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运用于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实践探究
2022-05-19陈佩
陈佩
【摘要】英语阅读在英语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也是重难点板块,但是目前学生在阅读的学习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词汇量不足,导致看不懂,就容易出现畏难情绪,进而丧失阅读兴趣。因此,读者在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后尝试运用多模态理论来改良英语阅读课堂,以达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课堂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多模态;初中英语阅读;兴趣
一、课程标准启发多模态
《202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学生应达到五级目标,即能够读懂简单的读物、报刊和杂志,能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并能适当运用阅读策略获取信息。其中也特别强调课程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充分利用图像、音像、视频、动画、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因此运用多模态理论的英语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教学趋势。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下,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在教学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也使得运用和实践多模态下的英语教学更加容易。
二、多模态理论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认为颜色、动画、视频、声音、动作、表情等其他符号和方式都有着和语言相同的交际功能,该理论由西方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在该理论的基础下,许多学者和专家提出了多模态教学模式,即通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借助语言、声音、图像、动作等多样化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感观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课堂效率。
三、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英语学习中,阅读不仅是重难点,也是中考占分比重最大的题型。但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阅读篇章长度加长,难度变大,尤其是八年级的英语教科书上的篇章难度和深度再一次升级,因此许多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慢慢丧失阅读的兴趣和耐心,导致英语阅读教学效率低,再加上阅读以选项的方式设置,部分同学出现畏难情绪后,便放弃阅读,使得阅读效果差,技能得不到提高。
目前在多媒体等工具的辅助下,虽然我们的阅读课堂也融入了动画、视频、音频等模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是我们对于多模态的运用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层面,比如:读前插入音频或视频,展示一些图片等,缺少系统而全面的设计。这也导致英语阅读课堂效率的提高并不明显。
四、引入多模态理论解决问题
笔者在阅读了众多学者们在该理论下的研究后,发现对于多模态应用于教学的探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于多模态的理论下,很多学者认为多模态下的英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也更适用现代新科技下的教学环境。诸多学者提出并开发了丰富的多模态资源,例如:动画、视频、声音、颜色、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白板、课件、评价等。
因此本文会结合目前的英语阅读课堂实践情况,在阅读的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中有设计性地融入多种形式的模态,例如读前图片导入、网页激活背景知识、视频导入;读中呈现刺激性材料,开展生本、生生、师生等多方位互动模态;读后开展训练、情境、评价模态。通过系统的多模态去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阅读,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阅读教学目标,提升阅读技能。接下来,笔者将以自己的实际课例分析如何合理运用多模态。
五、多模态课堂实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例选自沪教牛津版八下教材U6 Pets Reading“ HEAD TO HEAD”,文章体裁是一篇议论文,内容是两个人Emma和Matt就“养宠物狗好不好”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两个观点,以及论证手法(OREO:提出观点-给出理由-举例子/摆事实论证-强调观点),并能运用skimming(跳读)和scanning(找读)的阅读技能完成阅读任务。
(二)教学活动分析
读前设计:首先播放一个摘自《新版忠犬八公》的短视频,该设计目的在于引出本科话题“养宠物狗”激活学生思维、了解背景知识,提高阅读兴趣,以视频模态导入话题,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让学生进入话题语境,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快阅读进程,提高阅读课效率。
读中设计:呈现刺激性材料,狗狗的图片、加粗放大的标题,以及划线的动画刺激学生的视觉,让他们快速地获取两种观点,然后提出两个问题:文章主题是什么?持有两种观点的人是谁?让学生竞答,以此调动他们的学习激情,并且完成跳读获取大意的阅读任务。在第二个阅读策略的训练中使用互动模态将阅读任务分配给小组,由小组合作展示答案,因为这一部分的阅读任务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难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故使用互动模态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找读的阅读策略在文章中划线找出答案所在位置,并填写到表格上,然后小组全员参与,一起展示表格,完成阅读任务。
读后设计:读后设计中首先运用训练模态,让学生完成阅读正误题,并找出依据。运用该模态巩固找读的技能。然后使用情景模态开展演讲比赛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习的论证手法选择一种宠物阐述养这种宠物的观点,小组合作,集思广益,收集论据,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表演讲,该环节中教师打印评分表让各小组代表进行打分,最后选出今天的“演讲王”进行嘉奖。最后教师使用评价模态让学生完成本堂课学生目标完成度自我评价表,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针对性巩固及改进,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多模态应用于英語阅读教学极具研究价值,笔者也通过探索运用模态理论来合理地设计英语阅读的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为后续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些思路,在后续的英语阅读课堂上,笔者也将继续实践该理论,让英语阅读课堂充满生机,使学生对阅读提高兴趣,打造高效有趣的阅读课堂。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多模态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DXKT27362)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202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责任编辑:郑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