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健康信息搜寻中信息过载研究综述

2022-05-19赵宇翔宋士杰朱庆华

情报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素养情境用户

陈 琼,赵宇翔,宋士杰,朱庆华

(1.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 210023;2.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94;3. 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 210094)

1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获取更加便捷,互联网成为用户获取健康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线健康信息搜寻是指用户受特定健康搜寻任务驱使,在特定环境下利用互联网检索、获取、甄别、应用、反馈评价健康信息的整个过程[1],它的潜在好处包括便捷性、互动性、匿名性、个性化,以及促进人际互动和获取社会支持等[2]。研究表明,美国83%的互联网用户会在网上查找健康信息,这些信息对用户决定如何治疗疾病或维持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3]。《2019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99%的受访者会在日常生活中被动获取或者主动搜索健康信息,约53%的受访者曾经使用线上就诊服务,其中微信公众号、普通网络搜索、微信朋友圈、健康类APP/网站是普通人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4]。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寻医模式,在提供疾病应对技巧、减轻患者压力、增进对疾病治疗的理解、促进社会支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5]。

然而,互联网传播环境也对用户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信息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就是典型的表现形式之一。信息过载是指个体在信息处理能力不足以应付庞大的信息处理需求时所处的一种状态[6],它可能会使用户产生认知负担,遭遇情感障碍甚至影响到用户的健康信息行为和健康决策[7]。调研报告显示,虽然互联网存在海量的健康信息,但仅有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可以搜索到与自身诉求完全匹配的健康信息[4]。在公共健康领域,互联网中大量密集的、难辨真伪的、冲突的健康信息使用户难以准确找到符合自身需要的信息,这可能会导致无效甚至错误的健康决策,损害自我健康管理的预期效果[8-9]。从用户自身的角度而言,个体的教育水平、年龄、健康素养等因素也会影响用户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的能力,从而导致信息过载的发生[10-11]。因此,充分理解健康信息过载现象并探索与其相关的主客体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公共健康信息环境的良性发展,发挥在线健康资源在个人健康管理与决策中的最大化效用。学术研究中,Jensen 等[12-13]学者最早从癌症信息过载(cancer information overload,CIO)的角度进行概念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CIO 测量量表,随后陆续有一些学者继续跟进相关研究。整体来看,国外对健康信息过载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成果,而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的探索还较为有限。鉴于此,本文将梳理健康信息学领域中信息过载的相关文献,对健康信息过载的概念界定、研究情境、理论基础、测量量表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回顾和梳理;最后基于健康信息过载研究框架,从信息过载的成因、症状与影响以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的梳理,并从情报学视角对未来健康信息过载研究方向提出若干命题。

2 在线健康信息搜寻中信息过载的研究概述

2.1 概念界定

信息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也被译作“信息超载”或“信息负载”。著名心理学家Miller在1960 年发表的关于信息输入过载的文献是早期特别关注信息过载的学术研究[14],他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将信息过载定义为人类生理系统在承受超过其所能处理的信息量时所处的状态,并指出这种状态下人们会感到困惑,对事件判断的准确性下降并且还可能做出一些并不明智的决定[15-16]。管理学领域的学者们开始注意到信息量过大无法对决策提供帮助,甚至可能会起到负面作用[6,17]。基于个人接触的信息量与决策质量的关系,Chan[10]和Schroder等[18]提出信息量-决策质量的倒U 形曲线定性描述信息过载的概念,信息过载被视为损害个人或组织绩效的一个重要问题[7]。随着研究情境的扩展,信息过载在不同情境中会以不同的方式对个体或群体产生影响,信息量-决策质量的倒U 形曲线无法深入解释信息过载对个人认知、情感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因此,Galbraith[19]引入信息处理能力的概念并提出信息过载的经典理论,他将信息过载定义为个人的信息处理需求大于信息处理能力时的一种状态。信息处理能力是指个体在特定时间内所能整合到决策中的信息量,而信息处理需求则是指个体在制定决策时面对的信息量。在此定义下,信息量并不是与信息过载相关的唯一因素,因为个体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信息处理需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上述定义都是从客观层面去理解信息过载的,认为信息过载是一种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概念。然而也有学者认为信息过载是个人主观的感受,他们将信息过载定义为个体被大量无法吸收的信息困扰所引发的崩溃效应,压力、困惑、焦虑和动力不足等现象是信息过载发生的信号[20-21]。秉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实验条件下的时间限制和强迫感受不适用于大多数的现实情况,信息过载难以在实验条件下进行合适的研究,需采用访谈或调查方法而非介入式实验研究[6]。

