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帮扶,点燃希望的火种
2022-05-19向晏平
向晏平
2021年7月12日,四川阿坝州小金县委向四川省教育厅呈送了一份名为《关于四川嘉祥教育集团倾力帮扶小金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的文件。文件中说,嘉祥教育集团帮助民族地区孩子实现了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迫切愿望。
提到嘉祥帮扶小金教育,时间要追溯到2018年。嘉祥教育集团董事长向克坚首次走进小金,那里的山水和空气让他心旷神怡,那里孩子的眼睛干净纯粹,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但那里的教育却相对落后。这让向克坚萌生了要去小金帮扶教育的想法。
人们不禁要问:向克坚的教育情怀从何而来?这要从他的支教经历说起。1985年,向克坚从重庆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京中石化机关。一年后,他有幸入选第二批中央讲师团,到湖北孝感地区南部的汉川支教。他被安排担任其中一个培训班的班主任,教英语和计算机。那时,他刚满23岁,学生都是比他大三五岁的乡长、镇长。他不是师范出身,更没有任教经历,所以教育教学和管理班级的工作基本是在摸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教育情怀也逐渐萌芽。
那时,每天早上,乡村老师会划着小船去接渔民的孩子,傍晚时分再把孩子一个一个地送回去。如果渔民当天收成不错,就会赠给老师几条鱼,收成不好就只能报以歉意的苦笑。学校的老师就靠着家长送的水产糊口养家。他们日复一日,心甘情愿地撑着船,往返于学校和渔家之间,为孩子们搭起了通向未来的桥梁。向克坚那时便暗暗下定决心:倘若有朝一日涉足教育,一定不让老师们为生计而奔波,一定要让孩子们接受优质的教育。
义无反顾,决心源自团队
小金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受制于交通区位等因素,社会经济发展长期滞后,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达1082名。一直以来,小金教育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教育人才引进难等短板,教学质量与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现实需求差距很大。很多家庭把子女送往成都、绵阳等教育发达地区求学,教育支出因此成为家庭的一项沉重负担。据统计,全县在外就读学生达2602人,占适龄少年儿童的21.95%。经测算,子女在成都地区就读初、高中,家庭年均负担需额外增加5万元左右,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成为广大群众最迫切的愿望。
对于帮扶小金教育,向克坚没有丝毫动摇。他首先想到的是召开董事会,倾听团队成员的意见。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就像18年前他主张从旅游和房地产业转型办教育时的情景一样,团队成员都投了赞成票。于是他一锤定音:“既然是大家认定的事,那我们就风雨同舟、义无反顾!”
在深入调研、严谨论证的基础上,2018年6月,在四川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嘉祥教育集团与小金县签订《精准扶贫框架协议》,并制定《嘉祥教育集团精准帮扶小金中学实施方案》,确定通过3年直接入驻、6年教育帮扶的“3+6”模式(后经双方协商,直接入驻改为4年),采取直办实验班、定期培训指导等方式,开展精准帮扶,着力探索民族地区教育帮扶新路径。
虽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现实给向克坚第一个“下马威”,还是杀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当他亲率支教团队奔赴小金,行至半路时,前方路段发生了泥石流,一辆小轿车因避让不及,被山上倾泻下来的泥浆陷住,并被冲至路边,随时有被“挤”下河沟的危险,车内人员则有生命之虞,情况十分危急!支教团队老师们见状,一个个奋不顾身跳进泥沼推车……此情此景让向克坚十分感动,他对同行的一位专家说:“面对危险,我们的支教老师都挺身而出,往后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这更加坚定了他帮扶小金教育的决心。
