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12 例临床分析*

2022-05-21青,张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鹦鹉热多西衣原体

祝 青,张 彬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南通 226001)

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严格胞内寄生、革兰染色阴性的病原体,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广泛存在于鹦鹉、野鸽、鸡、鸭等野生鸟类或家禽中。根据鹦鹉热衣原体体外膜蛋白A 基因序列差异分为10 种基因型(A~G、E/B、M56 和WC),分别对应不同的宿主及毒力,可引起罕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即鹦鹉热[1-2]。直接接触或呼吸道吸入受鹦鹉热衣原体污染的气溶胶可致病,人际间传播亦有报道[3],但较为罕见。鹦鹉热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一般潜伏期为5~14 d,可表现为轻微的流感样症状或以非典型性肺炎为主的全身症状,或表现为寒战、高热、干咳、头痛、肌痛、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皮疹或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罕见并发症包括肝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脑炎等[4]。传统的呼吸道标本培养耗时长,阳性率低,血清学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5],故临床诊断困难。随着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的开展,利用基因组学,直接从临床标本中提取核酸进行测序,为急危重症、疑难病例的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了帮助。本文回顾性总结mNGS诊断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12 例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探讨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6 月—2021 年5 月在南通市5 家医院,包括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通过mNGS 诊断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1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标本留取 评估病情许可,于停用抗菌药物12~24 h 以上发热时,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两份,送微生物室作细菌培养及外送华大基因检测公司作病原学检测。患者入院后所有血液样本遵照标准静脉采血程序,mNGS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严格按照标准化规范执行。

1.2.2 病原学mNGS 检测(1)DNA 提取:使用TIANampMicro DNA Kit 试 剂 盒(DP316,TIANGEN BIOTECH,Beijing,China)提取DNA。(2)文库构建和测序、数据分析:使用Agilent2100 Bioanalyze 质控分析插入片段的长度、Qubit dsDNA HS AssayKit(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质控DNA 文库的浓度,文库经环化及滚环复制形成DNB 纳米球,加载到测序芯片,应用BGISEQ-500 进行高通量测序。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 进行统计处理。使用偏度及峰度检验来评估数据分布的正态性。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资料以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连续资料以中位值(四分位间距)[M(Q1~Q3)]表示。治疗前后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资料的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性资料的比较使用配对样本的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本信息及临床表现 患者年龄37~82 岁,平均(62±12)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3.24±2.30)kg/m2,男9 例,女3 例,其中2 例为夫妻关系。12 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伴或不伴乏力、呼吸困难,其中2 例有高血压病史,1 例有长期吸烟史,6 例有接触禽类或家禽史。

2.2 mNGS 检测结果 有3 例患者分别因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以及重症肺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其中2 例入院后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12 例患者均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检mNGS,结果提示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其中8 例合并多种其他病原体感染。

2.3 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 患者入院时血常规示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多在正常范围,2 例升高,1 例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count,NEUT)、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升高,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count,LYM)降低(表1)。胸部CT 提示肺部炎症伴胸腔积液,其中7 例有部分实变。

2.4 治疗方案及结局 结合患者的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mNGS 等,诊断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治疗上调整为多西环素或以多西环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1 例患者因合并真菌感染加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经治疗,患者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出院前最后一次复查示WBC、NEUT、hs-CRP 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LYM 较入院时显著上升(均P<0.05)。ESR 较入院时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复查胸部CT 病灶逐渐吸收,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9(13~27)d。

表1 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比较[,M(Q1~Q3)]

表1 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比较[,M(Q1~Q3)]

3 讨 论

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仅占1%,因缺乏常规检测和常用诊断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不同,部分患者可因诊断不明确而进展至重症,甚至因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及时且正确的诊疗方案可降低此类患者的病死率至1%以下[6-7]。本研究中50%的患者有接触野生鸟类或家禽史。因此,对于有野生鸟类或家禽接触史的患者,需警惕不典型病原体感染的可能,特别是鹦鹉热衣原体。

有研究[5]显示多数鹦鹉热肺炎患者血WBC 正常,ESR 和hs-CRP 升高,部分病例出现转氨酶异常。本研究中患者入院时血常规示WBC 多正常,PCT、hs-CRP 和ESR 升高,有2 例出现肝功能异常,随着炎症的逐渐吸收,肝功能也随之好转。患者入院后查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明显升高,治疗后复查较入院时显著降低,与CRP、ESR 变化相一致,提示NLR 可能可作为鹦鹉热肺炎实验室检查特征性指标,但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鹦鹉热肺炎影像学通常表现为斑片状磨玻璃影或大片融合实变影,多沿肺段分布,以下叶受累为主,亦可出现双侧、结节状、粟粒状或间质浸润改变,呈现非特异性改变[8-9]。本研究中所有患者胸部CT 均提示肺部炎症伴胸腔积液,其中7 例有部分实变,与既往研究[9-10]结果一致。

目前鹦鹉热衣原体检测方法有:病原分离鉴定、免疫荧光、间接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以及荧光PCR 等[11]。但呼吸道标本培养时间长,阳性率低;血清学检查早期诊断价值低,适用于回顾性诊断[5];PCR 检测在国内大多数医院都无法开展使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具有通量高、成本低,能快速、准确鉴定出微生物种属等特点,提高了病原体阳性检出率,缩短了检测周期。病原mNGS 检测能同时识别不同类别的病原体,尤其在细菌感染合并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或原虫等感染时更具有显著意义。广泛地应用于宏基因组检测未知病原的研究领域中,如遗传性疾病、肿瘤、感染性疾病、人类白细胞抗原分析以及非侵袭性产前筛查等[12-13]。对于重症肺炎患者,在常规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完善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留取灌洗液送检mNGS,提高病原学检出率,减少诊断时间,早期及时对症治疗,改善疾病预后,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但因mNGS 存在无法区分定植菌、背景菌、致病菌的缺陷,所以临床工作中应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验证,去除假阳性结果。

鹦鹉热的治疗首选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以口服多西环素为主,疗程至少为10~14 d,若存在禁忌(如儿童、孕妇或过敏),次选大环内酯类药物,氟喹诺酮类对鹦鹉热亦有一定疗效[4]。研究[14-15]表明,激素(甲泼尼龙)可加快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氧合及体温,丙种球蛋白可调节免疫从而提高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效果。本研究中,1 例患者使用激素,1 例患者使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抗炎、调节免疫对症支持治疗,获得更好的疗效。及时调整为多西环素或以多西环素为基础的联合抗感染治疗方案,评估使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指征,以最大程度地缩短诊断和疾病过程的时间。

综上所述,禽或家禽接触史和典型症状(高热超过38.5 ℃、咳嗽、乏力、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对鹦鹉衣原体肺炎的诊断十分重要。莫西沙星、多西环素或两者联合治疗是鹦鹉热肺炎的有效治疗选择。mNGS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快速诊断工具,可提高鹦鹉热肺炎的检出率,缩短诊断时间,及时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鹦鹉热多西衣原体
“鹦鹉热”是个什么病?
别让养鸟误了健康
养鸟后出现发热、乏力,当心传染“鹦鹉热”
什么是鹦鹉热
猪衣原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控
多西环素涨至800元/kg,95%的原料暴涨,动保企业也快扛不住了!
PCR检测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
衣原体感染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诊治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对妊娠的影响
盐酸多西环素长效注射液对猪喘气病的临床治疗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