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文 “ 双语境 ” 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承策略研究

2022-05-20周鑫

今古文创 2022年17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承

【摘要】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具有丰厚的精神价值,在当代,对其进行传承策略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在解读红色文化传承意义的基础上,阐述开展中英双语传承红色文化的必要性,探究红色文化传承模式,挖掘中英文传承红色文化产生的社会效益,以期引起大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提升高校思想教育质量。同时,通过不同语言的交流与碰撞,使得红色文化在更广大的世界范围内传播弘扬,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关键词】 双语境;红色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7-011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7.03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重点项目“中英文‘双语境’下红色文化传承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10305025Z)。

一、红色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解放、民族独立进程中的时代产物,是无数革命先烈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民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因此,发挥好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用红色基因补钙壮骨,弘扬社会正能量,是实现“奋斗两个100年”目标、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根基。红色文化承载着民族心声、民族愿望、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厚植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家国情怀。在中国,红色文化将被世代所传承,并在传承中发扬光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是忘记了她的历史,那么必然会走下坡路,会逐渐在历史潮流中淘汰。“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红色文化的传承任重而道远,在当代,不仅仅要对现代人进行红色文化思想教育,更应该赋予红色文化以时代精神,以创新思维去让民众获得更大的共鸣,让红色文化转变为物质力量,筑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借助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红色文化意识,增进学生爱国情怀。红色文化蕴含的理想信念为大学生在各种引诱面前指明方向,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红色文化所寄予的价值意蕴引领青年学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就是传承先烈的坚强意志,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把自己培养成热爱社会主义,立志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接班人。

新时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国红色文化是英语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有效途径,是帮助大学生培养爱国激情、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的有力抓手。《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教育的根本是教书育人。育人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是课程思政的精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创新精神和拼搏精神。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应该努力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和政治意识同步提升的育人成效。因而,需要在专业课中有机融入红色文化,共同构建育人大格局。

二、“双语境”下红色文化传承策略

在当代,单一的中文模式不能在最大程度上使得红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双语境”模式的提出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审美选择,利用这种模式手段可更加高效地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承,拓展红色文化传播的途径,提高其国际影响力,并逐步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融入当代国人的意识理念和实践之中,真正实现红色文化传承的意义。

(一)用“双语境”模式传承红色文化的必要性

在新时期,有效利用双语模式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是十分有必要的。传统的单一教学已经无法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参与度,而这种“双语境”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双语学习兴趣,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并满足学生学习特點和需求。

通过本土和国际化接轨的方式,在红色文化传统传播方式中注入新的时代血液,更好地将红色文化与国际社会接轨,提升其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其实,利用双语境模式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和思维模式是密切相关的。1984年9月,教育部首次把英语纳为高考项目,自此以来国人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便大幅增加。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便不断以高速高质量发展着,因此跟紧时代潮流,融入国际社会是多年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目标,学习英语也成为判定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准之一。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将英语融入红色文化的传承之中是大势所趋,我国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提升了,其思维模式也逐渐中西合璧了,学生们或许更乐于用双语境模式来欣赏或评析中国传统文化,也就包括了重要的红色文化。用双语境思维去发掘红色文化新的意义内涵与文化价值,利用西方的文化环境包装中国的本土文化,会使红色文化更具时代价值、研究价值和精神价值。用英语传播中国红色文化,不仅彰显了当代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更使他们乐于接受这种传播方式,提升认同感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参与度与时代认同感。

“双语境”模式的形成与传播也是不无溯源的。比如在公元742年间,就有鉴真东渡的历史渊源。鉴真通过将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的情况下,利用双语境模式,使得当时的人们耳濡目染,了解并学习了我国的佛教文化,使得佛学在日本流传下来,在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的同时,也使得世界更加紧密联系,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这对于当时的世界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尝试与举措,时至今日,仍然具有深刻的历史借鉴意义。

反观近代,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更是彰显了“双语境”模式对于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促进作用。早在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之前,我国便踊跃出一大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的无产阶级者,当时我国的无产阶级力量还很薄弱,封建顽固势力嚣张肆虐,无产阶级要想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代里萌芽生根,就只能通过多种语言之间的融合,将其翻译成中文,方便中国读者阅读学习,也使得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无产阶级事业之中,并将马克思主义与当时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并最终获得了革命的胜利。

传统的单一教学已经无法再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参与度,而这种“双语境”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双语学习兴趣,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并满足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外语学习在当代已融入学生及各界社会人士的生活与方方面面,因此,双语境的使用会使得红色文化在保留其固有价值的同时进行“增值”,大学生们普遍接受,并且会以双语使用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的认同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中英文双语境这种“中西结合”的方式向大学生传播红色文化,会比单一使用中文推进传播的方式效率更高。这种推动手段既是时代进步的一种体现,也符合当代大学生独特的社会心理特征,是大学生能够真正接受并且具有实际价值意义的一种方法。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中英文双语境的方式向大学生传播红色文化,会比单一使用中文推进传播的方式效率更高。这种推动手段既是时代进步的一种体现,也符合当代大学生独特的社会心理特征,是大学生能够真正接受并且具有实际价值的一种方法。

“双语境”传承的模式,兼具刚性和柔性,有力克服了不同语种之间的障碍,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在不同的文化之中寻求他们的类似之处,推动了多种文化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此来获得当代大学生的认可。

由以上种种可明显映射出双语境的多种优势,即将语言的使用融入文化传承,相辅相成,随机应变,以争取获得最大程度上的传承效率,具有宝贵的应用价值。

(二)高校传承策略的研究

在用“双语境”模式传承红色文化这一策略的提出下,推行的方式与手段无疑成了重中之重,而高校作为荷载祖国未来血液的机构,就是这一构想提出后首先要尝试推行的试验点,在高校推行“双语境”模式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更具代表性。

