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疗性沟通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2022-05-19郑彩霞董水滢曹雪松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宫颈癌水平疾病

郑彩霞,李 雪,董水滢,谢 敏,曹雪松,雷 盼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陕西 西安 710004,1652677537@qq.com)

宫颈癌是成年女性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18年全球宫颈癌的发病率为3.2%,死亡率为3.3%,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我国每年约有10万人患病,且呈年轻化趋势[1]。治疗宫颈癌主要采取以手术和放疗为主、综合化疗为辅的治疗方案。疾病本身及手术创伤容易使患者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自卑、意志消沉、绝望等[2-3],对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都有着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帮助他们克服负性情绪。既往常规护理侧重于对患者身体和生活方面的干预,对患者心理干预也仅局限于疏导,缺乏个体化、系统化的干预。心理学上有一种常用的沟通技巧——治疗性沟通,是指医护人员以沟通为治疗手段进行治疗,解决患者现存的主要问题,选择时机、有目的、有原则、分层次、阶段性地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其目的是帮助患者应对与适应变化,克服心理上的障碍,纠正非理性认知,表达支持和希望,使患者从疾病状态向健康方向发展[4-5]。目前,治疗性沟通广泛应用于食管癌、甲状腺瘤、乳腺癌及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本研究针对宫颈癌患者术前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性沟通,增强护患之间的相互信任,缓解患者的焦虑,提高其希望水平。旨在为今后宫颈癌或其他癌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2016年11月—2019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同一治疗小组收治的将要接受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50例,年龄在38~69岁之间,平均年龄(52.10±13.3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试验组25例。为防止干扰过程中的“沾染现象”,将试验组患者安排在产科病区,对照组患者在妇科病区。纳入标准:①病理确诊为宫颈癌且拟行根治术;②有意识并能倾听和语言表达;③无手术记录;④患者了解自己的状况且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②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本研究纳入的50例宫颈癌患者,在病情、年龄、教育背景、家庭收入、付费方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性沟通,主要有:①详细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②做好疾病知识介绍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③责任护士与患者沟通,向其提供常规心理护理。

试验组。实施治疗性沟通,给予患者全程的人文关怀,加强心理护理。首先进行人员培训,根据科室情况,明确执行治疗性沟通护士应具备的条件,即①本科及以上学历;②护师及以上职称;③5年以上工作经验;④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研究者对3名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护士,在治疗性沟通的内容、原则、技巧及具体程序等方面进行相关培训。

具体的治疗性沟通措施如下:

第一阶段的治疗性沟通主要围绕与患者建立相互熟悉、相互信任的治疗性关系开展,为后续沟通增加信任感和依从性。对患者进行全面性的评估,深入了解患者疾病认知情况、家庭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心理需求、文化背景及性格特质等,评估患者的沟通接受能力,以确定沟通方式、内容、时长和频次,制定最佳的治疗性沟通计划。

第二阶段的沟通主要为运用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动态监测,发现其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沟通。具体措施包括:①对疾病认知偏差的患者:评估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了解患者的术前心理状态,通过纠正其错误认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改变其对于疾病的认知偏差。②对担心手术的患者:通过分享手术的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用形象的方式讲解手术过程,介绍手术室环境,指导其做好术前准备。③对担心疾病愈后情况的患者:向患者做术前介绍时将各个并发症或风险的发生率以明确的数字表述出来,量化各种指标,让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清晰的数字概念,让其更好地了解风险并作出自己的选择;此外,手术对于性功能的影响是大多数患者担忧的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宫颈癌术后不会导致性功能丧失,以消除其疑虑。④对情绪低落的患者:针对性地了解情绪低落的原因,帮助其解决,并与患者家属交流,增进家属对于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⑤对害怕死亡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遵循有利原则,维护患者的最佳利益,尽最大可能地延续生命,以患者的生命利益为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干预时间:从患者入院第一天开始到术前一天结束。选择每天下午3时30分至4时30分,原则上不影响患者的检查、治疗、护理、进食和休息。治疗性沟通的时间和频率取决于沟通的目的、主题和方式,以及患者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接受能力及治疗效果。

1.3 研究工具

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研究人员根据研究目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婚姻及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医疗付费方式等项目。

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SAS由美国杜克大学William W.K.Zung于1965—1966年开发,用于分析和评估患者焦虑的主观感受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量表共有20个条目,采用四级评分法,标准是:“没有或很少时间有”,得1分,“有时有”,得2分,“大部分时间有”,得3分,“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有”,得4分。其中,15项采用负性词语描述(正向评分),5项采用正性词语描述(反向评分)。各个条目得分总和即为SAS的粗分,再通过公式换算或查“粗分、标准分换算表”得标准分。总粗分的正常上限参考值为40分,标准分等于总粗分乘以1.25后的整数部分。分值越小越好。按照我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在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分数越高,患者焦虑程度就越重。

