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2022-05-19娜日
娜日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与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是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生学习压力逐渐变大,接触的社会逐渐广阔,人生觀和价值观也趋于定型和完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德育教育任务基本上都落在了政治学科上。除了为初中打好基础,小学也奠定了学生的良好三观和核心素养基础。就如何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的新探索结合实际教学中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
引言
小学阶段儿童身心发育都比较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是确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我国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体系的基石,决定着其他阶段的工作的成效。
一、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以及成因
目前有部分思政课教师为兼职教师,且老龄化严重、教学能力薄弱、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在思政课教学中习惯以传统教学为主,课堂创新不够,教学效果不高,教学内容紧扣课本、拓展少,导致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厚。家长普遍对小学思政教育不够重视,认为只是一门学生需要了解的常识课,在开展与课程相关的德育实践活动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活动载体较少、内容不够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单一。经分析论证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教育理念方面
调查显示,我校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形式化和口号化的不良倾向,没有按照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导开展思政课,没有全面落实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这给小学生的全面成长、身心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方面
近年来,我校虽然不断完善教材体系,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目前开发的关于思政课的教材有 3 本。但在课程管理和课堂教学的应用中比较欠缺,落实不够到位,没有达到开发思政课教材的目的,教材体系建设不够健全。
(三)思政课与其他课程融合方面
在我校的课程安排和课程框架体系中,对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融合运用上是一片空白。教师在教学语文、数学、科学等课程中,大多数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忽略了育人功能。
(四)教师能力方面
对小学而言语数外三科仍然是检测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而具有弹性的思政课等没有纳入对学校的考核体系中,导致学校重语数外成绩、轻思政课教育。因此,学校的思政课教师专业化能力较差,培训、学习的机会很少,教师素养普遍没有得到提升。
(五)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方面
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校都把思政课看作常识课,没有纳入学校的统一考核体系中,对思政课教师没有和语数外教师一样建立起同等的评价体系,导致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二、提升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的意义
小学思政课是少年儿童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启蒙教育,小学思政教育决定着学生品德发展的方向,关系到“为谁培养人”的价值取向,是铸魂育人的保障性工程。为了实现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军事强国、文化强国等奋斗目标,教育是基石,是实现各种强国的基础与保证。只有全面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才能实现教育强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提升对策与措施
(一)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师资力量
1.首先要加强道德与法治建设。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
首先要关注时事,熟知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思政课教师研学悟透,掌握精髓要义,提升政治觉悟,不忘为党育人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使命,从而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2.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学校应积极开展思政专业理论学习,提升思政教师队伍教研能力,完善思政课教师校本培训制度,还要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各种知识、课堂教学技能等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促进专业能力发展。
3.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学校可积极组织开展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重走长征路,观看红军长征专题影片,研读革命书籍等实践教育,优化思政课教学效果,增强思政教学实效性。
(二)抓好导向,完善学校思政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就要完善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切实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检验教育教学质量,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师评价改革,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创新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激励制度,在评优选先、职称评聘方面适当倾斜。
(三)提升效果,探究思政课高效教学模式。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不仅要对道德与法治教材要进行整合,还要结合时事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重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互联网+”家校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将微视频、微课推广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在思政课教学中,全力推进学校近年来研究推广的学生参与合作的课堂结构,全力构建“资源共享、多元合作”“情境模拟、主题探究”“自主学习、分层对话”“多维互动、立体生成”等新型课堂,真正实现从单一的学科教学走向综合的实践育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育人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重要使命,在小学这个思想道德和行为举止培养的关键时期,应积极认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奠定基础。教育部门应抓紧改善道德与法治教育现状,让道德与法治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永贵.坚持立德树人 实现“三全”育人:禄丰县金山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述要[J].云南教育: 小学教师,2021( 3) : 41-42.
[2]杨建平.道德与法治工作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价值及作用[J].智力,2020( 14) : 134-135.
[3]齐典洲,王丽萍.立足求真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 武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纪实[J].甘肃教育,2020( 7) :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