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
2022-05-18闻慧史玉领
闻慧,史玉领
(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检验科,河南 周口 466200)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为临床常见疾病,我国是HBV感染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HBV感染防治工作严峻。HBV感染会持续破坏患者的肝功能,若不加以控制,多数患者会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等难治性肝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有研究指出,内毒素可诱发肝炎症反应,促使肝纤维化进展,加重肝硬化程度,与肝功能损伤存在密切关系[1]。但临床经验表明,内毒素水平正常的乙型肝炎患者仍会进展为肝硬化及肝功能损伤,说明存在其他因素参与肝功能损伤[2]。肠道菌群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肠黏膜内各种益生菌共同维持内环境稳定,参与机体免疫调节。近年来有研究指出,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水平变化与正常人相比更明显[3]。但肠道菌群变化与肝功能是否存在直接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基于此,本研究选取67例HBV感染肝硬化患者,以分析肝功能指标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HBV感染肝硬化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4例为对照组。研究组:男38例,女29例;年龄37~73(54.96±8.04)岁;病程1~9(4.12±1.27)a;未婚5例,已婚47例,离异或丧偶15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5~28.4(23.89±2.11)kg·m-2;肝功能Child-Pugh分级[4]A级21例,B级28例,C级18例。对照组:男36例,女28例;年龄36~75(56.14±8.25)岁;未婚3例,已婚50例,离异或丧偶11例;BMI 19.0~28.9(24.01±2.18)kg·m-2。两组性别、年龄、BMI、婚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例标准(1)纳入标准:①研究组患者符合HBV感染肝硬化诊断标准[5];②对照组为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与研究组无血缘关系,生化指标无异常;③年龄>18岁;④临床资料完善;⑤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近1个月服用益生菌药物;②近6个月中重大手术史;③合并其他严重肝病;④合并认知障碍、听力障碍、失语症、精神疾病。
1.3 检测方法(1)肝功能指标检测:两组均于入院时抽取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6 mL,离心处理(半径为13.5 cm,转速3 000 r·min-1,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以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AU5821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盒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ase,GOT)、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GP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2)肠道菌群检测:以无菌杯采集清晨粪便10 g,30 min内送检,取1/10标本置入试管,加入生理盐水9.9 mL,10倍稀释法稀释,常规离心,洗涤,采用Sigma公司的DNA试剂盒提取样本中细菌总DNA,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将粪便细菌DNA样本与相应标准品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经系统软件自动计算出Ct值,绘出标准曲线,使用Ct值与标准曲线定量测定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单位logN·g-1。
1.4 观察指标(1)两组肝功能(GOT、GPT、ALP)水平及肠道菌群(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水平。(2)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HBV感染肝硬化患者肝功能(GOT、GPT、ALP)水平及肠道菌群(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水平。(3)HBV感染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指标(GOT、GPT、ALP)与肠道菌群(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肝功能研究组GOT、GPT、ALP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U·L-1)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U·L-1)
注:GOT为谷草转氨酶;GPT为谷丙转氨酶;ALP为碱性磷酸酶;1 U=16.67 nkat。
组别 例数GOT GPT ALP对照组64 29.87±4.16 32.76±4.53 85.69±10.44研究组67 54.32±7.15 55.84±7.46 154.15±21.05 t 23.779 21.283 23.410 P <0.001 <0.001 <0.001
2.2 肠道菌群水平研究组乳杆菌、双歧杆菌水平较对照组低,肠球菌、肠杆菌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肠道菌群水平比较(±s,logN·g-1)
