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转移探讨
2022-05-17杨玲梅
杨玲梅
摘要 [目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发挥的作用在于为农民提供文化知识与农业信息服务,通过知识转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与信息素质,以此达到文化振兴助力产业振兴的目的,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贡献。[方法]笔者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转移特点和关注要点,提出了实现对策。[结论]加强政府职能,增强图书馆与农民的知识接受动力与能力,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高校图书馆;知识转移;农民
中图分类号 G 52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9-025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9.06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iscussion on the Knowledge Transfer of Rural Vitalization in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YANG Ling-mei
(Library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 Th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lies in providing farmers with cultural knowledge and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s, improving farmers cultural quality and information quality through knowledge transfer,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helping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To contribut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points of knowledge transfer of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function of government and enhance the motivation and ability of library and farmers to receive knowledge is the main countermeasure to realize the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Rural vitalization;University library;Knowledge transfer;Farmers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中國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广大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参与群体,其文化素质高低是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现阶段我国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农民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总产值不高,即使农产品产量增加,但信息不灵通,产品销售不出去,也没有增收。尽管全国建立了不少农村图书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效果不显著[1-3]。全国也建立了许多农业网站,如中国农业信息网、农博网、中国蔬菜网等,但因信息量大,农民的知识结构没有判断与接收所需信息的能力,农民对农业信息需求依然得不到满足。
2019年1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计划通过5年时间,使高校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创新和成果供给的重要力量、高层次人才培养集聚的高地、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和政策咨询研究的高端智库。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知识源,发挥其文献资源中心与农业特色的优势,服务本地乡村振兴,实现对当地农民的知识转移,值得探讨。
目前,国内外对知识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知识管理、产学研协同创新等领域。以高校图书馆、农业、农村、知识转移联系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还不多[4-8]。高校图书馆(下称:图书馆)作为图书信息的知识源之一,服务本地乡村振兴,其核心就是实现“三农”类图书信息的知识转移,通过知识传播以达到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信息素质的目的,为培养新一代的知识型农民出力。
笔者从知识管理角度,分析了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转移特点和关注要点,提出了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知识转移的实现对策。目的是把图书馆的知识与信息最大化、有效地转移给农民,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信息素质,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
1 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知识转移的特点
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定义,笔者认为石艳霞等[9]对图书馆的知识转移定义较为恰当。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转移具有一般知识转移的特征,即包括了知识的特性、知识发送方、知识接受方、知识转移途径、知识转移情境5个要素。但由于农村特有的社会背景与农民独有的个体特征又决定了其知识转移与图书馆平时的知识转移有区别,有以下特点。
1.1 知识转移内容、载体、类型的变化
图书馆知识转移内容类型包括了各种形式载体所承载的显性知识与馆员利用信息的技巧、途径的隐性知识,前者一般通过馆藏图书与期刊的借阅、网络途径来实现知识转移,后者通过咨询、交流、信息素养的培训等形式来实现知识的转移。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其知识接受方主要是农民,他们与图书馆之间的物理距离、知识距离较远,这决定了转移的知识内容重点必须是与农村、农业相关的知识与提高农民基本素质的文化知识,转移的载体更侧重于网上虚拟文献,转移的知识类型更多偏向于有关农民信息素养的培训、农业知识信息咨询等隐性知识[10]。
1.2 知识转移受体、方向的变化
