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新而行 开启教育改革新生态

2022-05-20左海电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程活动学校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有力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资源供给,平衡家庭与学校教育负担,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坚定立德树人的初心,促进教育回归本真。

为落实“双减”政策,我校积极构建和谐生态教育理念,打造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向新”课程体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书写教育教学的崭新篇章。

一、始于向“新”,根植教育理念

“新”字在古代历史长河中被赋予深远的含义。

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易经?大畜?彖》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大雅?文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向新,即向着新的方向和更好更高的目标“修德”“求新”。这是一种温故知新的收获,是一种推陈出新的品质,是一种与日俱新的追求,也是一种格致创新的探索,更是一种日新月异的蓝图。

学校秉承“与书为伴,向新而行”的教育主张,确立“知新、求新、创新、立新”的办学理念,一路探索,一路前行。

二、行于创“新”,丰富课程设置

为积极践行“双减”政策,合理安排课后两小时,提高作业布置质量,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优化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渠道作用,学校对课程设置进行整体规划,使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厚德·日新——《读本》重落实

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切实发挥好《读本》的铸魂育人作用。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把爱国情、报国志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二)回归·俱新——课堂重实效

构建基于学校特点的课程体系,提升学校课程规划、实施、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学校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等方面同时发力,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使学生回归校园、回归课堂。

本学期,学校开设市直“绘本教学”研讨、市直校际教研、数学组同课异构、英语组微课教研、青年教师约课等活动,以活动为契机呈现有品质的课堂,促进教师多研究、多反思,真正落实“双减”,让课堂提质增效。

(三)守正·出新——课后重拓展

为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学校进一步“升级”课后服务,切实保障“5+2”课程实施。开学以来,根据实际情况,经多次修改,制定延时服务课表。

课后服务分为三个时间段,从放学后到16:25为第一时间段,进行阳光体育活动;16:30到17:30为第二时间段,进行社团活动或者作业辅导。作业辅导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答疑解惑,针对性辅优补差,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17:30到17:40为第三时间段,每晚安排10分钟短课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都读本》。

(四)格致·创新——社团重提升

学校以“小新星”课程实施为支点,创设“德法与健康、阅读与语言、科学与思维、艺术与审美和STEM与综合”五大体系。

结合学校“小新星课程”五大体系及传统文化创意课程,全校教师人人参与,聚焦资源,挖掘自身潜能,发挥专业特长,编写近20余种社团活动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都讀本》一套六本,用活泼生动的形式,从悠久历史、科技文明、经典文学等方面展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香喷喷的美食》《指尖上的陶泥》《玩转体育》《新科学都爱玩》等十余种教程,让课后延时服务有序展开。

学校为学生开展菜单式服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社团。真正做到让儿童自由生长,让童年熠熠闪光!

(五)融合·知新——拓展重素养

学校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课程,开展“名师国学大讲堂”活动,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魅力。语文特级教师左海电开设《邂逅诗经中的精灵》《诗词中的劳动美》等课程,用诗词激发学生对国学的热爱;英语特级教师邰霞开设《神采奕奕每一天》《气宇轩昂又一天》,用成语改变孩子精气神。

为进一步打造校园体育特色品牌,我校开启“跨界式”体教融合。与盐城体育运动学校合作,共建盐城市青少年体能训练基地,设置滑板、街舞、快乐体操、趣味田径等项目,使学生热爱运动,增强体质,绽放活力。

学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邀请校外各行业人员,引领学校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全面实践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省盐城军分区政委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2周年建队日参加“童心向党致敬英雄”新队员入队仪式暨国防教育活动,启动校园国防教育课程;邀请中华恐龙园讲解员开设科普知识讲座《恐龙来了》,启动科学探索营活动等。

三、立于常“新”,促进教师发展

为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构建一支富有文化味的师资队伍,学校遵循“四梯队、三微研、一引领”策略,制定“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加强学科高地和教研联合体建设,以人文关怀提升教师归属感。

(一)内生·焕发——搭建专业“新”梯队

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学校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分层打造特色四梯队。

骨干教师梯队——示范引领、责任担当

成熟教师梯队——研学思考、稳定创新

青年教师梯队——个性发展、有效提升

新进教师梯队——文化认同、快速融入

学校形成不同层面教师团队建设的要求,建设“立德树人”的教师文化,努力打造一支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教育团队。

