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制造业”背景下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2022-05-19王宇鹏黎浩然

消费电子 2022年2期
关键词:制造业工业转型

王宇鹏 黎浩然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国际上发展趋于领先位置的国家纷纷将制造业向互联网领域进行转型发展,实现互联网技术向制造业的有效渗透。美、德等工业大国,将制造业改革作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必然途径。从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角度来看,目前已经实现了互联网平台的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市场竞争趋向白热化。基于此,在“互联网+制造业”背景下,探究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具有一定实践价值。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通过对产业设施、市场需求、政策环境等方面的探索,为“互联网+制造业”背景下,产业的成功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物质技术基础。相较于德美日等制造业发展发达的国家,我国的产业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数字化实践方面,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也初见成效,行业领先企业根据自身发展规模与制造能力,构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向企业外应用的方向发展。部分企业在自动化系统等方面积累的基础上,向工业互联网产业平台进行进一步延伸,对智能化解决方案进行尝试构建。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在企业协同制造运用、感知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应用、互联工厂应用等方面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整体角度而言,我国已然实现了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全面开展,存在向全局改革的发展趋势,强化了各领域企业协同发展的深度。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各个地区推行了有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实现工业互联网产业的有效落实,确保制造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现阶段,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存在着部分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有待提升

目前,在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的进程中,大型企业积极参与,中小型企业却对产业的建设与投资并无实践。对于产业发展而言,并非只需要大企业的推动,中小企业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转型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为普遍存在较大的转型成本压力。在企业向工业互联网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中小企业资金有限,导致企业的资金压力巨大。作为转型成本较高的产业,工业互联网具有回报周期较长的特点。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普遍存在系统落后、设备老化等现象,缺乏数字化转型的大量资金成本支持。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中小企业难以对工业互联网实现转型的收益进行有效预测,更加无法对企业转型后的存活情况进行判断。在我国对工业互联网转型大力推动的情况下,推出了有利于企业转型的多种优惠政策,但这类政策通常为“后补型”,需要企业对成本费用先行承担。另外,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我国政府有关部门颁布了多项支持企业向工业互联网方向转型的政策,但从中小企业的贷款额趋势角度来看,在出现微幅度的上升后,便处于持续下滑趋势。结合报告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往往存在高于10%的融资成本。由于转型成本的影响,大部分中小企业无法对数字化转型进行一定的资金投入,普遍将资金用于产品技术的升级。

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存在较多改造的困难。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下,甚至缺乏OA办公系统。我国在实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核心技术与装备需要从国外引进,具有较高的购买成本及维护代价,导致中小企业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存在一定风险。此外,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系统安全保障体系,无法实现系统的独立开发,在数字化转型中,需要与平台服务商进行合作,导致企业对上云安全问题存在顾虑。

中小企业普遍未形成较为成熟的商业结构。由于工业互联网技术与模式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部分企业虽存在转型需求,但缺乏适应转型的技术型人才,在市场经验匮乏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往往存在观望的态度,实际行动意愿不足。不仅如此,工业互联网的转型案例缺乏显性化的实施成效,对行业规模、阶段等问题的涉及不够深入,造成中小企业难以将其作为参考依据。

(二)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能力是实现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有效保障。但从我国现阶段的产业发展角度来看,整体创新能力不足,限制了产业的转型发展。目前,在我国制造业产业体系中,将低端制造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对高端制造业的涉及程度不足,形成了低端产品产业链与价值链相互配合的产业结构。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普遍生产具有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并在发展利益与自身优势的驱使下,实施对产业核心技术的垄断,确保自身对产业控制权力的掌握,对发展中国家的新兴产业技术的提高起到一定限制作用,例如,在2018年,美国颁布的一系列打压华为的政策。由于我国制造业处于发展劣势,企业实现工业互联网的转型发展将面临巨大阻碍。

在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进程中,缺乏创新能力,将导致产业关键技术不足。相较于国外工业互联网产业技术,我国仍存在一定差距。在与工业互联网有关的工业云等技术中,平台体系的建设与运用仍属于发展初期,且具有功能不足、规模较小等特点。作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必不可缺的技术手段,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等技术的研发能力不足。另外,企业缺乏对制造业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视,对基础技术工艺的探索有待完善,是制约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我国虽然已经构建了知识产权有关的保护制度,但缺乏完善的体系,难以实现对创新主体权益的充分保护,导致企业缺乏参与创新研发的積极性。科研中介服务制度不够健全,科研机构掌握了大量的科研资源,科技创新主体存在各自独立的发展局面。在科技创新领域,我国缺乏对创新政策与产业的统筹发展,对创新技术的鼓励机制仍需强化。

(三)缺乏完善的工业互联网保障体系

在制造业发展战略政策的引导下,为了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有效落实,各个地区的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政策,但由于缺乏工业互联网保障体系,导致政策落实情况不够理想,尚未形成良好的发展趋势。