系列举措,保障帮扶落地
嘉祥支教老师都有帮扶小金教育的一腔热血,那怎样才能保障支教工作的顺利推进呢?为此,双方制定了一系列举措来保障帮扶落地。
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嘉祥教育集团主要领导与小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对话会商,嘉祥教育集团每学期与小金县教育部门召开一次联席会,双方联络员每月固定开展一次工作协调对接,确保教育帮扶实实在在落地见效。
选优派强支教团队。嘉祥教育集团在旗下学校采用自愿报名并经考核面试,遴选支教老师11名,组成支教团队在小金开展为期4年的教育帮扶。嘉祥集团承担支教团队的全部工资福利,每年350万元,4年共1400万元。全面推行嘉祥教学方式、日常管理模式,在小金中学开设由嘉祥支教团队执教领办的2018年秋季、2019年秋季两个嘉祥实验班。
培养本地教育人才。嘉祥教育集团组织20名小金中学教师前往嘉祥成熟校区跟岗学习,参与教学教研活动。同时,帮助40名小金师生到美国、嘉祥锦江校区开展游学,帮助提升本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设立基金专项帮扶。嘉祥教育集团和小金县连续3年各自按50万元/年注资,设立300万元“名校发展基金”。成都嘉祥教育发展基金会倡导爱心企业捐资180万元设立“小金中学专项帮扶基金”,捐资80万元设立“乡村振兴艺术特色发展基金”。嘉祥协调社会资源,按600元/月标准常态资助嘉祥实验班学生12人,有效推动小金名校、名师、名生“三名工程”建设,以点带面,引领小金教育整体提升。
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利用嘉祥教育集团自身优势和平台,协调嘉祥云教育为小金中学提供在线教育,为学生提供学科培优和辅差指导。协调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工作室在小金落地扶貧项目,争取四川省优质教育促进会教学资源,为小金师生搭建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长才干的广阔平台。
勇毅前行,收获宝贵经历
一个民办教育集团派出优秀教师赴民族地区驻扎,承担一个“示范班”的全科教学任务且坚守三年,其背后的艰辛不言而喻。
首先是路途遥远多艰险。成都、小金两地相距300多公里,单边车程6个多小时,开车从都江堰出去之后就全是山路,又弯又窄。冬春季冰雪天气多,夏秋季塌方泥石流路段多。三年往返,行程8万多公里。大雾、冰雹、落石、泥石流、滑坡、塌方等支教老师们都遇见过,也曾目睹一些小轿车坠入河沟,或侧翻四轮朝天,或被滚落下来的巨石砸中,车毁人亡。
所幸他们有惊无险:一次回小金,在翻越山高坡陡弯急、最高海拔5500多米的巴朗山途中,一位支教老师开车,其余人都在昏睡。突然一阵颠簸把大家都吓醒了,睡意全无。原来,那位老师把车开到马路牙子上面去了,幸好是靠山壁,不是靠悬崖。还有一次,一位老师开车经过暗冰路段,方向盘突然失控,车前保险杠直接撞到护栏上,护栏外就是悬崖。幸好护栏没撞断,真是天佑善人,他们又躲过一劫。
对支教老师来说,在零下十几度的冬天起床,陪学生晨跑或检查他们上早自习不难,冷得发抖的深夜查寝也不难,最难的是无暇照顾家人。
在支教团队中,杜爱虎是倾情支教的清华硕士、嘉祥锦江校区校长助理。后受小金县政府特聘担任小金县教育局挂职副局长、小金中学挂职副校长。他算得上“支教达人”,34岁的他,支教历史却长达7年半。
2009年,杜爱虎从天津大学本科毕业,收到清华大学电机系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后,就到甘孜州贡嘎山乡玉龙西村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短期支教。翌年暑假,已是清华大学研究生的他原计划用一个月时间完成川藏线骑行,但骑到新都桥附近时,忍不住拐到了之前曾支教的玉龙西村,随后,毅然放弃骑行计划,再次支教一个月。
后来,杜爱虎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毕业后到玉龙西村小学继续支教。2011年夏天,他第三次回到玉龙西村,并一待就是4年半。在此期间,他荣获“四川好人——首届感动四川十大年度人物”提名奖,并在由光明日报社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14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中,被推选为“特别关注乡村教师”。
