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严复对中国文化近代化转向的贡献
2022-05-19刘畅
【摘要】文化可以看作为社会表现之一,在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近代的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特点是追求国家强盛,人民富裕。为此许多有志之士进行了不懈奋斗与探索,严复就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严复集中西文化于一体,通过在中国传播西方现代化思想进而影响近代传统文化的变革。本文围绕严复指出的近代中国存在的缺陷、深入介绍西方文化以及提出中国改进的方法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于中国文化近代化转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近代文化;严复;变革;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B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8-004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8.013
一、对近代中国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严复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这体现在他深刻地指出了近代中国所存在的问题,即缺乏科学思想以及民智卑劣。因此他传播西方自然科学思想,又把它作为分析中国社会的理论武器,提出“开民智”等主张,对近代中国人理解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启蒙作用,并为近代以来科学主义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一方面,严复关于“民智”问题的研究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的多次中外战争中中国都惨败的结果中进行反思开始的,他认为中国的屡次惨败不仅是洋务派所说的武器装备不如人,也不只是维新派所认为的政治制度不如人,而是中国的国民素质低下的原因。在严复看来,当时中国国民的民智卑劣主要表现在愚昧无知、骄傲自大两方面。他曾经分析道,中国长期处于相对的孤立、封闭的状态之中,国人并不了解西方的发展,认为世界上尚不存在任何一种文明可以与中华文明相比拟。另一方面,严复指出西方技术、制度的强盛,根源在于学术的发达,而中国的落后就在于传统的八股制度阻碍着中国文化向科学迈进的脚步。因此他提出“群”思想,宗旨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将各种学问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连续的体系,重视寻根问底、追求实证的科学精神。
严复的进步性不仅体现在他明确指出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归纳其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第一,引进西方先进科学。严复强调,传统教育下的中国国民知识文化是存在缺陷的,中国要自强、要进步就必须引进、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只有掌握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才算是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才能切实改善国民落后的文化思想。第二,翻译传播西方经典著作。严复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译著西方名著如《原富》《群学肄言》等,让国人了解西方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思想,希望起到开民智的目的。第三,发展教育,废除八股制度。严复反对鹦鹉学舌式的教育方法,赞同举一反三的方式,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内容,培养出近代中国所需的人才。其次,他认为八股制度是摧残人才的制度,只会害国、误国,须用科学的观念培养人才,充分尊重人才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二、介绍西方文化
1877年,严复被派到英国深造,开始了他了解西方社会、比较中西社会文化差异以及探寻中国富强的道路。经过多年的观察思考和对比研究,严复积累了非常深厚的西方文化底蕴,此后他救国救亡的着眼点就是把视线转向西方,利用自己的西学知识,寻求富国图强的方法。严复认为“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表明西方文化对于开民智的重要性[1]。他还翻译出版西方经典著作,向国人介绍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知识,宣传西方平等自由民主的思想。
(一)《天演论》是文化近代化变革的内驱力和推动力
严复在看到了甲午海战的惨败后,在中华民族的危亡时刻,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天演论》是中国近代生存竞爭思想的理论源头,动员了许多有志之士开始注意在实践中寻求西方科学、进步的理论。该书一经问世传播就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在国人思想启蒙的发展历程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康有为见此译稿后,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严复通过翻译出版《天演论》向中国传播、介绍西方文化,使一大批知识分子受到西学的影响,开始试图用西方文化的方式挽救落后、封建的中国。例如梁启超就是受到《天演论》的影响,戴上了“革命”的眼镜。一方面,他曾提出“三界革命”:“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曲改良”,即“先在诗歌界提出三长,新意境、新语句、旧风格,在文界倡导以欧西之文思入之的新文体,以西为鉴、以新为正动摇了旧文学中以古为雅的观念。而倡导小说界革命则是立,希望能够通过新小说而实现新民救国”。[2]这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目的是把文学作为一种救亡图存、思想启蒙的手段,试图通过文学变革来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另一方面,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更是以中西文化、道德作为“新民救国”的方法,非常注重在中国传播西学。《新民丛报》为维新派最重要的刊物,主要抨击清王朝的封建腐朽统治,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新思想、新学说,对中国知识分子影响很大,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启发他们中的一些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其中作为《新民丛报》的副刊《新小说》也是由梁启超等人主办的,成为影响最大的文学刊物。在《新小说》中,梁启超提出“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3]表明这一时期的文学革命自始至终都充斥着严复《天演论》中的西方进化论思想。
