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我国博物馆发展

2022-05-18孙淑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5期
关键词:创意发展

孙淑芳

摘 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我国博物馆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博物馆建设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越来越多的文博创意产品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文博创意工艺被发掘传播,越来越多的文博创意思维被提出应用。随着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文博事业也伴随着博物馆与文旅融合的发展而愈发需要重视。文章正是以新时期博物馆发展中的相关问题为核心,通过分析目前阶段我国博物馆发展状况,进而全面研究我国博物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博物馆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并提出发展我国博物馆的相关对策建议,希望以此为基础推动更多的研究人员致力于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走向新的征程。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创意;发展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5.031

0 引言

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国也越来越注重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构建文化产业大国,使文化产业成为助推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基于此,近年来国家持续大力发展文物博物馆,希望通过资本引导、资金支持、人员培训、赋能产业等方式方法,不断促进文物博物馆发展,构建新形势下的文物博物馆格局。

1 我国博物馆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10年之后,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呈现出螺旋上升的快速发展态势,博物馆的数量持续增加。根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共有已建成和在建博物馆5642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知,2015年,我国共有博物馆3866家,2016年该数据增长至4023家,2018年继续增长至4934家,即便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博物馆参观人数相对缩减,但是我国对于博物馆的建设热情仍然没有丝毫减弱,当年博物馆数量总数增加至5432家,从2015年到2020年五年间,我国博物馆建馆数量保持着年均3.27%的增长速度。

另一方面,在博物馆参观人数也保持了持续性的增长。从国家文物局最新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2015年博物馆参观人数为7.8亿人次,2016年博物馆参观人数增长至8.5亿人次,随后这一趋势得到延续,2018年参观博物馆的人员达到10.2亿人次,2019年更是达到11.48亿人次,虽然2020年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是当年仍有5亿人次参观了博物馆。从增长率对比来看,2015年到2020年间,我国博物馆参观人数呈现持续向好增长态势,年均博物馆参观人数复合增长率达到4.98%。总体来看,我国博物馆参观人数延续着不断增长的态势。

从博物馆的结构分布状况来看,目前我国文博事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特色。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了主题形式丰富多样、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全类型、全方位、立体化的博物馆结构。从博物馆的类型上来看,目前我国博物馆中历史类博物馆占博物馆总数量的比例为87%,地理类博物馆占博物馆总数量的3.6%,自然科技博物馆占博物馆总数量的7.83%,余下的为其他类型的博物馆。从博物馆的类型结构来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历史类博物馆为主导,其他各类博物馆为辅助的综合性、立体化博物馆发展体系,构建了多样性的博物馆生态及博物馆门类生态,为全国人民提供了多样化的新时代文博精神盛宴。

2 新时代我国博物馆发展中的问题

虽然从以上数据来看,近些年我国在博物馆的数量、参观人数、层次结构分布、种类等各项要素中都有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目前我国博物馆发展还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与国际先进的文博国家相比,我国存在着博物馆发展的结构化失衡,博物馆馆藏展品不丰富,博物馆内部精神文化层次和历史传承挖掘不深刻、创新性不足等各类问题。

2.1 博物馆发展结构性失衡

现阶段,我国博物馆呈现出结构性失衡的发展状态。

一是在博物馆基础设施分布上,我国的博物馆基础设施分布呈现不平衡的结构性状态。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博物馆的基础设施保有量上具有巨大的差异。虽然我国博物馆总数达5000多家,但是通过结构性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博物馆在地理空间分布上,东部地区占全部博物馆总数量的54%,而中部地区占博物馆总数量的32%,余下的为西部地区所占的博物馆数量。从这一地理空间分布状态可以看出,我国博物馆数量的地区性差异十分明显,这给我国博物馆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许多博物馆较少的地区恰恰是文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二是我国的博物馆发展结构呈现二元化发展特征。城市发达地区博物馆数量占全部文物博物馆总数的62%,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和乡村博物馆占比为38%。可见,除了地区性差异,还有二元结构性差异,这也是导致博物馆基础设施发展结构性失衡的重要原因。

三是全国人均博物馆密度结构性失衡。我国二线及以下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82%,一线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为18%,但是二者所占用的博物馆资源结构呈现完全相反的状态,这就导致全国人均博物馆密度呈现结构性失衡。大城市人均博物馆密度很高,而其他中小城市人均博物馆密度较低,形成了人均博物馆密度的结构性失衡。

以上这三种失衡,共同造成了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呈现结构性不平衡状态,阻碍了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步伐。

2.2 博物馆发展中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历史的反映,一个故事的沉淀,各博物馆需要深入挖掘文物内涵,将这些历史故事送到校园,走进社区,让更多的学生和群众增进对博物馆的了解,在扩大博物馆影响力的同时,充实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博物馆需要深入挖掘馆藏文物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丰富馆藏文物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吸引力,从历史中探寻鲜活的文艺特征,通过涵养历史文化和历史风貌,使博物馆文创产业既传承历史,又融合当今时代主旋律。有些地区出于经济利益的目的,受市场中不良倾向的推动,已经逐渐出现了一些背弃展示文化内涵初衷或轻视历史文化挖掘的现象,更加注重以夸张的形象、浓艳的设计、猎奇式的表演来吸引观众,为达到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而抛弃了文化坚守和文化传承。这种博物馆发展的乱象,从根本上背离传播历史文化的初衷,不能够完全反映时代的风貌,不能够完全进入社会主流价值观,是目前阶段文物博物馆发展的阻碍。