表2 两组肠道菌群水平比较(±s,logN·g-1)
组别 例数 乳杆菌 双歧杆菌 肠球菌 肠杆菌对照组64 9.28±1.02 9.96±1.07 7.17±0.83 8.02±0.93研究组 67 7.51±0.75 7.31±0.82 9.45±1.14 9.91±1.05 t 11.351 16.424 13.036 10.887 P <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患者GOT、GPT、ALP水平不同(P<0.05)。见表3。
表3 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U·L-1)
表3 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U·L-1)
注:GOT为谷草转氨酶;GPT为谷丙转氨酶;ALP为碱性磷酸酶;1 U=16.67 nkat。
Child-Pugh分级 例数GOT GPT ALP A级21 45.92±5.11 40.88±6.55 140.66±15.23 B级 28 56.48±6.03 59.64±6.92 153.91±16.27 C级 18 60.75±6.41 67.39±7.51 170.26±17.36 F 34.239 77.231 16.076 P <0.001 <0.001 <0.001
2.4 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患者肠道菌群水平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患者肠道菌群水平不同(P<0.05)。见表4。
表4 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患者肠道菌群水平比较(±s,logN·g-1)
表4 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患者肠道菌群水平比较(±s,logN·g-1)
Child-Pugh分级 例数 乳杆菌 双歧杆菌 肠球菌 肠杆菌A级21 8.25±0.48 8.42±0.51 8.12±0.63 8.84±0.69 B级 28 7.61±0.44 7.33±0.43 9.64±0.68 9.91±0.74 C级 18 6.50±0.42 5.99±0.40 10.70±0.73 11.15±1.49 F 75.153 141.854 71.943 26.673 P <0.001 <0.001 <0.001 <0.001
2.5 HBV感染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指标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BV感染肝硬化患者乳杆菌、双歧杆菌水平与GOT、GPT、ALP呈负相关,肠球菌、肠杆菌水平与GOT、GPT、ALP呈正相关(P<0.05)。见表5。
表5 HBV感染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指标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
3 讨论
肝具有肝门静脉、肝动脉双重血供系统,而肝门静脉血液的3/4来自系膜静脉,因此,肝在接收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的同时,还会受到肠道抗原刺激[6]。肝与肠道在解剖学关系上存在紧密联系,二者共同构成可防御肠道细菌产物等抗原刺激的过滤器,一般情况下,门静脉含有少量肠源性内毒素,可维持肝网状内皮系统处于激活状态[7]。但肝硬化导致肝功能损伤,降低肝细胞清除内毒素能力,免疫功能下降,造成肠-肝屏障受损,若肠道菌群失调,有害菌群通过肝进入血液循环,则可诱发肝性脑病、细菌性腹膜炎、内毒素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8-9]。因此,分析患者肝功能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有助于为肝病相关并发症防治提供参考。
肝是以代谢为主的器官,HBV感染肝硬化损伤肝功能,造成肝分泌、代谢功能受损,影响肠源性内毒素处理,进而造成肠道菌群紊乱[10-11]。相关研究指出,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态平衡与肝功能关系密切,肝硬化病情加重可造成肠道菌群失调[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GOT、GPT、ALP水平较对照组高,乳杆菌、双歧杆菌水平较对照组低,肠球菌、肠杆菌水平较对照组高,表明HBV感染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处于紊乱状态,且存在一定程度肝功能损伤。健康人群肠道微生态处于平衡状态,是肠道菌群的免疫反应、代谢活动、肠道屏障保护、营养作用等共同作用所致。肠道屏障功能完整时,菌群与内毒素无法通过肠壁进入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但肠道菌群紊乱后大量内毒素可诱导炎症因子破坏肠壁及肠道屏障功能,提高肠黏膜通透性,导致部分分子物质以被动扩散方式通过[14]。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乳杆菌、双歧杆菌水平与GOT、GPT、ALP呈负相关,肠球菌、肠杆菌水平与GOT、GPT、ALP呈正相关,提示临床在治疗HBV感染肝硬化患者时应注意肠道菌群水平变化,预防相关并发症。乳杆菌、双歧杆菌为益生菌,数量较多表示肠道菌群紊乱程度较轻,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轻微,不会导致大量内毒素、炎症因子扩散进入肝,而肠球菌、肠杆菌为致病菌,数量越多表示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越严重,炎症反应扩散越快[15-16],从而导致肝功能不断损伤。由此可见,肠道菌群紊乱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肝损伤,通过改善患者肠道菌群或许能为临床治疗HBV感染肝硬化提供新方法。
综上,HBV感染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指标与肠道菌群水平变化存在相关性,肠道菌群紊乱可作为肝功能损伤程度的辅助判定标准,不同肠道菌群水平变化与肝功能各指标间的关系值得临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