随着国家各项政策落实,玉龙西村小学也发展得越来越好,对于支教志愿者的需求不再紧迫。2016年3月,杜爱虎结束了4年半的支教生涯,入职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成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和班主任。或许是对支教的特别感情,当嘉祥教育集团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于2018年4月面向嘉祥所有校区招募长期志愿者前往小金中学支教时,他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并成为支教团队的负责人,在小金中学一待就是3年。在小金中学支教期间,杜爱虎不仅承担了嘉祥实验班的物理教学工作,还承担了大量的管理工作,协调、帮助小金中学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张莉是由妈妈陪着支教的女硕士。2018年,初到小金中学,承担了嘉祥实验班和成都七中网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个学年后,张莉将工作重心完全转移到了嘉祥实验班,希望能帮助学生们实现自己的升学愿望。
在小金工作期间,张莉结婚了。她和同样在嘉祥工作的丈夫聚少离多。从小金回到成都,起码需要6个小时。她一般是星期五中午后离开小金,回到成都大多晚上七八点钟,匆匆吃点食物,就赶快乘动车前往内江,然后再辗转到丈夫当时工作的嘉祥自贡校区,一般都是晚上十一二点了。星期日,她又必须早早地返回小金。
张莉怀孕后,她的母亲专程从乐山老家去到小金陪伴和照顾女儿,成为嘉祥支教团队的“编外人员”。张莉说,妈妈到小金后,自己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工作上,真的希望能够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帮助他们尽量实现自己的理想。2021年高考后不久,张莉产下一名男嬰,取小名为“小金”,她要让孩子今后也记得这段特殊而有意义的经历。
支教老师王超的女儿总在她离开后打电话哭哭啼啼地说想妈妈。回小金翻山途中,手机一有信号的瞬间大都有女儿求助学习的来电,电话那一头,该有多少次“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的煎熬和等待呀!每每想到女儿每周星期五一个人拖着行李箱、背着书包挤公交车回家,星期日下午又一个人拖着行李箱、背着书包挤公交车返校,王超有时会难过得抹泪。为减少对女儿的亏欠,2020年春季开学,王超毅然将女儿转学到小金中学。面对亲友的质疑或反对,她的回答响亮而坚定:相对于漫长的人生而言,与在成都的学习生活“脱节”一两年又何妨?女儿在小金或许能收获更加宝贵的经历而终生受益。
2020年底,王超的女儿在小金染上了水痘。当过多年班主任的她知道,照顾患了水痘的孩子需要格外细心,隔几个小时就要抹药。口服药、外用药均要按时,稍不留意就会留下疤痕。饮食也比较讲究,孩子被隔离期间的陪伴和心理疏导,一样都不能落下。同住一套房的张莉已有身孕,是万万不能被染上水痘的。于是,王超把女儿带到县城边上的县人民医院,让女儿在传染科隔离治疗。她每天早中晚三次打车往返于学校和医院之间,给女儿送饭、抹药、换洗。医生找到她说,孩子才14岁,不能没有人看护,特别是晚上。王超说明了自己的难处:担心自己如果晚上住在医院,就不能保证第二天一早打到车赶回学校上早自习,更担心万一自己把病菌带回去会影响有身孕的张莉。最终,医生被打动了,默许她女儿一个人待在医院。夜幕下,远处黑黝黝的大山静默着,路灯在寒风中发着清冷昏黄的光,王老师的内心其实很忐忑。她一再叮嘱女儿要关好门窗,用放上杯子的椅子挡在门后……
支教老师唐继勇因工作需要,要在小金坚守4年,他离开时,儿子才一岁多,女儿上小学,2022年归家,女儿就该初中毕业了。
支教老师张贤江一家三口在三个地方。他在小金支教,爱人在茂县工作,女儿在成都上小学五年级。没人照顾,他就把女儿从嘉祥锦江校区转学到嘉祥自贡校区,托付给她的姨妈。星期五,他们从三个地方向成都集中;星期日,他们又向三个地方出发。
在家人最需要的时候,支教老师们却没有在亲人身边,每每想起这些,他们心中就有深深的愧疚感。
在小金,支教老师们就像一家人,他们同吃同住在一栋楼,每天都一起上下班。他们团结互助,没有回家的周末,就一起下厨,一起家访,一起去摘苹果、樱桃、草莓,一起打球、跑步、爬山。
陪伴他们的汽车一直都停在校园里。有一天晚上,王超发现车停在宿舍门口,她便随口问张贤江:“你怎么把车停在这里?有点儿挡路哦!”没想到他的回答亮了:“张莉老师有孕在身,万一要到医院,可以快一点。”
三年支教,老师们不但收获了新知,也收获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宝贵经历。
