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2019-10-21朱泉云

知识文库 2019年19期
关键词:支教优化大学生

朱泉云

在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研究在校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以及对短期支教困境进行归因分析;旨在促进大学生短期支教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发展,帮助探寻适应新时代社会特征的创新型短期支教模式。

从1994年,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实施大学生支教志愿活动,到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近年来,为贯彻“三支一扶”计划的实行和响应和“精准扶贫”的政策号召,帮助改善落后地区教学落后的现状,全国各地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如火如荼。

1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短期支教因其时间选择弹性大,准入门槛限制低的特点成为高校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方式之一,由此大学生短期支教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 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整体上来看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呈现出普遍但盲目,灵活广泛但缺乏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特点,从以下不同方面可以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

第一,在组织管理方面,虽然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开展有其广泛性,但是参与支教活动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是“一次性”支教,支教团队更迭较为频繁,支教人员随机变动性较大,也没有统一化、标准化的组织管理标准,使支教活动的开展具有极强的自发性。

第二,在教学实施方面,虽然多数大学生支教团队设置了丰富多样的课程, 带去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大多数支教活动仍专注于基础学科知识的拓展,对道德教育和特长培养的重视不够,缺乏相关课程;并且大学生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知识和技能水平有限,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授课而出现盲目灌输新知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支教活动的教学质量。

第三,在反馈反思方面,大学生短期支教在前期缺乏与被支教地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制约了短期支教活动的有效性;后期忽视对被支教地学生状况的持续了解、反馈和帮助,限制了支教效果的持续性和长效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短期支教模式的优化。

第四,在自我发展方面,支教大学生虽然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但是多数支教学生只注重预定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且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技能知识指导和培训,教学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出入较大。同时还普遍存在把支教作为利己的手段等动机不纯的现象,从而忽视了自身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精神的培养和勇于挑战的勇气历练。

从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开展过程以及现状来看,尽管当前被支教地学生大多数都能接受大学生短期支教模式,但从专业性和发展性的角度深思,其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走出困境,优化大学生短期支教模式,将会极大地制约大学生短期支教服务的长效性性发展。

2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困境分析

第一,支教时间短,教学收效甚微。作为支教主体的高校在校大学生大多数会选择在寒暑假开展为期七天到一个月时间不等的短期支教活动,并且其中半数以上的支教团队开展的支教活动不足半个月。由于被支教地的选择集中在较为偏远的城镇农村地区,路途较远,同时为节约活动经费大多选择最便宜的交通方式,以及在被支教地的前期组织和准备工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支教活动时间,短时间的教学很难保证长期有效的教学质量,长足来看教学效果甚微。

第二,人员和团队的频繁变更,被支教地学生易形成心理防御机制。在校大学生参与短期支教活动大多是一次性的,一些支教组织和社团虽然定期开展短期支教活动,但其支教团队成员大多每年换届变动频繁。还有很多大学生短期支教团队是临时组成,成员构成随机性较大。相对而言被支教地及被支教地学生较为稳定,他们多次接受这类短期支教后容易形成心理防御机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短期支教教学效果、降低教学有效性。

第三,缺乏有效的反馈联系机制,制约教学活动和支教模式的优化。在校大学生短期支教团队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团队成员的临时性,绝大部分团队成员都是一次性支教,并且在支教活动结束后和被支教地学生几乎没有联系。并且大多数大学生短期支教团队只注重前期准备阶段和中期实施阶段,忽视了后期反思反馈阶段,没有反思就无法对短期支教模式进行优化,没有反馈就无法对短期支教模式进行创新性优化。因此,短期支教活动后期反思反馈机制的缺失导致支教活动教学效果没有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第四,人员选拔机制不完善,缺少科学系统的专业培训,教学质量良莠不齐。 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短期支教团队没有对支教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少数短期支教团队进行了简单的选拔,但是选拔标准一般是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参与学生工作的经历、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可以看出这类选拔标准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并且近半数的大学生短期支教团队都没有在前期对支教人员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还有半数的短期支教团队进行了简单的技能培训,大多是以教学试讲的形式进行。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自身的教学技能欠缺,教学素养不足,在没有经过科学系统的教学技能培训就开始实地教学,教学的专业性大打折扣,短期支教的教学教学质量也大打折扣。

第五,课程设置没有与被支教地学生的实际需求相适应,降低教学质量。

据我们的调查发现,一些临时组成的大学生支教团队在前期准备阶段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或意愿来设置课程,还有一些學院或社团组织的大学生支教团队会在选拔支教成员之前设置较为固定的支教课程,主要是一些传统的基础知识学科课程。几乎没有短期支教团队选择根据被支教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设置支教课程。当然,这对于短期支教团队的大学生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要求支教者具备较强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这也增加了大学生短期支教前期准备的工作量以及提高了前期准备工作的难度。

第六,社会支持力量较单一,制约短期支教模式的探索和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充足的经济支持,短期支教活动才能充分开展,短期支教模式才能不断优化。当前大学生短期支教团队开展支教活动主要依靠所在高校、当地学校或当地政府及一些公益组织的帮助和支持,助力来源较单一,并且在实际过程中,各方所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甚至一些大学生短期支教团队在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募资以保证支教活动的日常开销。物质经济支援不足分散了支教团队的精力,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社会层面尚未形成对短期支教的有效支援机制,只有政策呼吁和号召却没有制度化的规范和保障。

3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优化思考

综合现状与困境的分析,大学生短期支教能否发挥有效且长效的作用,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

第一,支教队伍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学生短期支教队伍要真正发挥有效作用, 就必须朝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加强支教团队制度建设, 逐步建立健全支教团队的组织结构, 管理体制, 决策程序, 财务制度, 监督机制, 激励机制等, 使得一切活动的进行都建立在规范合理的制度基础之上, 提升支教的影响力和活动效率。

第二,社会多方力量的支持配合起着重要作用。争取社会多方力量的配合、理解,探寻多方协商的对话机制,为大学生短期支教提供力所能及的保障,促进支教的长期影响,避免活动盲目性和短期化倾向,助力支教向长期、多次的方向发展。

第三,有效的持续化对接机制是重要保障。通过建立规范的档案制度等方式在短期支教活动结束后持续关注支教地学生,聚焦被支教地学生的成长过程,利于对其生活、学习进行长期持续的针对性指导。

第四,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与法规是坚实基础。加强相关政策对短期支教活动的支持,同时提供政策导向及制定统一标准,助力大学生短期支教模式少一些盲目性和自发性,朝着规范性和长效性方向不断优化,使之不断适应新时代中不断变化着的复杂支教现状。

实际情况及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短期支教仍有极大的发展优化空间,短期支教模式亟待创新优化。大学生短期支教无论是对丰富大学生个人的实践经历,还是给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送去新鲜的教育资源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是短期支教并不是凭借着一腔热血就可以成功的,要做好长期的理论及实践的准备和探索。

本文系2018年四川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育扶贫视阈下大学生短期支教后期的困境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10636169。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支教优化大学生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警惕功利性支教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