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精致育人”模式的建构意义及有效路径

2022-05-22闵君

文教资料 2022年4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闵君

摘 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精致育人”理念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强调育人工作的精心、精细、精品与精致化。以“精致育人”理念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贯彻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又一积极探索。高校应明确自身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在全面充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宗旨的基础上,深度理解“精致育人”理念的深刻内涵,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采取有效举措建构“精致育人”模式,促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为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的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的努力。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精致育人”模式 建构意义 有效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各项事务中处于中心地位,“精致育人”模式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崭新探索。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院校要着力培养政治立场稳、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在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以“精致育人”理念引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深入探讨“精致育人”理念的内涵及框架结构,有着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精致育人”模式的深刻内涵与育人价值

“精致育人”模式是以大学生的有效需求为出发点,尊重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以“情”感染人心,以“文”教化智慧,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引导大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式。[1]“精致育人”理论的提出,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大创新,契合了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步入新时代,“0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主体,他们是昂扬自信、独具个性的一代,更是寻求突破、渴望创新的一代,他们掌握了获取信息的更广泛路径,更推崇与教育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他们追求个性也期待创造价值。基于此,传统的同质化教育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精致育人”理论试图通过精致化育人,创造性地做好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综上,“精致育人”理念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新运用,也是对当前高等院校育人实践的深刻反思,既是对大学教育主体的确认与回归,也是对大学教育途径方法的探索与重建。高校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高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认识、价值观念、道德水平等,更出色地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任务。[2]

二、建构“精致育人”模式的典型特征

“精致育人”理念的初衷,就是要培养完整的人。因此,“精致育人”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规范的基础上,强调育人的人本化、精准化和过程性,促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攀高峰。建构“精致育人”模式,可谓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崭新尝试,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形式,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建构“精致育人”模式框架,首先应从导向、态度、原则、动力和载体等方面分析其典型特征。

1. 育人导向需求化

育人导向需求化,即“精致育人”模式的建构应建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需要的前提下。作为教育主体,高校应及时发现教育对象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将这种问题与不足转化为其成长过程中的“有效需求”,并据此来设置和调整“精致育人”模式框架。首先,应广泛搜集大學生有效需求。一般来说,搜集的路径如下:一是高校组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等活动,与广大学生交流、谈心;二是大学生主动同亲近的学生党员、辅导员、班主任诉说烦恼、寻求帮助,以上两种方式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提出了一定要求。其次,应确定大学生的有效需求。有效需求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发展性等特征,通常分为理想信念需求、学业求知需求、日常生活需求、就业求职需求、心理健康需求、人际交往需求等。最后,应依据大学生有效需求予以应对。将有效需求大体分为群体需求和个体需求两类,群体需求可通过有效活动予以解决,个体需求应尽量一对一进行处理。

2. 育人核心人本化

育人核心人本化,即坚持“以人文本”理念,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应惠及最广泛的人类群体。[3]“精致育人”强调人本理念,将高校学生看作是最为重要的服务对象,从大学生成长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促成大学生成长成才作为“精致育人”的重要目标,以心育人、以文化人,运用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来激发大学生成长的内驱力,促成他们尽快实现从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的转变,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他们对问题的预判能力和解决能力,塑造他们的独立精神与完善人格,增加他们在接受“精致育人”时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局面。

3. 育人原则个性化

育人原则个性化,即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致育人”模式,在遵循意识形态教育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也为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预留了更多的自主空间,为满足不同个体的多元化价值观提供了可能。个性化的“精致育人”,可以尝试建构包括个人管理、年级管理、家校管理三部分的育人体系,三个部分既各具特色又互为补充,其中,个人管理强调不同学生的个性意愿和兴趣爱好;年级管理则关注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实际需要,如初始年级学生需要帮助他们适应高校生活,毕业年级则要考虑他们的就业创业需要;家校管理则强调促成家校之间的密切配合并形成教育合力。以上三部分将进一步增强对教育主体个性塑造的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大创新。

4. 育人动力内驱化

育人动力内驱化,即以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驱动力为依托,引导他们实现自我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促成大学生的自我教育,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激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驱力。“精致育人”凭借着人本化、精细化的育人优势,在激发内驱力方面颇有建树。一方面,要密切大学生群体内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大学生群体包括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共青团员等,他们是先天的亲密伙伴,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便于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和沟通,相互激励、互相促进,优秀者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在交流中引领待进步分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辨中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与明辨是非能力,在积累中丰厚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在学习中完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另一方面,组织开展“传帮带”交流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活动,将极大地密切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促成他们寻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与友朋,相互之间产生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交流思想认知方面的感知与理解,表达内心的质疑与困惑,并试图通过上述情感交流与思想争鸣,消除焦虑与不安,化解苦恼与忧愁,互帮互助、互相尊重,最终打造一个成长的互助共同体。

5. 育人组织扁平化

育人组织扁平化,即“精致育人”模式管理的组织结构层级简单,更便于实现教育主导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交流互动。“精致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人本化,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扁平化管理,一方面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者开展项目化管理。高校以项目凝聚人心、集合力量,通过多种项目活动,如创新创业项目、公益推广项目、骨干培养项目、就业发展与服务项目、宿舍联合活动项目等,共同完成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提升“精致育人”的效度。另一方面,便于高校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现一对一或小群体范围内的交流,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意识,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度。