综上所述,信息过载是个体在面对大量信息时,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其难以进行正常的信息接收、处理、转化以及决策等过程的一种状态。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在线用户将互联网视为重要的健康信息来源,普通人在线健康信息搜寻中的信息过载问题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用户在接触与健康相关信息的过程中信息过载会造成认知负担,情感障碍甚至会影响用户的健康信息行为和健康决策。

2.2 研究情境

从研究对象上看,现有健康信息过载研究中有针对医护人员等专业人士在阅读患者病例、临床研究时的信息过载问题[22-24],也有针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在组织运营中的信息过载问题[25-26]。本文则更加关注患者、患者家属或者健康的普通人的健康信息过载问题。此时信息过载问题伴随着在线健康信息搜寻的过程在各个阶段都有发生,产生的后果也不仅仅局限于最终的健康决策,与健康信息过载相关的研究情境更加丰富多样;研究设计上也不只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症状与影响,而是从信息搜寻全过程分析与信息过载相关的因素,情境划分较为模糊。Eppler 等[6]将信息过载的研究情境划分为信息检索、信息组织和信息分析过程,决策过程,以及传播过程。Roetzel[27]从信息搜寻的初始情境、信息搜索与信息处理过程、决策制定以及决策后果四个阶段划分信息过载研究框架。为了契合健康背景下的信息过载问题并且突出情境较为模糊的研究中的主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中信息过载问题的研究情境划分为健康信息行为、健康决策过程以及健康文化与交流因素(表1)。在健康信息行为的研究情境中,已有研究主要探讨了普通人遭遇信息过载可能引发的一系列信息行为,包括健康信息搜索及处理过程、健康信息交流与分享、健康信息传播和健康信息规避等,涵盖信息搜寻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健康决策过程强调普通人在信息搜寻结束后采取的健康策略,包括健康保健决策、健康治疗决策和健康信息管理;健康文化与交流因素则是从健康文化与交流因素的角度探讨不同因素对健康信息过载感知水平的影响,包括健康知识、健康素养和健康信念。

表1 在线健康信息搜寻中信息过载研究情境的划分

从信息来源的角度上看,少数研究强调互联网环境下的健康信息过载问题,但没有进一步细分在线信息渠道[28-30];大部分研究则模糊了渠道特征,没有强调特定信息来源的健康信息过载问题[11,31-32]。考虑到在线渠道已经成为普通人获取健康信息资源的主要方式,本文认为这类文献也与在线健康信息搜寻中信息过载问题契合。依据健康信息类别划分,癌症信息过载(CIO)是健康信息过载研究中最早受到学者关注且研究数量最多的研究情境[12-13,31];近年来,饮食健康情境下的信息过载[9,33]以及广义上的健康信息过载问题[8,34]也开始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2.3 理论基础

本文梳理了健康信息过载研究的理论基础。从表2 可以看出,健康信息过载研究中使用的理论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和传播学。其中,信息处理理论、认知负荷理论以及有限容量理论主要用于解释个体信息处理能力的局限性以探讨健康信息过载的概念内涵。研究人员还通过理论模型的构建和检验来探索与健康信息过载感知水平相关的因素以及用户承受健康信息过载时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所使用的理论既包括同样用于其他学科信息过载研究的计划行为理论[52],也融入了考虑健康信息特征和健康信息搜寻过程的信息搜寻综合模型以及扩展的并行处理理论[12,32,41]。单篇文献可能涵盖多种基础理论与模型,研究者在原有理论或模型中提取重要变量,通过组合、扩展并依据研究情境细化生成新的研究模型[52-53]。图书情报领域中,Kim 等[38]基于信息搜寻综合模型研究与健康信息过载相关的认知、情感以及行为要素,Swar 等[34]基于信息处理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研究健康信息过载对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Jensen 等[32]基于信息处理理论探究癌症信息过载对用户健康信息行为的影响,Jiang 等[30]则基于认知调节模型和有限容量理论探究动机、健康素养与健康信息过载间的关系。

