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分区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2-05-19刘茵韩雪迎梅丽
刘茵,韩雪迎,梅丽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科,河南 商丘 476100)
急性脑梗死(ACI)是脑血管系统常见的危重疾病,发病迅速,病情凶险,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研究[1]表 明,ACI 发病率以每年约9%的速度递增,已成为危及中老年人群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ACI 的治疗原则为疏通堵塞的血管,静脉溶栓为临床首选方案,然而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较窄,仅在发病的6 h 内,因此缩短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是提高ACI 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建立科学、合理的急诊流程对缩短ACI 患者等待时间,快速接受治疗意义重大。常规急诊护理为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干预,但忽视了缩短急救用时的重要性,干预效果不佳,患者致残率及病死率仍较高[2]。分级分区护理是按照患者病情划分为不同等级,并根据患者病情安置于不同区域,可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并促使医护人员主动为患者提供有效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3]。本研究探讨分级分区护理对ACI 患者抢救成功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3 月至2021 年11 月本院收治的110例ACI 患者,其中2019 年3 月至2020 年6 月收治的55例ACI 患者设为对照组,2020 年7 月至2021 年11 月收治的55例ACI 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20例;年龄50~75 岁,平均(63.25±5.23)岁。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18例;年龄50~74 岁,平均(64.13±5.19)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确诊为ACI;②发病至入院时间6 h 内;③可完成3 个月的随访。排除标准:①严重器官功能障碍;②患心理障碍疾病;③合并痴呆或癫痫;④中途退出。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患者入院后开启绿色通道,至急诊预检分诊台分诊,挂号后急诊科就诊,病情严重者入抢救室抢救;急诊神经科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开具检查、化验单,抢救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溶栓前获得血糖检查结果;确定无溶栓禁忌后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组采用分级分区护理:①急诊分级。入院后评估患者病情:A 级:病情危急,无脉搏、呼吸,或脉搏、呼吸微弱,存在急性意识障碍,需气管插管,生命安全存在威胁,需立即抢救,开启绿色通道,节约抢救时间;B 级: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潜在的生命危险,患者存在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患者入院后需用平车运送;C 级:存在头晕、头痛、吐字不清等,患者意识清醒,无认知功能障碍,入院后予以影像学检查,适当给予降压药物,关注病情进展;D 级:稍感不适,轻度症状,影像学检查提示轻微出血,常规治疗。②分区管理。根据ACI急诊要求,将急诊区分为红、黄、绿3 个区域。红色区域收治A 级、B 级患者,可快速评估患者病情,节省患者的救治时间;黄色区域收治C 级患者,为观察诊疗室,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就诊时间合理安排治疗;绿色区域收治D 级患者,观察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入院后急诊科护士收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主诉症状等信息,检测其心率、血压,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根据分级分区标准将患者送至相应的区域并做好交接。急诊大厅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协助医师完成常规检查等工作,并提前准备好相应的药物、设备等。
1.4 观察指标①记录两组患者的候诊时间、预检分诊至治疗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②统计两组的抢救成功率。患者存活,生命体征稳定则为抢救成功。③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0~42 分,分值越低则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④统计两组的不良事件(漏诊、致残、医疗纠纷)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成功率及救治用时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候诊时间、预检分诊至治疗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救治用时及抢救成功率比较()
表1 两组的救治用时及抢救成功率比较()
2.2 NIHSS 评分护理后,两组的NIHS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IHSS 评分比较(,分)
2.3 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ACI 是临床常见危重急症,病情进展迅速,若救治不及时,患者预后较差,可对神经、肢体、语言等多个系统造成损害。溶栓治疗为临床治疗ACI 的首选方案,然而在临床中,接受溶栓治疗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研究[4]表明,ACI 患者溶栓治疗的关键在于救治的时效性,患者脑部堵塞血管开通的时间越快,患者预后转归越好。因此,急诊科室建立快速有效的急诊救治流程,在短时间内完成病情评估、急救治疗等,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急诊科常规的抢救措施主要为检查、评估病情、给予呼吸支持及对症治疗等。研究[5]表明,在急救过程中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患者获益。常规护理措施为遵医嘱或依赖自身经验实施,如医师开具检查单,付费后行常规检查,明确病情后实施溶栓治疗,可保证治疗效果,但会浪费抢救时间,易错失最佳救治时机,无法满足ACI 的急诊需求[6]。分级分区护理可通过病情评估将患者划分为不同严重等级,并送至不同急诊分区接受治疗,可保证抢救资源优先用于病情危重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候诊时间、预检分诊至治疗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分级分区护理可缩短ACI 患者急救用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抢救成功率。分析其原因为,常规急诊护理在检查及诊治过程耗费大量时间,错失最佳救治时机,而分级分区护理通过初步评估将患者划分为不同等级,利于护士快速识别、分诊,实施针对性干预,防止急诊科室拥堵,减少患者候诊及治疗等待时间。此外,分区管理明确划分急诊区域,护理人员可根据不同颜色区域观察患者病情,维持急救环境的稳定,保证急救快速、有序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的NIHSS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分级分区护理可改善ACI 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分级分区护理可缩短ACI 患者的救治用时,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神经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