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馆办刊物如何助推全民艺术普及
2022-05-21吴迪
锦州市群众艺术馆馆办刊物《锦州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成为锦州群众文化活动与群众文艺创作亮点的汇聚地,也是广大群众文艺创作者实现梦想的舞台,为全民艺术的普及发挥着重要的传播作用。在新时代的今天,作为锦州文化重要的传播手段,《锦州群众文化》如何在新的征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更好地融入新时代,助推群文事业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的文化需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一、办特色刊物,使《锦州群众文化》更具生命力
百姓是文艺之母,刊物的生命是百姓,没有百姓的阅读,那办这本期刊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百姓是期刊创造者,同时也是参与者,《锦州群众文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注重期刊的审美韵味和艺术价值,办人民需要的刊物,把人民的满意作为检验刊物的最高标准。承担着引领锦州文化事业的方向、展示成果、凝聚队伍、促进繁荣的重要作用,成为与全国文化馆交流互通的平台,为业余作者提供创作园地,培养各艺术门类的创作人才,对推动全市群众文化的辅导、研究等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持之以恒,创办锦州特色刊物
《锦州群众文化》刊物一年四期,每季一期,在特定的时间印刷出版,在内容和形式上(如栏目设定、纸张大小、页码等),在延续以往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获得同行和锦城百姓的一致认可。《锦州群众文化》是一本综合性的群众文化季刊,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宣传和指导本地群众文化工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锦州市唯一反映群众文化活动的刊物,不仅有地域特色、时代特色,也有锦州市民的特色。以传播群文信息、展示地域风采、搭建交流平台、共筑和谐文化为办刊宗旨,至今已连续出刊170期(截至2021年第3期)。1958年创刊为不定期,铅版印刷;1986年发展为定期季刊,大16开;2010年、2014年先后在内容、栏目、版式设计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整,改版后的期刊是48版,全彩印刷,并设计了自己的期刊LOGO,增加了具有欣赏性的彩页,彩页用于刊登摄影、美术、书法作品及图片新闻,便于读者阅览与收藏,刊物集阅读性、收藏性与资料性于一体。
《锦州群众文化》栏目设置上则尽可能地根据群众文化工作特点,讲究可读性,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读者。杂志也强调专题性与新闻性,深度与广度相结合,既注重指导性、理论性、教育性、文化性,也注重百姓的参与性,更探究了杂志的可读性和艺术性。设置了《工作指导》《工作动态》《非遗专栏》《群星课堂》《凌河艺苑》等8个重点栏目,每期介绍政策方针,锦州地区群众重点活动,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验教学等,长期坚持,不仅独具特色,且构成系列。
(二)提纲挈领,坚持文化前进方向
建馆以来,在各个历史时期,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用文艺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锦州市群众艺术馆的优良传统。既要关注群眾团体的艺术创作现状,也要关注时政热点,因此,我们开设了《工作指导》栏目,刊发国家、省、市的方针政策,时事热点,总结工作经验,提出有指导性的建议,为锦州市的群文发展指明方向。
(三)集聚能量,不忘初心共同成长
1.提高锦州市的理论学术研究再上新台阶。每年选派理论调研人员参加中国文化馆年会、省文化馆举办的群众文化理论研讨培训班,提升理论创作水平,并组织撰写论文,参加各级大赛。在馆办刊物上设《理论研讨》栏目,将全市反映最新锦州群众文化工作动态、展示时代风采、研究性强的获奖论文在栏目中刊登,与全国同仁和百姓交流学习。
2.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的百姓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开设非遗专栏,发布各级非遗的政策导向、代表性非遗项目,以及锦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活动,资料性与系统性兼具。挖掘锦州市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把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和创造力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和新时代的审美结合起来,创作出更多的艺术价值。
