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护理人员灾害脆弱性分析与防控策略
2022-05-18冯秀丽邱丽常曾丽娟张冰娜揭川玲鲍文刘燕
冯秀丽,邱丽常,曾丽娟,张冰娜,揭川玲,鲍文,刘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a.护理办;b.器官移植科;c.儿科;d.妇产科;e.神经外科;f.科研科,广东 广州 511447)
灾害脆弱性分析指分析评估医院、学校、铁路等建筑设施受到潜在性风险事件影响的可能性及其对风险事件的承受能力,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医院的安全管理、应急管理、感染管理、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等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1]。本研究参考刘铁民[2]提出的按照脆弱性来源的属性将医院灾害事件分为自然、技术、社会、管理四类,将医院受到各种潜在风险影响的可能性、灾害影响的严重性和应对能力作为评价指标。可能性指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参考以往的历史数据、有关机构的统计数据、专家评价、上级应急预案的要求等;损失严重性包括对人员、财物等方面综合性损失严重性的评估;应对能力是指医院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综合能力。本研究拟调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综合医院所面临的各种潜在危险事件,找出最薄弱环节,为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某广州市直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该院共有3个院区,选择其中1个院区,该院区为广州市南部应急医疗救治中心。该院区共有床位477张,住院病区12个,护理人员311名。
1.2 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在2020年10月25日—30日通过现场发放问卷对该院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对指标风险值及矩阵分布进行分析。纳入标准: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在职在岗人员;护理管理者、发热门诊护士、隔离病房护士、兼职感控护士、病区护士等;知情同意,自愿参加。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根据调查目的,结合文献检索结果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职称、职务、科室、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2)风险事件评估表。根据医院灾害脆弱性及其来源,以Kaiser模型为指导,通过检索文献,分析院区疫情防控预案,结合该院实际情况设计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调查表,列出4类共41种危险事件,分别是自然灾害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事件、院内技术事故灾害。具体见表1。其中第一部分评估危险事件的发生概率,第二部分评估危险事件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服务影响、应急准备、内部反应、外部支持)。可能性和损失的严重性评估分为4个等级,分别赋0~3分。赋值情况见表2。
表1 医院灾害脆弱性来源及分类
表2 灾害脆弱性分析调查表赋值情况
1.3.2 指标计算 指标可能性为发生频率除以3,指标严重性为人员伤害评分、财产损失评分、服务影响评分、应急准备评分、内部反应评分、外部反应评分之和除以18的商,指标风险值为指标可能性与指标严重性的乘积。取所有调查对象该指标评分的算术均数,即该指标得分。
1.4 资料收集方法本研究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发放问卷。调查员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现场解释调查目的和意义、问卷填写方法、所用时间及保密原则。指导研究对象独立完成答题,不给予任何提示,当场发放问卷,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60份,有效回收率为85.7%。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60例研究对象中,男5例(8.3%),女55例(91.7%)。年龄18~24岁18例(30.0%),25~30岁9例(15.0%),31~40岁28例(46.7%),41~50岁5例(8.3%)。职称为护士21例(35.0%),护师12例(20.0%),主管护师26例(43.3%),副主任护师1例(1.7%)。职务为护士38例(63.3%),组长11例(18.3%),病区护士长11例(18.3%)。受教育程度大专17例(28.3%),本科43例(71.7%)。工作年限1~3 a 18例(30.0%),4~10 a 15例(25%),11~20 a 20例(33.4%),21 a以上7例(11.6%)。
2.2 指标风险值的评估结果筛选出共4类、41项指标,指标风险值排序见表3。风险值排序前10位的风险事件分别为:B1传染病疫情(0.51)、B5职业暴露(0.49)、C1公路交通事故(0.46)、A5强暴雨(0.403)、B3食品中毒(0.38)、B2群众性不明原因疾病(0.37)、D12医 疗 纠 纷(0.33)、A10台 风(0.30)、D14电梯故障(0.30)、C2危险化学品事故(0.28)。
表3 三甲医院护理管理脆弱性分析指标体系评估结果
2.3 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矩阵分布分别计算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以1.5为界限,严重性以0.5为界限,将所有风险事件归为4类,见表4。其中,矩阵分析图中可能性高、严重性高的2项指标均排在前10位。
表4 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矩阵分布
3 讨论
自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疫情防控对我国现行医疗体制和医疗资源的调度、分配是一次巨大考验。有研究显示在医院层面进行灾害脆弱性分析,定位和评估医院中容易受到危险侵袭的方面以及所受影响的严重程度,同时考察和分析护士面对疫情等突发灾害的身心抵御力情况[3-4]。通过风险矩阵评分,找出最薄弱的环节,采取相应预防和应对措施来降低损失[5-6]。
该院区灾害脆弱性分析结果表明,传染病疫情和群众性不明原因疾病是医院发生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危险事件。排序风险值前10位的指标中,与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和身心健康有关的条目占50%,包括传染病疫情、职业暴露、群众性不明原因疾病、医疗纠纷、危险化学品事故。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医护人员普遍高度关注自身的职业防护和身心健康。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下,一线的医护人员多被临时抽调支援一线,给予规范化培训、深度学习传染病防护及规范工作流程是非常必要的。并且,隔离病房和重症病区无医疗辅助人员,患者的生活护理、专科护理甚至环境清洁卫生都由护理人员独立完成,任何一个环节的暴露都可能造成医护人员感染[7]。因此,该院区基于灾害脆弱性分析结果采取的措施如下:开展防护标准和规范化培训;保证人力充足,紧急人力资源调配机制;配备专职感染控制人员;做好医疗防护物资保障;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的工作流程和演练,完善应急预案等措施。
此外,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与复工复产相结合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承担着巨大的心理负担。有研究显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我国医护人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睡眠障碍成为困扰医护人员的常见问题,2.7%的医护人员报告出现严重的睡眠问题,8.4%的工作人员抱怨难以入睡,4.2%报告日睡眠时长不足5 h[8]。由此可见,疫情防控为医护人员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对员工的睡眠质量及长期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本研究显示,医护人员仍在担忧传染病疫情和职业暴露的发生。保护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该院区通过多渠道对医护人员开展心理援助服务:一方面从人员配置和物资准备方面减少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多方位提供线上和线下的心理援助服务,制作心理防护手册,开设心理辅导讲座,给予正念减压课程培训,建立心灵互助工作坊,举办各类文体娱乐活动。
本研究将基于Kaiser模型的灾害性脆弱分析应用于医院的潜在风险评估,明确了常态化疫情防控是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的防控重点,并据此完善相关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和规划统筹,提高了医院的应对能力,确保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使防控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提高了三甲综合医院的防控能力,保障了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