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电影的叙事节奏*
——基于24部好莱坞动作电影叙事节奏的量化分析
2022-05-19孙丽君吕梦佳
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叙事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整地讲述故事、最大化地降低电影的制作成本并形成良好的观影效果,其中,充分利用有限的观影时间、精准控制电影的叙事进度、使观众在有限的观影时间内体验到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是好莱坞商业电影达到良好观影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好莱坞电影的商业密码,对我国商业电影的生产有着重要的启示。目前,我国商业电影正在逐步破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商业密码,但由于缺少对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精细分析,尤其是定量分析,上述借鉴仍存在着一些模仿的痕迹。作为典型的商业电影,好莱坞动作电影集中反映了商业电影叙事节奏的基本模式,因此本文以24部好莱坞动作电影的量化分析为基础,探讨好莱坞商业电影叙事节奏的基本规律及其对我国商业电影生产的启示。
一、商业电影叙事节奏的量化元素
大部分商业电影都是叙事类电影,总体上讲,商业电影的叙事要达到如下两方面体验:第一,从生产者角度,要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第二,从观众角度,要使观众获得最好的观影效果。由于商业电影面向大众化观众,在有限的观影时间内,大众化观众观影心理的变化有一定规律。这就要求商业电影掌握这一规律并在叙事过程中精准地利用这一规律。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叙事节奏正是在洞察这一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
法国电影理论家阿杰尔指出了节奏的基本构成:“运动的表现是由它的节奏产生的。节奏本身和运动的展开,形成了以银幕剧作为基础的感觉要素和感情要素。电影的动作必须有它的生命。”
苏联导演普多夫金则具体指出了节奏中感情因素的具体表现:“节奏是从情绪上感染观众的手段。导演用这种节奏可以使观众激动,也可以使观众平息下来”。
电影节奏的本质是将构成电影的物质因素按一定的进度组织起来,以便感染观众。也就是说,电影作为一种影像叙事,通过影像叙述的故事构成了电影节奏的物质要素,其对观众的观影心理影响构成了电影节奏的情感要素。由于电影要以最大限度地大众消费为目标,其节奏的物质要素要服务于观众的情感要素。从这一角度来讲,电影的叙事节奏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电影中故事的进展,主要指构成电影故事的戏剧性事件讲述的速度;二是由电影故事的叙述所形成的观影效果,主要指电影中戏剧性事件的运动速度在观众情感上产生的反应。在电影叙述的过程中,电影制作者会根据戏剧性事件对观众情感的不同影响,在尊重剧情逻辑的前提下有意识地控制戏剧性事件的叙述速度,使电影形成最好的观影效果。这种戏剧性事件的叙事速度及其所形成的观影效果,共同构成了电影的叙事节奏。因此,所谓电影的叙事节奏,是指“叙事艺术作品的情节发展与情绪演进中所显示出来的轻重、缓急、快慢的有规律性的变化。”
目前,国内研究动作电影叙事节奏的成果较少,仅有少量学者研究电影叙事的基本程式,鲜有学者对电影叙事节奏进行定量分析。在少量的定量研究成果中,由于电影叙事节奏的复杂性,学者们对叙事节奏的量化元素也有不同的理解。戴德刚认为电影的叙事节奏体现为场景的转换频率,他在悉摩尔·查特曼的“场景功能模型”理论的基础上,设定了场景数量、场景时长、核心场景功能、附属场景功能、场景关系5个变量,以场景作为分析单位进行频数分布、交叉分布、相关分析,“想通过对某两个(或某两类)电影文本之间或者某一电影文本与其他同类电影文本之间的定量分析,描述出不同电影文本之间在叙事安排上的异同。……从中可以看出哪类电影文本的情节密度更大、情节黏度更强,以及它们有着怎样的叙事常规与变异。”
陈林侠和王志亮则认为电影的叙事节奏应是事件或情节的密度。二人将电影在叙事过程中的时间勾连与细节照应视为事件密度,认为事件密度越大,叙事节奏就越迅捷。王志亮专门分析了典型的商业动作片《谍影重重》第一部《伯恩的身份》中的情节密度,通过“作图的方式针对解析电影叙事节奏做出新的尝试。”