3.挖掘本土人才,为百姓开专栏。业余作者既是刊物的忠实读者,也是期刊的重要参与者。专为百姓开设《凌河艺苑》栏目,涉及小说、散文、小品、相声、诗歌、故事等众多门类与体裁,以传统性为主,可读性强,主要为广大业余作者提供发表天地。有学生、公职人员、退休老干部、农民等,全国各地的百姓踊跃投稿。通过这个专栏,挖掘出大批本土业余作者,凝心聚力,讲中国故事、讲身边故事。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了解他们。比如说:“忠实投稿人冯化民老先生,今年90多岁了,几十年来,每期收集的稿件中都会有冯老先生的作品,他用他的生命在书写锦州的历史、锦州的文化、生活点滴,也是因为我们的期刊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冯老先生,文联还专门为老先生出书。”同时我们将征集上来的好作品推送到国家、省、市参加比赛,屡屡获奖,部分作品还被国家、省、市级刊物刊登。《锦州群众文化》始终以办百姓所需办刊,也为锦州市民间文学的发展献出了一份力量。
4.展示锦州市艺术家的魅力,提升全民审美水平。开设《艺术天地》专栏,刊登锦州市著名画家、书法家、摄影家、非遗传承人的作品,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用双手来讲中国故事。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一幅幅感人画面,他们的作品清新质朴、刚健有力。《艺术天地》这个栏目让更多的优秀艺术作品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以艺通心,不断滋养百姓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四)一课多上,文化育人全民受益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而期刊会使百姓增长知识,让生活多姿多彩,心灵受到洗礼,智慧得到启发,让我们的工作方法得以创新。在全民艺术普及的今天,馆办刊物《锦州群众文化》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开设的《群星课堂》栏目,根据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地域、不同人群设置课程。将线下现场教学的优质课程,移到期刊上来,不仅有音乐、舞蹈、戏曲、摄影、美术等实践教学,也有文学创作、曲艺创作、非遗等课程,满足了不同人群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激发了百姓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为全民艺术普及发挥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培根铸魂、守正创新,持续增强百姓获得感
《锦州群众文化》馆办刊物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永恒使命,了解百姓的真正需求,领悟百姓心声,办高质量、有内涵的馆办刊物,使刊物具有生命力和艺术魅力。我们根据国家办刊要求和百姓需求及时整改和创新,锦州市群众艺术馆创编团队,集思广益,广征意见,全民参与,让百姓成为期刊的主角,同百姓一道,不断创新,让更多的百姓都能阅读到馆办刊物,使《锦州群众文化》馆办刊物再上新台阶。
(一)转变思想观念,注重多方向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满足了百姓多元化、快速、高质量的阅读方式,从过去的我讲你听、我发纸媒你看的单向传播,发展到双向甚至多向传播阶段。同时给了群文人重新思考的机会,优化了与百姓连接的桥梁,使百姓获取文化知识更快速、便捷。一是思想认识到位,百姓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在哪里,时刻以百姓需求为办刊准则;二是转变工作方法,工作思路,采取内部研讨、座谈会、百姓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办高要求、高标准的期刊;三是谋求新突破,通过学习交流和借鉴,办创新型高质量的期刊,将期刊的作用发挥至最大,为全民艺术普及助力。
(二)提高编校质量,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
期刊作为群众文化的交流平台,是知识信息的载体,也是展示艺术成果的平台,编辑期刊,是一种经验性的阅读文化传播,也更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编创人员的职业素养是办好期刊的关键环节,对出版刊物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编创人员应自觉履行传承文化的职责,恪守职业道德,勤学好思,在思想、管理理念、国家政策研究分析、理论研究、业务素养、网络技术等方面有所创新和提高,成为创新型复合人才,为《锦州群众文化》期刊知识的传播发挥作用。馆领导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帮助编创人员认识编刊工作的重要性,为他们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让编创工作充满活力。一是加强多方位学习,刊物编创人员要主动适应新变化,增强主动学习的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如微信、微博、抖音等新技术平台的使用,并通过多种渠道展示信息,通过长期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拓宽知识学习的覆盖面。通过学习和长期的实践积累,才能提升编创人员的实践经验和编创能力,推动新媒体平台和纸媒平台的相互融合。