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研究

2022-05-19严恺忻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审计月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利差门限盈利

◆ 严恺忻/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一、引言

利率市场化这一概念由McKinnon和Shaw(1973)提出,其为衡量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核心概念之一。2015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不再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标志着我国的利率管制时代已经基本结束,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关键性进展。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利率市场化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发挥了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从微观层面上来看,利率市场化将促使商业银行推进金融创新、优化客户结构、提升经营水平。然而,随着存贷款利率的放开,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商业银行吸储成本也将因此迅速增加;市场竞争加剧,将致使商业银行潜在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大大增加。

对此,本文选取2008-2020年我国35家商业银行财务面板数据,运用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资产证券化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际影响,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利率随着市场供求关系自由波动,意味着存贷利差的收窄,这将给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能力带来极大考验,也将冲击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Gomez(2021)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引起的银行利率风险敞口、期限缺口将影响货币政策对银行贷款的传导机制。肖欣荣、伍永刚(2011)考察了美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研究认为,利率市场化使得存贷利差缩小,银行必须重视其业务和经营方式的转型,大力发展非利息业务,并有效控制相应风险。李菁楠(2014)对16家上市银行进行取双对数模型分析,研究表明,由于银行实际利率高于基准利率,利差缩小并没有对银行盈利能力产生过大影响。徐斌(2018)搜集了中国9家重组和38家未重组的城市商业银行2006—2014年的面板数据,发现存贷利差的收窄、价格竞争加剧会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利差缩小、传统业务模式受到冲击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始尝试进行金融创新。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如何倒逼商业银行转变盈利模式及其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是学者探讨的热点议题。Angbazo(1997)研究表明,非生息储备资产的机会成本、杠杆率同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呈现正相关关系,流动性风险则与银行净利息收益率负相关。Merciecaa(2007)研究了欧盟15个成员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同相应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间的关系,并按照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对其进行分类。研究表明,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与其盈利能力负相关,它们并没有因业务多元化而受益。Pennathur(2012)基于2001—2009年间的样本数据,分析了印度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发现印度国有商业银行正因业务的多元化而取得巨额收益。娄迎春(2008)用ROE和ROA衡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以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衡量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水平。许南(2017)基于78家城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能促使银行开展多元化、差异化的经营,提升其在存贷款业务的议价能力。

综上,学者们主要探讨了利率市场化及其背景下的金融创新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本文将从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三、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说

(一)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线性影响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放松存贷利率管控、存贷利差收窄,其使得商业银行主营业务——存贷款业务收入降低;而利差收窄迫使商业银行对其经营业务的机构和规模进行调整,其中,调整的重点就是开展利率敏感性较低或非利率敏感性的表外业务。短期内,这些调整和创新可能极大地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和机会成本,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根据Minsky(1986)金融脆弱性(financial fragility)理论,由于投机性融资需求、庞氏融资需求的存在,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相互交织的债权债务关系,金融体系以及银行体系内部存在的不稳定性,极易导致银行的信用危机与支付危机。并且,在市场机制不完善、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能从事具有较大风险的表外业务,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经营风险的增大无疑将使得银行运用于风险管理的费用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影响其盈利能力。

假设1:利率市场化、净利差缩小短期内将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利差效应。

(二)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非线性影响

然而,除了上述利差效应之外,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提升其盈利能力同样具有利好效应。首先,根据Mckinnon和Shaw(1973)的观点,当局采取的金融深化政策(即放松对利率、汇率以及资本流动的管制,减少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对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的利好效应主要体现在:其一,在于金融自由化带来的储蓄效应和投资效益,即认为压低的利率恢复到均衡水平,刺激了国民储蓄水平上升,又刺激了投资,使得银行贷款业务规模扩张;其二,在于行政干预减少、利率自由浮动使得银行自主定价、自主经营的能力显著增强。其次,根据Haken(1989)的协同效应理论,利率市场化情景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表外业务开展同样具有利好效应。所谓协同效应,是指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的新市场、新产品同老市场、老产品之间产生了正向的关联作用。商业银行开展一定规模的表外业务,将其作为对存贷款业务的补充,可以使商业银行获取新产品、新部门的市场利益与差别性利益,同时倒逼银行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以及自身竞争力。

综上,由于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兼具利差效应和利好效应,可以进一步作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2:随着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发展表外业务,利率市场化会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产生非线性影响。

四、利差变动与银行盈利能力——基于门限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构建与模型设定

首先,为了检验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线性影响,构建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ROAi,t为被解释变量,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NISi,t为商业银行净利差,衡量利率市场化水平。其计算公式为:净利差=(i银行第t年末利息收入-第i年末利息支出)/第t年末总资产。∑Controlsi,t为控制变量,包括银行基本财务指标以及对银行经营活动可能产生影响的宏观经济数据,它们分别是i商业银行第t年末的资产规模SIZEi,t(银行总资产规模取自然对数)、不良贷款率NPLi,t、存贷比LDRi,t、收入成本比CIRi,t、资本充足率CARi,t,以及第 t年的GDP增速 ΔGDPt和 M2增速ΔM2t。α、β为待估参数,εi,t为残差项。

考虑到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可能产生非线性影响,本文拟参照Hansen(1999)的做法,选择表外业务规模指标INBi,t作为门限变量,构建多重门限自回归模型:

其中,由于表外业务中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佣金、手续费等非利息收入,本文选用非利息收入与总收入的比重来构造门限变量INBi,t。ζ为待估门限值,δ、β为待估参数,εi,t为残差项。