而蒋东升则认为上述量化研究过于关注电影叙事节奏中的物质因素,叙事节奏还应注重这些物质因素对观众观影心理的影响。他通过比对《谍影重重》和《1980年代的爱情》的情节密度和场景转换频率,发现在电影叙事节奏的量化分析中,“电影的叙事节奏的生成而言,矛盾冲突为常量,叙事技巧为变量……以矛盾冲突为基底来界定叙事节奏更为合理。它易将两部影片的叙事节奏区分开来。”
这些学者为电影叙事节奏的量化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建筑塑料时建筑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节能型高分子材料可以为建筑工程领域提供性能较好的建筑塑料,因此被广泛运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塑料门窗、水管、下水管以及各种联通阀及弯管等,材质均为塑料组成。一般来说,大部分建筑塑料都被铺设于建筑物内部,一旦损坏影响严重,因此,其对质量和性能要求更高。不仅需要隔热、抗压性能满足建筑工程材料要求,还需要无瑕疵漏点,以延长建筑塑料的使用寿命,进而保障建筑工程满足寿命需求。建筑塑料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建筑的安全系数。而节能型高分子材料的抗热、抗压性能均高于一般塑料,其应用能够极大的提高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4部电影叙事情节各阶段的时间进度如表1所示,可以发现,好莱坞动作电影的情节进展有着固定的时间分配模式。本文涉及的24部好莱坞动作电影片长平均为121分钟,都由四段矛盾冲突组成,即开端阶段的第一段矛盾冲突和发展阶段的三段矛盾冲突。其中,开端阶段主要介绍故事背景、人物形象等。在这一阶段中,尽管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冲突,但这一阶段并不以解决矛盾冲突为目标,而是将矛盾冲突作为发展阶段矛盾累积的原因,所以,开端阶段很少出现小高潮。在发展阶段中,三段矛盾冲突的解决构成了三个高潮,包括两个小高潮和一个大高潮。从平均总时长来看,开端阶段为13分44秒,发展阶段为88分28秒,高潮阶段为18分59秒,结局阶段为4分28秒。其中,发展阶段的三段矛盾冲突的平均时长分别为38分23秒、28分51秒和21分14秒。可以看出:在发展阶段的三次矛盾冲突中,从第一段到第三段的叙事时间越来越短;反之,由三段矛盾冲突的解决所构成的三个高潮的叙事时间则越来越长,分别为1分47秒、6分39秒和9分28秒。高潮时间越长,意味着矛盾冲突解决的难度越大,冲突越激烈。因此,上述发展阶段与高潮阶段的时间对比,清晰地显示出动作电影叙事时间的基本趋势:用越来越短的时间叙述越来越激烈的矛盾,这意味着叙事的速度越来越快。在这里,可以看出动作电影叙事时间分配的基本规律:从第一段到第三段,叙事节奏呈逐渐加快的趋势。
“动作电影是以强烈紧张的惊险动作和视听张力为核心的好莱坞影片类型,它具备巨大的冲击力、持续的高效动能和一系列外在惊险动作和事件,常常涉及追逐、营救、战斗、搏斗、逃亡等持续运动,惊人的速度节奏和历险的英雄为观众提供更富刺激性的视听享受。”
好莱坞动作电影集中反映了商业电影叙事节奏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有两个特点:一是注重矛盾冲突的时间安排。这就决定了本文第一个量化分析方向:动作电影各阶段的时间分配模式。二是矛盾冲突各阶段不同叙事元素的组合模式。在动作电影的观影过程中,由于观众在每一个特定的观影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诉求,动作电影要通过不同的叙事元素组合模式来满足这一心理诉求。这形成了本文第二个量化分析方向:动作电影满足观众观影心理的叙事元素组合模式。
二、动作电影矛盾冲突的时间分配
为取得最佳的观影效果,好莱坞动作电影遵循着线性叙事法则,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安排矛盾冲突。其时间分配原则是既能清晰地叙事,又能抓住观众心理,使其随着剧情体会到惊险、刺激、放松与舒畅等各种心理感觉,获得最好的观影体验。好莱坞动作电影已经形成了特定的叙事节奏程式。
本文的观测样本选取豆瓣电影中“动作”分类的电影,以豆瓣电影公布的《豆瓣电影分类排行榜——动作片》为依据,