真心付出,结下藏汉情缘
“嘉祥老师以前教的都是好学生,他们到小金后会不会‘水土不服?他们会不会一味地抓成绩而让小金孩子的学习压力加大?他们会不会推行一系列高大上的改革,让学校老师无所适从?”当初,嘉祥支教团队入驻小金,当地一些老师疑虑重重。
在他们眼里,嘉祥支教老师的言行让人觉得有些“另类”:学校其他班都不出早操,而嘉祥实验班学生从高一开始,每天坚持由嘉祥老师带着出早操,且三年不辍;以前学校举行评课活动,大家尽拣好的说,而嘉祥老师却按学科要求,从实际出发,当面锣对面鼓谈不足,谈改进的措施;发现学校老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嘉祥老师就建言革新绩效考核制度;发现学校老师教研兴趣不浓,嘉祥老师就建言开展教育研讨评比;考虑当地学生以纯文化成绩考进大学的难度及他们能歌善舞的民族文化基因,嘉祥老师就建言办艺体特色班。
以前学校未要求老师坐班,经常有人外出。家长则可自由进出校园,社会闲杂人员有时冒充家长也堂而皇之混进校园。校门外更是出租车成串,摊贩吆喝声不断。嘉祥支教老师觉得这样不仅不利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于是就向校长“上书”反映情况。学校随即强化了门卫管理和教师考勤管理,校门外摊贩散了,出租车也没了踪影,环境清爽,秩序井然。
这一桩桩一件件,只要是有利于办学质量提升和学校发展的事,嘉祥支教老师们都那么走心,俨然成了学校的主人。开初,小金中学一些老师不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看到学校发生的可喜变化,他们心中的疑虑渐消。
小金中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农村,他们的父母常年务工在外。面对学生基础薄弱、留守等问题,要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谈何容易。嘉祥支教团队的老师们在一次讨论中达成共识: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好学校是一个让人感觉到温暖的地方,而教育的温度源自教育的本质,就是心灵的对话,以爱和尊重为基础,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以亲密的师生关系,填补父母陪伴的缺失,将阳光与爱播撒在嘉祥实验班,引导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形成更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以上共识,嘉祥实验班的老师们就有了主攻方向,工作也做得更加实、细、准。
首届嘉祥实验班的班主任兼英语教师唐继勇初到小金中学支教时,班上几个男生看到眼前这位其貌不扬、身材瘦小的老师,有些不服气。在开学第二周,就向唐老师发出“挑战”——周末骑自行车去登山。他们想让这个从川西平原来的小伙体验一下“蜀道难”。而唐继勇有事本想周末回成都一趟的,但他没有爽约。比赛当天,几个学生凭借他们的体力和日常训练有素的优势,选择了一条几乎是上坡的路。而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唐继勇赢了。他到达目的地等了半个多小时,同学们才陆续赶到。同学们彻底“服”了,纷纷向唐继勇竖起了大拇指。从那之后,几个同学再也不敢小觑唐继勇了。“只要你们全力以赴,也能行!”在后来带班的过程中,唐继勇不时抓住机会鼓励同学们树立信心,奔向他们向往的目标。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举国隔离的日子里,嘉祥实验班的学生上了长达三个月的网课,嘉祥的支教老師们一直惦记着小金的孩子们:要上网课了,那里的网络稳定吗?会不会突然停电?帮家里干农活会不会误课?支教老师们一次次打电话确认孩子们上网课的情况。
尽管如此,但毕竟不同于以往老师在身边的日日监督,时时叮咛,一个名叫黎代彬的学生学习还是落下了,返校后的他因成绩一落千丈而心灰意冷。那段时间,他不但对学习充满了抵触情绪,而且对家人也有些抵触。张莉从他反常的举动中看出了端倪。
一天下午,张莉叫住他,问他怎么回事,他回答:“你们不要管我了,放弃我吧。”听完这句话,张莉又气又急,但理智告诉她要保持镇定。她深吸了一口气,耐心地对他说:“代彬啊,张老师和你一样,个子小,我深知凭劳力谋生会很艰难,真不希望我吃过的苦你会遇上,如果你自暴自弃,将来怎么去兑现承诺,给奶奶和妈妈更好的生活?有问题,我们一起解决;有困难,我们一起克服,现在一切都还来得及。答应我,再努力试试,好吗?”