《天演论》中的进化论思想使知识分子们认识到文学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而进化论本身的确是文学革命的推动力。胡适曾不止一次地提到进化论对他的人生及其文学革命的影响,例如“我曾用进化的方法去思想,而这种有进化性思想习惯,就做我此后在思想史及文学工作上的成功之钥”等[4]。他认为革命是快速且最实用的方式,并且还能够在革命的过程中剔除出去一些糟粕的东西。随着文学革命在知识分子中进一步发展,胡适发表了《论文学改革的进行程序》《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等文章,不仅提出了对文学思想层面改革的探讨,还提出了对文学改革过程的探讨,体现出胡适对“文学革命”的更深一层次的思考。
(二)《原强》是文化近代化转向的开路先锋
《原强》是介绍达尔文及其学说并高度评价其《物种起源》的一部科普读物类小说。严复在书中首次提出了“群学”思想,认为“群学治,而后能修齐治平,用以持世保民以日进于郅治馨香之极盛也”[1]。其次,他还提出“鼓民力”“开民智”和“新民德”的变法主张,期望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力。《原强》一书蕴含着强烈的批判精神、鲜明的变革需求以及所要传达的大量西方学信息,极大地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影响了许多的知识分子和有志之士,在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转向过程中扮演着开路先锋者的角色。
“群学”思想对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严复的“群学”思想,不仅是一种研究理学的科学思想,还是一种变法自强的方法。它的内涵丰富,包含对中国近代化转向中人民、家庭、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严复在《群学肄言》中提出“用科学之律令,察民群之变端”[5],说明“群学”是一门用科学的方法,将各种学问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连续的知识体系,重视科学精神,寻根问底,追求时政,为后期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契机。其次他认为西方技术、制度的强盛根源在于学术的发展,而中国的落后根源就在于传统的八股制度,是阻碍中国学术文化进步的最大障碍。
三、提出改进方法——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在看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严复提出近代中国改造“国民性”的观点,他认为中国国民素质低下是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主要是看国民的“民力、民智、民德”是否足够,三者中民德最为重要,民智最需要提高。这三者是自强、富強的根本,因而严复强调“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这就是严复的“三民”思想[1]。可以说,“三民”思想为人们抛开传统落后观念提供了思想基础。
“鼓民力”的意思严复在《原强》中指出“然则鼓民力奈何?今者论一国富强之效,而以其民之手足体力为之甚,此自功名之士观之,似为甚迂而无当。顾此非不佞一人之私言也,西洋言治之家,莫不以此为最急”,意思是身体健康是民力的第一要务,也是最急切的[1]。严复认为西方国家的人民非常重视身体的健康,而中国还存在人民吸鸦片、女子缠足等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的问题,因此他提出“鼓民力”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吸鸦片和女子缠足的不良行为;“开民智”中的“民智”主要指追求知识学问,明事理,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功名利禄。严复提出“是故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欲讲实学,非另立选举之法,别开用人之涂,而废八股、试帖、策论诸制科不可”[1]。因此“开民智”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教育事业等;“新民德”离不开民本,民本是“群学”的基础,民德最主要的就是人心要相通相连。
之所以说严复的“三民”思想为人们抛开传统落后的观念提供了思想上的保障,是从废八股事件、对鲁迅等知识分子以及五四运动产生巨大影响三方面内容上得出的结论。
首先,严复在“开民智”中提出要求国人打破传统思想束缚,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文化,废除八股制度的主张。严复曾指出“举天下之圣智豪杰至凡有思虑之伦,吾顿八之网以收入,即或漏吞舟之鱼,而已暴鳃断錯,颓然老矣,尚何能为推波助涧之事也哉!磋乎!此真圣人牢宠天下,平争液乱之至术,而民智因之以日窟,民力因之从日衰”。因此,严复不仅倡导国人学习西方科学文化,改变国民脱离实际的思维习惯,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还倡导国人学习社会科学文化和专业技能知识,培养专业人才,这充分体现出严复强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迫切想要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严复提倡的废八股、学西学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和根深蒂固的传统的观念,开启了国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科学实践性的思想,使国人发现了个体的价值,发现了自由的重要性,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觉醒,为古老落后的中国带来了久违的“进步”启蒙思想。