结合片源获取的难易程度和评分是否达到7分,最终筛选出24部高分好莱坞动作电影,并对每部电影叙事情节各阶段的时间分配进行了详细记录。
24部好莱坞动作电影都属于线性叙事。基本上,电影会围绕着主人公的某个生命片段展开。在这一片段内,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由小到大、由事件的起因到结局,构成了电影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其中,开端意味着矛盾的产生,发展意味着矛盾的累积,高潮意味着矛盾的解决,结局则是矛盾解决后对人物的交代。在由开端向结局发展的各个环节中,矛盾冲突逐步扩大,而每个矛盾的解决都将电影引向一次小高潮,多次矛盾的解决形成了大高潮。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使用的“高潮”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在每个阶段中,各种小矛盾的解决构成了各个阶段的小高潮。二是整个电影由主人公的几段经历组成,而这几段经历又围绕着同一个主题,也即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构成了整个电影的高潮阶段,也称为大高潮阶段。
上述学者对场景转换频率、速度和事件密度的分析,本质上都在关注蒋东升所说的叙事的物质因素。尽管蒋东升注意到观众观影的情感因素,但并未提供将情感因素进行量化的具体方法。本文认为:电影叙事的物质因素和情感因素体现在电影对矛盾冲突的叙述过程之中。一方面,矛盾冲突是电影故事情节的物质载体,是电影叙事的物质因素;另一方面,矛盾冲突的叙述过程顺应了观众的观影心理,是电影叙事情感因素的直接体现。因此,分析矛盾冲突在电影叙事过程中的具体安排,可分析电影叙事节奏的基本构成。正是基于这一前提,本文以电影中矛盾冲突的叙述过程为依据,选取24部高评分好莱坞动作电影,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探讨商业电影叙事节奏的共同特点。
三、矛盾冲突各阶段不同叙事元素的组成比例
作为一种类型化文化产品,观众在选择动作电影时有着明确的心理期待:紧张的打斗场面、惊险的故事、正义战胜邪恶的人生意义。能否满足这些心理期待,是动作电影成功的核心要素。而要满足这些心理期待,需要不同的叙事元素。叙事元素在动作电影中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程式,营造出不同的叙事效果。根据对观众心理的影响效果,叙事元素可分为:戏剧性元素、惊险性元素、喜剧性元素、浪漫性元素和冲击性元素。
(6)异形直立锁边金属屋面。该屋面能有效地分解大温差在屋面形成的应力,即使超长板块也有足够的胀缩空间,而不会使结构挤压或张拉变形。
“门好进脸好看,办事缘何依旧难?”新华社记者在调查海南部分窗口单位后,发出了这样的质疑声。新华社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窗口单位仍有“软钉子”现象:门好进,脸也不难看,但事情却不好办。比如,考驾照,指纹录入窗口距离考场有20分钟车程;退休申报需要多次跑腿,卡在哪个环节搞不清楚;恢复外省手机号,必须本人到外省网点现场办理。
戏剧性元素是指完整讲述故事情节的叙事元素。由于电影要讲述主人公某个特定的人生片段,戏剧性元素的目的是使观众了解这一片段发生的故事及故事之间完整的内在联系。在动作电影中,戏剧性元素主要由人物的台词、动作和场景的变化构成。惊险性元素是指以调动观众紧张感为目的叙事元素。“动作电影是关于暴力的电影。……在这些作品里,暴力是必须的,是叙事的核心要素。”
通过紧张刺激的场面获取强烈的震惊体验,是观众选择动作电影的核心观影期待。惊险性元素主要由角色间强烈的矛盾对峙和紧张性动作构成。浪漫性元素主要用于带动观众情绪,让观众被故事所感动,同时也可以直接阐明电影所倡导的价值观,提升动作电影的叙事深度,由如诗如画或男女主人公互通情愫的场景组成。喜剧性元素主要用于舒缓观众紧张心理,使观众稍微舒缓后有能力跟上更为紧张刺激的情节,由幽默的笑点、夸张的肢体语言、诙谐的对白等构成。冲击性元素主要用于加强观众的视听印象,由光线或色彩对比、慢动作、声音强弱的变化等构成。不同的叙事元素所使用的叙事成本与形成的心理效果不同。比如,惊险性元素成本最高,其所形成的心理效果最为紧张;而喜剧元素所用成本最低,其所形成的心理效果也最为轻松。叙事元素组合的原则是使观众在特定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观影体验。这就需要在矛盾冲突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地调整各叙事元素的比例分配,以服务于不同的叙事目的。