图书馆平时的知识转移受体主要是大学生与教师,他们文化素质高、起点高,知识转移意愿强烈,与图书馆的知识距离近,所以容易发生知识转移,而且更容易发生双向知识转移。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知识转移受体主要是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其知识接受能力差,加上农民生活环境与生活水平低下,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导致知识接受的内在动力与意愿缺乏,因此,知识转移不容易发生,知识转移主要为单向转移。
1.3 知识转移途径的变化
图书馆服务大学生、教师的知识转移途径形式多元化、灵活化,除了利用纸质文献借阅、网络途径以外,还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知识讲座、培训等。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由于与农民物理距离远,农民居住又分散,因此知识转移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实现,转移途径相对较单一,对信息网络技术环境要求更高,这与农民获取信息的条件与接受能力又不匹配,因此,其知识转移不容易发生。
1.4 知识转移情境的变化
图书馆服务大学生、教师,其知识转移环境主要发生在发达、开放的城市、校园。图书馆与学生、教师之间,无论是物理距离、文化距离、制度距离都很近。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其知识转移环境在农村,环境条件相对恶劣、封闭、落后,农民思想保守,知识转移情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知识转移过程更复杂、困难。
2 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知识转移的关注要点
知识转移是知识扩散+知识吸收,知识发送方的扩散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知识的转移[11]。笔者认为,实现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知识转移,必须关注以下要点。
2.1 如何提升图书馆“三农”知识的扩散能力
提升图书馆“三农”知识的扩散能力重点在“三农”知识的创造能力,包括制定战略策略、创新人才队伍管理及组织制度、优化岗位结构等方面[12]。
2.1.1 制定战略策略。
图书馆要按照国家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定位制定自己的战略策略,包括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知识转移的目标、方法与路径。要调动馆员从图书馆原始的信息、数据、知识中,提取、概括、整理出服务“三农”的知识体系,并建设该知识体系的载体,方便农民的快速获取,省略农民查阅获取有用信息的过程,直接获取对其有用的信息。图书馆制定战略策略能力越强,体现出知识转移目标越明确,越有利于知识转移。
2.1.2 创新人才队伍管理与组织制度。
在服务乡村振兴背景下,图书馆要创新人才队伍管理与组织制度,出台鼓励馆员积极参与服务乡村振兴知识转移的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这对提升图书馆“三农”知识的创新能力能起积极作用,有利于“三农”知识对农民的转移服务。
2.1.3 优化岗位结构。
图书馆的岗位结构是图书馆知识创造能力的执行载体,其合理性影响图书馆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效率。在服务乡村振兴背景下,图书馆相应岗位馆员应具有情报知识与农科知识相结合的知识结构,這有利于提高“三农”知识的再创造能力,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知识转移。
2.2 影响农民对“三农”知识的吸收能力的因素
农民是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接受方,农民的知识吸收能力直接影响知识转移效果。影响农民在知识转移中接受吸收能力的障碍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2.2.1 认知障碍。
农民由于生活环境封闭、落后,文化素质低,没有意识到知识能创造价值,因此农民的知识接受动力不足。
2.2.2 心理障碍。
农民思想保守,不易相信新知识、新技术,他们接受新的生产知识一般都是通过熟人、朋友介绍,就近求助。
2.2.3 共享成本。
知识共享需要一定的成本,农民经济条件有限,不想花太多的成本来接受新知识、信息,而且获得的知识与信息的效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他们对知识共享有一定的障碍。
2.3 “三农”知识转移的互动性
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三农”知识转移,由于不同类型的农业知识其专属度、复杂度、难易度都不同,有高度的“黏性”或“语境依赖性”,它常与特定的场景、任务联系在一起。因此“三农”知识共享,需要双方积极参与、交互和沟通,通过观察、体验等方式,潜移默化共享显性与隐性知识,才能提高“三农”知识共享的效率,促进图书馆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知识转移。
2.4 “三农”知识转移情境的差距
“知识转移情境”包括了知识供受之间的物理距离、文化距离、制度距离等各方面的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差异。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知识转移中,图书馆与农民之间的知识转移情境相差很大,知识转移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通过搭建中间平台,缩小两者之间的距离,才有助于促进“三农”知识转移。
3 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知识转移的实现对策
为了保证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知识转移顺利通畅,笔者认为要从营造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知识转移的外部环境、调动知识转移各主体积极性,以及尽量减小知识转移环节中各种因素对知识转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考虑。
3.1 构建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知识转移的环境
乡村振兴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与权能的发挥,政府应积极创造与构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知识转移的环境。
3.1.1 政府建立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激励与扶持机制。地方政府与高校签订合作框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为高校服务“三农”奠定良好的政策环境,图书馆在对应的合作框架下,积极融入到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转移服务中。
3.1.2 政府建立乡村文化振兴经费的保障制度。地方政府应加大预算力度,保证政府用于乡村文化振兴经费落实到位,使农村图书馆建设资金得到保障,为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知识转移有较好的落地平台。
