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海地区食物中毒特征及流行病学研究

2022-05-18黄海峰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沿海地区溶血性弧菌

黄海峰

(海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海阳 265100)

食品安全关系着居民的健康水平及国家食品质控体系的长远发展,因此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目前虽已出台多部管理食品流通环节的法律法规,但仍有部分食品行业从业者缺乏自觉性,为谋利而忽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相关部门除了从宏观上管控食品流通环节以外,根据各个地区的居民饮食结构、气候条件来实施针对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这种方式的工作符合地域性特征,能够强化食品安全质量管控工作的科学性。烟台市多丘陵、低山,当地气候很大程度上受到海洋气流影响,与之相关的饮食结构具有典型的沿海地区饮食特性。对当地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因素作深入调查,有助于为我国沿海地区食品安全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改善建议。本文就该沿海地区食物中毒的发病特征进行研究,基于发病特征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分析,以期保障居民食品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资料均来源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上报的食物中毒相关数据及每起事件流行病学调查结案报告。

1.2 方法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对目标事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分别统计调查年限内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影响人群、发生年份、致病因素和毒性形成因素等[1]。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食物中毒发病率等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进行χ2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8—2021年食物中毒一般情况

调查年限内,该市共报告食物中毒123起,年平均事件发生次数达到41.00次。中毒人数累计达到2 813人;平均每起事件中毒人数达22.87人次。

2.2 食物中毒事件高发时间段

2018—2021年山东沿海地区食物中毒事件集中发生于每年的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以上2个季度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第一及第四季度山东沿海地区食物中毒事件控制情况较优,第二及第三季度该地区食品安全管理质量有待提升;同时,第二及第三季度气温逐渐上升,人流量增大,各餐馆、食堂接客量上升,对于食物的需求增加,而此阶段的食品储存、售卖环节或关系到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率,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于食品安全质量的把控工作。各个季度具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率及人数见表1。与第二季度相比,第一、第四季度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

表1 2018—2021年山东沿海地区食物中毒事件高发时间段

2.3 食物中毒主要致病因素

2018—2021年山东沿海地区食物中毒事件中,误食携带致病微生物或毒素的食物为最主要致病因素,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占比为41.46%,高于其他致病微生物或毒素类食物中毒事件占比(P<0.05)。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海产品中,属沿海地区常见食物中毒事件致病因素,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于此种微生物的检测工作。排在“误食携带致病微生物或毒素的食物”其后的是“动植物”,包括毒蘑菇、发芽食物等,以上食物单从外观来看与发霉食物区别较大,不了解相关知识的人群可能会误食,有关部门应加强相关知识宣传工作。此外,20.80%的人因化学物品作用而致食物中毒,其中酒精、杀虫剂在普通人家中较为常见,应加强对以上化学药品使用方法的宣传。具体致病因素统计数据见表2。

表2 2018—2021年山东沿海地区食物中毒主要致病因素

3 结论与讨论

自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国内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数量及死亡人数有明显下降,卫生、质监等相关部门也能够做到积极管控,但仍有一些食物中毒事件在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以上事件的发生被认为与人们食品卫生知识普及率低、食物中毒风险评估系统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有关[2]。合理开展质量管控、知识宣教的前提是了解当前人们食物中毒的具体原因,本研究就烟台地区居民食物中毒事件作流行病学分析后,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均与当地居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息息相关。

(1)气候变化对食物中毒发生率的影响。观察结果可见,食物中毒事件高发时段为每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即夏、秋等气候变化较大的季节。山东烟台地处沿海,考虑到其较易受到海洋气流影响,该市饮食结构与相关产业结构多顺应沿海地区产业特性。赵领娣等[3]指出,山东沿海地区高湿度、高温气候导致食物资源存储条件复杂化。尤其动物性食品富含多种微生物且保鲜时限较短,夏秋时节微生物繁殖速度增快,雨季为多种野生菌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湿度条件[4]。人们对食物需求量的上升导致各类携带致病微生物、毒素的食物流通范围不断扩大,进而增加了食物中毒的可能性。针对这一季节性特征,有关部门应在高发季节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尤其需要对各高发场所加强检查和指导,可通过各类媒介发布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使人们学会初步评估食品品质、辨识有害动植物。

(2)致病微生物及毒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所引发的食物中毒占比较高,提示有效阻止食物中致病微生物定植是保证人们食品安全的关键。副溶血性弧菌为广泛分布于沿海地区海产品中的一种食源性病原菌,此致病微生物定植所引发的感染性食物中毒中高风险食物为海鲜、凉菜[5]。结合调查年限内食物中毒高发时节、场所来看,夏秋时节人们热衷于吃口味清凉的食物来降暑,加上多数食物均供应于人流量较大的场所,若工作人员在此过程中未能够合理地保存食品材料,加上部分居民缺乏对于海鲜食用注意事项的了解以及烟台沿海湿热气候对食品材料质量的影响,以上情况均为副溶血性弧菌在食品中、人体胃肠道中的定植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避免以上情况发生,有关部门除了利用多个途径积极宣传食品卫生知识以外,还应指导餐饮机构加强对于厨师、食品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意识的培养,完善食源性疾病突发公共事件多方协调调查机制,运用多方力量联合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山东地区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较复杂,呈季节性变化;有关部门应继续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食物中毒高发季节、高发场所,对高发人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卫生知识宣教,同时建立科学的风险防控机制,全方位保障人们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沿海地区溶血性弧菌
2018年广西北海沿海地区考古调查简报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如何有效防控对虾养殖中的弧菌病
威海沿海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微胶囊的制备及在饵料中的应用
误区:非沿海地区人人需要补碘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
沿海地区主要指标(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