二是业务培训,参加国家、省、市各学科类培训班的学习交流,比如说,参加省馆举办的数字化培训班、理论研讨培训班等,通过系统学习提升编创素养,充实和更新业务知识的同时,扩展了编创专业的视角。三是集思广益,向全国各地办得好的期刊取经,以他们的经验,拓宽办刊渠道。参加国家文化馆年会期刊的交流和学习,拓宽编创人员的眼界,不断更新办刊思路。四是编创人员要有创新意识,要有探索亮点和善于发现的敏锐性,在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五是刊物编创人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对百姓的文化需求进行多方位的了解,拉近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做好与百姓之间的互动和反馈工作,做到有问必答,精准了解百姓的需求,使期刊办得更好,从而更好地服务作者和广大百姓,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三)拓宽传播渠道,实现全民阅读热潮
新媒体时代的今天,新媒体平台汇聚了大量受众群体,其互动指数高于传统纸媒,因此,《锦州群众文化》延续传统纸媒的办刊宗旨,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不断加强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转变原有的工作思路,扩展传播渠道,充分调动创新能力,将创新思维融入刊物中,扩大传播范围,实现信息内容、技术运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通过“一纸、两微、一抖、一网”等阅读线上线下渠道发布刊物内容,拓宽馆办刊物的传播力量,通过多栏目、多渠道发布期刊动态,使整个平台涵盖范围由城市向乡村扩展,向更广的地方延伸。“一纸”是纸媒《锦州群众文化》,“两微”是锦州市文化演艺集团、锦州群众文化微信公众号,“一抖”是锦州市文化演艺集团官方抖音号,“一网”是锦州市群众艺术馆官方网站。新冠疫情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重新思考和定位,如何才能更好地将文化传播得更快,更广,我们积极运用网络平台,改善和优化我们的传播方式,提升我们的专业内涵和传播力量,让更多的百姓足不出户,只要有网络,有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能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到我们的期刊,从中获得更多知识,通过传播渠道的拓宽,吸引更多的百姓参与到《锦州群众文化》建设中来,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艺术普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打造特色栏目,提升期刊创新性和影响力
《锦州群众文化》代表着锦州市文化领域的研究水平,展示了文化发展水平。为了既保持《锦州群众文化》的办刊特色,又能很好地彰显锦州市群众艺术馆的特色优势,结合其他办刊经验,得出较为完善的期刊栏目方案和举措。我们加强了组稿力度,加大了工作实践,拓宽了系列研究成果教学范围,加强了期刊的版式设计,提升了《锦州群众文化》的影响力和创新性。开设特色栏目和策划专题报道,根据国家办刊要求和百姓需求,在2021年我们再次在栏目上进行改版,增大了工作实践篇幅,拓宽了培训内容。新增了《工作交流》《群文实践》栏目,栏目内容充分体现了锦州市群文工作的特点,提高了宣传力度,去掉了《凌河艺苑》栏目,丰富了《群星课堂》的授课内容,加大了研究教学成果的转化力度,搭建了坚实的平台,增加了服务职能,让百姓足不出户拿起期刊,就能学到专业知识。栏目在整体提升的同时,从版式设计上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设计和提升,并且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同步展示,拓宽服务渠道,对百姓服务更加周到。期刊特色栏目的开设,提升了期刊的整体办刊质量,提升了期刊的知名度,从而获得了更多学者和百姓的信赖,提升了期刊的美誉度,产生了品牌效应,吸引了更多优秀稿件供百姓阅读,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三、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了群文人新的机遇和挑战,《锦州群众文化》紧跟时代发展,培根铸魂、守正创新,以发展和宣传锦州文化为己任,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寻找新思路、新方法,拓宽了传播渠道和服务渠道,为锦城百姓提供了优质的展示平台和阅读平台,增强了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努力、突出特色,办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文化精品刊物,让新媒体时代传统纸媒发挥新作为,为全民艺术普及发挥积极作用,引领锦城市民拥抱文化艺术,展望美好生活,掀起全民阅读的热潮。
参考文献:
[1]胡琳.融媒体时代期刊编辑转型探究[J].记者观察,2020(02):24-25.
[2]唐黎明.打造精品文化栏目 提升理论宣传效果——以衡阳电视台《石鼓书院大讲坛·国学讲座》栏目为例[J].中文信息,2019(8):248-249.
(作者简介:吴迪,女,本科,锦州市群众艺术馆,中级,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