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研究
2022-05-18汪钦
汪钦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其工作职能职责和年度任务编制的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对单位一定时期财政资金收支规模、结构、来源和用途所作的预计。行政事业的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预算业务控制”有专门的规定,是六大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关键内容之一。为此,本文会先阐述预算管理加强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预算管理的措施,以期望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分析;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职责,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合理进行财政收支活动,首先就是要做好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积极建立并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后,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效率,有利于确保财政资金规范管理和使用效率。
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落实服务社会的职能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基础机关单位,需要承担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且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加强机构人员的精简,在落实资源节约的理念后,提高工作效能。为此,便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并且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后将其贯穿在整个经济活动中,使单位内有限的资源可以全部用于服务人民上,从而落实好服务型政府的本职工作。
(二)提高单位内部的控制水平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而言,预算其实是部门综合财务收支的计划,是单位中较为重要工作之一。单位利用编制预算,可以对单位收入费用预期进行确立,能够将规划目标进行细化后能够划分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工作目标,领导层面便可以利用详细的数据信息促进单位健康发展。另外,通过预算可以加强单位内部的沟通,有效地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且在预算中设计绩效目标后,可以加强预算管理方面的工作,通过在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执行和预算评价等方面落实好绩效考核后,能够倒逼单位加强内部管理,从而有效提高内部的控制水平,满足单位的发展需要。
(三)加强单位资源配置的优化
在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后,可以有效提高单位集中财力的统筹力度,能够对事业收入、非税收入、上级转移支付和结转结余等各类资金进行有效地统筹安排,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对存量的资金资产进行盘活,从根本上对单位内的财政资金和资源进行配置优化,在新经济时代中促进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通过对专项资金和项目库进行有效地规范后,可以集中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力保障普惠性和兜底性的民生支出,做到对政府资金的合理利用,同时在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后,还可以经得起民众对单位资金支出的监督,在资源配置优化下满足单位的发展需要。
(四)健全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
从本质上来讲,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可以算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和未来的发展进行有效地规划。同时事业单位做好预算管理方面的工作也是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工作内容,能通过预算管理的加强保证相关会计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从而更好的落实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和义务,保证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通过预算管理工作的加强,还可以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发挥出一定的激励作用和鼓励员工进行自我约束的作用,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缺乏重视且组织机构设置简单
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预算管理缺乏重视,导致单位和一些部门对部门预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不少单位仍然是少数几个领导说了算,从而针对财务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就容易忽略,缺乏“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没有预算,不得支出”和“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预算责任意识,预算约束观念淡薄,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受到行政事业单位岗位有限的约束,预算管理无专门工作机构并无专人负责,很多编制人员多是业务人员,所以容易出现预算相关制度不健全和不全面的问题,会导致编制预算专业性不够,进而在预算机构形同虚设的情况下,会使预算流程过于形式化,且单位在进行实际业务收支活动时,也不全按照编制的预算执行。
(二)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時准备不充分,编制不科学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预算管理的首要工作是进行预算编制。预算编制需要单位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积极参加,编制部门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充分的调查、总结、讨论,使预算编制有着较强的完整性、严谨性和准确性。不过,当前很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仍是财务部门主要负责,业务部门业务繁忙,不能积极参与预算编制,只求能交差就好。由于编制时间不足2个月,时间紧,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还停留在以上年数据为基数,只针对财政刚性要求进行调整的老方法,仍然参照上年数据编制,在新的预算年度不进行调研论证,不以预算年度的单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为基础来安排预算,只靠以往的工作经验和理解进行预算编制,就容易造成预算结果跟实际工作要求相差甚远的现象,同时也会出现预算编制质量差而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调工作、调指标和追加预算等现象。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工作不到位
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而言,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实施环节,与预算编制紧密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执行管理不合规,没有针对年度预算目标根据工作的安排进行细化和分解,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当预算执行缺乏控制和约束时,便存在不按编制内容和范围列支费用、超预算列支费用和随意改变资金用途的现象。会计核算不规范、混乱,科目分类不精细,也导致预算执行效率降低。比如:其一、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部分非税收入,并未将其列入预算外收入进行入账或缴库核算,而是直接作为单位费用开支,这会直接影响事业单位收支的准确性。其二,部分行政单位存在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和项目经费的现象。其三、专项资金执行不及时,未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要求及时进账、划拨或支付。
