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规工况下轻型汽油车氨排放特征

2022-05-19吉江林赵海光

环境科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汽油车中速超高速

吉江林,赵海光,郑 丰,尹 航,丁 焰,何 超

1. 西南林业大学机械与交通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2.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校高原山区机动车环保与安全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4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24.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北京 100012

NH3是大气环境中二次颗粒物(PM2.5)生成的重要前体物[1-3]. NH3是碱性气体,无色且有强烈刺激性味道,可与NOx、SO2等酸性气体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硝酸盐和硫酸盐,从而促进PM2.5的生成[4-6].铵盐沉淀会导致地下水富营养化和土壤酸化[7]. 在美国南加州,由硝酸铵形成的颗粒物约占总悬浮颗粒物的65%[8]. 彭应登等[9]对北京NH3源排放进行了研究,发现大气中NH3是北京春季、夏季和秋季生成二次颗粒物的主要原因. 轻型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NH3排放会严重影响环境以及人体健康[10-12]. 轻型汽油车NH3排放是三元催化器反应的副产物,主要是尾气中的CO与H2O在三元催化器中发生水煤气反应生成H2,H2还原NO生成NH3,其生成机理如式(1)~(3)[13]所示:

机动车尾气排放接近于人群聚集区,可能是城市地区NH3排放的重要来源[14-15]. 研究表明:机动车排放的NH3占西洛杉矶NH3排放总量的60%~95%,在夏洛特和弗雷斯诺,冬季NH3排放的贡献率超过70%[16-17]. 邹忠等[18]采用隧道法对机动车NH3排放进行了研究,估算2014年上海机动车的NH3排放总量约为1300 t,占该市NH3排放总量的12%. 因此,有必要对轻型汽油车的NH3排放进行管控.

近年来,对轻型汽油车的NH3排放测试结果[19-21]表明,车辆在持续加速时NH3排放量明显增加. Wang等[11]在全球轻型汽车驾驶工况(worldwide light-duty test cycle,WLTC)下对7辆国Ⅵ轻型汽油车的NH3排放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对于所有测试车辆,绝大多数的NH3排放产生在发动机暖机期,NH3排放因子在(0.65±0.38)~(8.01±3.12) mg/km之间. Wang等[22]模拟了轻型汽油车三元催化转化器(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TWC)运行过程中副产物NH3的形成,发现随着催化剂的逐渐老化,NH3排放量不断增加,NH3主要在250~550 ℃的排气温度范围内形成,富燃状态持续时间的增加将导致NH3选择性增加. Liu等[23]采用实验室转鼓试验,测量了轻型汽油车在WLTC工况和新欧洲驾驶工况(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NEDC)下的NH3排放,发现环境温度对NH3排放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冷起动阶段,WLTC和NEDC工况下使用催化剂后的NH3排放分别比使用催化剂前高出45和72倍. Huang等[24]对上海市13辆国Ⅱ~国Ⅴ轻型汽油车的NH3排放进行了测量,发现基于里程的NH3排放因子为(29.2±24.1) mg/km. 然而,国内研究人员对国Ⅵ轻型汽油车不同环境温度下的NH3排放研究较少.

该研究在实验室转鼓上对1辆国Ⅵ轻型汽油车进行了法规工况下的NH3排放测量,测试工况包括WLTC、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China 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e,CLTC)和美国联邦测试规程(federal test procedure,FTP-75),重点分析WLTC工况下的瞬时NH3排放特征以及不同环境温度对NH3排放的影响,对比3种测试工况下的NH3排放因子,以期为未来轻型汽油车的NH3排放法规制定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测试车辆

测试车辆为国Ⅵ轻型汽油车,排量为2.0 L,进气方式为自然吸气,装配有TWC和汽油颗粒捕集器(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GPF). 整个测试采用符合国Ⅵ标准的车用汽油,硫含量低于10 mg/kg.

1.2 测试设备

轻型车排放测试系统主要包括风机、底盘测功机、NH3分析仪、定容取样系统(constant volume sampling,CVS)和常规污染物分析仪等(见图1). 其中,NH3分析仪是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吸收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直接测量尾气中的NH3排放浓度[25-26]. CVS可提供的流量测试范围为6~12 m3/min. 经过稀释后的尾气进入常规污染物测试设备进行实时测量,通过非分光红外法(non-dispersive infrared,NDIR)测量CO和CO2浓度,采用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ce,CLD)测量NOx浓度,通过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测量总碳氢化合物(THC)浓度. 空燃比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测量空燃比和催化剂温度. 试验设备规格见表1.

