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文化馆群众文化服务效能的途径

2022-05-18刘玥

河北画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文化馆群众服务

刘玥

(重庆市大渡口区文化馆)

当前,我国的经济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相对应的是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进步。对于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客观观察表明,大众都或多或少有着精神娱乐方面的需求。比如近几年遍布在社区广场上的群众自发的广场舞现象。作为一种全国性的现象级的舞蹈,广场舞体现出来的是人们茶余饭后对精神娱乐生活的追求和创造。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馆的社会职能将愈发彰显出大众倾向。文化馆再也不是不接地气的空中楼阁般的存在,而是要走进人们的生活,体察百姓的对精神文化需要的特性,才能更好地服务好群众,同时,这也是稳定民生,促进社会政府和群众关系协调发展的途径。

一、文化馆的社会职能作用

文化馆自建立之初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文化馆的初心,也是文化馆贴近民生,了解民生,从而促进民生协调发展的原则。同时文化馆的建设,意味着我国政府部门对于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视,因为任何文化形态,都是来源于民,又回归于民的。可以说,这同样是文化馆践行文化职能、普及文化生活的精神纲要。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文化馆也应与时俱进,在管理中增加文化活动,并在管理中结合群众的想法,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改革,以此发挥文化馆的服务效能。具体来说,文化馆的社会职能包含以下两点:

(一)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职能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并且幅员辽阔,每一个民族都是国家人民的一份子。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形态,虽然文化有差异,但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都是一样的。文化馆的存在就在于能够调和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样有着文化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差别,但在服务群众的精神上,都是要以民为主,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陶冶群众的情操为职能目标。

(二)不断探索提升文化馆的服务效能

服务好大众,并不仅仅是满足群众的文化,更要在此基础上,提升群众文化品位。这就需要文化馆不断探索,优化自身的工作环节,创新工作内容,做到体察群众文化需求,并能够有效地组织区域内的群众资源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促进社区文化生活丰富协调发展。

更重要的是,文化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那就是让传统文化得以在民间传承和发扬。文化馆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普及活动,让文化走进群众的生活成为一种常态化。例如,通过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引导人们参与、体验。邀请具有相似文化地区的群众参与跨省市文化活动,形成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平台。

二、文化馆服务存在的不足

正如开篇所述,文化馆属于政府基层职能部门,在开展工作时,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宗旨,为人民群众源源不断地输出文化形态和内容。从这一点而言,文化馆又是存在于民间的文化知识“辅导班”。它起到的作用更倾向于社会教育职能部门的职能。在工作内容上既有传播文化生活,又有传承优秀文化两方面的内容。同时,文化馆又是国家相关文化的宣传机构,肩负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并能够让人民群众了解相关文化的职能。然而,纵观如今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服务工作开展实情来看,还存在如下三点不足:

第一,政府部门对文化馆的资金投入不足。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调查发现,很多地方的文化馆,其实形同虚设,并没有起到构建文化生活、传承文化、宣教文化的职能作用。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文化馆普遍存在资金缺口、政府拨款不足的问题。而资金短缺,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频率和空间。

第二,缺乏相关专业人员。文化馆中的工作人员普遍都是处于调动状态,文化馆的工作缺乏专业相关的人员开展,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普遍偏低,并且对于自身工作关注度欠佳,很多文化馆工作人员处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缺乏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文化馆工作缺乏创新性。基于工作人员消极怠工的工作状态,在工作创新上自然就缺乏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随之增强,一直未有创新,总是照本宣科的文化馆活动,势必已经成为时代的弃儿,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自然也不能够满足群众文化的新需求。

三、提升文化馆效能的途径

(一)加强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物质可决定上层建筑,在文化馆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是什么阻碍限制了文化馆发展,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缺乏资金。在这一点上,当地的政府部门应该首先进行自我管理思维上的改进。政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需要转变对文化馆的传统定位,文化馆并不是一个面子工程,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文化馆是政府文化和群众文化互融互通的桥梁,民生怎样反馈,民声怎样得到回应,在关系民生的大计中,文化馆的群众文化服务职能起到至关重要的协调和团结作用。

因此,政府部门加大对文化馆的资金投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有利于国泰民安的。

同时应该注意的是,政府在加大对文化馆的资金投入时,不应该盲目地开展项目,拓展文化活动的空间,而应该量力而行,根据当地群众的民风喜好,以及对文化形态的熟悉程度,有的放矢地优化和完善文化馆群众文化的基础活动社会上,并需要对区域内的人口数量进行统计,从而提高资金投入的精确度,做到科学、有序、因地制宜地进行文化馆的完善工作。

(二)丰富内容方式,发展群众文化

文化馆工作并不是一个单独行动的个体,作为政府的基层职能部门,文化馆的工作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个字,那就是组织、宣传。文化需要传递才能富有生命力,文化馆工作需要协同,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在协调、配合工作中,文化馆自身的工作人员需要团结一心,做好分内事,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层面的反馈,体察到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多元化需求,尽量让每一位群众都能在文化馆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获得文化传递和学习的乐趣。

协同工作的另一面就是文化馆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分工。要实现文化馆工作形式和内容上的丰富多元化,要实现让人民群众自愿并且积极地参与到文化馆的活动中,那就需要动用各方力量,比如,在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之前,与当地政府部门、新闻机构提前取得联系,通过针对如何创新群众文艺活动进行讨论,同时诚邀文化、教育、体育等部门共同参与,通过构建健全的群众文化工作体系去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从而提高群众文化活动。

