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联合检测在年龄>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2022-05-21杨亚梅
杨亚梅
灵宝市中医院检验科,河南 灵宝 472500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其发生部位为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以上部位,老年人由于年龄较高,骨质较差为多发人群,临床多表现为髋部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1]。手术治疗为常用方式,可有效促使髋关节功能恢复,但术后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LEDVT)并发症,其发生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治疗费用,还可增加死亡风险[2]。因此,对LEDVT 早期诊断及预测极为重要。纤维蛋白原(FIB)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与血栓的产生密切相关,D-二聚体(D-D)是常见纤溶亢进、高凝状态标志物。研究指出[3],通过检测D-D、FIB 水平可对LEDVT 发生进行预测,将二者联合应用是否可提升预测价值还需进一步探究。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选取医院159 例年龄>60 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D-D、FIB 水平联合检测在其术后LEDVT 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灵宝市中医院159 例年龄>60 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150 例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女72 例,男87 例,年龄60~78 岁,平均年龄(69.42±3.48)岁,25例术后发生LEDVT,134例术后未发生LEDVT。对照组女67 例,男83 例,年龄60~80 岁,平均年龄(70.01±3.62)岁。观察组、对照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均经X 线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接受手术治疗。年龄均>60岁。均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肾、肝、心功能障碍。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伴恶性肿瘤。
1.3 方法
对照组于体检时取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 置于抗凝管中,观察组于术前、术后3 d 分别取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置于抗凝管中,离心(转速3 000 r/min,时间10 min),分离,采用北京众驰(XL3200C)的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FIB水平和D-D水平,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仪器说明进行。
1.4 观察指标
(1)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术前血浆D-D、FIB 水平。(2)比较有无发生LEDVT 患者术前、术后3 d 血浆D-D、FIB 水平。(3)比较有无发生LEDVT 患者术后3 d Caprini评分。Caprini 评分包含40 个形成血栓危险因素,依照因素危险程度赋予0~5 分,根据得分不同分为低危(0~1分)、中危(2 分)、高危(3~4 分)、极高危(≥5 分)。(4)分析观察组术后3 d 血浆D-D、FIB 水平与Caprini 评分的相关性。(5)分析术后3 d血浆D-D、FIB单独检测及二者联合检测对LEDVT发生的预测价值。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观察组术前血浆D-D、FIB水平
观察组术前血浆D-D、FIB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观察组术前血浆D-D、FIB水平情况(±s)
表1 对照组、观察组术前血浆D-D、FIB水平情况(±s)
组别观察组(n=159)对照组(n=150)t值P值D-D(μg/L)379.95±42.52 106.54±25.84 67.817<0.001 FIB(g/L)4.59±1.36 2.57±0.82 15.697<0.001
2.2 有无发生LEDVT 患者术前、术后3 d 血浆D-D、FIB水平情况
两组患者术前血浆D-D、FIB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LEDVT 患者术后3 d 血浆D-D、FIB 水平高于未发生LEDVT 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有无发生LEDVT患者术前、术后3 d血浆D-D、FIB水平情况(±s)
表2 有无发生LEDVT患者术前、术后3 d血浆D-D、FIB水平情况(±s)
a表示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有无发生LEDVT发生(n=25)未发生(n=134)t值P值D-D(μg/L)术前385.72±40.58 378.87±46.52 0.689 0.492术后3 d 596.65±86.14a 398.68±51.02 15.725<0.001 FIB(g/L)术前4.48±1.41 4.61±1.29 0.456 0.649术后3 d 7.33±2.14a 4.48±1.32 8.868<0.001
2.3 有无发生LEDVT患者术后3 d Caprini评分情况
发生LEDVT 患者术后3 d Caprini 评分高于未发生LEDVT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有无发生LEDVT患者术后3 d Caprini评分情况(±s) 分
表3 有无发生LEDVT患者术后3 d Caprini评分情况(±s) 分
有无发生LEDVT发生(n=25)未发生(n=134)t值P值Caprini评分7.15±1.82 3.34±1.01 14.939<0.001
2.4 术后3 d血浆D-D、FIB水平与Caprini评分的相关性
根据Pearson 相关分析,血浆D-D、FIB 水平与Capr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见表4。
表4 术后3 d血浆D-D、FIB水平与Caprini评分的相关性
2.5 术后3 d血浆D-D、FIB水平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LEDVT发生的预测价值
根据术后3 d 患者血浆D-D、FIB 水平对发生LEDVT患者进行预测ROC 曲线分析,D-D 预测发生LEDVT 的AUC 为0.803,FIB 预 测 发 生LEDVT 的AUC 为0.751,D-D、FIB 联 合 预 测 发 生LEDVT 的AUC 为0.882,血 浆D-D、FIB 联合检测对发生LEDVT 的预测价值高于两者单独检测,见表5。
表5 血浆D-D、FIB水平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LEDVT发生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年龄>60 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下肢由于活动较少,使得下肢血流速度变慢,加之手术及机体损伤会使凝血功能发生变化,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LEDVT 风险增加,LEDVT 的发生可使病情加重,影响预后效果[4]。因此,如何有效预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发生LEDVT为临床骨科有待解决问题。
D-D 为凝血过程产生的特异性凝血产物,也是机体血栓形成的标志物,其水平上升表示机体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发生异常,体内已形成微小血栓,且随着其水平的升高,机体发生血栓的概率越大[5]。FIB 为肝脏合成的急性期应激蛋白,为常见凝血因子,其可参与血栓形成、发展过程,机体中其含量增加,表明纤溶酶活性下降,血栓形成速度变快,同时其水平增加还可使血液黏滞度增加,促使血小板聚集,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前血浆D-D、FIB 水平高于对照组,可见年龄>60 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浆D-D、FIB 水平明显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在人体发生骨折后不仅损伤骨组织,促进凝血活酶、组织因子释放,刺激外源性凝血通路被激活,还可因血管损伤而激活内源性凝血通路,使凝血功能发生改变,造成血液处于高凝状态[7]。本研究中,发生LEDVT 患者术后3 d 血浆D-D、FIB 水平、Caprini 评分高于未发生LEDVT 患者,血浆D-D、FIB 水平与Caprini 评分呈正相关,可见血浆D-D、FIB 水平与术后Caprini 评分具有一定相关性,其水平越高,发生LEDVT 风险越大。此外,根据术后3 d 患者血浆D-D、FIB 水平对发生LEDVT 患者进行预测ROC 曲线分析发现,D-D、FIB、D-D 与FIB 联合检测预测发生LEDVT的AUC 分别为0.803、0.751、0.882,可见血浆D-D 与FIB联合检测对发生LEDVT的预测价值高于两者单独检测。
综上所述,年龄>60 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浆D-D、FIB 水平显著提升,且其水平与术后Caprini 评分具有一定相关性,可通过血浆D-D、FIB 联合检测预测发生LEDVT风险,可为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