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审美角度分析迪里拜尔演唱版本的《乘着歌声的翅膀》
2022-05-21李彩虹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为海涅的诗谱写的浪漫主义名曲,全曲旋律流畅,伴奏柔美,由和弦分解构成,描绘了在美好的月夜,和爱人在恒河岸旁一起感受欢娱、憧憬幸福的唯美画卷。而迪里拜尔是我国独立培养的世界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是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也是芬兰国家歌剧院终身独唱家,并享有“中国夜莺”的美称。迪里拜尔的嗓音纯净明亮、声音平柔和连贯,且音色纯正、吐字清晰、发声圆润。迪里拜尔演唱版本的《乘着歌声的翅膀》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以及研究价值。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与观察法,通过收集分析相关资料,对迪里拜尔演唱版本的《乘着歌声的翅膀》的内容之美、音乐形式之美进行相关研究。
一、创作背景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世界闻名的浪漫主义名曲,其温馨而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曲风总能使人对爱情产生无限的遐想。迪里拜尔是我国培养的世界级抒情女歌唱家,其对《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演绎别具一格,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由海涅填词、门德尔松谱曲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其旋律舒缓、优美,通常由女高音演唱。门德尔松出身于贵族,大自然给予了他无限灵感,其独特的音乐创作大都呈现美好静谧的大自然主题,以音乐作为语言符号来描述自然风光以及对人生的希望等,具有生动优美的审美艺术性,突出幽静、愉悦的抒情基调,让诗歌和音乐完美融合,表达自己的音乐感悟和内心情感以及对明朗生活的追求。歌曲创作于1836年,当时门德尔松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他的作品第34号的六首歌曲,其中第二首《乘着歌声的翅膀》作为独唱作品广为流传。这首歌的歌词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海涅1821年4月到达柏林,同年8月他的恋人阿玛莉和别人结婚,他在感情上受到一次不小的打击,他一方面深深陷入失恋的痛苦,另一方面又难以割舍他们之间的情感,第二年,海涅创作了这首抒情诗。
作品以流畅清新的旋律由分解和弦构成柔美的色彩伴奏,描绘了一幅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画面——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夜空中享受爱的生活,憧憬幸福的梦……”作品中出现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夜空中享受爱的生活,憧憬幸福的梦……作品中不时出现的下行大跳音程,生动地渲染了美丽动人的场景。
二、内容之美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分节歌,可分为三段,最后一段的结尾与前两段稍有不同。作品的旋律优美舒缓,清新流畅,伴随着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向听众展现了一幅富有诗境的画卷。就如它的名字一般,仿佛真的乘上了歌声的翅膀。
歌曲中大量地运用了减三和弦和小三和弦,这些特殊三和弦的加入给整首曲子增加了不一样的色彩。中间部分巧妙安排的减三和弦让整首曲子进入一种紧张不安的状况,音乐旋律在此刻升华。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个非常稳定的和弦进行及时转化,接着二级和弦代替了下属和弦的发展,最后平稳地在属七和弦结束到主和弦上。音乐情绪进入到另外一种情景,好像漫天飞雪飘落后,世界呈现出白茫茫的一片,是欣喜,更是安心,人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安然进入梦乡。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歌曲,表现了在美好的月夜,和爱人在恒河岸旁一起感受欢娱、憧憬幸福的美好,雅致且饱含情感。歌词中,海涅将读者带到了东方的印度,描绘了一幅印度恒河畔的美丽风光,歌词中提到红花盛开,月光笼罩着花园,紫罗兰抬头仰望星空,海涅同他“心爱的人”,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终于在这东方的恒河岸边,找到了这块“最美的地方”,实现了他的愛情。