在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政策的影响下,各地企业转型发展过于概念化,未真正落实。现阶段,全国各地纷纷提出构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并将工业互联网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纷纷出台了有关政策。由于各地政府对工业互联网的认知程度不足,将工业互联网认为是在制造业中对新兴技术的引入,缺乏对工业互联网产业理念的深度掌握,导致政策的内容过于宽泛,从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预期与所取得成效的角度来看,仍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完善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制度,各地对该产业的实施仍处于设备与技术层面,并未实现向工业互联网方向的转型发展,相关部门难以将制度体系进行有效推行,导致企业无法确切落实。另外,缺乏对工业互联网政策的有效宣传,导致企业对工业互联网体系的理解程度不足,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无法明确办理接口、办理结果等内容。

缺乏完善的工业互联网保障体系,极易产生国家资金套取等现象。由于在财政补贴方面缺乏健全的监管制度,在进行补贴资金发放后,政府有关部门并未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不法分子对这部分资金的套取。目前,为了实现制造业向工业互联网的转型发展,政府部门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在财政补贴的影响下,难以避免骗取补贴行为的发生。因此,在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中,为了避免企业对国家资金套取现象的发生,应制定完善的保障制度。

(一)落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针对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为中小企业缓解转型发展的压力。根据银行现有的制度,构建有针对性的完善政策,为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有效合作提供保障,落实新型金融服务有关机制,实现对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在政策中,针对商业银行等机构向中小企业转型提供的资金支持进行补充,确保资金门槛的降低,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另外,根据民间投资的有关政策,政府部门应实现该项工作机制的完善,并构建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实现对融资的有效监管,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试错机会,激发中小企业的转型热情。促进“互联网+制造业”的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融资模式与融资工具,实现中小企业对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主动参与,解决与企业融资有关的融资慢、融资难等问题。

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应制定与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有关的计划方案。落实工业互联网产业的目的在于减轻企业产业效率的负担。因此,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应提供专项资金,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强化资金扶持力度,针对发展落后的中小企业,实现对信息化改造的稳步推进,给予企业转型发展的人力、物力支持,为中小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保障。此外,针对中小企业的技术问题,可以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构建协调机制,为中小企业与先进企业间搭建创新发展的桥梁,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为了实现中小企业转型安全风险的缓解,应构建白名单制度,政府部门结合工业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现状与信用情况,罗列出可供中小企业信任的企业名单;或是根据第三方机构对工业互联网企业的评估,实现对企业信用情况的分级,为中小企业合作方的安全可靠提供保障。

我国可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资金扶持、科研集中、政策倾斜等方式,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培养示范企业。明确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应规划,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小示范企业,对这类企业的发展问题及时总结,形成一定的模式体系,进而大范围推广,确保中小企业可以结合示范案例,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

(二)提高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

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应在“工匠精神”的基础上,实现对该产业技术的创新。工业互联网并非专属于发达国家,也不能局限于对其他国家技术的购买与应用,应在对工业互联网进行深度理解后,结合自身能力实现对技术领域的创新。即使需要对他国技术进行引入,也应在充分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运用,发展产业主体的工匠精神,实现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提高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进行技术瓶颈的突破。为了实现该项目标,应将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工业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项目作为首要突破重点,实现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核心内容的开发利用,确保与产业相关的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目前,工业互联网产业现有技术难以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政府有关部门应肩负起企业技术发展的重担,给予企业创新技术发展的资金支持。对于工业互联网的薄弱环节与技术研发,应进行及时的指导规划,并发挥组织协调与政策的作用,实现企业技术的创新发展。在企业技术改造中,应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作用,向技术研发的重点企业提供补助与贷款贴息,促进产业技术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此外,对存在投资风险的技术研发活动,给予适当的税务减免制度,为技术研发提供风险投资支持。

强化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通过知识产权诉讼成本的降低与侵权成本的提高,实现对产业发展中企业竞争行为的规范。另外,充分发挥产业协会作用,构建创新平台,对企业与政府、科技中介等机构间的关系,强化创新主体的交流、合作。根据现有科技成果,制定对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的评价制度,实现对该产业领域的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培育具有专业工业互联网技术的优秀人才。从产业先进国家引入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打造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三)完善工业互联网保障体系

实现对工业互联网保障体系的完善,需要明确产业发展要求,结合评价过程,对工业互联网应用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并积极探寻解决措施。针对该项政策的设计与操作,政府有关部门不应局限于将智能设备作为目标,而是需要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对工业互联网保障制度进行细化,进而实现该政策的有效落实。通过工业互联网产业的相互协调作用,实现对政府、企业、研发机构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学习并借鉴先进国家的发展战略与平台构建经验,根据中介组织、商业领域、科技行业等多方面的关系,为工业互联网企业建设信息共享、相互沟通的有效平台,进而给予企业相应的信息服务,为企业提供体验工业互联网的实际运用场景,促进企业向工业互联网产业方向的发展。结合过往的实际经验,我国通常会对产业发展进行大力倡导,并给予大量资金支持,最后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基于此,应将工业互联网的补贴资金进行细致划分,确保落实到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各项环节,并将评估监管制度归纳入国家监管体系中,作为补贴的首要制度关口,实现对不法行为的有效监督,确保国家补贴能够在工业互联网产业的扶持项目中发挥实质性作用,为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制造业”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战略的颁布,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发展范围的扩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工业的融合发展,有助于产业实力的提升。针对这一现状,工業互联网产业应结合发展现状,运用积极有效的策略解决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市场环境,落实中小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完善产业保障体系,推动工业互联网的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制造业工业转型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工业人
转型
沣芝转型记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