表2 健康信息过载研究的相关理论

2.4 健康信息过载的测量量表

早期健康信息过载的衡量是依据美国健康信息国家趋势调查(Health Information National Trends Survey,HINTS)中针对广义健康信息过载的单一问项[44],类似的还有针对癌症信息过载的单一问项[38,48]以及针对体重管理信息过载的单一问项[11]。随着对健康信息过载内涵的深入探索,学者们开始开发多问项量表来衡量健康信息过载。Jensen 等[12]最早开发并验证了用于衡量CIO 的八问项量表,基于该量表预测的CIO 被证明与宿命论、行动障碍等构念具有显著的区分效度。许多与癌症信息过载相关的研究都使用了该量表并证明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31-32,39,45]。同时,该CIO 量表还被改编用于预测房颤患者抗凝剂知识的信息过载[50]。Costa 等[62]认为该CIO 量表中存在三个问项脱离了CIO 的定义,建议删去。在此基础上,Ramondt 等[40]精简了CIO 量表并将其改编应用于饮食健康信息过载的衡量中,后续Ramírez 等[33]的研究证明了饮食健康信息过载与宿命论间存在明显区分。Jensen 等[42]认为包含八个问项的CIO 量表是用于测量短期CIO 状态的,于是他又在该量表的基础上开发了用于衡量长期状态的包含六个问项的CIO 量表。

除了开发新量表,学者还通过改编非健康背景下的信息过载量表来衡量健康信息过载。例如,Swar 等[34]改编原本用于衡量网上购物环境中信息过载的量表衡量在线健康信息过载,Crook 等[28]改编原本用于衡量信息和通信技术中信息过载的量表衡量心脏健康信息过载,Pignatiello 等[49]改编包含八个项目的认知负荷量表来评估信息过载对替代决策者医疗决策的影响。

2.5 研究方法

本文针对现有相关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调研,如表3 所示。现有健康信息过载研究中主要采取的是问卷调查法以及二手数据分析法,其中二手数据分析中的数据来源大多是美国健康信息国家趋势调查(HINTS)中的问卷调查数据。HINTS是美国癌症研究所通过电话、邮件等渠道开展的全国性调查,包括数百个针对美国成年人的健康信息需求的问题,如人们如何寻找信息、使用什么样的信息源以及他们对搜索过程的感觉等,其中就包含了测量健康信息过载的单一问项。研究人员通常使用回归分析、卡方检验、结构方程模型等数据分析方法,来发现健康信息过载与人口统计学因素、健康特征、健康搜寻偏好等指标间的关系[11,30,38,48]。采用混合方法研究的文献都是将访谈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例如,Ramírez 等[33]先通过半结构访谈评估被试的饮食健康行为、营养知识和认知以及种族认同,再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定量评估人口统计学变量、宿命论以及信息过载,最后以主题分析的形式展现信息过载与文化特征之间的关系。整体来看,实验室研究方法和访谈法的应用相对较少。

表3 现有健康信息过载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3 在线健康信息搜寻中信息过载研究框架

基于Eppler 等[6]提出的信息过载研究框架,本文将从健康信息过载的产生原因、症状与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三个维度梳理在线健康信息搜寻中信息过载研究的相关文献,拓展健康信息过载的研究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在线健康信息搜寻中信息过载研究框架[6]

3.1 在线健康信息搜寻中信息过载产生的原因

Eppler 等[6]认为导致信息过载的原因主要有个人、任务、信息、组织以及IT 技术五个方面,其中信息与个人是最重要的原因。Roetzel[27]的信息过载研究框架中指出,信息过载的初始情境是影响后续信息搜索、信息处理和决策过程的事前相关因素,包括任务因素(目标、困难和复杂程度)、环境因素(背景和情境需求)、激励因素(决策绩效)以及个人特征(经验、知识、能力和动机)。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后续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偏差,是信息过载产生的起点和原因。本文从健康信息环境与主体因素两个层面分析导致信息过载产生的原因。

3.1.1 健康信息环境

健康信息过载是用户在海量健康信息刺激下的一种反应,因此外部信息环境特征与信息过载密切相关。Eppler 等[6]指出,信息特征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复杂性是导致信息过载的主要因素。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公共健康信息环境,在提供便捷性、互动性、个性化、社会支持以及匿名性等潜在好处的同时,也使用户暴露在大量矛盾的健康信息中[38]。目前公共健康信息环境中,特别是互联网环境中健康信息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尤其突出[63]。一项针对墨西哥裔美国年轻妇女的研究发现,用户对来自公共信息环境中相互冲突的饮食健康信息感到不知所措和困惑,不知道如何从信息中提取健康饮食的方案[33]。另外,大量失真健康信息(misinformation)的广泛传播使用户难以判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对健康信息感到真假难辨,也是导致信息过载的客体因素之一[64]。