然而这种爱情理想的实现不是在德国的现实生活中,而是在想象中的异国他乡,这并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有意假想,而是诗人通过描绘这个东方世界,对德国陈腐落后不满的表现,海涅呼唤美,表现美,歌颂美,鞭挞丑恶。从内容上讲,这是首充满浪漫主义幻想色彩的爱情诗歌,也是一首具有明显针对性的爱情诗,尽管表面看起来不着边际,找不到触及现实生活的只言片语。海涅借助丰富的想象,将美好的爱情描绘成一个风光绮丽、姹紫嫣红、美不胜收的大花园,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憧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海涅笔下的花园达到了景由情生,情从景出、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赋予了景物以人的情韵和灵性,“莲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在那儿等待”;“紫罗兰”又像个活泼的姑娘,“抬头仰望星星”;“玫瑰花”有讲故事的本领,“温柔而可爱的羚羊”也像变成了一个喜欢听故事的孩子,“跳过来细心倾听”。这些人性化、人情化了的花卉、动物,令人倍感亲切。海涅在《论浪漫派》中提到,德国浪漫派的文艺女神“不应该是一个苍白的尼姑和夸耀门阀的骑士小姐”,而应该是“一个自由的,开花的,不矫揉造作的,真正的德国女孩子。”这首《乘着歌声的翅膀》便称得上是这样一个自由的、开花的、不矫揉造作的、真正的德国女孩子。
三、形式之美
(一)民族性、本土特色展现及音乐美
迪里拜尔曾说过:“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是一个中国的歌唱家,演唱中国歌曲,发展中国声乐事业,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迪里拜尔的演唱充满着民族的韵味,充满着东方的味道。但同时,迪里拜尔演唱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歌曲、歌剧选段以及艺术歌曲等。多样的风格促使迪里拜尔摆脱了特定模式影响,表演时充分发挥。迪里拜尔表演《乘着歌声的翅膀》时,以民族美声唱法进行演唱,其吐字精准,气息饱满,声音圆润明亮,借助润腔对歌词进行美化,完美表达了作品的意境。这种借鉴,增添了音乐中的民族韵味。
(二)音乐感觉美与综合形式美
表演《乘着歌声的翅膀》时,迪里拜尔做到了音乐感觉美与综合形式美的和谐统一。迪里拜尔通过其独特的嗓音、流畅的节奏韵律,将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并抓住细节,通过节奏、力度、音色的调节,借助形式之美表现出音乐的感觉美。
(三)真挚的情感表达
迪里拜尔进行演唱时总是用心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而不是单纯炫技。她对每一个演唱细节进行推敲,对作品进行全面解读,追求情感的真实流露,将自己融入作品的情感状态,让《乘着歌声的翅膀》所蕴含的对幸福的追逐和向往,以最饱满的情绪、最真挚的情感展现出来。
音色是音乐中不可忽视的基本要素,演唱时要通过改变音色引起情绪的变化。迪里拜尔认为,歌唱的最终目的是情感的抒发。因而,在歌唱前她会对作品进行了解,对每一个音节、音符进行研读,调节音色,经过调整,与作品融为一体,在演唱时忘记歌唱技巧,追求情感的自然流露。在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时,迪里拜尔还对声音的力度进行了调整,通过圆润流畅的演唱,将歌曲中的艺术张力予以表现,带动观众的情绪,将观众带入感受欢娱、憧憬幸福的意境中。赋予了作品以活的音乐生命体和情感发展的过程,顺利地对作品进行了二度创作。
(四)技巧与表现的统一
迪里拜尔《乘着歌声的翅膀》表演美的本质来源于其技巧的运用与音乐表达的和谐统一。一方面,迪里拜尔经过多年训练,可以更加轻松地使用明亮、通透、圆润的声音进行音乐表达。迪里拜尔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使得其表演气息充足,同时,在使用真假音时可以很好地找到两者的共同点。迪里拜尔对很多地区与国家的语言进行了相关研究,确保了咬字更加精准,可以在表现音乐美感的同时,不失去对歌曲的清晰表达。另一方面,迪里拜尔注重对音乐进行最本质的表达,在分析音乐表现技巧的基础上,将情感抒发作为歌唱的最终目标。迪里拜尔对作品情感有充分的理解,进而能够在表演《乘着歌声的翅膀》时,真正融入作品的情感中,将歌曲中对幸福的追逐进行最真挚的表现。她在演唱时做到对技巧的完美掌控,不追求宏大的音量,更多的是追求优美抒情的音质。低消耗、高效率是美声唱法的优越性和成功的秘诀,良好的音质必定是通过消耗极少的肌肉张力和气息压力来获得的。积极又不僵硬,正确的舌位,松弛的下巴和口型,自然而又松弛的歌唱状态,用微露上齿的口型来歌唱,对作品情感的真挚表达,是迪里拜尔表演《乘着歌声的翅膀》时音乐美的具体表现。
