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危害
2022-05-18种婷
种 婷
(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辽宁沈阳 110032)
近年来,由于误食用被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的食品引发的中毒事件频繁发生。2020年10月,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酸汤子”中毒事件[1],导致9人死亡。2020年7月,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肠粉店”中毒事件[2],导致11人中毒,5人送医治疗,其中1人不幸死亡。2018年11月,广东东莞“米粉”中毒事件[3],5人中毒,其中3人死亡。2018年7月浙江金华发生“黑木耳”中毒事件[4],由于食用浸泡2 d的木耳导致9人中毒,5人死亡。2010年至今,已发生14起此类食物中毒事件,导致84人中毒,37人死亡[1]。因此,有必要提高全民对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认识,为相关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1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发现
1961年,金家香[5]从一份来自辽宁省建平县食物中毒样品中分离出一种可致动物死亡的“黄色菌”。1979年,经酵米面中毒病因研究协作组对“黄色菌”研究鉴定,确认其为黄杆菌属的一个新种,暂命名为酵米面黄杆菌(Flavobacterium farinofermentans nov sp.)[6]。1987年,孟昭赫等[7]通过形态、生化、血清学、产毒能力和DNA同源性等方面对比研究,将其更名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Pseudomonas cocovenenanssubsp. farinofermentans),简 称 椰 酵假单胞菌。1995年,MONIQUE等[8]基于分子学对椰毒假单胞菌rRNA序列进行分析,认为其属于伯克霍尔德菌属,将其更名为椰毒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ocovenenans)。1998年,邱茂锋等[9]对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椰毒伯克霍尔德菌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进行rRNA指纹图研究,结果显示椰酵假单胞菌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2001年,焦振海等[10]采用DNADNA杂交法—微孔板法对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及11个种的伯克霍尔德氏菌属DNA-DNA同源性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和椰毒伯克霍尔德氏菌的DNADNA同源性大于75%,建议将3个种归属于同一个种,命名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目前该菌在最新修订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29—2020)中被更名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Burkholderia galdioli(Pseudomonas cocovenenanssubsp. farinofermentans)]。
2 生物学特性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为革兰氏阴性好氧短杆菌,两端钝圆,大小为 0.4 μm×(1.0~2.5)μm,无芽孢,有动力[11],氧化酶阴性,不能氧化分解蔗糖,26~37 ℃均能生长[6],30~36 ℃为适宜生长繁殖温度,26~28 ℃为最佳产毒温度[12]。该菌在改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平板(mPDA)、PCFA平板和卵黄琼脂平板上菌落特征见表1[13]。
表1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
3 致病危害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多与饮食习惯有关。中国南方多以糯米、酵米面制成汤圆、河粉、米粉等;北方多以酵米面制作酸汤子、臭碴子等,这些食物多在我国偏远地区的城镇中流行,由于其加工环境相对简单,且防护措施不到位,导致这些地方食品易受到该菌污染。泡发或变质的木耳、银耳、海带也易受其污染。因该菌对营养要求低,在适宜环境中,只要有其可利用的碳源即可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若人们误食用被其污染的食品就会出现食物中毒现象[14]。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外毒素——米酵菌酸和毒黄素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15]。米酵菌酸是一种耐热性强毒素,小鼠静注LD50为1.14 mg/kg,经口为3.16mg/kg[16]。米酵菌酸在人体内通过消化道黏膜吸收,随血液运行,易对肝脏、肾脏、大脑等造成损伤,潜伏期一般为1~10 h,少数为1~2 d。中毒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及全身无力,重症者表现为黄疸、皮下出血、尿血、抽搐、意识不清及肝、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3,17]。由于对米酵菌酸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4 预防措施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耐药性强,易定殖在食物表面,形成难以清除的生物膜,且其产生的米酵菌酸无色无味,食用时不易察觉食品是否被污染,因此从源头进行预防是减少中毒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18]。制作酸汤子、臭碴子、河粉和米粉等发酵面米食品时,要选择新鲜食材,还要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卫生,防止食品被细菌污染,最好即做即食,不长时间存放。木耳、银耳等干品最好按需泡发,即泡即食,泡发过夜的木耳和银耳最好不食用。霉变的食品不可去除发霉部分后继续食用,应立即销毁。散装食品在流通环节由于储存条件不当,温度、湿度过高,适宜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生长繁殖,增加产毒风险。由于米酵菌酸耐热性强,一般的烹调方法不能将其破坏,因此要严格控制散装食品的储存条件和存放时间,尽量冷藏保存,以避免此类中毒事件[19]。陈荣桥等[11]调查发现食品工业中常用到的原料碎米存在被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风险。在4份进口碎米样品中检出产毒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占进口碎米样品23.53%。进口碎米存在较高风险,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其的监管力度,同时企业也要加强防控,防止相关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