除信息质量外,信息的内容特征和组织特征也会导致信息过载的发生。Jensen 等[41]发现科学新闻报道中一些不确定表型,如新闻内容的局限性、警告和尚未确认的部分可以降低遭遇信息过载的可能性,原因可能是人们可以基于这种研究的不确定性对健康信息进行分类组织,有效处理过于密集的信息环境,从而降低信息过载的影响。但在后续针对非学生群体的类似研究中得到了不同的结论,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会引发长期的癌症信息过载,尤其是对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群[42]。信息组织方式上,Hibbard 等[8]基于实证研究发现基于可视化的信息呈现方式可以降低替代决策者阅读健康信息时的认知努力。

个人与外界信息交流的方式会通过塑造其所处的健康信息环境影响感知过载的水平。Jensen 等[32]以50~75 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发现较少进行健康信息浏览且不进行健康搜寻行为的老年人感到CIO的水平较高。在线信息渠道的选择也与健康信息过载有关,例如,使用搜索引擎寻求健康信息时快速产生的大量信息更容易引发信息过载[35]。

3.1.2 主体因素

Chae[31]认为即使健康信息很多、很复杂,具有某种特征的个人仍然能够很好地处理健康信息,不会遭遇信息过载。Jensen 等[41]认为个体缺乏足够的资源对健康信息进行整合和分类是导致健康信息过载的主要原因。Ramírez 等[33]注意到,由于缺乏获取健康信息的机会或理解信息的能力不足会造成沟通不平等(communication inequality),这种沟通不平等会导致个体在处理健康信息能力、动机以及所处的健康信息环境上存在不同,从而引发健康信息过载,尤其是那些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较低的群体、少数民族和农村地区的居民[65-66]。本文将从个人特征、健康素养和内在因素三个维度梳理主体因素对健康信息过载的影响。

1)个人特征

Kim 等[38]依据2003 年HINTS,分析发现较低的经济水平、教育水平、不良的健康状况以及对媒体的关注度低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信息过载。Chan等[11]基于2007 年HINTS,分析发现肥胖人群、老年人、较低的教育水平以及信任从朋友那里获取的信息更容易承受信息过载。Chan[44]基于2012 年HINTS,分析发现女性和老年人更容易承受信息过载,且不同信息来源的信息过载程度分别与不同的人口统计学因素相关。Obamiro 等[51]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是与健康信息过载相关的唯一一个人口统计学特征。除了识别哪些因素与信息过载有关,现有研究也对不同因素对信息过载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探索。Jensen 等[13]在一项针对2219 名美国成年人的调查研究中发现,CIO 对个体防晒健康行为的影响会受到性别、种族以及教育的调节作用。整体来看,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水平较低以及年龄较长的人更容易遭遇健康信息过载,但也有少数研究得出矛盾的结论。例如,Ramondt 等[40]在饮食健康信息过载的研究中发现,较高的教育水平会预测更高水平的信息过载;他们认为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寻求健康信息的机会增加,但对于普通人而言,有能力理解检索到的信息并不意味着具备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可能缺乏获得充足健康信息的机会,但这种缺乏可能是保护性的,可以缓冲信息过载等潜在的负面结果。

除人口统计学因素外,健康状况、患病史也与信息过载相关。健康状况较差的人更可能遭受信息过载[11,38]。对于家族患病史与信息过载的关系,现有研究结论并不一致。Chae[31]在一项针对两个不同群体的研究中发现,年纪较大的韩国人CIO 与家族患病史呈负相关,而另一个较为年轻的美国人样本中家族患病史与CIO 无关。在另一项针对四个不同情境的研究中,在两个样本中发现癌症家族史分别促进或者抑制了CIO,互相矛盾的研究结果可能和不同的癌症疾病类型相关[39]。在不同情境中研究结论的不一致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健康信息过载研究的情景依赖性。

2)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包括多个维度,有基本素养、科学和技术素养、社区和公民素养以及文化素养[67]。在健康信息过载的现有研究中,健康素养大多是指用户的基本素养,即理解和使用书面语、口头语、数字、基本数学符号和术语的能力。已有研究大多支持健康素养较低是个体遭受信息过载的主要原因之一[38]。Ross 等[48]发现感知健康计算能力越低的受访者更可能承受信息过载,并对癌症表现出宿命态度,缺乏对癌症的预防知识的了解,更容易担心癌症发生。用户的科学素养即对基本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认知也与信息过载的发生有关。Crook 等[28]发现感知健康知识与信息过载负相关。Jensen 等[13]发现承受CIO 的人对防晒安全知识了解较少。Obamiro等[50]通过Facebook 招募参与者进行在线调查,发现健康信息过载与较低的知识水平有关。