听完张莉推心置腹的一席话,黎代彬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蓄积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对着张莉满含期待的眼神,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自那以后,他试着努力调整状态。张莉为他“开小灶”,给他布置了个性化作业,要求他天天到办公室过关,给予他精心指导。其他老师也轮流找他谈心,帮他答疑解惑。“老师们都在坚持,我没有理由放弃!”黎代彬终于从深陷的“泥潭”中突围出来,最后如愿考上了大学。
克服重重困难,每一位嘉祥支教老师到小金都将爱与知识传递。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嘉祥支教老师和他们的领航人向克坚一直在为大山里的孩子、大山里的教育事业做着各种努力。
支教老师们上山下乡,先后走访过很多学生家庭了解情况。向克坚和他们联系各方爱心人士,先后资助了多名贫困学生,联系嘉祥各校区及爱心企业,积极为小金中学的学生捐资捐物。并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特殊学校开展献爱心活动。开展双向游学活动,让小金的学生走出大山,让嘉祥的学生走进大山。赢得了家长信赖、学生尊敬,结下了深厚的藏汉情缘。
首届嘉祥实验班的易丹同学是单亲家庭,姐妹俩都在小金中学读书。她读高中,妹妹读初中。她们家住在小金县最偏远的四区。为了供养孩子读书,妈妈到小金县城关二小找了份保安的工作。一次,向克坚带队一行到她们的租住地家访,见到她们家中贫寒的现状,便详细了解了情况。当得知易丹的妈妈体弱多病、照顾孩子很不方便的实情,便与一同家访的小金县教育局局长商量,将其调到了小金中学,这让易丹的妈妈感激不已。2021年,当易丹收到甘肃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母女俩相拥而泣。
谈到对一个名叫哈姆的藏族学生的家访,支教老师薛娇刻骨铭心。
2019年的端午节,学校放假3天,薛娇打算趁此期间对家住比较偏远的学生进行家访,第一站准备去位于小金县木坡乡登春村哈姆的家。
导航显示登春村离小金县城近30公里,薛娇坐上由其丈夫驾驶的小轿车,沿小金至马尔康方向的道路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上路不久,就接到哈姆打来的电话,但信号时断时续,薛娇大体明白:是问她出发没有,走对方向没有。为迎接老师家访,她特意煮了薛娇喜欢吃的野菜等她去吃,这让薛娇顿时心头一热。
但出县城不久薛娇才知道,小金至马尔康的道路处于施工中,她家的小轿车底盘低,而路况却越来越糟糕。一个小时的颠簸,颠簸掉了欢声笑语,好不容易才走了近10公里。突然,车底盘与地面摩擦产生了“咯咯咯”的响声。薛娇丈夫下车一看,底盘上的螺丝不知什么时候被刮掉了,底盘悬挂着,继续前行,“咯咯咯”的响声不止。眼见接下来的路况更糟糕,他们怕车底盘掉了会影响到发动机,于是决定原路返回,心想下次大假再去,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再去,却是参加葬礼。
2020年的一天课间,哈姆突然哭着去找薛娇,说妈妈因脑溢血住院了,病情严重,要去看看。当哈姆火速赶到县城医院,才知道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她妈妈被转院到成都了。薛老师当时就很为她担心,不断地安慰她,盼望她妈妈病情早点好转。
不料那个星期日上午,哈姆又哭着给薛娇打去电话,说妈妈快不行了,已经在从成都往家的路上了。薛娇预感到大事不好,于是劝哈姆不要担心学习,让她先回家等着妈妈,争取见上最后一面。当天下午4点多,薛娇又意外接到哈姆姐姐打来的电话:“薛老师,妈妈走了,妹妹有点接受不了,说不了话。”薛娇闻讯后更加担心了,可她实在是爱莫能助,只好让其姐姐安慰、照顾好她,说第二天就去看她。
第二天一早,薛娇买好看望的慰问品,就去了哈姆的家。她一下车,哈姆就迎面扑来,抽泣着对她说:“薛老师,我没有妈妈了。”那一刻,薛娇意识到,她能做的只有紧紧地抱着她,轻声地安慰她。其实,她知道,在当时,任何言语都是苍白无力的。心灵的伤痛,只有靠她用时间自我疗愈。
安慰过哈姆,薛娇开始打量眼前哈姆的家。从外观上看,那是一栋两层的水泥小房子,没有涂料,没有装饰,在冰雪正消融的山里,显得十分冷清和凄凉。在一楼的小天井,有个大的旧汽油铁桶,烧着柴火取暖。一张破旧的沙发格外醒目:沙发中间的布早没了,突兀的泡沫和它下面的钢丝裸露着。