3.1.3 政府建设农业信息传播系统。由地方政府建设“益农信息社”系统,把高校图书馆的“三农”知识系统纳入这个系统中,为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转移提供对接平台。
3.2 加大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力度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高校图书馆有义务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
3.2.1 图书馆领导要树立服务乡村振兴的理念。因此,图书馆要积极参与到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体系中,通过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
3.2.2 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转移是时代的需要。因此,图书馆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增强馆员服务乡村振兴知识转移的内在动力,提升图书馆“三农”知识的创新能力,更好服务于乡村文化振兴。
3.3 提高农民知识吸收能力
3.3.1 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
目前无论是农业信息知识、农业政策的发布、农业产品的销售、还是农村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因此帮助农民掌握基本运用网络的技能以及使用手机微信、微博、QQ等通讯工具,是提高农民知识接受能力的必要手段。图书馆招聘一些有网络技术专长的学生志愿者,由馆员带队,到农村基层开展网络知识培训,帮助农村图书馆、涉农企业管理队伍与农民提高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以提高农民整体知识接受能力,从而提高知识转移效率。
3.3.2 培养农村儿童阅读能力。
目前农村大多数都是留守老人与儿童,研究表明,农村儿童阅读现状堪忧。图书馆可以在农村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农村孩子爱看书,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例如,图书馆与出版社联合发动一些公益活动,送书下乡,推广乡村阅读[13];图书馆将发动各方力量所得的捐赠图书,针对儿童的文化层次与特点,挑选一些图文并茂的经典图书与期刊,送往农村图书馆,丰富农村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3.4 拓宽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转移渠道
针对农民群体不喜欢阅读,喜欢口头交流、聊天的特点,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要拓宽知识转移渠道。可以指导协助乡村图书馆,把文化知识与一些娱乐、休闲相结合,比如网络直播、互联网创业、酒吧文化、书吧文化,利用网络、娱乐形式作为载体,转移知识,既促进了消费,又转移了知识,使农村图书馆具有活力。同时,利用农村图书馆等公共服务平臺,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如讲座、视频、培训、阅读推广、播放电影等,为农民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起新的乡村文化生态结构[14]。
3.5 搭建中间交流平台,缩小知识转移情境差距
为了缩小知识转移情境差距,图书馆要善于发挥涉农企业的中介作用,通过“专家+高校图书馆+涉农企业”知识转移模式,转移农业技术知识,以此带动周边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或者利用“专家+高校图书馆+核心农民(有实际操作经验,思想先进,在农民中有影响力的农民)”知识转移模式,由核心农民带动周边农民,使农业技术知识迅速转移,让周边农民信任图书馆,逐渐形成“专家+高校图书馆+涉农企业(核心农民)+农民”这个知识转移模式[15]。这种模式既为涉农企业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服务,又增强农民对图书馆的信任,同时提升了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达到专家、图书馆、涉农企业、农民互利共赢的效果,以此保证图书馆服务农村、农民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是一个大课题,图书馆服务农村、农民的合适模式与实现路径,需要在反复实践中探索。
参考文献
[1] 赵春江,赵英霞.论乡村振兴进程中新型农民职业能力培育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8(10):27-34.
[2] 黎奕芳,徐耀辉,孙福华.农民素养与现代生活[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60-85.
[3] 刘伟民.中国梦·美丽乡村建设 乡风民风[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6:2-6.
[4] 陈梅,黄丽霞.近五年来我国图书馆知识转移理论研究评述[J].情报科学,2011,29(4):633-637.
[5] 曾健敏,刘琳丰.图书馆知识转移研究综述[C]//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图书馆联盟建设与发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77-282.
[6] 冯峰.国内图书馆知识转移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探索,2012(7):13-15.
[7] 解涛,杜建国,许玲燕.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溢出实现路径与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0(3):478-487.
[8] 李玲娟,徐辉,曾明彬.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转移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22):164-169.
[9] 石艳霞,崔珍.基于核心能力的图书馆知识转移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2013,31(10):31-34,47.
[10] 何建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知识转移过程中的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5):238-243,251.
[11] 储节旺,郭春侠.知识管理学科的兴起、理论发展与体系构建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4.
[12] 韩珂.知识管理的核心理论体系及方法探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13] 单馨雨,陈西羽,吴涛.基于地域文化的特色田园乡村规划设计与营建:以睢宁县鲤鱼山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7):279-281.
[14] 阙培佩.服务型政府视阈下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1,21(7):20-23.
[15] 汪秀刚.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