学校着重建设“左海电领航名师工作室”“邰霞名师工作室”“陈艳华班主任名师工作室”,聘请特级教师、市级名师担任主持人,构建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共研学、共成长的模式。多位特级教师为全校师生开启不同形式的文化主题活动。特级教师左海电开设《国学大讲堂之邂逅诗经中的精灵》,开启教师文化之旅,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埋下一粒粒文化的种子,使其生根、发芽、传播,一步步推动文化传承。特级教师邰霞讲述《蜜邰有约》,在阅读分享活动中引导教师阅读经典、寻找经典、感受经典、传承经典,丰厚教师的文化积淀。“陈艳华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关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基本功培训活动:“笔耕基础,粉字生辉”,传承和发扬中国书法文化,展示教师粉笔字及板书设计风采;“花样练声,妙趣横生”,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及发声技巧;“共思共享,共研共讨”,举行听课、评课活动,搭建学习与交流平台;“智慧课堂,用‘芯’有情”,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促进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和而不同,思维碰撞”,举行同课异构比赛,在探索与实践中展現教师个人独特风采。此外,学校开启近20余种教师社团活动,聘请学校业务骨干担任指导教师。每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相应社团参加,在学习中交流、成长,彰显学校幸福文化的魅力。

(二)静水·深流——建设学科“新”高地

学科高地是学科思想的孕育之地,是学科人才的集聚之地。“双减”背景下需要教师对学科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重视知识的应用和迁移,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回归课堂。面对“双减”背景下教师教学工作内容增加的现状,学校采用“三微研”的方式,即“微教研”“微科研”“微德研”在学科思想、教师成长等方面进行有价值的探索,激发教师自主成长意识,建立教师个性化发展的评价激励机制。

学校以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以优质课堂的推进为核心,开展“向新杯”青年教师同课异构展示活动和“相长杯”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开发不同梯队的教学智慧,孕育研究型教师;活动涵盖全学科,各教研组的教师踊跃参加,为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学科建设搭建了一个互相协作的交流平台;设立“青年教师向新研修坊”,打造师资队伍建设的样本团队,从校级骨干教师中培养市直骨干教师,从普通教师中培养校级教坛新秀。学校着眼于在“教”和“研”中创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通过组织跨学科专题研讨活动,彰显学科的特色及融合。当交叉融合的跨学科课程形式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和思考,丰富多样的知识体系便能在合作探究中迸发出时代的特色,教学相长的课堂便能在师生互动中和谐发展。历次活动之后通过“微教研”的方式,做到课课有反思,课课有评价,课课有提升。

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结合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和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方针,以师生共同活动为基础,以课程整体理论为支撑,以学科融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组织。每位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和资源整合的可能,从学生核心素养出发,以主题教学为核心,对学科知识、儿童生活和社会体验进行统整,结合学校“向新课程”编写特色校本教程20余种。在此过程中,创建多学科融合的“微科研”团队,使得每一位教师的思维迈过学科的界限,实现融通与精进。让每一位教师不仅仅是学习者,更是创造者和课程的建构者。

学校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教师营造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旨在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使教师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教育事业。学校积极开展“微德研”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师团队活动,以中华经典诵读提升教师道德认知;以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丰盈教师道德情感;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树立教师道德意志;以社会实践活动强化教师道德行为。此外,组织开展“师徒结对三人行”活动,一师多徒,一徒多师,聘请校内外专家参与,师父带师魂、带师能,徒弟学理念、学本领、学操守。倡导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形成“志于新、勤于新、善于新、精于新”的专业发展途径。

(三)共进·致远——推动文化“新”引领

学校以江苏省规划办重点资助课题《小学传统文化创意课程研究》为引领,开展《双减背景下“向新教育”课程建构的探索》《双减背景下“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研究》等课题研究。切实研讨“双减”政策下“向新教育”的高效课堂、特色作业、社团活动、多元评价等。将“融”“容”“嵘”贯穿课题,推动“向新教育”全方位、多元化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双赢局面。

新·融——融古今之优秀文化,融学科之共研合作,融教研之创新精进。

新·容——容教育理念之丰富,容教育视角之开放,容师生心胸之宽广。

新·嵘——力求为新时代教育开辟峥嵘之路,唱响教育事业之欣欣向荣。

学校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定时进行科研培训,加强科研工作的研究、管理、指导与服务功能,鼓励教研团队立足已有的专业基础与优势,努力开发具有品质和影响力的特色活动。为教师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多场域的学习成长活动,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延伸性和开放性。学校尤其关注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境界,关注教育管理上的思想提升和专业引领,让每一位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我们力求传统文化中渗透的理趣、情怀、意志对教师产生深远的影响,将教师的个人抱负与时代赋予的责任担当相融合,奠定教师的精神底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猜你喜欢

课程活动学校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