薛娇稍坐片刻,便问她妈妈在哪里,想去给她烧点纸钱。哈姆领着她走进了客厅,光秃秃的水泥墙依旧没有任何装饰,门窗破破烂烂,在风中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厅内唯一的家电是一台不到20英寸的显像管电视,她妈妈那不起眼的棺材就放在角落里。
这次家访之后,哈姆回到学校,在一篇周记中写道:“阿妈走了,那一刻,我的天塌了,我的心被撕裂着,我的人生从此失去了该有的颜色。我不再爱笑,每天都跟失了魂一样痛苦,总感觉自己在熬时间。就在我对这个世界快要绝望的时候,我的班主任、科任老师、同学和家人一直关心我、提醒我,‘哈姆,我们相信你!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必须好起来!在所有关心我的人的帮助下,我慢慢又回归到了那个爱笑、爱闹、爱蹦的女孩的正常生活。我也开始相信,我还是幸运的,因为还有很多可爱的人在陪伴我,给我温暖。”
而对支教老师王超来说,当“网红”帮学生家长卖苹果则是她难以忘怀的经历。
一个周末,王超应邀到小金中学的一位老师家里去做客。她在村子里闲逛时,意外碰到班上一个名叫王万婷的学生。当时王万婷站在一辆三轮车上,驾驶三轮车的老人看上去70多岁,他们准备上山摘苹果。得知王超是从成都去支教的,而且就是孙女的老师,老人便热情地邀请她去地里摘苹果,王超欣然前往。她从老人处了解到,王万婷父母因故离婚,各自组建了新家庭。没有多余的精力照管王万婷,孙女就只能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孙女很懂事,周末在家完成作业后就会帮着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块地里的苹果树是他们家唯一的“摇钱树”。苹果上市的季节,老小三口都到地里摘苹果,然后背的背、抬的抬,把苹果搬到山路边的三轮车上,再由爷爷拉到大马路边,奶奶守在路边出售。运气好时有过往游客买几斤,运气不好时就只能收获过往车辆扬起的灰尘,滞销的苹果最后只能廉价卖给收购商。看着两位老人艰难地攀上高高的苹果树摘苹果,看着他们在地里颤颤巍巍搬运苹果,看着这一家老小忙碌的身影,王超心酸的泪珠在眼眶里打轉。
“我要做个网红,为高原的果农代言!”王超的脑海里顿时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于是,她以大山和蓝天白云为背景,在网上做起了直播,宣传起高原苹果的生态与香甜,讲述起果农喜获丰收却没有销路的不易。并以4.5元/斤的价格买了500斤苹果,让王万婷的爷爷直接拉到山下的快递点,将苹果赠送给了成都、泸州、重庆等地的亲友、同事和同学。果农们的苹果通过王超的宣传走出了大山。几天后,尝到小金苹果“甜头”的亲友们纷纷表示要买小金苹果自食或送亲友。远在泸州的一位企业家听到王超支教和助卖苹果的故事,被她的大爱之举感染,专程驱车到小金为学生送温暖。返回时,一下就买了几十箱苹果。就这样,几箱、几十箱、几百箱……很快,王万婷家的苹果销售一空,她邻居家、亲戚家的苹果也销售一空。
2021年11月的一天,结束三年支教工作,回到成都新岗位的王超再次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王老师,您帮我们宣传一下苹果嘛。”王超随即又在朋友圈、同学群宣传小金苹果。买苹果的除了回头客,还新增了很多她不认识的尝过小金苹果的受赠者。王超答应小金的一些家长,以后每年11月都义务帮他们做宣传。
王超曾说,教育就是爱与影响,以爱育爱。她用实际行动影响并带动着成都的亲友、同事以及她以前的学生、家长等,近200人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先后帮扶小金的学生,为他们提供资助,筹集书籍、学习用具和衣物。
大爱无言,却如涓涓细流注进孩子们的心田。或许教育就是如此简单,老师用真情去对待他们,他们也一定会以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来回报老师。深感师恩,孩子们摘来自家产的苹果和樱桃悄悄放在老师的办公桌上,有时几块饼干、一盒牛奶也会出现在办公桌上,还有温馨的卡片留言:美好的一天从早餐开始;一位老师因常利用中午时间义务给班上一名后进生补课,学生后来参加州统考考出了好成绩,为感谢老师,她周末上山辛苦采挖了三根虫草,自己舍不得吃和卖,最后作为“神秘礼物”赠予老师。
