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四海,佛家的朝圣之旅
2022-05-21文雨
文雨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出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功德圆满。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唐玄奘是怎样的呢?
唐玄奘原名陈祎,出生官宦世家。玄奘幼时“备通经典,爱古尚贤”,10 岁时以居士的身份,随二哥陈素在洛阳净土寺旁听佛经讲解,11 岁时参加僧人考试,被破格录取为净土寺僧人。唐玄奘如饥似渴地学习经书,但逐渐发现很多经书翻译不善,无法理解其中的真谛,甚至个别经书的注译还自相矛盾。正当玄奘苦闷迷茫之际,天竺僧人波颇云游到了长安,玄奘立即前去讨教。
波颇说:“天竺的那烂陀寺,可以解答你所有的疑惑。”那烂陀寺便是《西游记》中大雷音寺的原型,是所有僧人心中的圣殿。玄奘暗下决心,一定要前往那烂陀寺,求取真经。
玄奘决定只身前往天竺后,上书唐玄宗,未得到批准。两年后,27 岁的玄奘“冒越宪章,私往天竺”,混在逃难的人群里偷出长安,途经凉州,被勒令返回。玄奘只好取道玉门关,经瓜州时,朝廷的通缉文书已传遍边关,玄奘不幸被戍边士兵发现,城上乱箭齐发,玄奘险些丧命。好在瓜州官员李昌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不但对通缉令置若罔闻,还派遣一个名叫石磐陀的胡人(孙悟空的原型),护送玄奘出关。
石磐陀是强盗出身,途中曾想杀掉玄奘,返回边关。玄奘发现后,变卖了衣物,给了石磐陀一些钱物,一人一马,只身上路。玄奘一人走在天上无飞鸟、地上无走兽的茫茫大沙漠里,虽然饥渴、高温伴随孤独,但是“宁可西行一步死,不可东归一步生”,终于走出了沙漠。
《大唐西域记》里还记载了玄奘一行在翻越雪山时,遭遇“小头痛”“大头痛”,数日后才走出大雪山,“冻死痛死者十之三四”。后人考证,这是玄奘翻越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达坂时,产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
經过数年的艰苦跋涉,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玄奘行程13800 余里,终于抵达天竺国那烂陀寺,拜在高僧戒贤法师门下。经过5 年的学习,玄奘成为了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贞观十九年,44 岁的玄奘回到了长安。唐玄宗在洛阳亲自召见了他,许以高官厚禄,劝其还俗,但玄奘初心不改,立志以身事佛、弘扬佛法,用了近10 年的时间,在长安的译经院里和弟子一道翻译了《般若经》、《瑜伽论》等佛经,撰写了《大唐西域记》等著作,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玄奘徒步天竺历尽千辛万苦取回佛经,被称为三藏法师。其实三藏法师不止玄奘一人,与玄奘同时代的义净法师,也曾远赴印度取经,还根据二十多年的游历写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义净法师俗名张文明,唐贞观九年出生于齐州茌县(今山东济南长清)。他的父母亲平日以耕读度日,广作善事,闻名遐迩。由于父母亲笃信佛法,所以义净从小经常跟随父亲去齐州的土窟寺听寺里的师父唱经,寺里的慧智法师认为他颇有慧根,便将他收为弟子,时时拿玄奘大师的事迹教育激励他。义净 “慕玄奘之高风”,渐渐萌生了去印度求法的念头。
可是,在当时由于突厥经常来犯,朝廷对西域采取闭锁政策,没有政府的特批,西行之路基本不通,义净想效仿玄奘西行绝无可能。好在唐朝时海运发达,尤其是与西亚大食国(今伊朗一带)有很密切的贸易来往,波斯商船也经常来往于中国及南欧。
义净法师于是决心循海道前往印度。公元 671年初,义净从齐州(今山东济南)南下,经濮州、曹州、扬州,到广州取道海路至印度。
义净的求法之途并不顺利,一路走走停停。这一路,除了变化莫测的季风气候,海上的风波浪险,义净还经历了“路险难通”“孤步险隘”“身体疲羸”“山贼打劫”等困境,可谓九死一生。但他凭借着求法的坚定信念和超强毅力,一一克服。
他从广州登上波斯商船,大约20 天以后,到达了当时南洋最强盛的国家室利佛逝国(今之苏门答腊),这里全国以佛教为国教,以南传上座佛教为主。义净法师到了国都巨港,住了6 个多月,获得国王的礼遇供养,学习梵文及巴利文,次年6 月左右获得国王资助,乘坐专船前往印度途经末罗瑜国、羯茶。在余下的半年时间里,义净法师在此弘法讲经,广受华人欢迎。
后义净法师再度北行,航行十余天后抵达裸人国(今安达曼海尼科巴群岛),又从裸人国出发历尽艰险,经过半个月的航程,抵达印度东北海岸的耽摩立底国。义净在那里遇到了大乘灯法师,他们在一起学习了一年梵语,后一起前往中印度,在当时印度最大的佛教寺院那烂陀寺驻学达十年之久,研习佛法、翻译佛经。
义净离开那烂陀寺后,在耽摩立底国登船,仍走原路到达室利佛逝,并在此停留四年,期间撰写了《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
公元695 年夏天,61 岁的义净回到洛阳,带回梵文佛经四百部、金刚座真容一铺、佛舍利两百,女皇武则天亲自在东门外十里恭迎。全洛阳缁素数十万人,幢幡数万、鼓乐香花,随驾恭迎义净法师取回的佛经,盛况更胜于当年玄奘取经回到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