此外,要充分利用好如今的文化宣传多媒体平台,各方位地进行文化馆正面积极形象的宣传,加深并且固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让群众在精神层面对文化馆形成黏性,从而才能够更有效地建立符合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服务内容体系,因为,当文化馆和群众之间产生对话,群众能够畅所欲言时,文化馆的工作也会随之丰富多元化。比如可以建立官网,使用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形式进行文化艺术传播。

同时,文化时代性的特色就是要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文化馆可以在省市或者地区的文化馆数据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同时,文化馆自身也成为一个资源共享的数据库,这里面有经验分享,活动实践纪实,还有创意和革新思路。良好有效地运用文化馆数据库,才能成为区域文化活动开展的风向标。要注意的是,文化馆服务的对象是群众,这就需要文化接地气,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多元化,多层次,才能更好地成为群众身边的伙伴知音。

(三)注重传承创新,促进群众参与

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创新是为了文化更好地传扬下去。在文化馆的群众文化服务中,当群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时,文化馆的工作就需要在三方面进行革新。

首先,重视文化传承与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创新活动开展和文化内容上,推陈出新的同时,也要迎合大众文化的需求,让百姓喜欢看,乐于参与其中,唯有此,才能保证文化馆工作的持久性和可传递性。比如文化馆可对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予以调整,常见的为新媒体平台,通过歌唱比赛、舞蹈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的组织开展去确保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基本成效。

其次,文化馆对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予以创新之外,还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发展状态,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简而言之,就是要把文化馆的工作延展到群众文化的各个方面,不单单局限于文化馆组织的文化形态中,有效地实现基层群众文化的全面覆盖,为我国的精神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比如在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中需要将“触手”伸到校园、街头、农业、科技等文化领域,通过多空间的覆盖去为社会大众文化艺术修养的提升提供支持。由此,以拓展群众文化服务的空间,反向促进文化建设与生活生产各个层面的发展,从而实现提升群众文化服务效能的目标。

(四)提高职业素养,强化服务意识

文化馆群众文化服务主导者自然是工作人员。基于当前文化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专业化素养较低的现状。唯有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和专业化技能能力,才能有效提升文化馆服务的效能。文化馆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提升,笔者建议可以首先从思想意识上树立专业化工作的思维。

第一,对文化馆工作人员进行思政教学。思想决定行动,从思政教育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积极性,强化其服务意识,从而在工作中更加负责与认真。

第二,对文化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技能培训。文化馆工作人员需要具有与工作相关的一技之长,比如音乐、舞蹈、书法等方面的培训,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至少有一技之长,能力强者还应拥有多项专长。

第三,具有专项培训工作能力的实践活动。比如活动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确保文化馆工作队伍的拥有较高素质与能力,并且责任心强且作风正派,为提升群众文化服务效能提供人才保障。

第四,构建人才引进机制和平台。文化馆工作人员的筛选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人才识别能力,这就需要定期对文化馆管理者进行人才培训计划,确保人才引进的有效。具有伯乐识千里马的能力后,还需要掌握一套可续完善的激励政策,在工作培训中激发其在文化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够培养出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文化馆人才。同时要构建人才展示和激励的环境,协同各方面人才共同实践文化服务组织的职能,为不同类型人才能力的展示创建崭新的空间和平台,保证人才成为文化馆发展的主力军和带头人。可见,拥有一支专业的人才管理队伍,才能够保证文化馆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实现文化馆在新时期的全面发展。

第五,完善和优化绩效考核制度。工作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实现收入。工作人员的工作收入是激励政策开展的必然途径。怎样有效地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笔者认为首先就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以优秀员工树立员工工作中的榜样力量,从而提高文化馆服务的正能量氛围。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奖惩制度和评价机制来实现绩效考核的民主性。

比如,可以构建文化馆服务评价平台或者微博超话,收集群众之声,不断优化文化馆工作。也可以结合工作服务意识及管理能力设置晋升制度,严格评选文化馆中的管理人员,以此提升文化馆中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文化馆的服务。

四、结语

在新时代文化大背景下,文化馆是新时代文化的弄潮儿,又是传统文化的秉承者。本文对当前文化馆工作的开展效能进行了探讨,旨在能够为文化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笔者始终认为,文化馆是与文化的传播密不可分的,能够在群众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依靠的不仅仅是文化馆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之一,更是一种取之于民、服务于民的精神指引。任何文化形态都是来源于生活的,而生活的主角——群众是文化创造的初始形态。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很多群众对于文化馆的文化服务工作还很陌生,认为文化馆的存在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想法其实从侧面反映了文化馆工作的不到位,并没有在群众文化生活中起到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笔者由此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和措施,需要明白的是,事物具有千差万别的特点,任何事情都需要掌握度,才能保证事物沿着平稳的轨道前进,在文化馆文化服务过程中是同样如此,过犹不及时,就需要反思方式方法了,这也是笔者始终坚持的行事原则。所以,文化馆的群众文化服务工作要经常来到群众中间,了解民情,体察民声,从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引导和组织文化活动,唯有此,才能有效地提高文化馆服务群众文化的效能,也才能够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扬。

猜你喜欢

文化馆群众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千年的回眸
多让群众咧嘴笑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2)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