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法激发兴趣,悦动美术课堂

2022-05-17吴榕

求知导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习领域初中美术

摘 要:美术课程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能够帮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其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同时,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美术教师应致力于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美术学科素养。因此,文章主要探讨“悦动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期给学生带来心灵的跃动、情感的悦动。

关键词:初中美术;学习领域;悦动课堂;教学妙法

作者简介:吴榕(1984—),女,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江苏省美术特级教师傅幼康希望能够实现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的有效课堂,笔者据此联想到“悦动课堂”一词。“悦”即幸福课堂、快乐课堂;“动”即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通过“悦动”课堂,实现愉悦、主动、互动、灵动的和谐课堂。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提出要多角度欣赏、多渠道切入。因此,笔者根据美术课程四个学习领域的特点,为实现“悦动课堂”做了几种尝试。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多种悦动方式的尝试

(一)媒介悦动,从直观上进行感受

【教学案例】“静物画法”

在美术教学中,丰富的美术资源能够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创作美术作品的意愿。“造型·表现”类的课程很枯燥,也很难理解,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静物写生》未来画家技法系列视频,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视频中的老教授描绘静物的过程。从位置的确定到基本比例的完成,从明暗交界线的寻找到逐步丰富明暗五调子,老教授仅用一支普通的4B铅笔就塑造出了丰富的明暗调子,让很多学生惊叹、钦佩。在了解静物画的绘画方法后,学生都跃跃欲试,主动拿起笔在素描本上进行尝试性的描摹。

(二)参观悦动,从现实生活多视角感受

【教学案例】“空间与层次”

对焦点透视和成角透视进行区分是教学绘画的空间与层次的重难点。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该重难点,笔者在PPT上向学生展示了之前拍摄的学校教学楼的照片,并在幻灯片上标出透视线,在课堂上对学生熟悉的教学楼做深度的透视剖析与讲解,这时枯燥的理论变得立体,地平线、灭点等理论知识变得鲜活而生动。讲完理论知识,笔者再适时地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寻找校园中存在的各种美术视角,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充分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激励悦动,从优秀作品中激发灵感

【教学案例】“与建筑相伴”

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外国壁画作品,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因此,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剖析了天顶壁画的分布和人物特点,给学生讲述米开朗琪罗创作《创世纪》的艰辛过程:他一个人爬到高高的脚手架上,克服光線昏暗的艰苦环境而静心作画,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一巨大的工程。笔者通过赞扬米开朗琪罗不畏艰难、不断探索的精神,勉励学生不要害怕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用画者的精神和智慧感染他们,将“悦动”从美术作品欣赏延展到生活实际中,用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笔者还经常引导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比如,笔者会定期把甲班的优秀作业带到乙班去展示,这样既可以鼓励甲班的学生,又可以激发乙班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种分享、激励活动,学生既能充分了解作业的要求,又能够向榜样学习。同时,每个学生都迫切地希望自己能画出更优秀的作品,能让教师把自己的作品带到其他班级进行展示,期待被更多的同学肯定。笔者经常收集学生的优秀美术作品,并用其制作展板在校园艺术节上展示。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多种悦动方式的尝试

(一)歌诀悦动,通过韵律巧记知识点

【教学案例】“花的纹样”

在学习花的纹样时,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背诵知识点,导致很快就忘记或者在遇到具体图形时难以辨别。笔者为了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尝试编写了一些歌诀。根据4种纹样的特点,笔者创编了巧辨纹样28字诀,具体内容为:“单独纹样多对称,适合纹样有外框,二方连续似腰带,四方连续四方方”。笔者引导学生从歌诀中辨别出4种纹样的特点。朗朗上口的歌诀让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明晰,学生也在愉悦的氛围中突破了对重难点知识的学习困境。

(二)多材质悦动,在多种创意中尊重个性

【教学案例】“美丽的书”

“设计·应用”类课程更需要启发学生挖掘多种材质的特性,倡导变废为宝的理念。在“美丽的书”的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进行创新设计,设计出一本独一无二的书。比如,郭同学剪下一片牛仔裤当作“我的旅游足迹”的封面,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感受;王同学用蓝色卡纸剪出鲸鱼的造型,制作“保护海鲸”的公益书,呼吁人们保护海洋动物;陆同学用针线在海绵纸上绣了几棵不同的树,为同学们展示多样的树种,并倡导大家保护树木……教师在强调“个性”的同时,也要及时赞扬学生的创意,要对学生的奇思异想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他们用自己独特、崭新的眼光去观察、描绘事物;要对标新立异的作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创新艺术形式的快乐。

(三)实物悦动,从手工艺品中寻找灵感

【教学案例】“蓝白之美”

实物展示有利于开展“设计·应用”类的课程。例如,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蓝印花布进行欣赏、比较、评述后,又向学生展示蓝印花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笔者拿出用蓝印花布制作而成的小狗、小猪和圆镜形状的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只有掌心一般大,学生争着欣赏、把玩,对这些手工艺品爱不释手。有学生说:“老师,这只小狗也太特别了吧?”有学生说:“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用蓝印花布制作而成的镜子外壳。”还有学生说:“我们现在就想学着做一做!”对此,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了制作步骤:用白卡纸代替白布,用白蜡笔或白油画棒代替防染浆,用纯蓝墨水代替蓝染料,先将剪出的花纹平铺上蜡,再用蓝色的颜料刷一遍,就留下了美丽的白色花纹。看到制作过程,学生发出一声又一声的赞叹,简单又有趣的手工制作获得了学生的喜爱。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多种悦动方式的尝试