(二)样本数据的搜集处理及描述性统计

在充分考虑研究数据完整性与可得性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我国35家商业银行年度面板财务数据,样本包括6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邮储银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19家城市商业银行。数据来源为Wind数据库、CSMAR数据库。

2008年之前齐全的相关数据较难获取,因此数据选择时间区间定位2008年至2020年,其中,所有数据均为12月31日的年终数据。又由于2013之后,按照相关规定,上市银行不再公布资本充足率(CAR)数据,因此资本充足率相关数据依然采用旧版本数据。

通过采集整合面板数据,本文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

为检验样本数据本身的稳健性,本文对各个变量进行了单位根检验,以此判断动态面板数据是否为平衡序列,是否存在伪回归问题。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变量p统计量的值都接近0.000,从而拒绝了这些变量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

(三)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估计

本文首先基于线性回归模型(1)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Hausman检验的 χ2统计量45.48,p统计量为0.000,拒绝原假设,故选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表2第(1)列报告的估计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水平变量NIS的估计系数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数值为0.00422,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利率市场化指标每上升1%(即净利差每下降1%),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将下降0.00422%。这初步验证了假设1,即利率市场化以及银行存贷利差缩小对于其盈利能力的提升具有抑制作用。

表2 样本回归结果

控制变量方面,银行资产规模SIZE、不良贷款率NPL、存贷比LDR的估计系数均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负。其中,资产规模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可能原因是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存在市场垄断等问题,导致其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这对其盈利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不良贷款率、存贷比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也带来显著的负向影响,其原因是不良贷款比例以及坏账比例上升将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与风险管理成本,从而抑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

(四)对利率市场化的非线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为验证假设2,即利率理论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非线性影响,本文接下来基于多重门限自回归模型(2)进行实证分析。首先,进行门限效应检验。检验过程采用单一门限(single threshold)、双重门限(double threshold)、三重门限(triple threshold)的顺序,其对应的原假设为不存在门限值、一个门限值、两个门限值。检验结果显示,门限变量INB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接受了存在三个门限值的备择假设,故采用双重门限回归模型。门限变量INB的两个门限值分别为0.06、0.1403,如表3所示。

表3 样本总体门限个数、门限值估计结果

从表2第(2)列报告了样本总体的门限回归结果。当门限变量INB小于0.06,净利差NIS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数值为0.003;而当INB大于0.06小于0.2403时,以及INB大于0.2403时,NIS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08与-0.0612。估计结果表明,当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处于0%~14%这一区间时,利率市场化所产生的利差效应大于利好效应,且这种利差效应随着表外业务规模扩大、金融创新的进行逐渐增大。这与假设1的结论保持一致。然而,当非利息收入处于大于24%这一区间时,解释变量NIS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随着银行经营模式转变的深化,利率市场化对于其盈利能力的促进作用开始显现。这验证了假设2的观点,即资产证券化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确具有非线性影响。其他控制变量回归系数的估计结果基本上与线性回归结果保持一致,进一步证明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应的理论背景,选用线性回归模型和门限自回归模型作为计量模型,搜集了2008-2020年35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探索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尽管利率市场的进行在一定时期会给长期处于非完全竞争的银行体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即经营成本、机会成本的增加以及风险增大会造成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相对下降,但随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的转变以及盈利方式的创新,商业银行将不断提升金融创新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利率市场化也将最终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的提升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

(二)政策建议

其一,重视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尤其是资产业务的质量。目前,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依然是净利差收入。在利率市场化引起的利差收窄、存贷款利率波动加剧的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更应加强流动性管理、提升贷款业务的质量,从而保证商业银行收入来源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而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必须重视优质资产。对此,应当意识到优质资产对于提升自身盈利能力的重要意义,在保证实现流动性、安全性目标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应将资产业务作为突破口,带动其他现金或非现金业务的发展,降低负债业务的成本,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益。

其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贷利率波动幅度加大,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拥有了更大的自主定价权,这给商业银行,尤其是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较小、非系统性经营风险较大的中小商业银行,在息差管理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此,首先应当优化息差管理,特别是要对计息负债成本率和生息资产收益率进行合理控制,提高银行息差水平。其次,在负债业务方面,必须重点关注高付息成本的存款以及表内理财业务。同时进行主动负债管理,以提高银行市场敏感性。再次,在资产业务方面,要及时对资产定价策略进行评估,从而提高银行资产定价管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对此,必须依据宏观经济变化与市场信号灵活调整核心资产配置、准信贷资产配置及表外资产配置。另外,商业银行应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全表管理,合理安排表内外业务的比例。

其三,在重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和息差管理的同时,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还要大力推进其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业务的多元化。国有银行应当充分发挥其规模优势和其他竞争优势,丰富其业务和产品的类型,从传统银行向着现代意义上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的方向转变,从而提升自身经营效率、降低自身经营成本。而中小商业银行则应充分发挥其自身具有灵活性的相对优势,大力发展表外业务,从而一定程度上规避利率市场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与此同时,中小银行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自身的销售渠道与客户群体,从而弥补其营业网点覆盖面较窄的相对劣势。

猜你喜欢

利差门限盈利
基于规则的HEV逻辑门限控制策略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随机失效门限下指数退化轨道模型的分析与应用
VoLTE感知智能优化
基于Neyman-Pearson准则的自适应门限干扰抑制算法*
外汇储备规模、国内外利差与汇率的变动关系分析
外汇储备规模、国内外利差与汇率的变动关系分析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
期限利差如何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