2.3 博物馆发展观念与技术应用创新不足

博物馆发展观念与技术应用创新不足是当前阶段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拦路虎之一。博物馆的发展需要有坚实的基础设施为其提供各类工作保障。目前阶段,我国博物馆在发展观念和技术应用的创新上有明显的不足。

一是我国博物馆开发过程中观念创新不足。目前阶段除了一部分大城市的博物馆发展观念较为先进之外,大量处于中小城市的博物馆,由于受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人文创新状态等的综合性影响,在博物馆展品展示、布局结构、文化创意产品推广、发展战略、文化创意产业多途径多模式开发利用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观念更新慢、观念老旧、组织创新能力不强、管理制度落后、管理理念匮乏等观念性创新不足问题。

二是博物馆在创新发展过程中使用的创新应用技术不足。当今世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科技、大数据、云计算、VR、AR等技术方兴未艾,博物馆可以利用这些新型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大展拳脚。然而目前阶段我国大量的博物馆在发展中受思维观念和自身物质条件限制,仍然不敢尝试、不想尝试、不愿尝试新的技术对文物博物馆进行改造。例如,许多博物馆没有推行声光电新型展示技术,没有广泛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进行线上展示。一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虽然在某些博物馆被应用起来了,但大多数博物馆仍然无法应用这些新型技术来推动文物博物馆的发展。

总体而言,博物馆观念与技术等方面综合性的创新不足,限制了我国博物馆的全面进步。

2.4 文物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差

目前阶段,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滞后,这也是影响我国博物馆向前发展的重要阻力。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迟,近几年才开始发力,相比于国外发达的博物馆文化创意市场,我们的创意产业发展还较为落后。据国家文物局统计,2020年我国博物馆文物创意产业总规模为87亿元,而美国等发达国家文博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高达400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

一是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为散乱,政策扶持缺乏顶层设计,没有纲领性的政策指导方针来推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统一规划和统一发展。

二是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方面,各地区没有品牌意识,没有IP特色挖掘意识,无法形成博物馆文化产品品牌化发展道路。

3 新时代我国博物馆发展完善对策

3.1 发展多层次均衡化博物馆

针对目前阶段我国的博物馆发展结构性失衡这个问题,应该从以下方面尽快扭转这种态势。

一是要实施国家博物馆发展专项计划,从顶层设计出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博物馆基础设施发展建设上的资金支持力度。通过一定的政策性调节,来增强广大中西部地区博物馆基础设施的发展成熟度。

二是要特别注重城乡二元结构性博物馆发展失衡,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着力通过资金倾斜、政策倾斜和市场倾斜,努力在广大中小城市、乡村地区弥补博物馆发展数量过少这一缺陷,提高这些地区博物馆数量。

三是通过市场化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提供全方位的博物馆建设发展市场化配套方案,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博物馆发展,在税收、财政补贴和其他服务性收费项目开发等政策措施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逐步引导社会资本投到我国博物馆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中。

3.2 全面挖掘博物馆文化内涵

充分挖掘文物博物馆的文化内涵。一是可以多途径、全方位地采取特色主题展览活动等专门性活动来对博物馆中特定展品进行专门性的深度挖掘。二是要主动在博物馆展品展示过程中加强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活动的策划。建立立体化、技术多方向化的文物博物馆展品展示。通过实物展示、声光电动画展示、虚拟现实展示以及游客现场模拟、实景体验等,来实现博物馆展示的沉浸式表达。三是以全面清晰的介绍来加强文物博物馆展品展示的内涵,用生动的文字、深刻的情感,配合各类时代性语言,形成组合性描述,全力推进文物展品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

3.3 创新博物馆观念与技术应用

一是要实施广泛的观念创新,广泛地通过线上、线下学习,延请各地专家学者及开展创新性博物馆文化活动效果较好的机构,来进行培训、讲座等活动,逐步扭转文物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

二是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广泛地应用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及信息化技术,使之与博物馆展品深度融合,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型文物展示技术进行文物展示创新,扩大创意产业的延展性和丰富度。

3.4 多方向发展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

一是要深刻转变思想观念,抛弃过去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是公共事业的想法,應该将市场化机制和激励奖惩机制引入文物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来,推进创意产业的落地生根,推进创意产业经营理念的更新换代,以市场化为基本原则,以市场需求为文创事业表达的关键所在来推进文创产业发展。

二是要广泛听取新一代年轻人在线上线下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有效地开发出满足市场特别是青年群体的文创产品。

参考文献

[1]任虹.文博事业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4):142-143.

[2]张云.试论文博事业发展方向[J].科技与企业,2016(8):171-172.

[3]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J].东南文化,2010(6):9-16.

[4]范周.数字经济变革中的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50-56.

[5]文一方.浅谈新世纪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C]//北京博物馆学会.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6]魏峻,毛颖.中国博物馆大型原创性特展工作的创新理念与探索实践—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例专访魏峻馆长[J].东南文化,2017(6):6-14,127-128.

[7]刘尚清.关于博物馆“互联网+”跨界融合的几点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8(1):122-126.

[8]涂其鹏.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点滴认识[J].大众文艺,2015(4):52.

猜你喜欢

创意发展
区域发展篇
试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意作画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平面设计的创意与审美研究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