(一)针对如何在高校推行“双语境”传承红色文化这一要点,首先,学校领导重视。学校领导应当肩负一定责任感,积极引导和组织在校学生投入到“双语境”模式的设计规划当中,力求做到规范严谨,且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践性,不能纸上谈兵,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转化为实际力量,并且真正做到心中有“传承”二字,不能仅仅当作一个任务来完成,敷衍了事,甚至偷工减料,只做到所谓的“面子工程”,要坚决反对这种行为,领导班子要首先从思想态度上端正自己的行为,实施者才会更加高效地执行。本校处于革命老区城市,拥有新四军纪念馆、多处烈士纪念地和革命纪念地等诸多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因此盐工十分重视红色文化的开发以及保护工作。

对于“双语”传播红色文化方面,首先,社会各界可以共同创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在活动过程中利用双语模式对红色文化的传播进行讲解,以此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高校可以通过与当地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共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播与熏陶。高校通过组织学生到当地实践地点开展红色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感,更加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并且在实践基地向导的指引下,能够自发地对红色文化进行双语传播,用多种语言翻译革命历史、革命故事等,也可以用外语翻唱红色歌曲、观看双语字幕的红色电影等等。这些举措,既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思政教育的高效性和实用性,使红色文化不再仅仅拘泥于书本教育,真正用实践去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教育更具认同感和使命感,增强传承的观念。

其次,学校应该大力推动推行方式的多样性与高效性。比如有些革命老区的学校便会组织在校生深入革命基地,去当地考察红色文化,更加近距离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和意义价值,以求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度,并更加尊重红色文化。特别是外语成绩优异的同学也可以在一些红色文化历史博物馆里面向在校生或者外国友人进行中外双语的讲解,做到“双语境”传播红色文化,以达到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的目的。在公共场所展开宣讲会也是如今许多高校推行的一种方式。通过大学生进行论坛讲座中双语传播红色文化的相关历史知识,也使得社会各界人士都有了逐步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机会,对于学生个人而言,这不仅能充分彰显他们的外语能力,更能通过这种方式锻炼自己的外语能力,获得满足感的同时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红色文化,激起许多学生内心的共鸣,也使得红色文化的传承更具效率。

此外,中外互译的文本也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手段,早在近代便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而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翻译来实现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已经习以为常。高校可以通过时下流行的电子书模式使得红色文化在网络范围也进行传播,这样不仅紧紧跟随时代潮流,也在无形中获得了更多的红色文化的读者,逐步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传统纸质书籍也同样不失为一種选择,电子书籍和传统书籍相辅相成,会最大程度上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而中外互译的方式也是当代大学生更为喜好与偏向的选择。与此同时,高校可以通过创办中外合作班,与旅游企业校企合作的方式,以此来培养红色文化传播的人才。通过组织本校外语专业的学生或者其他专业外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到爱国主义实践基地进行研修和学习,利用外语对红色文化的教学资源项目以及红色旅游项目等进行翻译,用外语对外国友人进行介绍宣传,也可以开展红色文化的表演,利用双语模式进行歌唱、影视等方面的宣传。在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大学生提高了自身的思想境界,也激发了自觉学习和继承红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

高校在推行“双语境”模式的同时要兼具创新性和高效性,力求在最大程度上使得红色文化的传承在融入时代精神的同时具有高效性,即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偏向和价值选择。

(三)社会层面的传承策略

针对红色文化的双语境传承,社会相关部门也应加强落实一系列举措。如一些革命老区特别推出的红色旅游景区,在做到传承本地红色文化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效益的发展,并且吸引着全国各地或者是全世界的游客来此了解当地的红色革命文化,借助双语境模式的帮助,受众群体也逐渐年轻化和国际化,对于红色文化的世代传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红色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广电总局积极倡导创作以红色文化背景为基础的文化作品,通过一系列红色主题的歌曲、电影、电视剧、话剧等表演形式,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引导着年轻人的红色文化思维。与此同时,通过把文化作品与双语境模式结合的方式,使得红色文化更具国际化,在逐步取得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度的同时,也培养了社会各界人士双语境思维的发展,以不同的文化视角来理解并传播红色文化,是新時代思维发展的表现,具有进步性和积极意义。通过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方式,通过荧幕的呈现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一代人的价值观。

创新是强大的生产力与驱动力,在当代中国,把创新精神融入红色文化的传承势在必行。通过创新应用VR、AR等技术,使得红色文化的传承更富有时代精神,利用“两微一端”的平台,让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科技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红色文化需求,紧跟新时代发展要求,符合新时代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为红色文化融入新鲜血液。

在当代倡导“双语境”模式传承红色文化正是因为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才会越来越被更多的高校推崇和执行,是符合时代特征的一种明智选择。

通过红色文化的传承,培养红色精神,训练他们艰苦朴素的精神,学生愈发感受到了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包括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与知识,才能为自己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才能够在自己成为社会的一名工作者之后,规范自己的职业操守,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社会人士,这对我国社会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同时也会带动一定红色产业的兴起,对于红色产业,人民群众会更具认同感。从长远来看,这些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生产效益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对于社会发展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双语境”模式的推行能有效地将教育、社会与经济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以求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能够有效将红色文化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为大学生德育思政教育开创新的途径,与此同时做到对红色文化的更好的传承,是极具意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任晓丽.高校红色经典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

[2]梁文化.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

[3]陈世润,李根寿.论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

作者简介:

周鑫,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生,“中英文‘双语境’下红色文化传承策略研究”项目主持人。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传承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