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教育融入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2022-05-22王娟娟张军鹏

文教资料 2022年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四史

王娟娟 张军鹏

摘 要:历史是新时代青年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教科书,加强历史教育是新时代青年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必修课。“四史”教育融入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青年把握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本质的重中之重,需要从知、情、意、行维度坚持四个结合,进而厘清“为什么爱国”之理,涵养“什么是爱国”之情,砥砺“怎么样爱国”之志,躬身“如何去报国”之行。

关键词:“四史” 新时代青年 爱国主义教育 实践理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1]新时代学习“四史”、加强“四史”教育,作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一门“必修课”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需要坚持“四史”教育与明理、“四史”教育与崇德、“四史”教育与增信、“四史”教育与力行相结合。

一、历史是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科书

(一)应然性层面: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求重视历史学习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2]学好历史这门“必修课”,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才能更好地把握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才能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历史使命,才能真正明晰青年所肩负的历史责任。第一,历史是塑造和强化新时代青年的民族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增强新时代青年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的重要纽带。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之本、立命之基,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集体记忆、共同情结。通过历史学习,我们可以帮助新时代青年认识自己的精神基因,延续民族的精神血脉,增强民族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第二,历史是新时代青年开阔眼界胸襟、拓宽精神境界、汲取思想养分的重要途径。历史总结了前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教训,记录了前人积累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留存了治国理政和为官做人的丰富实践与政治资源。通过历史学习,我们可以提高新时代青年的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进而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第三,历史是新时代青年以实现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中国梦的朴素情感。中国梦是5000年来文明传承的滋养、170年来深重灾难的砥砺、100年来极不平凡的成就、70年来艰苦卓绝的探索、40年来伟大实践的结晶,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主题。通过历史学习,我们可以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神聚力。

(二)必然性层面: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科学对待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是新时代青年科学对待历史的根本方法。历史观一旦出现错误,新时代青年不仅达不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反而适得其反,陷入误区。近些年来,一些错误倾向要引起青年的警惕:一些打着“全球主义”或“理性主义”旗帜的历史虚无主义者,大肆否定历史上著名爱国人物对国家和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间接稀释中国传统爱国价值观,对客观历史事实和民族英雄刻意扭曲和抹黑。凡此种种,归根结底是主流历史观点和人物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破坏、虚无与解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3]因此,新时代青年树立科学的历史思维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必然要求,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认识,需要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在大历史观视阈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才能形成。

(三)实然性层面: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善于运用历史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党历来注重用优良的作风温润青年初心,用奋斗的历程鼓舞青年斗志,用历史的眼光启迪青年成长。毛泽东提出:“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4]邓小平提出:“也要学点历史。青年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5]历史的步伐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6]可见,党的历代领导人为青年树立了善于运用历史的典范。

二、学好“四史”是新时代青年把握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本质的重中之重

(一)学好党史:坚定新时代青年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从党诞生时的50多名党员到建党百年的9500多万名党员,从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到如今在全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从建党之初报纸上没有任何的报道到百年之时以高度自信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14多亿人民将一个个梦想变成了现实,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足以证明,以其歷史逻辑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学习党史、加强党史教育,有利于新时代青年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逻辑,进一步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教育引导青年在学史中明理增信、在学史中崇德力行,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

(二)学好新中国史:坚定新时代青年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从濒临崩溃的边缘走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到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从确立“双百”方针到有序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再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创造了“两大奇迹”,以其现实逻辑书写了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学习新中国史、加强新中国史教育,有利于新时代青年把握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现实逻辑,进一步坚定对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教育引导青年深入理解爱国和爱党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让科学社会主义真理之光在当代中国更加光彩夺目。

(三)学好改革开放史:坚定新时代青年对改革开放的信心

从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兴办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从发展公有制经济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两个毫不动摇”的坚持,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及政府作用的发挥,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动,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发展画卷,以其实践逻辑书写了改革开放为什么“灵”。

(四)学好社会主义发展史:坚定新时代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从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从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到建立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再到苏联模式的兴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再到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顾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来的发展历程,在波澜壮阔中有高歌猛进、在跌宕起伏中有坎坷曲折,但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始终是人类历史规律和自身解放道路的“明灯”,以其理论逻辑书写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加强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有利于新时代青年把握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理论逻辑,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青年接好社会主义发展的“接力棒”,走好新时代青年的长征路,助力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努力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三、“四史”教育融入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理路

(一)坚持“四史”教育与明理相结合

明理是“四史”教育的基础,厘清新时代青年“为什么爱国”。明理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一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于党兴则国兴,党强则国强。青年要搞清楚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二是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在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青年要搞清楚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这三大规律的内在逻辑;三是改革开放之所以“灵”,党和人民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青年要搞清楚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实践逻辑;四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青年要搞清楚其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理论逻辑。除此之外,青年要协同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个育人渠道,统筹好“网上”和“网下”两个育人平台,将“四史”教育融入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年在知“四史”、守初心、担使命中接受“为什么要爱国”的道理。

(二)坚持“四史”教育与崇德相结合

崇德是“四史”教育的重点,涵养新时代青年“什么是爱国”。崇德是一种精神动力,是指忠诚于党的大德、造福于民的公德、从严于己的私德。一是何谓大德?就是青年要感悟并崇尚“四史”教育中一代代共产党人忠诚于党的大德,将信仰之基筑牢、精神之钙补足、思想之舵把稳。二是何谓公德?就是青年要感悟并崇尚“四史”教育中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为维护人民利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来的不惧牺牲、不怕吃苦的崇高境界。三是何谓私德?就是青年要感悟并崇尚在“四史”教育中老一辈革命家把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置于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之中,他们的伟大品格体现在严于修身律己、接受监督约束、家教家风严格。除此之外,在情感内涵上,青年要做到正向积极、理性健全;在化育方式上,青年要做到融情于境、激发共情。

(三)坚持“四史”教育与增信相结合

增信是“四史”教育的关键,砥砺新时代青年“怎么样爱国”。任何时候信任、信念、信心、信仰都至关重要。一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要不断增强,教育引导青年深刻认识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既开创、引领、推动了这一伟大事业,又保证了这一事业永不变色、永不变质;二是对社会主义的信念要不断增强,教育引导青年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昭示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昭示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三是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要不断增强,教育引导青年深刻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党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实现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辉业绩。四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要不断增强,教育引导青年深刻认识到,汲取社会主义发展史中信仰的力量,保持顽强意志可以战胜各种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除此此外,青年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把爱国仅停留在口号上,要时时、处处、事事想到国家和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实现爱国之情向爱国之志的转化,实现“什么是爱国”到“怎么样爱国”的升华。

(四)坚持“四史”教育与力行相结合

力行是“四史”教育的旨归,躬身新时代青年“如何去报国”。“四史”教育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一是“知行合一”。“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善于把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联系起来,要善于把学习成效与工作成效结合起来。二是“行胜于言”。“质胜于华,行胜于言。”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矛盾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要敢于挺身而出,争做“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新时代青年。三是“行而不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有“久久为功”的韧劲、“滴水穿石”的毅力,坚持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不断增强做青年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除此之外,青年要利用重大契机组织广泛的专项实践活动,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协同育人機制,教育引导青年把爱国主义认知、情感、意志转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转化为强国报国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 习近平. 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 学习时报,2011-09-05.

[3] 习近平.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 习近平. 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N]. 光明日报,2015-08-24.

基金项目:山东省2021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SSD-2021-085),青岛科技大学2021年辅导员工作室立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青岛科技大学2020年思政教育教学专项项目“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研究——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基于网络载体的青少年爱国故事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四史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历史教学应做到功在外利在内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