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路径

2022-05-18钟荣树

公关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法治素养法治建设新时代

钟荣树

摘要:大学生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其法治素养的培育对全面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各大高校在法治育人的工作中必须始终肩负着时代使命,推动法治素养的巩固创新,培养知法、守法和用法的大学生,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 法治建设 大学生 法治素养

“法治通常的理解就是法律之治,即通过法律治理国家;同时,法治又是指通过法律使权力和权利得到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 1 ]公民法治素养的提升是对新时代法治创新发展历史规律的深刻总结,有力推动了新时代公民法治思想的与时俱进,也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

一、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1.国家层面: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必要环节

公民尤其是青年能否在学习生活中拥有正确的法治理念,从而形成自身坚定的法治信仰,对促进法治中国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国家法治进程中最重要的验金石。“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 2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群体。所以,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关乎着未来国家公民法治素养培育的发展状况,“他们的法治自觉程度以其特有的作用影响着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3 ],并且对于推进国家法治建设也具有长远性的影响。要深入贯彻落实正确的法治教育思想,在全社会弘扬法治建设的精神理念,加强大学生厉行法治的主动性。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切实承担起法治育人的历史使命,加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引领大学生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传承者和实践者,使得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2.社会层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求

“法治它既是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也是全体人民尊法守法用法护法的价值准则”[ 4 ]。进入新时代发展征程,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较为显著,人民的生活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但当今人民的法治素养培育方面依然困难重重。因此,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入人心离不开公民法治素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离不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培育和弘扬。

法治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富裕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保障。新时代,大力加强公民法治素养的培育,不仅可以更好地解决当今社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遇到的较深层次的矛盾问题,而且可以使大学生在日益复杂的社会氛围下牢牢把握新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从而确保自身神圣的法治信仰,这也是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一个有效方式。

3.个人层面: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现实需要

法治的真谛,体现在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新时代,随着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对大学生人才培育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标准。法治精神作为大学生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素养之一,为大学生的人才培育和造福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切实的保障。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和弘扬是在生活中不断地探索,在学习中不断地钻研的必然结果。所以,在当今国家建设“法治中国”宏伟的时代主题之下,大学生更应该培育自身的法治素养,为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大工程自觉践行法治精神,从根本上促进自身法治素养的提高,在学习生活中主动捍卫法律的尊严,进一步彻底贯彻落实新时代“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法治思想的实践需要。

二、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1.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教学课程缺乏相应的创新

当前,各大高校里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法治教育任务只局限于个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中,不仅课时少效果微弱,而且思政理论课程老师对授课内容的讲解大多数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灌输上,“以知识灌输为主,强调教学的教诲性,较少关注师生互动”[ 5 ],没有促进大学生对法律知识深层次的消化吸收,更别说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升他们对法治素养培育的兴趣。这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缺乏对法治素养培育的积极性,自身的法治素养无法在学校教学课程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逐渐地失去了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数立足于课本知识,其教学模式往往缺乏相应必要的实践环节。因此,这使得大学生对社会法治建设的真实了解未能真正走出校园,无法开阔自己的法治认知视野,对于社会法治运行的真实情况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学课程所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急需新鲜血液,亟待创新。

2.大学生对自身法治素养的培育缺乏良好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绝大部分高校中,大学生对自身法治素养的培育持有是一种躺平的消极状态,在实践层面上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而造成当代大学生躺平的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当今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更加沉迷于对安逸生活的享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忽视了对自身内在道德素养的关注和提高。所以,当代大学生一般都拥有较强烈的自我认知,相比于对自身法治素养的内在化提升,他们则会选择利用碎片化时间来丰富对法治概念的认知,而且他们对自身所掌握的法治知识的持续挖掘始终保持着客观的态度。同时,相较于期末考试的压力以及择业就业等现实客观的因素,大学生则普遍认为在大学课程期间法治素养的培育仅仅只是形式工作,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无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其重要性甚至可以忽略,从而导致法治学习的兴趣严重缺失。针对各大高校所开设的法治教育课程来说,大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法律知识真正运用于实际生活,并用来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微乎其微。因此,法治素养培育难以吸引大学生的普遍关注,更别说激发他们学习法治的兴趣进而积极地参与法治中国的建设。

3.不良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制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社會环境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和提升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使高校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治信仰;反之,不良的社会环境则会使大学生形成错误的社会价值观,进而与正确的法治理念相悖。当前,大学生在面临择业就业时绝大多数情况都是首选公务员或者国有的大中型企业,他们崇尚体制内、一味追求铁饭碗。究其原因在于,有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社会公权力滥用的荼毒,他们错误地认为公权力在当今社会上是万能的存在,对权利过度痴迷,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过分地追求自身的利益,直接影响着法治建设在大学生心中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动摇他们心中对法律的信仰,因此不良的社会环境对于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