6. 育人载体信息化

育人载体信息化,即将信息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使之成为开展“精致育人”的关键支撑。信息技术是人类社会的重大科技成果,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力量:一方面,搭建教育平台。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来畅通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通道,促成从单向交流模式向交互式交流模式的转变,对大学生进行精致化、个性化深度辅导,如在校园网、微信群等平台上打造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及时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积极弘扬社会正气,尤其是在发生重大舆情危机等特殊情况时,要及时针对错误观点开展批评和讨论,帮助大学生辨是非、消顾虑、解疑惑,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在实处。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管理。信息技术有着强大的功能,能够更好地应对繁杂的教育管理事务。为了更好地践行精致育人理念,政工人员在具体的育人实践中要更加精心,针对“精致育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存在的实际问题,尽量保证高效、及时地进行处理和解决,更好地关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点和具体事务,不断地追求育人的更高境界。

三、“精致育人”框架构建的策略

“精致育人”理念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教育”这一目标而提出的,与当代青年愈加追求个性化发展的时代风尚有关,也与保持持续创新态势的时代特征相契合。“精致育人”理念强调育人过程中的精心、精细、精品与精致化,追求卓越性、绩效性、科学性和创新性,重视以情感滋润人心、以文化启迪智慧,全力助推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化与全面发展。[4]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很多的障碍与挑战,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更稳妥地完成育人使命,建议采取以下策略来建构“精致育人”模式的框架结构。

1. 锻造“精致育人”队伍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之一在政工人员。当前我国高校政工队伍在不断扩大,在对政工人员寄予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的同时,也吹响了整装出发的集结号,务必要打造一支“可信、可敬、敢为、有为”的优质政工队伍:一是丰实政治素养。良好的政治素养是成为优秀政工人员的重要前提,政治素质过硬才能善于站在政治的高度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动摇、敢于亮剑,才能具备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定力、政治站位、政治理想的强大引导力。二是激发育人情怀。真挚的教育情怀是政工人员最为宝贵的“初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政治高度出发,政工人员才能立志当好学生的引路人,自觉主动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才能促成大学生的有所获、有所得、有所为,切实履行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教育使命。三是增强示范力量。“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乃师训真言,政工人员不仅是理念传授之师,也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师,应身体力行地写好“德”字,以德立身、因德施教,自觉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把握好“精致育人”模式的内涵,为大学生解开思想链条上的“结”,拂去观念层面上的“灰”,帮助大学生最终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继承人和建设者。四是强化创新思维。具备创新思维,政工人员才能与时代保持同频共振,才能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靶心”,创新育人思路、方式和策略,帮助大学生厘清当代中国的发展脉络与前行逻辑,切实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使命,读懂中国思路、明晰中国国情、乐尚中国精神。

2. 丰实“精致育人”内容

内容是“精致育人”模式所承载的重要内核。建设“精致育人”模式必须牢牢把握好内容建设这一根本,务求加强教学内容统筹设计,明晰教育范畴和育人目标,在传递理论知识、关注思想发展和回应现实生活等方面下足功夫,促成内在联系和层级的关联性、递进性和系统性,提高传递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整体性,确保教育内容能够体现多维度思考,既高瞻远瞩又立足于具体现实,既契合大学生群体的成长需求,又体现国家与民族的内在精神:一是,应着重理论阐释的系统性、全面性,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深入阐述党的创新理论和英明决策,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立足于中国发展实际,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全面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完整展示党带领人民取得的历史性胜利,细致解答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明晰时代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奋斗目标,彰显新时代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展示中华民族创新发展之巨变,最终形成集思想高度、现实力度和情感厚度于一身的丰实内容。三是,利用好既有教育资源。从社会实践中发掘育人资源,带领大学生走进教育基地、烈士纪念馆、传统文化展厅等,利用纪念日来开展相关主题实践活动,积极营建思想政治教育语境,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会和浸染,引领大学生明晰世情、了解国情、把握党情和体察民情,增进其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3. 优化“精致育人”载体

载体是“精致育人”模式的重要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聯网技术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重要力量。将信息技术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使之成为建构“精致育人”模式的关键要素:一是,搭建网络育人平台。借助网络平台打造“线上+线下”育人新格局,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新路径。在常规线下育人活动的基础上,再辅助以网络线上育人空间,为“精致育人”打造更为广阔的育人场域,切实延伸拓展育人时空。二是,促成“精致育人”“微”化。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进入“微传播”时代,社会上应用较为广泛的社交小程序(App),如微博、微信等已经成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思政人员利用这一载体,打造高质量的公众号和官方微博,推送精心编辑的图文和音视频,输出有深度、有温度的育人内容,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地深入的情感交流、思想共振,为大学生拨开思想认识中的“迷雾”。三是实现人机交互“智”化。可以采用数字化智能技术手段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能化”,如,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和分析大学生的网络数据,了解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实际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增强虚拟网络的“角色感”和“人物性”,同时,还可以利用虚拟技术创设仿真场景,带领广大高校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接受教育,全方位地调动大学生的感官,以此来提高网络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以上,信息技术与“精致育人”模式的高度融合彰显“乘法效应”。

“精致育人”理念跨越文化、意识和管理等多个领域,是在有机融合科学管理思维与人本管理思维的基础上,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教学实践中,高扬人本化的管理理念,致力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认知。[5]“精致育人”模式的建构,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现实响应,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发展的关键举措。步入新时代,高校应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为目标指向,以落实立德树人为价值旨归,以构建“精致育人”的立体框架为主要抓手,全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造获得感强的“精致育人”模式,引导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 金建龙.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致育人”模式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9):101-103.

[2] 张庆东. 思想引领致力育人 常做常新追求精致[J]. 北京教育(德育),2014(1):23-24.

[3] 李昱靓. 实现“精致化”管理  提升高校育人实效[J]. 中国高等教育,2016(17):51-52.

[4] 黄燕,雷芳.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致育人”模式分析[J]. 智库时代,2018(30):77-78.

[5] 高雷.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路径分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8):97.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