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语言教学手册《袖珍指南》的教学策略及意识形态探究
2022-05-18李东
李 东
(1.皖南医学院外语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目前,国内有关军队语言培训研究较少,仅见张天伟,[1]李迎迎[2],戴冬梅[3],刘美兰[4]等人的几篇文章,对历史上军队语言培训教材的发掘工作重视度明显不足。二战至冷战期间,为便于美国海外驻地官兵与当地民众的沟通交流,美军制定了各国(地区)语言学习《袖珍指南》,从而使外语教学成为美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空军》杂志(Air Force)于1913年5月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不要只是站在那儿——说点儿什么吧!》(Don’t just stand there—say something!)的文章,从总体上介绍了美国教育部特别活动科和陆军服务部等部门联合为美军士兵提供了40余国的《袖珍指南》及其音频材料。[5](P29)通过纸质、音频材料,美军运用听说法(军队教学法,即重复的语音、词汇及短语句子训练)实现与当地民众的基本沟通。
《袖珍指南》系列包括国家(地区)历史地理、风俗人情、饮食文化、娱乐方式、战争局势、政治特点、军事组织、文化禁忌等方面的内容,并从语音、词汇、句式结构、口语交际等角度进行专门的语言学习指导。其中的“发音注意事项”(Hints on Pronunciation)和“实用词汇及短语表”(List of Most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两个部分特别录制在黑胶唱片中,以辅助语言教学,“词汇表”(Glossary)则刊印在《指南》纸质手册上。这些内容并不涉及语法教学,而是旨在培训士兵在战区与民众的“基本陈述和提问”。[1](P29)而英语国家《指南》和非英语国家《指南》特色又各不相同,此外,因美国军队及政府的部门调整以及美国对于部分国家(地区)的军事化活动诉求与日俱增等多方面原因,《指南》也出现了多个修订版本,包括语言教学内容在内的诸多内容都做了调整,如韩国(1950、1962、1970)、德国(1956、1982、1987)、菲律宾(1955、1961、1982)的《指南》。《指南》本身是教学材料,但正如司显柱(2018)所指出的,外语教学中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是不言而喻的,[6](P2)《指南》同时也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环节,值得深思。
一、英语国家(地区)《袖珍指南》教学策略——体现亲密,消除误会
虽然大不列颠、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地区)的英语读音有所不同,但毕竟是同宗同源,因此上述国家(地区)的《指南》中并未增设语音和常见词汇教学环节,而是相应设置了同义异形词(尤指大不列颠)和俚语(尤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教学环节。
在《大不列颠袖珍指南》(1944年)中,编者以“The British Think so too”[7](P34)一文宣告了英美坚不可摧的友谊。并以“Unity Under the Skin”一文作为全书的终章,全文引自《英国军队实事总局公报》发表于1942年6月18日第22期的文章“Meet the Americans”。[7](P34)这样的文章内容是笔者搜集来的其他《指南》中所不曾见到的,是站在民族性的高度,认为英美两国具有相同的民族性,即本民族才是世界上“最优秀(the tops)”[7](P34)的民族。英美两国虽因隔着千山万水且存在一定文化差异,但两军将士对达成长期友谊充满默契也寄予厚望。该文紧接着对达成牢固的盟友关系提出三点建议,即彼此“友善(Good Will)、尊重(Respect)和耐心(Patience)”。[7](P35-36)
在语音层面,《大不列颠袖珍指南》认为英国上流社会的发音更容易让美国人接受,如单词中省略“r”,说“hyah”而非“here”,又如用类似于“father”中的“a”(“broad a”)发音念“banana”中的“a”。
在词汇短语层面,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同义异形词十分常见,因此《大不列颠袖珍指南》按照字母顺序,列出同义异形词共计184条。这些词汇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公共设施35条(19.02%)、生活用品36条(19.57%)、饮食烟草25条(13.59%)、交通工具17条(9.24%)、职业13条(7.07%)等领域。这些类别的语汇一方面体现了英国的发展及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反映了英美社会及生活方式的差异性。
