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管理会计视角探讨高校内控体系的构建
2022-05-18郑瑄
郑瑄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管理会计已逐步成为会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的,管理会计不仅应用于企业,在高校财务中的发展趋势也逐渐明显。文章首先分析了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然后阐述了管理会计和高校内部控制的关系,接着列举了目前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基于管理会计视角对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管理会计;高校;内部控制
基金项目:资金来源为中央科研业务费,课题名称: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学校预算管理改革的思考,编号:2021B7079。
一、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所谓管理会计,即成本管理会计的简称,它是从传统的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的,与财务会计并列,是着重为企业进行最优决策,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由此可见,管理会计主要是对内服务的,需要针对企业管理部门编制计划、作出决策、控制经济活动的需要,记录和分析经济业务,获得和呈现管理信息,并且直接参与决策控制过程。2014年财政部颁发《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中根据《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就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可见管理会计已然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为社会进步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对国家经济和社会进步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意味着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在日益增加。由于高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形式较为单一,当前的现状在于很多高校财务只重点关注如何争取经费,而并不重视资金的后续使用情况,对于资金的使用往往也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对其效益产出进行分析,从而没有实现效益最大化。由此可见,将管理会计有效应用于高校内部控制业务中,对于高校财务业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二、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都将是财政部推进会计工作时的重要任务,两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找到这些联系并将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和理论有机运用于高校内部控制中以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将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于高校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对于保证高校内部控制工作合理有效地开展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看,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相同点。
(一)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目标一致
从两者的定义来看,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它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人员通过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对财务会计提供的数据资料及其它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和报告,使得管理人员能够根据数据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规划和控制,并作出相应的决策。而内部控制则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和措施的总称,是通过流程实现制衡,为实现有效防控风险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通过两者的定义可以看出,两者的目标都在于实现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提高经济效益。将高校作为主体来分析,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多元资本共同体,高校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货币资本拥有者,即出资人、债权者,人力资本拥有者,即管理者、教师,社会资本拥有者,即行政主管、社会、公众、校友媒体等,还有生态资本拥有者,即环境和资源等。
(二)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本质相同,内容共通
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虽然运用的方法不尽相同,但可以看出两者在本质上都是对内服务的。从内容上来看,管理会计分为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三项基本内容,而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主要包括內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其中,管理会计的规划控制会计与内部控制的控制活动不尽相同,并且责任会计从实质上看是一种实行分权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以各责任中心为主体,权责利相统一。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这两者在内容上也有着很多共同之处。
(三)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互相支持
作为经营管理的两种方法,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是互相支持的。一方面,管理会计通过有效的财务数据计算方式和理念,能够为内部控制提供有效准确的数据支撑,切实有效地降低高校财务风险,避免经济损失,为高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更有效的决策依据,为高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高校内部控制的开展也为管理会计获取有效的数据保驾护航,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使得获取的财务数据更加精准。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互为依托,彼此互助,共同促进高校财务的长远发展。
三、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控的本质在于“制衡”,而目前有些人会将内部牵制仅仅简单地理解为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或者仅为职责分工。其实作为制衡机制,内部控制更多的是包含分离制衡、合作制衡、竞争制衡、审批制衡、集中制衡、监督制衡、问责制衡、技术制衡等方面。
目前来说,我国高校的内控制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控制薄弱
可以说,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核心,始终贯穿于整个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对于预算管理重要性的意识还不够强,预算管理也还存在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方面,预算编制粗。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对于预算编制的重要性意识不够,在对资金的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忽略资金的预算管理,对于资金的支出也缺乏科学的预测,往往只是简单的根据往年经验来编制下一年的预算,缺乏科学的依据,因而很容易造成资金分配较为随意、资金使用率低等情况。另一方面,预算管理刚性不够。很多高校虽然制定了预算计划,但是在实际管理时并未严格按照编制的预算执行,不仅导致实施效率低,还造成预算管理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对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从而产生了一定的财务风险。
(二)评估指标不全面
内控的目标在于防控风险,而风险点的识别主要在于流程节点风险和内容属性风险。在风险的应对方面,主要分为接受、规避、分担和降低等四种策略。对于高校而言,由于近些年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也日益扩大,很多高校的来源渠道不仅仅是财政拨款,还有很多的社会投资等,因此高校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也日益复杂,财务风险增加的几率也随之加大。目前高校针对财务管理虽然也设定了一定的管理标准和风险评估指标,但这些指标都过于简单,并不能满足高校现在对于内控的管理需求。除此之外,由于高校对于内控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利用有效的财务测算公式对财务数据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评估指标的准确性也有待提升,因而很难有效借助财务分析手段来提高内控效率。同时,由于缺乏内控规范的标准,无法形成相应的内控指标,内控指标的形式过于单一,因而也必然会影响高校的内控水平。
(三)内控体系不完善
