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空调除霜风管内部优化设计及验证

2022-05-17李玉珠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除霜风管导流

张 钊,李 鑫,李玉珠

(1.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52)(2.江西省汽车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52)

在我国北方,冬季环境温度较低且多冰雪天气,汽车空调的使用频率较高。空调系统的除霜能力对乘坐舒适性及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汽车空调除霜系统的性能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1-3]。Aroussi等[4]运用数值仿真法分析了除霜系统风道湍流及传热;Park等[5]计算出热气流喷射到乘客舱玻璃上的温度场及速度场,并得到随时间变化的温度云图;陶其铭等[6]对空调管路进行分析,通过增加弧形扰流槽减少涡流区;张群峰等[7]通过优化除霜风道明显降低风道内部压损,合理分配气流速度。由此可见,若想获得更好的除霜效果,需设计出合理的除霜风道及格栅角度[8]。本文以某在研卡车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对其除霜风管内部结构、格栅角度进行优化,并在开发后期进行了环模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优化结果真实有效,为汽车空调除霜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1 有限元模型建立

1.1 建立几何模型

本文以某在研卡车为研究对象,运用CATIA软件建立其三维仿真模型,对除霜瞬态过程进行速度场分析。具体模型如图1和图2所示。

1.2 边界条件设置及评价标准

为了模拟前挡风玻璃及侧玻璃的风速,将HVAC(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单元模型与除霜风管模型及各出风口格栅结合起来建模,模型包含整个乘员舱。模型边界数据参考台架试验获得,进口气流流量设置为270 m3/h,乘员舱与外界大气的相对压力设置为0 Pa。遵循GB 11556—2009要求,在乘员舱模型上标出除霜目标区域A区、A′区及B区。本文车型要求除霜区域A、A′区的最小风速为2 m/s,B区最小风速为1.5 m/s,侧除霜视野区域最小风速为1.5 m/s。

图1 乘员舱三维模型

图2 除霜风管模型

1.3 仿真及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模型及边界条件,运用ANSA软件对除霜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得到除霜区域速度场仿真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主除霜一般要求玻璃表面A区气流速度不小于2 m/s的区域达到100%,A′区在95%以上,B区在85%以上,由图3、图4可知,若以此标准评判,当前主除霜效果不满足设计要求。前视野除霜区域应在前挡风玻璃的上部,而当前整体除霜区域偏低,需通过优化风管、导流板以及格栅挡片等进行调整。主驾侧侧除霜区偏前偏下,副驾侧侧除霜区偏下,且由于副驾侧侧除霜风量太小,影响除霜效果,需通过优化除霜风量以及除霜出风口造型来改善除霜效果。

图3 速度分布云图

图4 速度迹线分布云图

由于管路压降对除霜出风口进入乘员舱的风量有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吹向玻璃的气流速度,因此在前期开发过程中,流体压降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本文在研车型要求主除霜压降≤130 Pa,侧除霜压降≤145 Pa。如图5所示,风管内导流板存在较大的压力梯度,流动损失较明显,后续可通过调整导流板走向、密度及结构来降低压降。

图5 风管表面压力分布云图

2 风管内部优化及仿真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对风管内部导流板结构及侧除霜格栅挡板造型进行优化,优化前、后三维重叠模型如图6所示。

图6 优化前后三维重叠模型

如图6所示,主除霜主要通过调整风管内部导流板来优化除霜效果,进而降低流体压降;左右侧除霜主要通过调整格栅挡板角度来优化除霜效果。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如图7和图8所示。

图7 优化后速度分布云图

由图8可知,优化后主除霜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A区气流速度不小于2 m/s的区域达到100%,A′区在95%以上,B区在85%以上;侧除霜效果也有了较大提升,且优化后侧除霜区域比较合理,整体侧除霜区域的流体速度不小于1.5 m/s,满足要求。

如图9所示,优化内挡板设计后流动损失降低,根据接收标准使用最大风量进行测试,主除霜压降≤130 Pa,侧除霜压降≤145 Pa,满足目标要求。优化前、后管道压降对比见表1。

图9 优化后风管表面压力分布云图

3 除霜性能环模试验

3.1 试验准备

结合仿真分析结果制得试验件,进行除霜试验验证,试验地点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整车环模试验室。首先使用含甲醇的乙醇或类似的去污剂清洁玻璃表面,再用浓度为3%~10%的氨水进行擦拭,风干后用干净的棉布进行擦拭;然后将车辆驶入环境仓,用细胶带贴出除霜A区、A′区、B区,设置浸车温度为(-18±2)℃,浸车10 h;浸车完成后,使用标准的喷枪,在前挡风玻璃、侧玻璃表面从上到下均匀喷水,形成均匀的冰层,覆盖整个车窗,喷水量V为0.044 g/cm3×挡风玻璃面积S(V=S×0.044 g/cm2)。过程中喷嘴保持垂直于玻璃表面且距离为200~300 mm,喷枪的压力为(350±20) kPa,玻璃上形成均匀的冰层后,试验车辆在低温环境下静置40 min,然后开始试验,如图10所示。

表1 优化前后管道压降对比

图10 除霜试验过程

3.2 试验结果分析

除霜试验在8 min时有所突破,20 min时A区除霜面积达到整个A区的85%(国标要求为不小于80%),25 min时A′区达到91%(国标80%),40 min后所有的霜都被除尽,试验结果满足国标GB 11556—2009要求。

4 结束语

本文以某在研卡车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制图软件CATIA对除霜风管内部导流板进行优化,运用ANSA软件对模型分析,更改导流板走向及密度,合理分配除霜风管内部流量,降低内部压降,主除霜优化明显,侧除霜优化后效果有较大幅度提升,满足标准要求。试验结果表明,在项目开发前期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既节省研发时间又节约成本,且对后续的优化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除霜风管导流
专利名称: 导流筒钼质固定装置
导流格栅对发射箱内流场环境影响研究
风电叶片成型所用导流网导流速率研究
非均布导流下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产量模拟
12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三次风管的优化改造*
某大型舰船矩形水密风管结构改进设计
低冰点溶液在风冷多联机上的除霜应用特性研究
一种新型仪表板前除霜风道结构探讨
某车型除霜性能优化分析与验证
土建风井内衬风管连接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