为对叙事元素在故事不同发展阶段的占比进行有效比较,本文在图1中呈现了动作电影在矛盾冲突的不同阶段中,各叙事元素的时间占比,可以看出在动作电影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中,戏剧性元素、惊险性元素、浪漫性元素、喜剧性元素和冲击性元素的平均占比分别是66.01%、23.88%、1.90%、4.34%、2.97%。
其中,戏剧性元素占比最高,显示动作电影需要完整地交代故事的背景、起因、发展与结局。由于结局阶段与开端阶段要介绍故事的背景、起因与结局,这两个阶段中戏剧性元素占比最高。惊险性元素占比第二,在高潮阶段的占比超过了戏剧性因素,显示惊险刺激是动作电影所要营造的重要观影效果,这一效果主要体现在高潮阶段。浪漫性元素占比第三,显示动作电影有着强烈的输出价值观和提升叙事深度的追求,同时,浪漫元素主要集中在结局阶段,是在叙事完成后对叙事意义的总结。从观众角度来讲,浪漫元素可引起观众共鸣,利于观众产生回味,塑造电影的品牌影响力。冲击性元素占比最低,主要集中在高潮阶段,与惊险性元素具有相似的效果,有利于营造动作电影的紧张感。本文将动作电影矛盾冲突中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阶段的时长都视为1,统计了不同叙事元素在每一阶段中的占比(见表2)。结合表2,可以发现,24部动作电影在不同矛盾冲突的不同阶段中有着固定的叙事元素分配模式。
观众选择动作电影的主要原因在于体验动作电影的惊险性元素,惊险性元素是动作电影的叙事重点。因此,在动作电影中,惊险性元素是除戏剧性元素之外占比最高的元素。
如何在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中合理地分配惊险性元素,使观众的观影期待合理地分配在电影的不同阶段,是动作电影叙事节奏的核心问题。具体来讲,上文所统计的24部动作电影时长平均为121分钟,观众在这121分钟不可能全部为紧张状态,紧张与放松情绪必须交替进行,这种交替进行便形成了动作电影在观众情感方面的叙事节奏。因此,本文继续统计了24部好莱坞动作电影的惊险性元素和冲击性元素在四个阶段中的占比,取表2中“惊险性”“冲击性”元素平均值之和,作为各阶段惊险与冲击元素占比情况,以观测不同叙事阶段矛盾冲突的激烈程度以及观众感受到的紧张程度(如表3所示)。
将拌好的料用直径18~22厘米,长40~50厘米的塑料袋装袋制棒。将菌种掰成小块,先在塑料袋底放入一层料,培养料装入袋内2厘米厚时加入菌种一层,装至袋内l/2时再加菌种约一把。如此反复装3层菌种4层料,每袋装干料1.25~1.5千克,接菌种量l5%~20%。装好后,用小钉或牙签在菌块周围扎5~8个小孔,以利菌块透气。500千克干料可装400个菌棒。菌棒重量约为3千克。
据表3所示,在好莱坞动作电影中,随着时间进度,其矛盾激烈程度会有不同程度的高低变化。依据动作电影中惊险元素和冲击元素在不同叙事阶段的占比,可以看出,动作电影不同叙事阶段的矛盾激烈程度不同,对观众的心理紧张程度影响也不相同。如图2所示:
综上所述,好莱坞动作电影的叙事节奏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好莱坞制作人熟练地把不同元素糅合进简单的故事情节中,从而构成了好莱坞商业电影经典的叙事模式或程式。这种高度公式化的程式不仅提高了电影的制作效率,同时也培养了一批被规训了的观众,达到了电影商业价值与观影效果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理念对我国商业电影的运营有着重要的启示。
通过图2可以看出,好莱坞动作电影的矛盾激烈程度与电影时间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开端到发展阶段,矛盾冲突呈现越来越紧张激烈的状态,三次高潮之间的时间间隔逐步缩小,结合表3发现,惊险性元素与冲击元素占比逐步加大。在三次高潮之间的矛盾累积过程中,矛盾的激烈程度会有一定的缓解,符合前文对喜剧元素的推论,即为使观众能接受高潮所形成的紧张刺激感,动作电影在每次高潮来临前会让观众心理上稍微放松,以便能接受即将来临的高潮所形成的强烈的紧张刺激,为此,折线图的走势会呈现短暂的下降趋势。
四、好莱坞动作电影叙事节奏对我国商业电影的启示