3)内在因素

薄膜燃料电池在高于80 ℃的温度和高湿度下工作时,由于复合双极板的性能可能会受到操作环境的影响,因此还必须了解环境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虽然已经研究了湿度和温度对质子交换膜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但是对于应用环境对复合材料双极板性能的影响还没有充分的进行研究。因此,双极板样品的构造和测试,以研究湿度和温度环境对石墨颗粒/环氧复合材料作为双极板材料的机械性能的影响。此外,本文还研究了碳纤维织物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内在因素包括内在动机和自我效能等。信息使用动机可以正向影响信息处理能力[68-69],例如,Ho等[68]发现用户搜寻健康新闻的动机会促进个体精细化信息处理,因此内在动机因素会通过个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影响信息过载;Chae 等[39]发现渠道使用的积极性作为内在动机与CIO 负相关,因此具备强烈的搜寻动机会有助于削弱信息过载;Jiang 等[30]基于认知中介模型发现健康相关的互联网使用动机与信息过载负相关,并且会通过信息过载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健康素养。健康信息过载还与互联网使用的自我效能相关,研究表明搜寻信息能力信心不足,认为自己难以衡量信息的质量与难以理解信息的人更容易发生信息过载[11]。

3.2 在线健康信息搜寻中信息过载的症状与影响

信息过载的症状与影响是信息过载相关研究中的重点。在其他领域中信息过载的症状体现在认知负担、情感障碍、损害决策准确性以及降低工作效率等方面[18,70-71]。本文将从信息搜寻以及决策制定过程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三个维度梳理已有研究中在线健康信息过载的症状与影响。

3.2.1 行为维度

信息过载会影响用户的健康信息行为,阻碍公共健康信息的传播,当个体难以有效处理大量不确定、模糊的健康信息时,只能选择信息规避行为来减轻认知负担[31,45]。陈琼等[46]在前期的研究中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背景,发现信息过载会使用户对健康信息产生防御心理,减少与信息的接触行为。Song 等[47]将COVID-19 疫情期间的信息过载视为一种外部刺激,发现信息过载会通过导致个体焦虑情绪和认知失调上升来促进用户的信息规避行为。Crook 等[28]发现信息过载会使用户对心脏健康信息产生负面态度,从而降低心脏健康信息采纳和分享的意愿。还有研究表明,信息过载会抑制用户继续进行在线健康信息搜寻的意愿[34],感知认知负荷会减少用户搜寻在线健康信息过程中的信息召回行为[29]。

健康决策方面,信息过载会影响用户采取健康预防行为的积极性。研究表明,CIO 会减少肠癌筛查行为的意愿[12],承受CIO 的人更不愿意采取防晒行为且进行相关健康筛查的可能性较小[13]。由于承受信息过载的人更容易错误地解读信息,忽视进一步的信息输入[72],信息过载很可能导致无效甚至是错误的健康决策,损害自我健康管理的预期效果。Ramírez 等[33]的研究表明,信息过载会导致用户不知道如何制订健康饮食的方案,对采取正确健康饮食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导致健康差距。

3.2.2 认知维度

信息过载会改变用户对信息的态度,可能会使用户对有帮助的、有价值的、重要的健康信息产生错误的认知,从而忽视它们在健康决策中的作用[28]。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这种态度的改变会影响用户的行为,如阻止用户阅读相关的信息[73]。Jen‐sen 等[12]认为,CIO 阻碍用户采取预防或治疗癌症等健康行为的原因主要在于它打破了驱动这些行为的其他认知,例如,CIO 会促进癌症宿命论,产生癌症无法避免或者无药可救的消极的健康信念。信息过载还会影响用户对信息的信任,混乱的公共健康信息环境使用户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即使是真实可靠的信息也可能难以被信任。研究表明,在有关癌症筛查和健康饮食等话题中出现的矛盾信息会使用户更加困惑,降低对健康建议的信任度[74]。除了对信息态度的影响,信息过载还可能会加强用户对疾病危险程度的认知[46]和认知失调[47],这些都不利于个体正确认识健康问题并寻求正确的健康解决方案。