《澳大利亚袖珍指南》(1942年)则将语言介绍的重点放在澳大利亚俚语上,美军甚至将其视为英语变体中最爱用俚语[8](P46)的一种。从发音上看,澳大利亚英语在传承了英格兰、爱尔兰口音基础上,又受到澳大利亚土著民的语言影响,因此,澳大利亚俚语的“方言味”很重。从其俚语的词汇特征来看,澳大利亚俚语中的英国方言、旧词新义、缩略(词)和重迭(词)颇多,《指南》罗列了澳大利亚俚语共计92条,[8](P46-48)现试举几例,以展现其俚语特征:
表1 《澳大利亚袖珍指南》俚语统计表
由大不列颠及澳大利亚的《指南》语言教学分析可以看出,因为语言共性较多,其重点在于把握英语变体在语音、词汇等方面的特征,以便于美国官兵更充分地融入这些英语国家。另一方面,通过这些语汇的比较,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词汇差异性特征。
可见,因为主要英语国家的语言“亲密度”极高,因此美国主要从“和而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旨在消除误会,增进战略关系。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英美文化具同属关系,即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其次,共同的利益诉求,二战以来英美急需资本扩张,作为苏联的对手,英美之间在多方面形成合作关系。在共同的文化和利益诉求下,《指南》的教学材料中重视的是差异性表达,并加强“盟友”意识,这对我国外语教材或汉外教材编纂有很大借鉴作用,即重文化异同的同时,也要重视意识形态教育,尤其需要完善的是在教材中体现特定的国际立场,增加更加友好的政治信号。
二、非英语国家(地区)《袖珍指南》教学策略——关注文化,建立交流
针对非英语国家(地区)的语言教学,《指南》的语音教学部分从元音、辅音及类似的英语发音比较等方面进行介绍。语音部分因其重点强调的是语言的听说能力,而刻意回避了对各国书写文字的介绍。
以《中国袖珍指南》为例,在“汉语发音注意事项”(Hints on Pronouncing Chinese)一章,[9](P50-53)将中国话大致划分为官话、广东话、厦门话和闽南话四类,而最通用的是官话,黑胶唱片记录的便是官话发音。又因汉语具备独特的韵律感(sing-song quality),[9](P50)因此音高较高。换言之,把握汉语发音,即要把握音高。该《指南》巧妙地运用这一规律,提示了念好汉语的四个步骤:1.大写字母的音节要重读;2.小写字母的音节要弱读;3.大写字母的音节后带感叹号,应当和英语中的命令语气相同;4.两个音节之间标记下划曲线,应当读得流畅(slide)。
通过这样的方法,士兵在结合案例时就能很快念出词汇短语列表中的例子。为更好地阐述这一教学方法,兹举“实用词汇及短语表”中一例以示其效。“Where is the toilet?—TSUH!saw_UH DZAI na_AHlee or BEE!ehn saw_UH DZAI na_AH-lee”。[9](P54)其中,“TSUH!”重读,“saw”弱读,同时声音适当延长并自然过渡到“UH”,“UH”重读,“DZAI”重读,“na”弱读,同时声音适当延长并自然过渡到“AH”,“lee”弱读。
在元、辅音教学环节,《指南》以英语发音的类似情形模仿各国(地区)元、辅音发音,这种语音教学方式的实用性在与英语发音差异性较大、教学者较为陌生的语言教学中表现得较为明显。现将该章汉语元、辅音部分教学内容以图表形式整理如下(见表2):
4)对2股渗沥液进行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为1 700 mg/L时,塔釜液最终出水氨氮浓度低于75 mg/L,满足设计值;塔顶出料浓度最高为67 875 mg/L,未达到设计值。当进水氨氮浓度为3 500 mg/L时,最终出水氨氮浓度低于45 mg/L,满足设计值,塔顶出料浓度最高为138 830 mg/L,未达到设计值。分析原因,主要为原水浓度未满足要求,2股渗沥液均为项目现场新鲜渗沥液,未额外添加氮源调配至5 500 mg/L的设计浓度。然而塔釜液浓度随着原水氨氮浓度的升高反而降低,说明该中试装置设计实际运行中可达到设计值。
表2 《中国袖珍指南》元音统计表
表中各汉语元音的教学方式注重类比,元音、辅音均给出了英文对应的读音方式以便理解记忆。元音教学提供了教学案例而辅音则未给出。部分汉语特有、汉英音近但略有差异的元、辅音,在该章都加以描述或注解,如“ü(Ü)”、“er(ER)”。而“ts”和“dz”则被提示仅可能出现在声母(onset)部分。
