的,占总人数的71.93%,64人认为学习普通话是有必要的,占总人数的28.07%,0人不清楚是否有必要学习普通话,0人认为学习普通话没必要。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该地区绝大多数学前教师学习普通话态度积极,对学习普通话持肯定态度。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和普通话推广工作,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大力宣传和积极推广普通话,教师们学习使用普通话的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强化和提高。

(四)学习普通话的主要困难依次是语音﹥词汇﹥语法

如表3所示,64.91%的人认为学习普通话的主要困难来自于语音,笔者通过全程参与此次“区培计划(2021)”——和田地区学科教师岗位适应能力提升研修项目,在对学员进行作业指导、普通话正音训练时发现多数参训学员在学习普通话时都存在汉字声调读不准,二声35调值不到位,起调太高二声上不去的现象,如“杨、刘、石、牢、习”等词语。三声214调值发不准,变调掌握不牢固,如:“一”和“不”,学员经常会把“一潭、一起、一份、一向”等词语中的“一”读成一声,将“不会、不去、不是、不见、不必”等词语中的“不”读成四声。前后鼻韵母不分,学员经常会把“琴”读成“情”、“京”读成“金”、“星”读成“新”。声母和韵母拼读存在问题,z和s不分,比如“白色”读成“白册”。ch和sh不分,比如“潮湿”读成”潮齿”。zhi和chi不分,比如“制止”读成“智齿”。对于翘舌音r的发音个别少数民族老师受母语负迁移影响,容易发成接近于母语的小舌颤音。对于必读轻声词汇,知道这个词需要读成轻声,但在实际读的过程中掌握不好调值,仍然读不准确,如“星星”会将第二个应该读成轻声的“星”读成一声,“窗户”中应该读成轻声的“户”读成四声。29.82%的人认为学习普通话的主要困难来自于词汇,部分参训学员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础较弱,识字量不够,很多常用字词不认识、存在不会认不会读的情况,导致他们在考试中失分比较严重。5.26%的人认为语法问题是自己学习普通话的主要困难,在进行命题说话、口语表达时语法结构混乱,不清楚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

(五)学前教师参培意愿强烈,培训模式有待完善和优化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80.7%的被调查者参加过普通话培训,19.3%的被调查者没有参加过普通话培训。84.21%的人表示是通过线上参加的普通话培训,10.53%的人表示是在线下参培,5.26%的人表示是其他方式参培。21.05%的人希望参加线上培训,63.15%的人希望参加线下培训,15.79%的人希望参加其他形式的培训。56.14%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愿意参加普通话培训,38.6%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参加普通话培训,3.51%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想过参加普通话培训,1.7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意参加普通话培训。这些数字间接表明大多数教师参加过普通话培训,参加培训的主要形式是线上培训,大多数学前教师有提升普通话水平的需求,但对现有的培训形式不满意。因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为减少因集中培训学习可能带来的疫情防控风险,近年来的普通话培训多为线上培训,大多数教师普遍认为普通话培训方式过于单一,主要是线上培训,参与感不强,难以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兴趣,培训效果不理想。

三、影响学前教师普通话水平的因素分析

长久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因历史、经济、自然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学前教育起步晚、基础薄弱、师资短缺问题突出,为缓解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各地政府通过公开招录、特岗招聘等途径招聘大量学前教师。因需求明显、缺口大,入职要求有所降低,造成学前教师学历偏低、普通话基础薄弱的结果。学前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承担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量多。除需完成本职工作外,还需承担维稳值班任务,协助当地村委会开展入户、政策宣讲等工作,在人员配备不足的幼儿园,部分教师还需要承担行政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没有固定时间用来学习普通话。部分教师在学习普通话时存在畏难情绪,认为自己多年的说话习惯已经养成,语音面貌已经定型,无论自己如何努力训练、刻意纠正也无法改变已经形成的语音语调,有自暴自弃的想法。因处于疫情防控时期,原本多为线下进行的普通话培训转为线上培训,承担普通话培训任务的各高校也处于线上培训的摸索阶段,线上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培训评价有待完善和优化。

四、学前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策略

(一)严把招聘入职关,落实幼儿园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保证学前教师队伍高标准的普通话水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关于实施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计划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各教育行政部门在人才招聘和人才引进时,要严格落实幼儿园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对应聘者的学历做统一要求,提高学历层次,对普通话不达标者不予录用。