信息过载还会带来健康素养和健康知识的数字鸿沟。一方面,健康素养是限制用户健康信息处理能力的关键因素,是导致信息过载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在信息过载的影响下,人们倾向于对健康信息持消极态度,不愿进一步寻求和消化信息,并最终降低获取健康和医学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的可能性,因此有研究发现感知信息过载与健康素养负相关[30]。这意味着信息过载会进一步扩大数字鸿沟,形成恶性循环。

健康信息与其他类别的信息不同,人们更倾向于利用可获得的信息,将它们与真实或想象中的症状相联系并进行自我诊断。基于这样的自我诊断,用户可能会表现出显著的情绪波动[34],因此信息搜寻过程中个体对信息的情感反馈同样与信息过载相关。研究表明,健康信息搜寻过程中情绪成分高[38]、信息搜寻过程中的受挫感受[10]会促进信息过载。其中悲伤感受[11]和焦虑特征[31,39]都是预测健康信息过载的重要信号。Lai 等[35]研究发现,信息过载会使医学生感到无法迅速解决问题且意识到知识差距,加重沮丧情绪。Swar 等[34]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在线健康信息搜寻中感知信息过载会加剧用户沮丧、焦虑、生气等不适情绪。本课题组在COVID-19 疫情期间的一项研究中也发现,信息过载会加强个体的负面情绪[46]。研究人员指出,即使可以从网上获得好的健康建议,但“如果你搜寻任何一个病状足够久,你仍然会感到死亡近在眼前”,过度的在线健康信息搜寻会导致健康焦虑伤害[75]。网络环境下,信息过载、信息冲突、伪健康信息等现象是导致健康焦虑的主要原因[76]。Song等[47]基于S-O-R(stimulus-organism-response)理论研究发现,感知信息过载会导致个体焦虑水平的显著上升。

3.3 健康信息过载的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与信息过载相关的因素,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可能的应对方法,包括信息内容、信息组织以及公共健康教育三个方面。

3.3.1 信息内容

混乱的健康信息环境使人们难以从中提取到可靠有用的健康信息,因此,医疗保健信息供应商、政策制定者、信息学者和图书馆员有责任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以帮助用户减少信息过载的影响[8]。表达方式上,可以在健康新闻报道中适当利用局限性、警告和不确定性等表达方式传达研究的已知程度,帮助新闻消费者组织信息,降低遭遇信息过载的可能性[41]。在叙述时贴近消费者的实际经验、突出健康信息的含义,可以帮助用户理解信息、加强信息采纳的动机并促进实际行动。例如,强调疫苗对健康的作用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使用的体验,更多的可用信息能够对决策判断产生更大的影响[8]。添加他人经验的故事,融入更生动的、能够引起兴趣的内容,定制个性化信息也有一定帮助[77]。除此之外,在公共卫生信息内容中强调个人责任并告知相关疾病的信息也有助于减少信息过载[11]。

对于公共健康领域中一些错误的健康认知,相关政府部门、媒介以及公共健康传播人士要在信息传播早期进行及时的干预。例如,在报道最新的研究时要传达明确的、基于证据的建议以提高可信度;要经常性地传播正确的疾病预防行为的价值、力求尽可能广泛地传播这些信息,如健康研究人员可以与电视编剧和制片人合作在电视剧中准确描绘健康内容等[43],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就设立了特定的项目来培训记者应该如何报道健康新闻,并为娱乐业专业人士提供有关健康故事情节的准确信息[78]。

3.3.2 信息组织

实证研究表明,通过视觉提示的方式可以降低消费者进行健康选择的认知负荷,因此,改善信息组织也是应对信息过载的一种途径[8]。呈现形式上,针对不同读写能力的群体制定不同形式(如音频、图片或视频)的健康信息[38],提供交互式活动对健康决策进行模拟实践[49],利用可视化技术来展示健康信息[8]等方式都有助于削弱信息过载。技术层面上,还应该特别促进基于证据的决策辅助工具的生产,使高质量的健康信息更容易通过广泛使用的资源获得,例如,促进医疗专业人员参与编辑维基百科[37]。

现有案例中还有通过引入信息中介以辅助用户决策和理解,降低用户所需的认知努力的情况。加拿大不列颠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卫生保健管理中心门户就是一个努力帮助用户克服信息过载的网络信息中介的示例[79],它汇集了众多高质量资源的内容,并把它们放在一个易于访问的位置;内容被压缩为易于提取的简短摘要,且包括指向全文的链接,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是否访问。