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塑造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践中得以提升,从而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例如在讲解《变色龙》的时候,因为文章的情节非常跳跃,文章中的人物又都个性鲜明。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自导自演,将课本内容以话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学生感兴趣就能够迅速展开讨论文章、编写台词、设计动作、排练,等等。学生在不断的演绎中更清楚地明白了书中的人物特点,更好地理解了文章。
1.精研不同类型电影的叙事规律
叙事是商业电影的根本,讲好故事是商业电影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故事市场中,不同观众对故事类型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商业电影要洞悉市场对叙事的偏好,形成类型意识。当前,我国电影工业缺乏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的明确分界线,这对电影的叙事和营销策略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讲,艺术电影属于作者性生产方式,强化原创性,其营销策略是通过专业认证,比如获奖,将电影中的创新元素运用于大众文化产品,通过增加知名度或影响力间接获取经济效益;而商业电影则属于配方式或再生式生产方式,强化在配方基础上的创新。其营销策略则是通过精研不同类型电影的叙事策略吸引观众,通过票房和品牌影响直接获取经济效益。因此,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区分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在此基础上精研不同类型商业电影的叙事规律,是电影工业走向成熟不可或缺的过程。
弱非线性阶段, 在演化界面上应该满足边界条件: 速度连续和压力连续. 速度连续指的是沿流体界面法线方向流体速度和界面速度相等. 速度连续条件如下
以社会效益为中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双效统一原则是所有文化产品的基本原则,这也适用于商业电影。而商业电影侧重于直接获取经济效益,这就决定了商业电影在策划和生产时必须面向大众,以最大化满足大众不同的观影需求为目标,形成不同的电影类型,并在不同类型的电影中形成不同的叙事模式。这是我国商业电影下一步需重点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各组心肌样品检测,结果显示,附子提取物组、山茱萸提取物组、附子+山茱萸提取物组与模型组比较,ATP、ADP、肌酸、肌酐的含量均升高,其中,附子+山茱萸提取物组心肌样品中5种能量物质升高显著(P<0.05、0.01)。结果见图3。
2.精准控制商业电影的叙事节奏
不同类型的商业电影有着不同的叙事节奏。商业电影是一种配方式生产,叙事节奏是商业电影满足观众审美期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商业电影在叙事节奏上有着不同的程式。本文所总结的只是动作电影的叙事节奏。相信其他类型的商业电影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叙事节奏。类型电影的叙事节奏不仅迎合了观众的观影心理,也是对观众的一种规训,有利于区分观众、培养观众的审美期待心理,使其形成文化消费的理性致瘾。因此,合理地安排叙事时间,综合运用戏剧性、惊险性、浪漫性、喜剧性和冲击性元素,在完整叙述故事的前提下,使商业电影获得市场与社会的双重认可,仍是当前我国商业电影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商业电影并未精准把握观众的观影心理。许多电影在故事进度、讲述重点等方面并未形成明确的节奏意识。这一方面是因为商业电影的分类不清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没有精研观众的观影心理。在许多商业电影的制作过程中,观众并未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性要素被纳入生产过程之中。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好莱坞商业电影则将满足观众观影心理纳入电影前期策划与生产过程之中,将之视为电影叙事节奏的重要依据。这种消费前置的生产策略对我国商业电影的策划、生产、投资甚至于生产链的重塑等,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3.平衡观影效果与叙事成本