图1 轻型车排放测试系统Fig.1 Light-duty vehicle emissions test system

表1 试验设备规格Table 1 Specifications of the test equipments

由于NH3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水,因此该研究选择直接采样法对轻型汽油车排放的NH3进行采样.此外,为了尽可能减少NH3排放损失,把采样位置尽量靠近排气管出口,并把采样管加热至113 ℃.

1.3 测试工况

该研究采用WLTC、CLTC和FTP-75工况测量轻型汽油车的NH3排放. WLTC工况包括低速段(589 s)、中速段(433 s)、高速段(455 s)和超高速段(323 s) 4个阶段[27],加速、减速比例分别为28.67%和30.11%. CLTC工况包括低速段(674 s)、中速段(693 s)和高速段(433 s) 3个阶段[28],加速、减速比例分别为26.44%和28.61%. FTP-75工况是市区工况,包括冷起动(505 s)、热稳定(867 s)和热起动(505 s)3个阶段[29],加速、减速比例分别为24.32%和30.39%. 此外,热稳定和热起动之间有约10 min (540~660 s)的浸车.不同测试工况的特征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测试工况的特征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test cycles

1.4 VSP计算方法

Heeb等[30]发现,轻型汽油车在三元催化器中的NH3生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车辆的速度和加速度.根据Jiménez-Palacios[31]的报道,车辆的速度和加速度可用于计算车辆比功率(vehicle specific power,VSP).VSP结合了车辆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能综合反映车辆的行驶工况,其简化的计算公式:式中:VSP为车辆比功率,kW/t;v为车辆速度,m/s;a为车辆加速度,m/s2;s为道路坡度,该研究取0.

2 结果与讨论

2.1 轻型汽油车瞬时NH3排放特征

WLTC工况下轻型汽油车的NH3瞬时排放情况及空燃比和催化剂温度(见图2~3)显示,在WLTC工况下,前50 s无NH3排放产生,此时空燃比低于理论空燃比(14.7),混合气较浓,但由于催化剂温度较低,催化剂未起燃,不能在三元催化器上形成NH3. 在冷起动条件下,轻型汽油车NH3排放主要集中在低速段和中速段(前900 s). 这是由于机动车冷起动时温度较低,此时CO和催化剂表面端位羟基和桥式羟基发生反应生成H2,产生的H2进而还原NO生成NH3. 在高速段和超高速段,仅有极少量的NH3生成.这是因为车辆完全预热后,还原性气体CO和HC明显减少. 此外,在WLTC工况下,650 s和760 s附近出现明显的NH3排放峰值,这时混合气加浓,导致CO和HC排放增加,进而影响NH3排放. 轻型汽油车的NH3高排放区主要分布在250~500 ℃范围内,这与Wang等[22]的研究结论相似.

图2 WLTC工况下轻型汽油车的瞬时NH3排放特征Fig.2 Instantaneous NH3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duty gasoline vehicles under WLTC cycle

图3 WLTC工况下轻型汽油车的空燃比和催化剂温度Fig.3 The air-fuel ratio and the catalyst temperature of light-duty gasoline vehicles under WLTC cycle

23 ℃时WLTC工况下轻型汽油车速度、加速度和NH3排放速率的等高线分布如图4所示. 由图4可见,低速段、中速段、高速段和超高速段的NH3排放主要集中在速度分别为25~45、20~50、50~70和75~105 km/h的区间,以及加速度>0.5 m/s2的加速阶段. WLTC工况下,轻型汽油车的NH3高排放区域随速度的升高逐渐向高速、高加速区域移动,且高排放区域更加集中.

图4 WLTC工况下轻型汽油车速度、加速度和NH3排放速率的等高线分布Fig.4 Contour plots of speed, acceleration and NH3 emission rates for light-duty gasoline vehicles under WLTC cycle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发布的MOVES模型中轻型车VSP的划分方法[32],该研究将VSP划分为23个bin区间. bin 0代表减速或者制动(a≤0.9 m/s2),bin 1代表怠速(—1.6 km/h≤v<1.6 km/h),bin 11~bin 16代表低速(1.6 km/h≤v<40 km/h),bin 21~bin 25和bin 27~bin 30代 表 中 速(40 km/h≤v<80 km/h),bin 33、bin 35、bin 37~bin 40代表高速(v≥80 km/h).受测试工况和数据所限,bin 23没有对应的平均NH3排放速率. WLTC工况下车辆在VSP bin区间内的NH3排放速率分布如图5所示. 从整体上看,bin 13~bin 16的平均NH3排放速率(0.25~0.35 mg/s)最高,其次是bin 23~bin 25和bin 27~bin 29(0.1~0.2 mg/s),bin 33、bin 35和bin 37~bin 39的平均NH3排放速率(<0.1 mg/s)最低. bin 13~bin 16的平均NH3排放速率是bin 33的45.3~62.4倍. 这可能是因为,车辆速度较低且加速时,混合气较浓,CO和HC排放增加,导致NH3排放增加.

