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战略转型背景下海军特种医学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2-05-19蔡懿灵朱仁心祁瑞瑞潘磊磊范恺洋胡栩策
蔡懿灵,朱仁心,祁瑞瑞,潘磊磊,范恺洋,高 福,胡栩策,刘 斌
(1.海军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2.海军军医大学教务处;3.海军军医大学校办,上海 200433)
为顺应新时期海军转型发展大势,满足多兵种、多样化任务对卫勤保障提出的新需求,海军军医大学论证并建设了海军特种医学课程体系,建立配套教学技术平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实施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并同时构建新型组训模式。本文简要分析了海军特种医学课程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阐述了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过程,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体系建设指导思想问题。
2011年3月,国家教育部新学科目录将特种医学设为一级学科[1],我校特种医学自主设置了航海与潜水医学、海军航空医学和热带医学3个二级学科。由于海军具有“多兵种”“多样化任务”和“多因素复杂环境”的特点,急需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思想。
(二)师资队伍建设理念问题。
除了常规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以外,新型教学手段的运用和部队实践经验积累显得尤其重要,迫切需要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和部队发展需要,转变教师队伍建设理念,培育一支熟悉特种医学保障需求,具备较强履职能力的新型师资队伍。
(三)组训模式和教学方法问题。
海军特种医学教学特别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和“综合能力培养”,而理论课+实验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相应教学目的,急需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员学情特点,实施多种新型教学方法手段的探索性应用,逐步总结形成适应课程体系特点的新型组训模式。
(四)教学平台建设技术问题。
海军特种医学教学具有“操作式”“场景式”的特点,而传统医学教学技术平台无法实现相关功能,必须解决教学平台落后和实践性差的问题。通过引入虚拟现实(VR)和特殊环境模拟仿真技术,开展基于新技术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为新组训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提供软硬件条件支撑,实现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的有机统一。
二、课程体系建设过程
(一)课程体系建设论证阶段。
我校先后实施“顶天立地”教育行动计划和海洋军事医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成立跨学科“海洋军事医学院”,召开了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工作研讨会,论证海军特种医学核心课程构架,完成特色课程建设立项,并成立了航海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二)课程体系建设实施阶段。
项目组整合相关科室教学力量,在原有军事医学课程的基础上,采用旧课程改革升级和新建课程两种方式,着手实施核心课程建设,完成了课程标准制定,首批新教材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并出版;在教学平台建设方面,航海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教育部批复,先后成立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三)课程教学改革及教学实践阶段。
项目组根据课程建设现实状况和教学需求,采取边建设边实践边总结的实施方法,完成了教材教案编写等教学基本建设,全面开展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建设,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探索性地开展组训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三、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成果
(一)提出问题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结构建设指导思想。
通过深入开展教学思想大讨论,解放思想达成共识,创造性地提出以问题为导向,由学科化向专业化转变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打破学科界限,以岗位技能需求为牵引,突出“平战结合”,聚焦3大重点领域,建设9门核心课程为框架(见图1),建成了以海军特种医学问题为导向的课程体系(problem based course series, PBCS)。
图1 海军特种医学课程体系结构基本框架
(二)开创“1+3”骨干教师培训新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入职培训、初任教师、骨干教师和教学带头人4个阶段[2],项目组采用“1+3”模式,“1”即“授课能力培养”。“3”包括部队代职+执行任务+调研授课“三位一体”,全面提升教学岗位任职能力,锻造实战实践型的师资队伍。
(三)建设“虚实结合”“医工结合”实战化教学技术平台。
建成“一实一虚”两个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即“国家级航海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航海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构建了以实战化为特点的视频微课和MOOC资源系列,解决了海军特种医学课程教学平台落后且实践性差的问题。
(四)实施课堂教学—课余提高—实践检验三位一体新型组训模式。
课内探索性地采用案例式、模拟式、研讨式和体验式教学法。充分融合新型教学技术手段,开展PBL小班轮转式教学[3-4],实施基于翻转课堂的情景教学实践课、基于虚拟现实(VR)的场景体验课和环境模拟现场演训课4种新组训模式。课外建设本科生创新孵化基地,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鼓励学员自主选题,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第二课堂科研实践。毕业前开展海上综合演习,检验学员的理论联系实际和现场处置能力,锻炼团队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
四、课程体系教学实践效果
对毕业后赴部队工作1~3年的海军临床医学本科学员的调查显示,对海军特种医学课程总体满意度为89.47%,对课程的总体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达86.84%,对提升岗位履职能力的满意度达84.21%。新型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与传统理论及实验教学技术手段相比,在“课堂参与度”“知识的理解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和“部队履职能力”4个方面,3个毕业组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人数占比均大于80%(见表1)。
表1 本科毕业学员海军特种医学课程教学方法及技术手段显著性评价[n(%)]
新组训模式与传统的理论+实验的组训模式相比而言,在“课堂参与度”“知识的理解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和“部队履职能力”4个方面,3个毕业组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人数占比均大于80%(见表2),总体来说新型教学方法、技术手段和组训模式的评价效果虽有波动,但没有随毕业时间延长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其效果持续而稳定。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显著提高了军医大学临床医学本科学员海军部队任职能力。
表2 本科毕业学员海军特种医学课程教学组训模式显著性评价[n(%)]
课程体系建设完成后,5年共完成3260学时教学任务,培养具备海军特种医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海军临床医学本科人才534人;培训来自基层骨干1800余人,外军军援留学生543人;圆满完成了“和谐使命”、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任务,满足不同层次海军医学人才培养现实需求,为新时期建设一支“贴近部队、贴近实战、贴近实际”的海军卫勤队伍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