《指南》的词汇短语教学部分,词汇短语句子类别共计26类(含重复类别3类),共350条教学内容。[9](P53-64)其中常见词汇短语共计9类,共113条教学内容。涉及问候及普遍短语(Greetings and General Phrases)、位置(Location)、方向(Direction)、数字(Numbers)、指示(Designation)、食物(Foods)、金钱(Money)、时间(Time)、星期(Days of the week)、实用短语(Useful Phrase)等词汇短语,以保障问候、问路等最基本的沟通顺畅。补充词汇短语一节共计词汇短语句子类别17类,共237条教学内容,在常见词汇分类基础上加入了新的词语和新的分类,如环境与自然事物(Surroundings-Natural Objects)、人际关系(relationship)、人体(Human Body)、房子家具(House and Furniture)等。现将各词汇短语类别、数量及各类别占总教学内容的比例整理如下(见表3):
表3 《中国袖珍指南》辅音统计表
从该表格的词汇短语类别统计结果来看,食物、环境-自然事物类别的词汇最多,这直接反映了战区士兵的生存诉求。从词性来看,名词最多(72.57%),形容词次之(10.86%),这反映了士兵在战区的基本陈述需要。从短语句子表达的数量来看,短语3条,句子47条,共占教学内容的14.29%。句子主要由疑问句、祈使句和陈述句构成,包括问候语、询问基本时间地点信息、获取生活必需品、收发命令、表明身份、请求帮助等方面内容。
由上述分析可见,在非英语国家,美国注意到了这些国家文化的差异性特征,并致力于关注异质文化,消除陌生感,保证与当地居民的良好沟通。这类《指南》尤其适用于中国文化在异质文化的传播与输出,即减少陌生与恐惧,增加语言教学与目的语文化的融合,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袖珍指南》中的皮钦语教学策略——简单沟通,求得生存
在《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袖珍指南》中,语言教学部分对美拉尼西亚皮钦语做了语音和词汇短语句子等方面的教学。《指南》认为皮钦语属于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有自己的语法规则、词汇和叙述方式。聂大昕(2019)指出认识皮钦语有助于注音字组的原词构拟提供标准上的支撑,有助于全面了解其交往史。[10](P119)
在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以英语为基础的皮钦语为当地人的主要沟通方式。其语音较为特别。《指南》首先介绍了若干组辅音的发音注意事项,[11](P57-58)包括t/d/l/r,k/g,f/p,ch/sh等等;元音部分则介绍了ah/a/ai/au/aw/ee/eh/oh/u/uh的发音方式。其次介绍了314条常见及补充词汇和表达。其中,在59条常见词汇和表达列表中,有25条常见的句子表达方式。此外还附上一篇皮钦语短朗读练习。这样的句子比重和阅读练习在其他《指南》中并不常见,而这一列皮钦语例句例文体现了《指南》结合语境理解皮钦语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通过这些例子的教学,也足以发现皮钦语的部分语言规则。
从《指南》中的美拉尼西亚皮钦语词汇曲折变化特征看,代词、形容词和动词虽在不同语境下有用法差异,但均不具备曲折变化。性的方面,英语中的“boy”变为“monkey”,“girl”变为“monkey mary”;“he/she”变为“em”。数的方面,英语中的“vegetable(s)”变为“sah-yoo”,“egg(s)”变为“kee-au”。格的方面,英语中的“I/me”变为“me”。从词源角度看,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直接使用英语词汇,这类词往往拼写较简单(一般不超过四个字母)。第二,源于英语,但拼写发音发生局部变化。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省略,如“necktie”变为“tie”;2.增加,如“full”变为“fullup”。3.拼写发音局部调整,如“store”变为“si-tore”,“horse”变为“hors-ee”。4.同源异形异义。如“high”变为“too-mas(English‘too much’)”。[8]
从皮钦语教学内容可见,这些岛屿国家(地区)一方面存在原住民,另一方面对美国来说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因此,美国的主要语言教学目的在于简单沟通,求得生存,正如聂大昕中所述“生意原来别有琴,洋场通事尽知音,不须另学英人字,的里温多值万金”。