四、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在声乐教学中,音乐风格始终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因为音乐风格不仅能够体现出歌曲表现的内容和题材,还决定着歌曲的艺术性。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声乐曲目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有着突出的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时代风格。迪里拜尔能够在声乐艺术上取得较高的成就,与她潜心研究歌曲的风格特点以及在此基础上与演唱技术的结合是分不开的。迪里拜尔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时,所表现的音乐美还来自其表演对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迪里拜尔不仅对《乘着歌声的翅膀》所处时空的音乐表现进行了分析,还从历史的角度对《乘着歌声的翅膀》进行解读,同时融入现代音乐对《乘着歌声的翅膀》的理解,将其进行恰当融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使得迪里拜尔的音乐有了独特的音乐美感。
五、对迪里拜尔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感悟
(一)演唱者必备的音乐素质
演唱者需要具备相应的音乐素质,一方面,演唱者应当具备较高的音乐表演能力,要对音乐表演能力进行训练,提高音乐表演技巧。表演者要借助科学的呼吸训练法进行训练,如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保证演唱时气息充足;加强歌唱方法训练,对音色进行调节,保证音色的圆润;要进行发音训练,保证演唱时能够吐字清晰。另一方面,演唱者要对《乘着歌声的翅膀》中的音乐技巧进行研究,通过哼唱调整演唱方式,做到音乐技巧上的游刃有余。演唱者要提升个人音乐素养,以保证对《乘着歌声的翅膀》进行充分表达。
迪里拜尔在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时注重让音乐回归音乐最初的状态,整个演唱严格按照原谱形式进行,没有进行随意的添加,展现了其专业的态度。同时,迪里拜尔在演唱时始终透露出一种自信,并借助歌声,将其对歌曲的理解,对歌曲的想象与再创造表现出来,引起听众无限的遐想。《乘着歌声的翅膀》整体速度较慢,是小夜曲的风格,歌曲采用6/8的拍子,在伴奏上采用流畅自如的伴奏形式,给人轻松自得的感觉。
(二)思想、人生体验与文化修养
迪里拜尔在演唱时极为推崇对情感的抒发,认为对情感的抒发是演唱者的最终目的以及最高追求,这离不开演唱者对音乐作品的独特体会,需要演唱者拥有相应的思想、文化体验以及文化修养。想要进行更高水准的表演,表演者就要主动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丰富个人人生体验。
表演者要进行更多的阅读,增加人生阅历,提高思想境界,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表演者还要接触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增强对音乐的理解与感知。另外,表演者要主动进行音乐作品鉴赏,提升音乐鉴赏能力,为理解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独立培养的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对门德尔松版本的《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演唱独树一帜。其表演既充分表现了个人的独特品位,也充分展现了作品的情感,传达出《乘着歌声的翅膀》的内容之美与形式之美;同時,展现出民族特色,将音乐的感觉美与形式美结合起来,传达出音乐中的真善美。
迪里拜尔对《乘着歌声的翅膀》演唱的音乐美既是其对技巧与表现的统一,也是对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我们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时,要提高音乐表达技巧与个人综合素养。从音乐美学角度来讲,迪里拜尔通过音乐来促进情感的交流,在交流融合中实现思想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体现出音乐表演艺术的独特美学价值。《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世界闻名的浪漫主义名曲,经过迪里拜尔的演绎,能带给我们更多视听上的触动以及感动,进而陶冶情操,提升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罗小平.多才多艺的浪漫大师·门德尔松[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2]方宇丹.艺术歌曲的音乐赏析和演唱审美探究——以《乘着歌声的翅膀》为例[J].大众文艺,2021(16):90-91.
[3]刘媛媛.迪里拜尔声乐教学理念在歌唱实践中的运用[J].当代音乐,2021(01):105-107.
[4]孙大鹏.我国音乐表演艺术的现状及美学学科建设研究——评《音乐表演美学》[J].科技管理研究,2021(03):215-216.
(作者简介:李彩虹,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