作为高校内控运行的关键因素,管理会计无疑是高校内控体系的重点。而管理会计的核心部分则是内控体系。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高校发生的经济活动日益多元化,其产生的经济业务也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管理会计的有效运行并不仅仅是依靠某一个单独的部门,而是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合作的结果,信息孤岛对于高校整体的发展无疑有相当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但是内部控制体系依旧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首先,权责分离不彻底,各职能部门分工不够明确,管理层次较为混乱,没有清晰的整体意识。其次绩效体系不健全,各职能部門往往各司其职,没有全局合作意识。最后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不完善,使得内控中的监督和评价工作往往成为走过场,没有产生实际的作用。由此可见,内控体系制度的不健全,将直接导致高校财务管理无法有效运行,进而严重影响到高校内部控制的水平。
四、基于管理会计视角完善高校内控
(一)优化财务预算管理
基于预算管理在整个财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优化财务预算管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进行日常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应以当年的教学工作的情况为基础,实现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进而实现有效地应用资金、增加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还要能够有效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情况、市场需求等方面,使得高校财务的预算更加合理、合规,进而提升高校预算的科学性。这就要求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财务部门应从成本着手,以部门和教师为主体,对资金进行合理配置,进而实现提升高校基本效益水平的目的。由此可以引入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所谓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这种编制方法不受之前预算安排情况的影响,其重点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逐项审议预算年度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结合财力情况,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的编制。使用这种预算编制方法,其优点在于可以帮助高校不受往年资金受用情况的影响,剔除在很多科研项目中列支的不必要的开支,结合实际情况来合理规划下一年的预算。结合以往高校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可见,引入这种现代的预算编制方法对于提升高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是十分有效的。另一方面,在开展财务预算工作时,高校还应时刻以财务的预算编制方案为依据,以各项成本为对象,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把控。但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财务的预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在实际应用时也需要预留出一定的弹性空间,以防止突发状况的发生。在这里可以引入管理会计中本-量-利分析(CVP分析)法。这一方法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文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将此方法具体应用于高校时,这里的本即指办学成本,量即业务量,利是结余。通过本量利分析,可以有效帮助高校对上一年度学校的收支情况进行总体分析,并为今后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基础的数据信息,为资金的使用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进而为高校做出长远的发展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二)强化人员管理意识、深化风险管理意识
通过对比传统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管理方式与管理会计的工作方式可以看出,管理会计在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对工作人员都有着更高的要求。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社会的快速进步,高校对于财务工作人员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财务业务层面,而是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在综合素质等方面对财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学会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来加强风险意识、开展财务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正是在此背景下,财务工作人员都需要在意识上实现从被管理人员到管理人员的转变,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大大提升工作的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来实现优化资源分配,进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资源。除此之外,在资金使用风险方面,高校在提升投资决策能力时,也可以运用到管理会计中的财务指标体系。例如可以引入净现值法和投资回收期法等。所谓净现值法是把项目在整个寿命期内的净现金流量按预定的目标收益率全部换算成等值的现值之和。净现值之和也等于所有的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所有现金流出的现值的代数和。而投资回收期法又称为投资返本年限法。是计算项目投产后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的收益额和计提的折旧额、无形资产摊销额用来收回项目总投资所需的时间,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相比来分析项目投资财务效益的一种静态分析法。高校财务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当涉及到对学生平均成本、人均效益等指标进行分析时,就可以运用以上两种方法作为投资项目和经营业绩的依据,提升数据的有效性,进而达到提高效率、降低风险的目的。除了以上两种方式,高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在对高校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对风险出现的概率进行分析,对风险出现后的应对方案作出预警。通过这种方式对高校预算、收支等高风险范畴不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设立风险预警机制,并在发生风险后也能够科学规划、妥善应对。
(三)提升内部控制意识
加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升高校财务内控的管理意识、完善高校财务内控的体系,对于确保财务管理的顺利实施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要提升高校工作人员对于内控的重视程度。高校工作人员需认识到内控并不是仅靠某一个部门来完成,而是需要多部门、多环节共同配合来得以实现的。除此之外,高校管理层还应对内部控制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为高校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还可以设置一定的激励措施,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得工作人员将内部控制带入到日常工作中,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从管理手段方面来看,为使得高校可以有效整合内外部指标及长短期目标,高校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时可以充分运用管理会计中的平衡计分卡(BSC)理念。平衡计分卡是常见的绩效考核方式之一,它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绩效管理体系。将这里所指的四个维度落实到高校财务管理中,财务包含的是高校预算执行情况、财务分配利用率及审计成本管理能力;客户则包含了学生、家长满意度以及毕业生就业率等指标;内部运营关注的是高校系统标准化程度、重点学科的建设以及大型科研项目的进展实施情况等方面;而学习与成长则可以理解为教师职称所占比例以及教职工的学习成长等指标。这一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高校确定战略目标,建立综合权衡指标和战略实施体系,进而实现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目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高校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来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有机结合并一同嵌入信息系统中,使得管理会计与高校内部控制有机结合,通过管理会计视角将其有效根植于高校内部控制过程中,从而确保各个重要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以实现减少或者尽可能消除人为操纵因素,达到提高办事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促进信息公开和廉政建设,增强经济活动处理过程与结果的透明与公正,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从而有利于高校真正实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明.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高校财务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9(14),92.
[2]胡晓燕.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管理会计实施路径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04).
[3]范茗宣,曹洪华,汤宴国等.基于管理會计的高校内控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