(二)营造良好的普通话学习和使用环境

做好普通话推广工作,政府责任重大,各级政府需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有效开展普通话推广和普及工作,积极提倡人人都讲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学校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阵地,推广普通话责无旁贷,应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氛围。在校园设置提示牌,如:“请讲普通话”“学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将普通话作为学校工作语言,将说普通话落实到学校的每一项活动中,开展各类普通话推广活动,如:普通话推广周、演讲比赛、讲座等等。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和相关教学活动中使用普通话之外,在与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在学校食堂、校园超市等地都应当积极带头讲普通话,时时处处学习普通话、讲好普通话,创造一个良好的普通话使用环境。

(三)保证学前教师编制配备标准,减轻学前教师工作负担

任务重、工作多与学前教师数量不足也有很大的关系,要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就得增加教师供给,保证学前教师编制配备标准。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减负清单,在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的情况下,切实减少非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减轻社会事务进校园负担,有效增加学前教师的专业发展时间和普通话学习时间。

(四)强化“以需定培”,提高普通话培训效果和质量

1. 坚持问题导向机制,进行专项培训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学前教师学习普通话的主要困难中语音>词汇>语法,针对学员普通话存在的共性问题,培训课程应以拼音、声调教学为基础,引导学员系统学习五度标记法,根据音高变化的走势或平或升或曲折或降,让学员体会感受正确的音高,并进行反复训练。可采用绕口令、无错音小组对抗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声调练习、听音变音练习;同时加大识字量的教学,加强巩固汉字学习,扫清文字障碍;系统讲解语法知识,讲解命题说话部分时及时纠正学员的语法错误,并在课后利用微信群、钉钉群展开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正音纠音辅导。

2. 积极探索疫情时代线上培训新模式,开展多样化培训活动

在“互联网+教育”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培训课程需积极探索线上培训新模式新方法,丰富线上授课内容和课程教学资源。课前课后充分利用好普通话学习软件如畅言普通话、普通话学习、喜马拉雅等,自主学习、随学随测、巩固强化课堂知识点,高效提升参训学员的普通话水平。在培训过程中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活动,如命题说话比赛、演讲比赛、名家名篇诵读赏析、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幼儿教师充分感受普通话特有的潜在美,感受普通话带来的特有的美感效果和艺术感染力,激发幼儿教师学习普通话的浓厚兴趣。[5]让学习普通话不再是一件极其枯燥乏味的事,不再是为了过级而学;同时也可以提高参训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应试能力,帮助其提高普通话水平。

3. 鼓励参与,培养信心

对于普通话基础较弱、羞于讲普通话、有畏难情绪的参训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应适当引导和鼓励,结合学员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一人一策帮扶方案,帮助其融入普通话学习中,发现其优点和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其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不断肯定自己,从而增强自信心。

(五)建设高素质培训师资队伍

想要确保普通话培训工作获得更好的成效,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承担普通话培训任务的各高校首先在思想上要引起重视,要整合校内优秀教师资源,努力建设一支由国家级和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长期从事普通话教学的骨干教师、有丰富培训工作经验和较强语言文字功底且认真负责的教师等组成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依据普通话培训、教学管理、技术服务等对教师的需求,细化教师任务分工,构建多元化培训团队,开展一班多师,授课教师、班主任、辅导教师对参训学员开展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纠音正音辅导,凝聚集体智慧和团体力量,帮助参训学员提升普通话水平。除此之外,自治区教育厅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要对高校普通话培训教师定期开展培训,进行培训指导,提升普通话培训效果和质量。

五、结语

“学前学会普通话”是新时代对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人才保证。[6]

学前教师作为一线教育人员,其普通话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普通话水平。面对新时代的要求,高校应从把关招聘入职,营造良好的普通话学习和使用环境,保证学前教师编制配备标准,减轻学前教师工作负担,强化“以需定培”提高普通话培训效果和質量,建设高素质培训师资队伍等方面多措并举,提升和田地区学前教师普通话水平,保障学前教师队伍高标准普通话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0(6):584-587.

[2] 教育部:实施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计划[J].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101).

[3] 朱永新. 在民族地区全面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 [J]. 民主,2018(12):25-27.

[4] 韩玉华.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策略[J]. 语文建设, 2021(7):71-73.

[5] 王雪雁. 加强幼师普通话培训,提升幼师普通话水平[J]. 教师教育, 2017(24):23.

[6] 李瑞华,徐福,陈婷丽. 我国少数民族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政策干预与实践思考[J]. 民族教育研究,2021(4):57-64.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普通话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