(一)互换角色悦动,在和谐的氛围中提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聆听。这样的课堂并不是真正轻松愉快的课堂,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在美术课堂上,教师更要注意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引导者,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悦动课堂”应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学案例】“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在教学外国静物画的过程中,笔者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向日葵的图片和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让学生分组讨论,并鼓励学生在比较中理解画的“表现性”。学生甲说:“图片里的向日葵都是以正面的姿態展现,花瓣大小基本一致。而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则展现了多个角度的向日葵,有的像一张笑盈盈的小孩的脸,呈圆盘状;有的侧着脸,孤傲而倔强地挺立;有的耷拉着脑袋,低垂着眉,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学生乙说:“每一朵向日葵都是凡·高内心翻腾与激情的象征,是他追求艺术的指路灯,因此他笔下的向日葵充满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他用一种扭曲的力量揭示了他追求艺术之路的坎坷和与命运抗争之路的艰苦!”学生丙说:“我觉得画画就应该像凡·高那样恣意,用笔随心,我以我手画我心。”教师应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以提高其美术核心素养。

(二)对比悦动,在讨论中活跃思维

在“欣赏·评述”类课堂上,笔者经常运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比较两幅画的异同,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喜欢的画。在“没有唯一答案”的鼓励下,学生能更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教学案例】“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

在自由讨论阶段,笔者利用多媒体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战马”和霍去病墓前的石刻“立马”进行对比,让学生以举手投票的方式选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马。大部分学生更喜欢逼真而写实的“战马”,而用“太粗糙了”“模糊不清”来形容“立马”。对此,笔者适时介绍了18岁就敢带兵打仗、屡建奇功的霍去病的生平,进一步剖析石材凿痕简略的汉人石刻的特色,即简练、质朴也是美的表达方式,它是当时西汉王朝军人风格的映射,也是当时大汉民族的时代精神的写照。在各种言论的碰撞中,学生既锻炼了自己的口才,又表达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可谓一举多得。同时,不管是哪种答案,笔者都及时给予客观的评价,充分尊重学生内心的感受,并告诉他们写意与写实是并存的,且各有特点。写意追求神似,注重对意韵的表达;写实则追求形似、逼真。

每一次对美术作品的对比都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探索愉悦感。“对比悦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同时,听、说、评议、讨论等方式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扩大了视野,活跃了思维,增强了自信心,满足了表达欲。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推动了“悦动”课堂的形成。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多种悦动方式的尝试

(一)展台悦动,在互动中激荡快乐

【教学案例】“敦煌·千年”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利用展台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或视频,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绘画技法的直接感知。“综合·探索”类课程更需要用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多看、多想、多悟。在讲解《佛本生故事》时,首先,笔者播放了动画版《九色鹿本生故事》的视频,学生饶有兴趣地观看“九色鹿勇救落水者”“溺水者告密”“捕鹿途中”“九色鹿的陈述”等片段,领悟到做人要言而有信,不能背信弃义。其次,笔者播放了壁画的仿制方法的视频,让学生在素描本上尝试进行壁画局部的描摹,分别展现敦煌壁画中《九色鹿本生故事》的8个情节。最后,笔者下载了“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的相关视频,鼓励学生向樊锦诗学习,希望有兴趣的学生以后可以加入保护、研究敦煌的队伍中。

丰富多彩、灿烂瑰丽、栩栩如生的壁画、彩塑令学生震撼、陶醉;精彩的视频配上优雅的音乐,使学生获得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实现心灵的跃动、情感的悦动。“悦动”课堂把原本安静、单调的课堂转变为有赞叹声与掌声的课堂。“悦动”课堂的本质是让师生内心都愉悦,这种愉悦源于灵动鲜活的课堂本身,源于教学相长带来的幸福感。

(二)评价悦动,从多元评价中增进感情

面对较为胆怯、不敢开口的学生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善意的启发,不断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作品,给予他们恰如其分的帮助,让学生在评价中逐步体会进步的快乐、成长的喜悦,从而在多种互动中增进师生间的情感,真正实现“悦动”课堂。

教师应根据不同课型合理地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爱上美术,从而创设“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的有效课堂。郭同学说:“美术富有魔力,她用魔力把我们引入一个美丽的世界。”潘同学说:“绘画是一种能表现自我思想的方式。”陆同学说:“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是一幅画。”这么多学生表达自己爱好美术的心声,让笔者充满了探索“悦动”课堂的成就感。

结 语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是一个充满“个性”的舞台,没有“个性”就没有美术创造。这里的“个性”指的是美术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展现个性和特长,形成独特的艺术思维,敢于表达不同的想法,尝试不同的做法,体验美术创作带来的愉悦。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陈铁梅.百幅名画欣赏课程[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学习领域初中美术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探讨行动导向教学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向中小企业的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