其次,严复的“三民”思想对鲁迅等知识分子的文化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鲁迅曾在文章中尖锐地指出与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专制主义,他们建造了封建主义的牢笼,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尤其是八股文与科考制度只是为了培养不反抗、不斗争为封建阶级服务的“人才”。鲁迅曾提出“吾中国爱智之士,独不与西方同,心神所注,辽远在于唐虞,或迳入古初,游于人兽杂居之世”[6],这种思想正是受到严复“开民智”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鲁迅提出“人即发扬踔厉矣,而帮国亦以兴起”,这表明他赞同严复的“鼓民力”主张,认为国民素质是国家政治变革的前提条件。
“三民”思想为五四运动中科学与民主旗帜的竖立奠定思想基础。对于“科学”与“民主”理论,严复不仅作了充分且简洁明了的阐述,而且还作了理论上的提升,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极大地推进了国人文化思想近代化的发展,从而推进了中国文化近代化转型的进度,为中国近代新文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经过严复“三民”思想的发展与传播,“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在国人心中日渐清晰,影响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进步有志之士在五四运动中高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
四、结语
严复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形成发展做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仅用新的思想理论武器猛烈抨击传统封建主义腐朽落后的思想,还积极把西方进步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入中国,并深入阐发科学、民主思想,成为近代科学民主文化产生与形成的重要影响人之一。他的“群学”思想对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用科学的理论方法为原则,推动了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迈进的步伐,用“根柢之理,徽引人事”为理论基础,探究人与自然社会的联系以及变化关系,奠定了近代文学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基调。其次,在近代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中,严复是第一个较为全面且系统地对中国民智进行深刻反思和研究的人,从多方面深刻地分析了国民民智低下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民智的途径与方法,即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废八股、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等。这些措施不仅对近代的中国产生了极大影响,对新时代的中国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除了本文提到的《天演论》《原强》两篇著作之外,严复还撰写了《辟韩》《救亡决论》等一批名著,其中蕴含的强烈的批判精神以及立场鲜明的革命要求极大地鼓舞了许多维新志士和进步知识分子。翻译的《原富》《法意》等诸多名著,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为正在黑暗中苦苦寻找救亡求存的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和有志之士打开了新的窗口,还向国民介绍大量西方进步的科学文化知识,开阔了国人的思想文化视野,标志着中西文化交流迈入了新的台阶。可以说严复是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器批判封建阶级落后的旧文化来启蒙国人的思想,并积极推进中西文化交流构建近代中国科学的文化核心内容,推动中国文化向着近代化的方向迈进。
文化的作用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其地位越发显得重要。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起,就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党和国家的文化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渐成熟。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深刻内涵和现代价值,形成了系统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7]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7]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进而推进传统优秀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身处新时代的我们要以严复为代表的一代有志之士为榜样,开阔自身视野,提升自身文化内涵,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对文化的认识和创新达到新高度,全面深化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栻.严复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惠萍.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D].河南大学,2011.
[3]梁启超.饮冰室文集[M].上海:中华书局,1926.
[4]胡适.胡适留学日记[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5]严复.群学肄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鲁迅.摩罗诗力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7]赵娜.传统文化视阈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6):58-61.
作者简介:
刘畅,女,满族,河北承德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