三、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实践路径

1.丰富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教学课程

当前大学生对自身法治素养的学习培育过分被动,更有甚者出现了严重反感的消极情绪,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传统的授课方式以及枯燥的法律知识,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知识灌输的处境,地位极其被动,不能和授课老师进行很好的良性互动,将会导致大学生不断降低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对创新课程教学的形式便更为引人深思,这不仅是培养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关键问题,也是对各大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任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首先,要求授课教师不断加强教学创新能力。教师需要不断强化自身水平,转变授课思维,尊重学生的主观想法,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应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将灌输之理以分析问题的方式抽丝剥茧地呈现给学生,进而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6 ]其次,学法知法的终极目的要学会用法,课程教学要结合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注入实践活动,逐步增强大学生对法治素养的认可度,其心中慢慢地形成完善的法治体系。第三,在信息获取日益便捷的现代化社会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的效用,为大学生拓宽获取法律知识的多种途径。例如:可以让大学生观看法律视频讲解、在线分析法律纠纷案件或者直接参与有关法律知识的相关活动,进而提高法律知识的吸引力,逐步培养正确的法制价值取向。

2.提高新时代大学校园法治素养的培育措施

高校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仅仅靠课程教学的创新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辅以其他方面的培育措施。例如,建设新时代校园的法制文化,建立完善的法制服务机构,加强各类法治团队培养等,这些措施都将在某种程度上推动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提升。

第一,建设新时代法治校园宣传的文化活动。通过宣传法治校园的文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各大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而且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学习新时代法治思想的精髓和主旨,培育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观念的大学生群体。例如,广泛运用校内的媒体渠道、院校学生会或者团委党委组织的宣传活动等,将法治教育文化融入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习惯,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作用。

第二,建立、完善大学生法治服务中心。大学生法制服务中心的建立能够拓宽大学生捍卫自己合法权利的有效渠道,从根本上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提升大学生的法制实践能力。校园法制服务中心的完善能够全面地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利。例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择业、就业初期面临的法律纠纷或劳务合同纷争等问题日益普遍。而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面对这些繁琐的法律事务时,由于自身的法治素养不成熟导致他们尚未具备解决相应事务的能力,这也就变相地向高校提出了法律服务需求。因此,高校应当在校园内建立一个向大学生提供免费、有效的法律咨询服务平台,为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法律纠纷问题,从而消除大学生就业择业的后顾之忧,激发各大高校大学生参与社会法治实践的热情。

第三,尝试将各类法治元素融入大学生的校园文化中。对于校园文化的法治发展可以从校园环境以及校园活动两方面深入,其中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静态沉淀,而校园活动则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动态发展。首先,对于校园环境而言,可以在校园内进一步加强法治方面的宣传。例如,在法治宣传模块贯彻法治思想;规定“校园法治教育周”进行法律法规的学习交流等,在校园环境中形成浓厚的法治素养培育氛围,使高校大学生在法治元素的学习环境中耳濡目染法治文化。其次,法治素养培育要深入到各大校园文化的活动中。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法律专题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相关课程选读等各类实践活动,将法治素养培育常态化生活化,强化大学生群体的法治意识。

3.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社会支撑

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素养作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一步,最关键的是需要获得来自社会层面的认可,即得到社会的支撑,而确保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一个最重要的社会前提就是提升国家的司法公信力。作为大学生,在校园内努力学习新时代法治思想和法治精髓,从而培养了正确的法治思维方式,但是如果他们面临着法治行政机关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法治行政人员对权力的滥用,这不仅会使大学生丧失对政府公信力的信心,而且会使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严重的质疑。“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大学生唯有真正从内心信仰法律,才能在实际行动中切实遵守法律,才能从根本上是培育法治思维,进而提升自身法治素养。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7 ]。当今中国,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微信、微博、QQ、抖音等众多App平台的竞争推广,大学生显然已经成为广泛接受新兴媒体,但同时又极易受到社会舆论引导的主要团体,而随着这些快餐文化的出现也为一些非法信息的泛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伞,如果国家对这些违法乱像视若无睹,没有实施及时有效的管控措施,而是任由其发展壮大,到最后势必会对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培育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创建和谐有序的社会法治舆论氛围,坚守网络安全主阵地是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有关部门要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有效管控各种平台媒体,加大对各类App、公众号、直播平台等的从严监督。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严禁违法失德的言论,营造干净清朗的社会舆论环境。所以,我国主流媒体应当做好舆论导向示范的良好作用,避免各种荒谬流言和不实信息滋长传播,为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其法治素养培育在最近几年来的法治教育改革之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问题依然面临着相当严峻的挑战,因此对于大学生正确的法治信念和法治素的培育养刻不容缓,要不断丰富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教学课程,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大学校园法治素养的培育措施,不断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社会支撑,从根本上培养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的大学生,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8 ]的法治社会氛围,为新时代法治中国的建设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3]韦洪发,张然.论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功能的生成逻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4).

[4]张文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建设[J].中国人大,2019,(19).

[5]蒙秋明.略论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5):55-56.

[6]于瑾,胡晓红.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9,(9).

[7]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9(10).

[8]池桂钦.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02):48-49.

(责任编辑:刘占行)

猜你喜欢

法治素养法治建设新时代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浅析高职院校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和养成
论高校法学院系与新农村在法治建设中的耦合互动
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以“五个常态化”为核心的供电所法治建设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党法治建设的新贡献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