支教三年,太多的师生情谊、两地友谊都在持续温暖、丰盈着每一位支教老师的内心,也深深触动着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激励着更多教师坚守教育初心,用行动和奉献让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用心育人的社会责任感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成长学生也成就自己。
坚守三年,支教成果初显
嘉祥支教团队坚守小金三年,究竟带给当地教育怎样的影响,对口帮扶的小金中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此,该校校长袁顺桥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嘉祥支教老师的到来,带给我们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改变。嘉祥无论是办学理念、管理水平,都是我们民族地区学校难以企及的。他们管理有方,制度健全,所有的工作都按流程操作,非常规范,执行力非常强,促使我们在规范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上了台阶。
嘉祥教师职业化程度非常高,敬业、竞争意识强,对自己要求很高,随时都不忘学习、提升,遇到困难,总是设法解决。对小金中学教师真心实意帮助,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让我们领会到全新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老师更加懂得怎么‘会上课、上好课。
嘉祥还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方式,结成师徒12对,并通过专题培训、听课评课、示范带课等形式,传授方法、分享经验、点评指导。嘉祥教师团队精湛的业务水平、无私的奉献精神,极大影响并带动了小金教师队伍。最近三年,小金共有86名教师被评为州级骨干教师、州级学科带头人和州级名师。
对学生,他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学生天赋和个性,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并把每一个学生都纳入关爱范围。先前全县中考前100名学生小金中学留不住,2019年全县中考前100名学生中,50名留在小金就近享受优质教育,大大减少了教育上的高额支出和家长学生的两地奔波。嘉祥优质的教学资源、丰富的教学经验,有效促进了全县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小金连续三年摘得全州中考头名桂冠。2019年以来,在县外就读高中的本县籍学生回流小金中学30余名,外县籍学生慕名来县就读46人。嘉祥教育精准帮扶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的有效流动,有效促進了教育均衡发展。学生家长无不感慨:现在好教育就在家门口,奔波少了,操心少了,一家人也终于在一起了……”
毕业于小金中学首届嘉祥实验班,现就读于外交学院的杨宁莹同学虽然离开母校有一段时间了,但许多温暖的细节对她来说仍历历在目,保留着当时的温度……
她说,在三年的高中学习过程中,嘉祥支教老师是他们的坚实后盾,一直鼓励着他们,给了他们很多的自信。教数学的张老师就曾鼓励她把自己对于一些数学题的解法讲出来,让其他同学也能理解,使她从最初课堂上的拘谨到后来的从容,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各科老师不仅传授给同学们很多书本上的知识,还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表达、展现自我,并经常与同学们交心,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四学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在嘉祥的游学也是令杨宁莹十分难忘的经历,一个星期的学习体验,不但让她增长了很多的见识,而且让她看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意识到自己未来发展更多的可能性。