3.3.3 公共健康教育

健康素养的不足使用户难以辨别健康信息的真伪,甚至错误理解信息内容,导致信息过载的发生[13,28,38,48,50],因此,提供公共健康教育、培养全民健康素养是应对健康信息过载的重要策略。研究发现,粮食援助机构向经济条件较差、学历较低的人群提供全面的知识服务可以帮助他们降低信息过载[40]。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联邦政府资助的营养援助计划的参与者经常参与营养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提高参与者的营养知识水平,有助于消除公共信息环境的混乱状况[80]。图书馆在提供公民健康教育、提高公民健康素养上有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有助于提高公民整体的健康水平,它通过改善用户对健康信息的阅读和使用,降低用户的寻医成本[81]。现在,国内外公共图书馆通过阅读推广活动,举办讲座、培训和课程以及建设健康资源等途径,提供了丰富完善的健康知识普及服务,为公众搭建了更加便捷的健康知识学习平台[82]。

除了健康知识普及服务,公共图书馆还可以与社区中的卫生服务人员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合作开展健康信息服务,提供信息素养培训课程,加强公众的信息素养[37]。例如,在健康科学课程中融入在线信息访问、检索、评估和应用信息等电子信息素养的培训[35];通过公共图书馆提供有关个人信息管理技能的辅导还可以帮助个人整理和应对大量组织混乱的信息[38];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动员社区图书馆组织相关课程教授人们数字及健康技能,以帮助那些信息素养不足的人通过上网获得健康信息[81]。另外,还要积极发挥医疗保健人员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技能和医学专业知识[37],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帮助那些健康素养不足、没有足够能力自己搜寻健康信息的人[83]。邀请医护人员通过在线论坛、社交网站或患者门户网站直接与患者沟通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健康和医疗信息的理解[30]。

4 前沿展望

4.1 拓宽不同情境的信息过载研究

健康信息过载研究具有一定情境依赖性,在不同情境下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拓宽不同情境中的信息过载研究是必要的。初期研究大多是针对癌症信息过载进行的,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健康情境中,如饮食健康情境下的信息过载问题[9,40]以及更加普遍的健康情境。研究人员还可以进一步细化癌症的具体分类而不是笼统地使用“癌症”这一概念,如现在已有针对皮肤癌的研究[13]。后续研究还可以从多疾病情境的角度展开,因为患有多种疾病的个人不仅可能需要更多信息,还更可能遇到相互矛盾的健康信息[38]。

随着不同疾病类型的情境拓展,设计并开发适用于一般情境的健康信息过载量表可以使不同研究间可对比性增强,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现有研究中,健康信息过载量表的来源不一,改编其他学科的信息过载量表或者CIO 量表的都有,但是没有研究针对不同量表进行对比分析,量表的改编可能会存在一定问题。未来研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量表在不同情境下的可靠性,开发适用于大部分研究情境的健康信息过载量表。

4.2 健康信息过载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现有研究中针对健康信息过载症状与影响的实证研究较少,尤其是信息过载对情感维度的影响分析,仅有少数文献基于一手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31,34,46]。近年来网络媒介下信息过载对用户心理与信息行为的研究开始越来越受到关注[52]。例如,Misra 等[84]发现信息和通信技术中信息过载会导致更强的压力负担,Lee 等[85]发现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s,SNS)中信息过载是导致SNS 疲劳的原因之一。焦虑情绪是信息过载研究中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心理影响,已有研究初步证明了焦虑情绪与健康信息过载之间的关系[34,47],但是围绕互联网中用户焦虑情绪的研究尚有较大的探索空间。近年来,基于移动社交媒体的信息泛滥所导致的错失焦虑症(fear of missing out,FoMO)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FoMO 反映了人们无法与现实世界或虚拟世界保持即时联系时在潜意识或心理上产生的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包括不适、不安、烦躁或恐慌等症状,进一步体现在用户对移动智能终端使用的频次、强度和持久性上[86]。信息过载会影响用户对信息的态度以及对媒介平台的评价,未来可以从信息过载的角度探索技术对移动社交媒体下FoMO 的影响因素。