图5 WLTC工况下车辆在VSP bin区间内的NH3排放速率分布Fig.5 NH3 emission rates distribution on VSP bin under WLTC cycle

2.2 不同环境温度对NH3排放的影响

WLTC工况下轻型汽油车不同环境温度下NH3排放因子如表3所示. 从整体上看,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NH3综合排放因子呈下降趋势,但35 ℃时略微有所上升. 这是由于在汽车冷起动过程中,混合气加浓,燃烧不完全,导致CO排放增加,促进了NH3的生成[23]. 35 ℃不在实验室法规认证温度范围内,因此,技术人员对该温度下的控制策略关注较少,导致CO排放增加. 不同环境温度下低速段的NH3排放因子与综合排放因子有相似的规律,—7 ℃时,NH3综合排放因子是0、23和35 ℃时的1.3~2.4倍,—7 ℃下低速段的NH3排放因子分别是0、23和35 ℃时的1.4~2.2倍. 由表3可见,各种测试环境温度下车辆的NH3排放因子均表现为低速段>中速段>高速段>超高速段.

表3 WLTC工况下轻型汽油车不同环境温度下的NH3排放因子Table 3 NH3 emission factors for light-duty gasoline vehicles at different ambient temperatures under WLTC cycle

2.3 NH3排放因子

测试车辆在3种法规测试工况下的NH3排放因子如图6所示. 由图6可见,在WLTC和CLTC工况下,轻型汽油车绝大多数的NH3均产生于低速段.FTP-75工况下,冷起动阶段的NH3排放因子比热起动高2.8倍. FTP-75工况的冷、热起动阶段速度曲线相同,这也充分说明了车辆完全预热后NH3排放产生较少. 在WLTC、CLTC和FTP-75工况下,轻型汽油车的NH3综合排放因子差异较大. 其中,测试车辆在WLTC工况下的NH3综合排放因子最小. 这是因为WLTC工况行驶里程较长,高速段和超高速段产生的NH3排放较低,导致整个测试循环工况的NH3排放降低. 与WLTC工况相比,轻型汽油车CLTC工况下低速段的NH3排放因子较低.

图6 轻型汽油车不同测试工况下的NH3排放因子Fig.6 NH3 emission factors for light-duty gasoline vehicles at different test cycles

3 结论

a) 轻型汽油车冷起动时,在全球轻型汽车驾驶工况(worldwide light-duty test cycle,WLTC)下前50 s未测量到NH3排放,主要原因是催化剂尚没有完全起燃;轻型汽油车NH3排放主要集中在低速段和中速段(前900 s),在高速段和超高速段仅有极少量的NH3生成. 轻型汽油车在低速(v<40 km/h)的加速区间内,NH3排放较高.

b) 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NH3综合排放因子呈下降趋势,—7 ℃时,NH3综合排放因子是0、23和35 ℃时的1.3~2.4倍. 在WLTC工况下,各种测试环境温度下车辆的NH3排放因子均表现为低速段>中速段>高速段>超高速段.

c) 在WLTC工况、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China 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e,CLTC)和美国联邦测试规程(federal test procedure,FTP-75)下,轻型汽油车的NH3综合排放因子差异较大. 其中,测试车辆在WLTC工况下的NH3综合排放因子最小. FTP-75工况下,冷起动阶段的NH3排放因子比热起动高2.8倍.

猜你喜欢

汽油车中速超高速
轻型国六汽油车OBD验证
为HDMI2.1标准的普及保驾护航 详谈Ultra High Speed超高速HDMI线材认证
中速磨煤机振动大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速磨煤机磨损加剧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米尔科姆公司向南非国防军提供Y4型6发榴弹发射器
中国风投行业迎来超高速发展
电动汽车汽油车节能减排比较研究
基于ST-SRCKF的超高速强机动目标跟踪算法
明年起,北京将禁行“国一”及以下标准汽油车
国Ⅱ汽油车排放超标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