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特色香蕉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比较

2022-05-18只佳增杜浩周劲松张建春赵丽娟陈伟强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农艺排序性状

只佳增 杜浩 周劲松 张建春 赵丽娟 陈伟强

(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云南河口 661300)

香蕉(Musa spp.)为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大型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的东南部,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经济和粮食作物,广泛分布于全球的热带、亚热带地区[1],与苹果(Malus pumila)、葡萄(Vitis vinifera)和柑橘(Citrus)被列为世界四大水果。香蕉种质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根据植株的经济性状和形态特征,主要栽培的品种分为贡蕉(MusaAA Pisang)、粉蕉(MusaABB Pisang)、大蕉(MusaABB)、龙牙蕉(MusaAAB ‘Silk’)和香牙蕉(MusaAAA‘Cavendish’)5大类[2];目前我国栽培的品种以香牙蕉最多。云南省是我国的香蕉原产地之一,也是全国的香蕉主产地之一,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的红河流域、怒江流域、澜沧江流域热区,属典型的山地地貌、生态环境优良的种植区,具备世界上生产山地香蕉的典型环境[3-4],以生产山地香蕉为主。陈伟强等[5-6]长期致力于高产抗病香蕉新品种的选育,已选育出红研一号、红研二号、红研三号、云粉一号等适宜云南高原特色山地特征的优质新品种,近期又通过诱变育种选育出红研五号和滇蕉一号2个新品种,均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业新品种授权,对云南特色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最新选育的红研五号和滇蕉一号2个新品种为研究对象,将其农艺性状和产量与其它主栽品种进行比较,为该新品种的评价和推广以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红研五号(H5)、滇蕉一号(D1),对照品种为巴西蕉(BX)、红研二号(H2)、红研三号(H3),所有品种的无病幼苗均由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简称红河热科所)组培生产。

1.1.2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云南河口县红河热科所试验田内,该地平均温度 22.0℃,平均降水1 587.3 mm,日照1 605 h。供试土壤理化性质为pH 4.832,有机质11.09 g/kg,全氮0.71 g/kg,速效磷28.60 mg/kg,速效钾256.0 mg/kg。该地轮作玉米2年,适合本试验实施。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选取 2块试验田分别对红研五号、滇蕉一号2个品种进行农艺性状测试试验,每块试验田面积约为0.33 hm2(约 5亩),均栽培上述5个品种的幼苗,每个品种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栽培30株;四周分别栽2行巴西蕉作保护行,株行距为 2.0 m×2.4 m,每亩(1亩≈667 m2)定植约140株,采用相同的水肥灌溉和管理措施。

1.2.2 水肥管理整地时施生石灰对试验田进行杀菌消毒;香蕉于2018年4月移栽,在定植之前施 6 kg/株有机肥作为底肥,幼苗期施复合肥600 g/株、尿素180 g/株、硫酸钾660 g/株,花芽分化期施复合肥400 g/株、尿素120 g/株、硫酸钾440 g/株,在果实期施有机肥6 kg/株;定期松土培土,控制病虫害。

1.2.3 农艺性状测定植物学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2760—2015[7]介绍的方法进行。测定15个主要农艺性状,见表1。

表1 测量项目、方法及单位

1.2.4 数据处理采用Excel 2010对各性状原数据进行汇总处理,用SPSS 19进行相关分析、差异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植物学农艺性状

由表2可知,采收一造蕉时,地上吸芽数量6~13个,吸芽数量排序为滇蕉一号>红研二号>巴西蕉>红研三号>红研五号;保留的叶片数在8~11片,其中叶片数最多的为红研五号,叶片数最少的为巴西蕉,其它几个品种的叶片数差异不大;叶长较长的为红研五号,最短的为红研三号;叶宽较宽的为红研二号,最窄的为红研三号;叶片长宽比最大的为红研五号,最小的为红研三号,其余品种差异不显著;假茎高度排序为红研五号>红研二号>红研三号>滇蕉一号>巴西蕉,其中红研五号假茎显著高于除红研二号外的其它品种;假茎基粗度排序为红研二号>红研五号>红研三号>巴西蕉>滇蕉一号;果穗最长的为红研二号,最短的为巴西蕉;供试品种果穗宽、果指总数差异不显著;红研二号果指长最长,巴西蕉最短,其余差异不显著;红研二号、滇蕉一号果指粗较大,红研三号、巴西蕉较小;单株产量排序为红研二号>红研五号>滇蕉一号>红研三号>巴西蕉。

表2 一造蕉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由表3可知,采收二造蕉时,地上吸芽数9~14个不等,吸芽数排序为红研二号>巴西蕉>滇蕉一号>红研三号>红研五号;保留的叶片数在 10~12片,供试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叶长较长的为滇蕉一号和红研五号,最短的为红研三号;叶宽最窄的为红研三号;叶片长宽比最大的为滇蕉一号,巴西蕉的叶片长宽比较小;假茎高度排序为红研五号>滇蕉一号>巴西蕉>红研二号>红研三号,其中红研五号假茎高度与滇蕉一、巴西蕉差异不显著,与红研三号、红研二号差异显著;假茎基粗为滇蕉一号最大,巴西蕉最小;果穗长最长的为红研二号,最短的为红研三号;红研三号果指总数最少,与其余品种的差异显著;果指长最长的为滇蕉一号,最短的红研三号与其余品种差异显著;各品种果指粗差异不显著;单株产量排序为红研二号>红研五号>滇蕉一号>巴西蕉>红研三号。