另外,网络疑病症(cyberchondria) 被认为是疑病症和健康焦虑在互联网时代的延伸[76]。研究发现,在线搜寻信息可能会加剧健康焦虑,从而导致过度的精神压力、有问题的互联网使用行为(prob‐lematic internet use,PIU)以及健康保健资源的巨大浪费等不良后果[75,87-89]。在线健康信息环境的杂乱无序使用户认知负担增加,难以归纳出清晰的解决方法,可能是导致在线健康信息搜寻中健康焦虑增加的原因之一[90]。未来研究可以继续从不同的心理健康维度分析健康信息过载的影响。

4.3 健康信息过载的纵向研究

现有健康信息过载的研究都属于横断面研究,即所收集的数据是在某一时点或在一个较短时间区间内收集的,不能体现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信息搜寻行为的历时性特征,且变量间的因果并不明确。时间是信息过载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时间压力的大小会影响信息过载的程度[91],有学者甚至认为当加工信息所需的时间超过了可用时间就是信息过载[92]。另外,横截面研究中使用访谈或者问卷调查的形式来测量用户主观感受到的信息过载,但主观评估可能会存在偏差,因此,学者们需要采用不同研究方法收集客观数据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93]。本文建议在应对措施对信息过载的干预影响、信息过载的症状与影响等研究中采取纵向研究,通过控制时间、任务复杂度等变量来设计实验室研究,以收集客观数据、探究变量间明确的因果关系。未来研究还可使用移动经验取样法等时序性信息行为分析方法深化这一主题的研究。移动经验取样法的特征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工具,每隔一段时间提醒参与者,让参与者在事件发生或者随机的诸多瞬时回答问题,从而达到收集数据的目的[94],基于此,可以探讨持续性信息过载对用户的影响以及健康信息搜寻不同阶段导致信息过载的不同因素。

4.4 不同信息来源与健康信息过载的关系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用户通过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信息传播过程中社交媒体的信息过载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例如,Feng 等[95]发现由于信息数量的迅速增加,现代社交媒体开始出现信息过载问题;Lee 等[96]发现,相较于传统的新闻获取途径,消费者频繁访问社交媒体上的新闻更容易导致信息过载,并且会进一步影响用户的选择性接触以及新闻规避行为。除了社交媒体的发展,研究者也发现随着大量在线健康社区的涌现,越来越多的患者加入小组交流中,大量的信息交换使社区主持人在回答问题上感到困难[97]。可以预见的是,大量帖子的涌现将对用户信息寻求产生挑战。因此,未来研究可以从不同的在线信息搜寻渠道的角度分析它们对用户感知信息过载以及相应症状的影响,这可以帮助不同信息服务提供商提出针对性的信息过载应对策略。

线下渠道,如医患间的信息交互,也与用户的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有关。研究表明,医患沟通的质量会影响用户进行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98],因此可以推测医患沟通可能与信息过载存在一定的关系。另外,研究表明由互联网使用导致的健康焦虑可能会导致普通人过度的寻医行为,造成医疗系统的资源浪费[87]。因此,未来研究可以考虑非在线渠道下的健康信息行为与在线健康信息搜寻中信息过载的关系。

4.5 不同维度的健康素养与健康信息过载

数字鸿沟问题长期受到图书情报领域的关注[99],如何缩小数字鸿沟、帮助数字原住民更好地获取健康信息资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已有研究表明,信息过载会导致健康素养的数字鸿沟。目前,健康信息过载研究对健康素养的定义较为狭隘,主要是指用户的功能性素养,即对健康信息的基本阅读和理解能力,其他维度的健康素养并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信息素养包括用户理解通用技术和技术复杂性的能力[67],能够识别何时需要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使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用电子资源获取健康信息以及认识信息需求和评估信息质量的能力等[100]。随着互联网环境的迅速发展,健康信息的组织呈现方式也趋向多样化,信息素养也是影响用户在互联网环境中信息处理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Jensen 等[101]研究发现,健康素养低的人较少使用互联网技术。Zhang 等[102]发现,健康素养较低的老年人群在健康信息搜寻中较难甄别信息可信度,并在信息甄别方面存在诸多误区,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健康信息过载。未来研究可以采用问卷调研法,基于不同维度的健康素养量表研究信息过载与健康素养之间的关系。

5 结 语

健康信息学作为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帮助认识用户健康信息行为、促进公民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64]。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过载对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亟待更多图书情报学者深入探索,发现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问题,拓宽本领域的研究边界。本文尝试从情报学的视角提供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健康信息产品的交互设计以及公共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相关建议。

猜你喜欢

素养情境用户
第二单元·素养测评
第一单元·素养测评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