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里写入胸怀间古代文人的漫游

2022-05-21文雨

旅游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谢灵运漫游司马迁

文雨

司马迁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他自小受父亲熏陶,刻苦读书,“年十岁则诵读古文”,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因为家族世代都是史官,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就有志于整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试图撰写一部规模空前的史著,但是司马谈感到自己年事已高,要独立修成一部史著,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才学知识都不够,所以就寄厚望于儿子司马迁,能够实现自己未完成的理想。

那时候,文字记录还很奢侈,有的历史线索除了在皇家藏书馆有记录以外,更多的是靠民间的口头流传。于是,在司马迁20 岁那年,他决定离开长安城,去全国各地寻找文物古迹,探究轶闻古事,对一些口头流传的历史做分析、整理和考察,以求得历史的连贯、完整和真实性。

这次出游,司马迁先后到达了长江大河、五湖沅湘、淮泗漯洛,西至四川的离碓,北至龙门朔方( 河北张家口),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所到之处“纵观山川形势,考察风光,访问古迹,采集传说”。

司马迁的文化访古之举,来源于他对《尚书》和《春秋》等古史的熟习。身居史官世家,司马迁能够看到当时一般人无法看到的典籍。

在汩罗江畔,他含泪凭吊屈原;在九嶷山上,他热血寻找禹墓;在姑苏山上,他辛苦搜集吴王阖闾和夫差的陈年轶事;在丰沛,访问了萧何、曹参、樊哙等人的故居;在邹峄山上,他瞻仰了秦始皇为了给自己歌功颂德而修建的石刻;在山东,他拜访了孔子的“庙堂”;在北方边塞上,他游览了蒙恬修筑的长城屏障。

在出游途中,司马迁不仅考察了沿途的山山水水,还深入民间,挖掘了大量生动的历史资料,他了解到了陈涉少时怀有鸿鹄之志的豪言壮语;项羽要取代秦始皇的勃勃野心;刘邦酒后的劣行; 韩信受胯下之辱的前因后果。在孟尝君的故乡薛城,他走乡串巷,通过自己的实地探访,证实孟尝君“好客自喜”的传闻并非子虚乌有……

他遍历名山大川,饱览了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了性情,从而也提高了文学表现力。用现代人的观点看,司马迁可以说是在漫游中找到了历史的现场感,最终在创作《史记》时才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谢灵运是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王羲之的曾外孙。他开创的山水诗,与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同样著名,是名副其实的时代风流人物。

作为名门之后,谢灵运自幼“博览群书, 文章之美, 江左莫逮”,18 岁那年,他袭封康乐公,20岁,他出任琅琊大司马行参军,后任太尉参军。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王朝建立后,谢灵运被降为康乐侯,改食邑为五百户,起为散骑常侍,后转太子左卫率。宋文帝即位后,把谢灵运召回,但是只让他负责《晋书》的编纂工作,谢灵运很是不爽, 觉得自己这块璞玉被埋没了,经常称病不上班,在家开凿水池、种植竹子、栽培果树,搞起了园林绿化工作。后来,他干脆以身体有病请辞,回到老家会稽山。

他常常呼朋唤友,出入于山水之中探奇览胜。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往往演变为惊动县邑的游行,或攀岩、或会友、或赋诗,后面几百人跟随,排场超常规,明星范儿十足。

谢灵运之所以被公认为超级“驴友”,不仅因为他一辈子酷爱登山,还在于他不断发明“驴友”装备。他发明了一种人称“谢公屐”的登山鞋,也就是一种有齿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后来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还曾提到过这种鞋:“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除了“谢公屐”,他还为自己设计了登山服,将衣服宽大的袖口改小,将肥大的裤子改为束脚裤,可谓最注重裝备的“驴友”。

不过, 谢灵运并不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他喜欢翻山越岭,到最幽深险峻的地方去。这些地方往往交通不便,险象环生。为此他不惜砍伐树木、填平沟壑,建设旅游通道。后来,谢灵运已经不满足于周边省份的风光景色了,开始以考察学习的名义到处旅游。但是,他每到一个地方,必定要先进行一番基础设施建设——开山砍树。在会稽东城有个回踵湖,谢灵运想把湖水放干,变成自己的私地。这个湖离会稽城很近,湖中水草丰美,鱼虾很多,百姓多以此为生。为此当地官员很不乐意,便向“中央”参了他一本,说他有“异心”,集结那么多民众( 粉丝) 图谋不轨。于是谢灵运被流放岭南。在去岭南的路上,又有人说谢灵运勾结绿林人士,想半路解救自己,也或者是有人故意设局,半路假装劫囚车,但是不管是真是假,这一次朝廷不再原谅谢灵运,下令将其斩杀。

正因为寄情沉迷于山水,养成了谢灵运对山水景物的细致观察,给当时的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独树一帜地开创了文学史上山水诗一派。

诗仙李白的一生,几乎就是旅行家的一生。

李白出身一个殷实的商家,父亲李客原为西域商人,没有官职,没有权势,更没有祖传土地,因为出身原因,李白被乡贡拒于门外,与由科举进入上层社会无缘,因而狂放不羁,蔑视礼法。

24 岁的时候,为实现政治理想,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一个漫游兼而求仕的时期。此后,他一生的大部分光阴都是在路上度过的,从川蜀大地到烟雨江南,从关中平原至齐鲁幽燕,经五岳,咏山水;寻道问世,羡神仙、歌侠客……他浮洞庭,历襄汉,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及浙江等地,游踪所及,近半个中国。

由于李白的出游足夠慢,足够自由,可以兴至而往,兴尽则返,也因此有了许多或惊喜或感动的际遇,这些际遇在经过山水的一番涤荡后,更激荡出李白的无限灵感,他的几首开脑洞的名作,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等等,也都是旅途中触景生情,随手演出瑰丽大气。

李白遍游名山大川,与他十分复杂的思想有关。他集儒、道、侠的思想于一身,儒家的“兼善天下”使他漫游天下,游览名山大川,广交朋友,陶冶性情。他想通过游说人主,直取卿相,一鸣惊人,为此,他任侠交游、纵横干谒、求仙学道、结社隐居,把漫游当成 “终南捷径”,希望通过隐居学道来树立声誉,直上青云,先后和元丹丘、孔巢父及道士吴筠等隐居嵩山、徂徕山和剡中。

道家的“逍遥物外”使他在理想追求受挫时,或隐遁山林、洁身避祸、任诞纵酒之玄游;或求仙学道、为采药炼丹之仙游。在江陵,李白邂逅道教名流司马承祯、胡紫阳、元丹丘等,和他们一起游仙学道,飘飘然若具仙风道骨。他的挚友元丹丘,是名修道学仙之士,两人在嵩山“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访过神仙焦炼师。为了拜寻高师,他们还一起游仙到随州(今湖北随县),从紫阳先生学仙。

李白在江浙漫游时结识了道教的拔尖人物吴筠,应他的推荐进入长安。但三年不到,李白就愤然告退,重新踏上漫游的道路。直到晚年,李白都没停止过行旅的脚步。

猜你喜欢

谢灵运漫游司马迁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谢灵运堪称职场反面典型第一人
霹雳漫游堂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UP THE MOUNTAINS
NASA漫游记
谢灵运山水诗的玄言尾巴
南山南,谁的诗里别有洞天
边走边看:漫游海底 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