表3 二造蕉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由表4可知,采收三造蕉时,地上吸芽数量9~15个,吸芽数最多的为红研二号,最少的为红研五号;各品种保留的叶片数无显著差异;叶长无显著差异;叶宽最宽的为滇蕉一号,最窄的为红研二号,其余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叶片长宽比最大的为红研二号,其余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假茎高度排序为红研二号>红研五号>滇蕉一号>巴西蕉>红研三号;假茎基部粗为红研二号>巴西蕉>滇蕉一号>红研三号>红研五号;果穗最长的为红研二号;果穗宽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果指总数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果指最粗的为红研二号,最小的为巴西蕉;单株产量排序为红研二号>滇蕉一号>红研五号>红研三号>巴西蕉。

表4 三造蕉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2.2 香蕉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检验

对云南特色香蕉的产量与 15个定量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表5)检验分析可知,产量与假茎高(相关系数 0.87)、假茎基粗(0.82)、果穗长(0.82)、果指总数(0.93)、果指长(0.90)、果指粗(0.91)6个农艺性状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可见这6个农艺性状是决定香蕉产量的主要因素。

表5 香蕉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检验

2.3 不同香蕉品种产量比较

在 2个试验地采集红研五号、滇蕉一号的全部植株的产量,每个试验地分别指定采集45株对照品种组合作为对照数据。其中理论亩产值=140株/亩×收获率×平均单株产量。大田收集的数据(表6~8,图1)显示,5个品种一造蕉的收获率均在90%以上;平均株产排序为红研二号>红研五号>滇蕉一号>红研三号>巴西蕉;亩产值最高的为红研二号,2.63 t,巴西蕉最低,为2.19 t,其余品种均高于2.3 t。二造蕉的收获率以红研三号最高,为 87.7%,红研二号最低,为 70%;平均株产排序为红研二号>红研五号>滇蕉一号>巴西蕉>红研三号;亩产值排序为红研五号>滇蕉一号>红研三号>红研二号>巴西蕉。三造蕉的收获率以红研五号最高,为 61.1%,其它收获率均低于60%,巴西蕉收获率最低,为 40%;平均株产排序为红研二号>滇蕉一号>红研五号>红研三号>巴西蕉;亩产值排序为红研五号>红研三号>红研二号>滇蕉一号>巴西蕉。

图1 香蕉单株产量及亩产比较

表6 一造蕉产量比较

表7 二造蕉产量比较

表8 三造蕉产量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表明,各个香蕉品种一造蕉、二造蕉、三造蕉的农艺性状有各自的特点,产量与假茎高、假茎基部粗、果穗长、果指总数、果指长、果指粗 6个农艺性状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可见这 6个农艺性状是决定香蕉产量的主要因素,这与丰锋等[8]报道的香蕉茎周、果指长度、果指数量等性状与产量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的结果一致。本次选育的红研五号和滇蕉一号2个品种的单株产量较巴西蕉、红研三号高,较红研二号低,其中红研五号和滇蕉一号株产较巴西蕉一造蕉分别增加12.2%、8.1%,二造蕉分别增加7.9%、5.7%,三造蕉分别增加4.8%、5.5%。各造蕉的单株产量排序为:一造蕉<二造蕉<三造蕉,究其原因,一造蕉为新植蕉,营养生长期植株的营养需求主要依靠土壤肥力供给,相同栽培条件下各品种幼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生长也较不稳定,导致干物质及产量的形成相对较小;而二、三造蕉幼苗期的营养靠母株供给及从土壤中吸收,营养丰富,生长较稳定,在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过程中营养较稳定,所以植株较高大,产量较一造蕉的高[9-10]。香蕉的产量与土壤营养状况、香蕉植株的抗病能力尤其是抗枯萎病、抗虫害、抗倒伏及其它抗逆境能力息息相关[11-15]。在本研究中,红研五号和滇蕉一号的一造蕉亩产分别为 2.54、2.43 t;二造蕉亩产分别为 2.89、2.67 t,均较巴西蕉、红研三号亩产高;三造蕉亩产分别为2.45、1.92 t,较巴西蕉亩产高。亩产量为二造蕉最高,三造蕉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品种的抗病能力不同,尤其抗枯萎病能力的差异导致收获率不同[16];本研究相关人员还做了新品种的抗枯萎病能力试验,结果显示:其中红研五号的抗病能力较强,所以三造蕉的收获率还保持较高的水平,亩产最高;其次是红研三号;巴西蕉和红研二号的抗病能力最弱。三造蕉之后收获率严重下降,亩产减少幅度较大。因此,建议在收获第三造香蕉以后更新植株。

猜你喜欢

农艺排序性状
玉米抗茎倒伏能力相关性状与评价研究进展
珠海长肋日月贝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织锦巴非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6个引进油棕品种农艺性状评价
作者简介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分析
基于农业生产中农艺技术的应用研究
恐怖排序
节日排序
你是如何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