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疾病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2)合并心血管、肺、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3)无法判断中医症候或资料不全,无法完成本次研究(4)孕期或哺乳期妇女(5)精神病患者(6)有过敏性病史或对本药过敏者。
在满足观众观影心理的基础上,商业电影还需精准地控制成本。以动作电影为例,激烈的打斗场面、具有冲击力的场景等惊险性元素是这一类型电影吸引观众的核心元素。众所周知,惊险性元素的叙事成本远远大于其他叙事元素,而合理分配惊险性元素,不仅可以降低叙事成本,也可以调整观众的观影心理节奏。喜剧性元素一方面可以调整观众观影心理的紧张感,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电影成本。因此,在上述24部动作电影中,喜剧性元素都占有一定比例。这正体现了商业电影观影效果与叙事成本之间的平衡。将成本花在最能提高观影效果的关键部分、精准地控制这一部分的叙事节奏、让观众意识到这一部分的成功与不计成本的投入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商业电影成功的重要经验。
目前,我国商业电影正在学习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叙事节奏技巧,比如《让子弹飞》《战狼2》等,但前者把节奏推快到让观众没有一丝喘息的空间,后者在开端处就增加了叙事主线之外激烈的打斗场面,由于这一打斗场面制作风险高、成本高,但又与电影的主叙事线关联不大,导致了高成本的叙事并未起到关键性作用。如何在观影效果与成本控制之间取得平衡,仍是我国商业电影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4.在程式化基础上创新
与艺术电影相比,商业电影更重视直接的经济效益,这决定了商业电影重视大众文化消费。大众文化消费包含着两种需求:一是寻求对自我的认同感,强调文化消费是对自我需求的满足,这决定了商业电影生产过程的程式化倾向;二是寻求对意义的创新性体验,强调文化消费要提供新的消费体验,这决定了商业电影生产过程的创新化倾向。商业电影的这两种需求,使其生产过程是一种程式化基础上的创新。在程式化基础上创新,是商业电影成功的又一核心密码。而上文24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叙事节奏,正体现了如何进行程式化、并在程式化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方法。
但程式化文化产品也有着自身的问题。程式化产生于长时间对消费者的规训。从电影生产的角度来讲,程式化来自类型电影对叙事元素相似的分配原则;从观众消费的角度来讲,这些分配原则固化为大众相似的观影期待。从好莱坞电影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程式化的加剧,当观众已经洞悉了商业电影的叙事密码,对商业电影迎合甚至操纵自己观影心理的行为产生反感时,也就意味着电影的生产需要打破旧的类型程式,进入新的创新周期。从这一角度来讲,我国当前电影的生产不仅需要程式化,也需要对程式化的反思。对世界电影来讲,中国特色的电影程式意味着世界电影的创新性元素。正因如此,本文所总结的24部好莱坞动作电影的叙事节奏,一方面是对商业电影叙事程式的一种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对新的电影程式的一种追求。
本文所列的24部好莱坞动作电影是深度精研观众心理后的经验总结。除叙事节奏外,好莱坞商业电影还有许多提升观影体验的商业手段。如何将这些商业手段与不同的故事相结合,提升观众的观影体验并精准地控制叙事成本,还需我们进一步探索。而本文所用的量化分析方法,也仅仅是人文学科数字化研究方式的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