谈到2021年的高考,小金中学的一些老师至今还难抑内心的激动。他们说,查高考成绩的当晚,小金县委书记、县长、宣传部长从晚上八点到凌晨两点都值守在小金中学。当得知小金高考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时,学校沸腾了,操场上除人们的欢呼声外,还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烟花、爆竹声……
2021年高考,小金县本科上线141人,较历年最高增加66人。当年也是小金中学自建校以来取得最好成绩的一年。其中,由嘉祥支教老师执教的首届嘉祥实验班成为此次高考的中坚力量,全班38人就有36人上本科线,本科上线率达94.74%。全县上重本线8人均在嘉祥实验班。
有专家曾这样评价嘉祥实验班:通过引凤筑巢,将优质师资力量请进来,实现“输血”与“造血”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树品牌”与“提质量”共推,小金中学嘉祥实验班是代表也是标杆。
爱心接力,谱写支教新篇
嘉祥教育集团在小金开展教育精准扶贫的善举得到了小金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赞誉,也在学生的心中播种了爱、播种了真善美、播种了责任与担当。2021年,邹建等多名毕业学子按民族加分后的成绩,都可上国内“211”高校,却都选择定向回小金,大学毕业以后服务小金当地的教育、医疗事业。这让小金政府和群众看到了希望。
经嘉祥集团积极推动,受小金县委县政府委托,2021年,四川省优质教育促进会加入到小金教育精准扶贫的公益行动中,充分发挥其平台和资源优势,与小金县人民政府面向社会联合发起“爱心延续,情暖小金”的教育帮扶倡议。经过两个多月的招募和会员学校推荐,来自嘉祥教育集团、绵阳南山中学、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的3名老师加入第三批小金支教团队。其中,李官怀是已有43年教龄,曾三次被中国语文学会评选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的“四川省师德标兵”。在小金中学,他们汇合嘉祥教育集团前期派驻在那里的4名优秀教师,一起承担小金中学2022届、2024届嘉祥实验班主要学科的教学工作,并对小金当地教师展开“传帮带”。
从一个民办教育集团派出优秀教师赴民族地区驻扎,到一批学校(包括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积极参与,引领当地教育发展,证明这种全新的支教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支持。
几多牵挂,几多深情。从决定帮扶小金教育那天起,向克坚就谋划着给小金人民办更多的事。小金中学一些学生,从学校回家,除坐车外,还得骑马翻一两天的山路。生活环境虽然很闭塞,但高天流云、青山碧草却滋养了淳朴的他们:能说话时就会唱歌,会走路时就能跳舞。向克坚一思忖,既然他们有能歌善舞的天赋,我们为什么不为他们的梦想插上翅膀呢?在他的积极倡导下,2021年10月,成都嘉祥教育发展基金会再次向小金县捐资80万元,用于发展当地艺术教育。
三年多来,嘉祥教育集团做实教育精准扶贫。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为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培育了人才、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也为乡村振兴、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下一步,向克坚表示,将坚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传承红色基因,总结帮扶经验,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育时代新人,努力开创小金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孙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