(四)缺乏有效的预算监督且控制体系不健全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未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监督管理机构,没有建立可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完整、有效的控制体系。还有些单位即使设置了监督部门,但是这些监督部门在实际的监督过程中大多工作都流于形式,在检查的频率和力度上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实际要求。另外,很多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管理上,表现出事前、事中监督少,大部分的工作放在了事后监督上,制约了监督机构价值的发挥;日常的监督管理行为较少,针对专项资金检查进行的次数较多;全方位监督的较少,多表现为针对具体某一环节的检查工作,做不到系统性、动态性和连续性的监督管理,无法提高监管的效果。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并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预算管理加强的重要性,继续加强《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的学习和贯彻力度。单位领导带头,从思想上改变观念,自下而上的促进管理的有效推进,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人,组织定期的培训和考核,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必须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系统,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相关制度,明确与预算管理息息相关的部门人员各自的职责所在。精打细算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每个环节都要详细规划,做好前期准备、决议、实行、监督等环节的工作,提高财政预算的准确度,确保财政资金支出的安全、合理。
(二)提升预算人员素质,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预算编制人员是单位预算工作中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提高预算编制质量的关键人员。预算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应当全面掌握预算管理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预算编制方法和预算软件的操作,在业务能力上适应编制工作的需要。应当在预算编制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全面梳理各预算业务环节,积极建立跟预算编制、执行和资产、基建、人事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确保能够及时获取用于预算编制相关的信息。预算编制要本着实事求是、从严从紧的原则,要细化到项目及具体事项。在进行预算的编制时,需要在预算科目编制时细化到类、款、项、目等方面,这样便于使预算编制层层分解到单位各部门和各事项中,保证预算的合理性跟准确性。在编制收入预算时,应根据上一预算年度收入完成情况、预算执行年度收入预计完成情况和下一预算年度收入增减变动因素,对各项收入来源、征收部门和征收标准进行合理预测。另外单位的支出预算要充分体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除满足本单位落实基本职能所需要的经费外,其他的弹性支出和专项支出需要严格论证必要性,坚持预算的严肃性。人员经费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各项内容逐项核定,在经费没有政策支持时,不能列入预算。需要注意的是,公用经费的预算编制必须始终遵循“过紧日子”的原则,坚持节约、从俭的原则。专项支出预算的编制需要结合单位内预算年度主要职责任务、工作目标和事业发展需要,做好项目的评估和可行性论证,对切实可行的项目要坚持精打细算的原则,根据轻重缓急,急事优先原则按序安排支出事项。
(三)严格支出预算管理,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查
财政部门批复下发预算后,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严格按照预算计划开展各项工作,合理对各项收支进行安排,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要把年度预算目标细化成每个季度和每个月的用款安排,且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要求各项经济活动开支以预算为导向,严格落实先有预算再有支出的原则。按照预算执行授权审批权限、程序审批每笔支出,不随意改变预算资金用途,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严肃性。对各项目的支出,要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进度跟列支范围进行费用支出,不可以虚列跟项目无关的费用支出。对于部门运作中容易失控的支出项目,例如会议支出、招待费等,要严格标准,未经审批,不得超出预算。如遇必须进行的预算调整,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规范编制预算调整方案,详细说明预算调整的理由、项目和数额,按照程序进行预算调整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当对各项预算支出进行有效的监督。具体而言,需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和其他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并且不断明确预算监督的范围、内容、职责,使监督工作有据可依。应当各部门相互配合,加大预算执行监督力度,做到全方位、多角度监督各环节资金的使用情况。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定期分项目分类别进行统计,通过预算执行部门编制的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可以掌握预算执行的实时情况,进而可以查找预算执行中发生数跟预算编制数之间的差异,通过分析其中差异形成的原因,可以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必须做到对每一笔相关款项都能进行实时监督,并及时反馈该笔资金的运用情况,这样可以加强预算执行的透明性和合理性,促进单位的健康发展。
(四)建立并完善绩效评价制度,不断强化预算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并健全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制度,通过建立预算安排与绩效目标、资金使用效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预算资金在下达后,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指标进行层层有效的分解,在建立单位内部全面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时,需要成立预算绩效评价领导小组,从而可以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动态监督,同时也要分阶段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注意一下几点:第一、各阶段的绩效监控要与工作实施进展相结合,通过将监控结果与绩效目标的对比,可以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或效果进行客观和公正的评价,能及时发现目标中的问题并根据预算所编制的支出总量和结构进行对应的调整工作。第二、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结合绩效评价工作实际,针对不同项目、内容构建不同的绩效评价指标,建立统一和规范的绩效评价标准,让区域内和部门之间的绩效评价标准具有可比性,从而不断增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实用性。第三、按照“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做到“任务具体到人,执行环节把关,事前事后监督”,真正提高绩效评价的工作效果。第四、还要积极建立合理的行政问责制度,通过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评价的责任追究制度,可以使责任量化和奖罚分明,同时使预算执行各部门严格遵守预算制度,扎实推进预算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四、结语
总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强度,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改革的重点。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可以落实服务社会的职能要求并提高单位内部的控制水平,同时也能加强单位资源配置的优化并健全內部的会计控制制度,不断满足单位的发展需要。结合当前单位中进行预算管理出现的问题,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提高自身认识,加强学习,不断完善本单位全面预算体系,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合理、高效,使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娟.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分析[J].财会学习,2021(33):61-63.
[2]李双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1(29):67-68.
[3]葛晓燕.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J].财经界,2021(26):21-22.
[4]张祖艳.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21(2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