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HHI是由中国医科大学赵海平翻译并引入国内的,用于评估患者对生活的希望水平。量表共有12个条目,分为3个维度:①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第l、2、6、11条目),②采取积极行动的态度(第4、7、10、12条目),③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第3、5、8、9条目);采用四级评分法:非常反对(1分)、反对(2分)、同意(3分)、非常同意(4分)。HHI总得分为12个条目得分之和,总分12~48分,分数越高,希望水平就越高。其中,总分12~23分,属于低水平;24~35分为中等水平;36~48分则为高水平。

1.4 结局指标测量时间

SAS和HHI的测量均在患者入院第一天(干预前)和术前一天(干预后)各进行一次。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于两组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采用K-S检验。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程度和希望水平变量组内比较时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情绪的比较

如表1所示,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干预前后两组SAS总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希望水平的比较

如表2、表3所示,干预前,两组患者希望水平均为中等。干预后,试验组有21例转为高水平(干预前后差异明显,P<0.05),而对照组仅有3例转为高水平(干预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试验组的希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希望水平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表3 干预前后两组对采取积极行动的态度得分比较

表4 干预前后两组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得分比较

表5 干预前后两组希望水平总分比较

3 讨论

宫颈癌是危害女性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且是造成女性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手术是宫颈癌患者早期最佳的治疗方式,通过切除或扩大切除肿瘤组织,避免肿瘤继续生长危害身体健康,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期,但不可避免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如生理性残缺[6]。此外,从宫颈癌的确诊至手术切除、放化疗等整个过程中患者均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同时女性的性格更为敏感,患者容易出现各种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不仅危害患者的心理健康,更可能导致患者抗拒治疗,影响治疗效果,危害极大[7]。基于此,个性化、系统化的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治疗性沟通是一般性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一般性沟通就是发出者通过一定途径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接受者在接到信息后,给发出者提供反馈信息,以使发出者了解接受者的反应。在治疗性沟通中,信息发出者是护理人员,信息接受者是患者,要沟通的信息是护理专业范畴的事物,其目的是为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对患者的心身起到治疗作用,故称之为治疗性沟通。

3.1 治疗性沟通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宫颈癌患者术前表现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焦虑,而且会随着手术时间的逼近逐渐加重。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是对疾病缺乏认识和错误认知,以及对治疗本身的恐惧[8]。治疗性沟通是医护人员通过科学的、系统的、针对性的沟通来帮助患者改变思维方式、信念,引导患者向健康方向转变,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从而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治疗性沟通的患者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焦虑的深层次原因以及真正的、主要的需求,医护人员从而可以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或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具体而言,针对由于担心疾病愈后而焦虑的患者,通过数字化的介绍风险比例,客观地评估风险/受益比,使其明确治疗带来的影响及益处;针对宫颈癌及治疗知识缺乏的患者,向其讲解宫颈癌及手术治疗相关知识,能够让患者更好地认识疾病,改变以往对于宫颈癌的片面认知,从而减轻焦虑;针对情绪低落的患者,鼓励并帮助其积极寻求来自家人和朋友的社会支持,同时给予其专业的心理辅导及人文关怀,达到缓解其负性情绪的目的。以往研究[9-11]也表明,治疗性沟通可有效地改善其他类型癌症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情况,提高治疗依从性。

3.2 治疗性沟通对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

希望是指尽管不知道未来如何,始终对生活持有坚定的信念。希望作为一种积极情绪和潜在的内部力量,可引导患者积极应对癌症及其治疗带来的压力。因此,通过治疗性沟通,让患者对生活重拾信心和希望,保持积极、坚定的信念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表明,试验组患者的希望水平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首先,治疗性沟通向患者提供了与疾病病因、诊断、治疗、护理及康复有关的信息,增加了患者应对疾病的知识,也改善了其对疾病的认知和信念,从而提高了患者应对疾病的信心,改善了其希望水平;其次,焦虑状况与希望水平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治疗性沟通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水平,从而提高了患者的希望水平;最后,在治疗性沟通中,人文关怀应贯穿于整个过程,使患者时刻感受到被关爱,体会到温暖,认清疾病,敢于面对疾病。

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护士期望护理工作更程序化、具体化。以往观念认为一个好的护士应多为患者做些具体的、被患者或同行们都可意识到或看得见的事,而密切和患者沟通则被看作是在浪费时间。随着治疗性沟通运用于临床护理,人们意识到沟通对患者的生活会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这种沟通并不是随意的消遣行为,而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职业护士有计划的行为。治疗性沟通比一般性沟通更能帮助宫颈癌患者有效缓解焦虑,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希望水平。医护工作者在面对癌症患者时应及时采取治疗性沟通手段,通过融入医学人文理念,学习治疗性沟通技巧,有效倾听、共情,使患者在有效接收治疗相关信息的同时,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而非机械化的护理程序或单纯与患者交谈,更有助于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治疗性沟通是医学模式转换过程中一个积极的实践,随着以“患者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提出,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护理健康教育与治疗性沟通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治疗性沟通将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应用中。

猜你喜欢

宫颈癌水平疾病
张水平作品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作家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