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冬奥会上有哪些黑科技?
2022-05-19黄鑫
黄鑫
2月20日,为期17天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圆满落下帷幕。赛场上雄姿英发的运动健儿们,让观众尽情感受到冬季冰雪运动的魅力。在精彩的赛事之外,这场冬奥会的背后,还有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新兴黑科技。那今天我们就来盘点盘点,在这届北京冬奥会上,有哪些黑科技。
如今像冬奥会这样的大型活动,肯定是离不开各种新兴科技的,无论是在比赛中,还是开幕式这样的环节中。在这届冬奥会上,最后的巨型雪花主火炬可谓惊艳四座,而这里面,就有着我们所熟知的京东方的身影。
本次开幕式的主火炬,直径达到了14.89米,由96块小雪花和6块橄榄枝组成,并且所有的这些小雪花和橄榄枝,实际上都是一块LED双面屏,最终整个主火炬共包括了55万颗LED灯珠,并且每一颗灯珠都有独立的控制信道。所有的这一切,无论是硬件,还是背后的软件控制系统,都是京东方自主研发的。
据了解,为了实现这一最终形态,京东方核心设计团队设计了500多张图纸,并经过了近10轮的制样,而最终呈现的效果也确实是非常惊艳的。并且这也是目前行业内发光面最窄的像素可控异型显示产品,最终也将雪花的线条感非常出色地呈现了出来。
当然,作为专注于显示技术的京东方,参与到开幕式的,不仅仅是这个主火炬,开幕式上整个流光溢彩的舞台,同样有着京东方的身影。这次开幕式的舞台,可不仅仅只是一个舞台,同时还是目前最大的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整体面积达到了10393平方米。
京东方采用了多个8K+级分辨率的画面融合技术,此外,超大规模的光学校正算法对每个画面进行像素点级的光学校正,最终形成了这个令人难忘的舞台。而且这套系统的性能也非常出色,分辨率达到了29900x15096,对比度达到了100000:1,并支持3840Hz超高刷新率。
前面提到,开幕式上的舞台是由京东方打造的一块巨型屏幕,但它的作用显然不仅仅是展现画面这么简单。在开幕式表演过程中,画面特效还能跟演员互动起来,比如在《雪花》节目中,上百名小朋友挥舞着和平鸽,在场地四处游荡,而在他们脚下,每一步都会变化成一朵雪花,随着小朋友的走动,四处绽放,这显然不是能靠演员排练配合能实现的。
实际上,每一朵雪花的变幻都是一次动作捕捉的过程。并且,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对超过600人集体实时AI捕捉,整个过程包括了实时的数据采集、传输、渲染,并且对延时要求极高,这样才能达到实时互动的效果。
这里面就采用了由英特尔提供的3DAT三维运动员追踪技术,经由现场的4台摄像机进行信息采集,通过追踪算法实时检测人体位置,并最终渲染输出,实现最终效果。
当然,就如同英特尔这一技术的名称一样,它真正的用武之地,是在于帮助运动员提升竞技表现。3DAT三维运动员追踪技术将计算机视觉和AI技术进行结合,能够通过追踪捕捉,提取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骨骼、肌肉形状,以及运动轨迹,这样运动员就能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运动状况,从而对动作进行调整,实现技术提升。
运动员的贴身装备可以说是集中了可穿戴设备的前沿技术于一身。在高强度的体育训练中,运动员需要了解自身的心电、血压、血氧、体温等实时动态,有没有过度训练,压力、情绪如何变化?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大量的传感器来实现。
本次冬奥会上,除了有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运动员羽绒服,还有自带记忆的冰壶刷,这种冰壶刷可以记录下来运动员的各项指标,可以为教练选拔运动员提供参考数据,也可以作为运动员不断提高成绩的参考。
國家短道速滑队使用了单导联三导联心电仪,通过无感穿戴设备,提供高心率的心脏风险监控,预防心脏损伤,科学制定恢复和训练计划,真正做到科学运动。
在运动前,通过长时间佩戴,心电监测设备可以对运动员进行心脏风险筛查,及时发现风险,避免运动伤害。在高负荷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心跳速度会成倍上升,最高可达到静止状态的3-4倍,此时心脏非常容易受到损伤,而心脏本身隐藏的问题也更容易凸显和发作,该设备可以提供高心率的心脏风险监控,预防心脏损伤。
由于疫情影响,本次奥运会从奥运村到比赛场地,大量采用无人化设备。与虚拟人相对的、拥有实体的机器人在北京冬奥会中吹响“集结号”。防疫机器人、引导机器人、递送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炒菜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各类机器人“黑科技”都在冬奥会中“一展拳脚”。最令外国运动员感叹的是拥有120个机器人的“智慧餐厅”,在这里没有厨师也没有服务员,全透明的厨房中“机器人大厨”24小时为数千人有序地提供餐食。在冬奥会举办期间,所有机器均处于开机状态,无论何时进入餐厅,都能吃到现做的食物,只需要手机扫码就可轻松点餐,并且实现“24小时供应”。
比赛时,AI机器人将会协助各个场馆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测,全面消杀工作等。消毒机器人、无接触配送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各场馆都会亮相。消毒机器人在整个场馆内漫步消杀,无接触配送机器人奔走在配送的路途中,无论是食物还是物料,都能迅速送达。
元宇宙在本届冬奥会的技术运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数字孪生,也就是VSS(数字孪生场馆模拟仿真系统),相关的技术人员通过建模将现实的赛场和物联网相结合,这可以让观众“沉浸式”地观看比赛。其中使用到了我国自主研发的“自由视角”技术,转播采用超高清4K格式,部分重要赛事还会用到8K格式。
另一个是“虚拟人”,新闻联播这位身着白色西服裙装、形象亲切自然、气质优雅的短发女性经过长时间的智能学习,能为观众提供专业、准确的手语解说,其掌握的手语词汇规范都来自《国家通用手语词典》。从北京冬奥会起,她将全年无休,为听力障碍群体做好报道。
冬奥会的举办对于科技产业是“展示场”也是“助推剂”,相信本次冬奥会展示的各种黑科技,不會仅仅停留在概念展示阶段,未来一定会融入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为大家提供便利,改变你我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