四、《袖珍指南》中语言教学策略的历时变化——因时而变,注重实用
根据战事及交流不断深入密切的需要,美军对部分国家的《指南》进行了数次修订,从这些版本的修订内容来看,不但增加了关于这些国家的国情、风俗文化等方面的介绍,还对其语言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进行了调整。而通过观察其语言教学的历时变化,也可窥见美军对这些国家认识视角和语言教学策略的发展或变化过程。
以韩国为例,美军分别于1950年、1956年、1962年、1982年和1987年推出5版《韩国袖珍指南》(1950年、1956年和1962年版本标题为“A Pocket Guide to Korea”;1982年和1987年版本标题为“A Pocket Guide to the Republic of Korea”)。
首先,从韩国《指南》语言教学各板块的构成来看,五个版本的语言教学侧重有所区别,因1982年和1987年版的《指南》分别只对寒暄等常见表达(1982年版13条,1987年版16条)及数字(1982年版13条,1987年版16条)进行教学指导,且数量不大,因此不另描述分析。现以1950年[12]、1956年[13]和1962年[14]的《指南》为例,展示其语音词汇教学的变化过程(见表4)。
表4 《中国袖珍指南》词汇统计表
从元音教学的历时变化来看,元、辅音的教学内容总量逐年增加,其中元音教学内容略有增加,辅音部分则大幅增加。从语汇的历时变化来看,词汇短语句子的数量变化最为明显,其中1950年154条,1956年869条,1962年101条。1950年版本和1956年的教学内容特别多,也源于其历史背景,时值朝鲜战争后,美军积极驻兵韩国,有着迫切融入当地战后生活(562条,占64.67%)及军事合作(307条,占35.33%)的需要,而1962年可看作1956年版本的部分补充,因此并没有在分类和例子数量上超过之前版本。
表5 《韩国袖珍指南》语音、词汇统计表
但从专门用途外语教学的角度看,季佩英(2017)就指出专门用途英语以“特定目标”为导向,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起到重要作用。[15](P16)应用性十分重要。值得注意的是,1956年《袖珍指南》的统计数据中,专门用途外语的词汇量陡增,既有关于生活与生存的日常语言知识,又有与专门性任务相关的专业语言知识,此外还有对当地风俗与局势的介绍普及,《袖珍指南》很好地展现了工具性,并兼顾了人文性。
由此可见,注重实用性的《袖珍指南》会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语言学习内容,这种灵活处置、随时调整的策略十分值得借鉴,《袖珍指南》以“实用性”作为其教材建设的终极目标,这一点对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设置也极具借鉴价值。随着目的语国家的社会发展与变革,相关的教材建设工作也应当适时变化,教材内容自身具有迟滞性,因此,语言教学的实用性也意味着语言教学的时效性。
五、结论
通过对英语国家、非英语国家《指南》的语言教学,皮钦语的语言教学和《指南》语言教学内容的历时变化描述与分析,发现二战至冷战时期的美军《指南》在语言教学方面有重实用,重交际的特点。而从1942年起的五十年来,大量《指南》中的语言教学内容亦是美国研究世界各地语言的缩影和宝贵研究素材,有助于厘清语言变体的具体表现、皮钦语的时代特征等语言发展历程问题。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作为一种工具裹挟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意识形态”,[15](P2)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识形态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设计者应更加重视文化教学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关系问题,将课程思政引入到更加注重实效、更加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同时,随着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我国在军事政治经济、贸易文化、汉学交流领域的参与日益频繁,《指南》的语言教学范式在军队语言培训、大众外出交流、国际汉语教学等领域十分具有借鉴应用价值,从而保障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在国际事务中产生最基本的沟通和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