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中小企业的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15-11-02徐国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习领域文秘课程开发

徐国莉

摘 要:新时期高职文秘人才培养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准确进行人才培养定位,运用学习领域课程理论开发与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是解决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矛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高职;文秘;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0006802

秘书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任何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都需要秘书。随着信息和网络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分工更加细化,秘书职业的地位也更加重要,同时秘书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也不断更新,呈现出职业化、年轻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特点[1]。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新时期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如何贯彻实施“5个对接”,体现“服务需求、就业导向”的基本原则,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中小企业需要的现代职业秘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当前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根据《秘书国家职业标准》,秘书是指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和辅助性工作,协助上级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上级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2014年麦可思研究有关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报告显示,文秘是就业量最大的前50位专业之一,与文秘专业最密切相关的岗位包括文员、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办公室管理人员和行政工作主管人员的初级主管等,就业量在所有职业中分别居第2、9、21位;文秘专业2013届、2012届就业率分别为91.1% 和90.7%[2]。另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仅广东省的中小企业在

2009年就达到81.34万个,且仍呈增长趋势[3]。虽然单个中小型企业秘书岗位需求量较少,但因企业数量多,故文秘人员需求总量还是相当大的。

然而近几年来,一方面秘书人才市场需求量增大,但另一方面高职文秘专业规模呈萎缩趋势。以广东省为例,2009年前后开设文秘专业的高职院校有近50所,但到2014年仅有36所,不少学校逐年减少招生计划,直至撤销该专业。

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矛盾的产生显然不是因为供过于求。分析原因主要如下:

(一)文秘专业定位不准

1专业定位未能与时俱进。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依附各行各业存在的秘书职业的工作内容与要求也随之变化。调研表明,新时期商务秘书逐渐成为秘书职业队伍的主体。但有的学校仍局限于传统主要针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培养定位。

2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陈旧。秘书是应用型人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有的学校沿袭传统课程设置强调学科本位,片面强调语言文学理论教学。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传统知识传授型方式教学手段落后、单一;以“概论”“学”等表述方式命名的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毕业生往往需要再经历较长时间的学习实践才能胜任工作。

(二)文秘职业能力研究不够

当前我国秘书学基础理论研究还不够,文秘专业缺少不易取代的职业核心知识和技能。同时文秘是一种具有社会从属性、服务性、辅助性的职业,尤其是基层文秘人员面对的多为琐碎、细微的事务性工作,加上受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影响,人们对秘书职业的价值认可度不太高,社会上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高校无须开设文秘专业。因此用人单位大量招聘非文秘专业毕业生从事文秘工作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也许正因为如此,文秘专业毕业生起薪相比很多专业要低,根据“麦可思调查”,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仅为2

586 元。

(三)高职学历层次不适应社会新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学历层次要求渐高,无论是否确实需要,很多单位招聘秘书岗位都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

二、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选择

高职文秘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去培养人才?我们应研究如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才培养的“5个对接”,从而使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彰显高职生“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优势。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专业定位

中小企业需要的文秘人员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秘书”。有人调侃为“万金油”,指秘书知识面宽泛、办事能力强,但并不要求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因此,我们将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面向中小型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广,掌握秘书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懂管理、善沟通、能写作、会办事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基于职业能力研究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理论,是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有效手段。学习领域课程理论的核心包括以下3个方面:职业教育应培养学生复杂的职业能力;课程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教学要以行动为导向[4]。我们按“行动领域职业能力分析→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设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流程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1行动领域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主目标,主要包括专业能力、人格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我们分析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再据此提出职业能力。

秘书职业工作岗位包含从企业基础文书(文员)、专职文秘(秘书)到高级行政助理等一个完整的行政辅助人员体系,其典型工作任务人们常称为“三办(即办文、办会、办事)

”。归纳行动领域包括办公室事务管理、会议管理、文书处理与写作、行政管理、公共关系管理、档案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因此,秘书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与管理能力、办公事务管理能力、会议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综合协调与合作能力、逻辑分析与归纳能力、行政执行能力、应变能力等。

2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设计

完成职业能力分析,课程设计从行动领域转向学习领域。根据文秘岗位职业能力,我们归纳出以下4个领域的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学习领域,包括道德法律、政治伦理、文化艺术、身心健康、信息技术等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课程,主要以公共基础必修与选修课程的形式实现。

(2)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设置汉语基础、秘书口才与人际沟通、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设计、公共关系、劳动法与公司法、行政管理、速录速记等课程。

(3)专业能力学习领域,设置办公室事务管理、办公自动化、会议与商务活动管理、秘书写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与档案管理等课程。

(4)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职业能力不仅仅局限于职业适应力,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职业迁移力。按照文秘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适应文秘“身兼多职、一专多能”岗位需要,培养一些有“高附加值”的技能,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例如设置网络编辑、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基础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拓展限选课程。

3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过程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通过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引入企业真实岗位工作和典型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推行“课证赛融合”教学模式,将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考证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促进毕业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比赛,实现以赛促学。此外,学生是行动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教学行动过程中扮演着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打造“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更能保障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三)“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知岗、跟岗、模岗、顶岗的实践教学体系,促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践表明,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企融合、跨界培养,学生从进校即开始以“上班”“值班”或“接单”等形式从事具体的文秘工作,在激发学生“问题倒逼学习”、强化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实操能力等各方面效果良好。

(四)专本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

根据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的重大部署,高职文秘专业应积极探索与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秘书技能考试资格有关要求,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传播学、档案学、公共关系、英语等相关专业课程,均可列入专业拓展学习领域,以拓展人才成长通道,以满足学生继续提升和用人单位的多元需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变革的关键时期。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适应中小企业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现代职业秘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

参考资料:

[1]李欣.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社会调查及其相关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

,(9):106—108.

[2]麦可思研究院.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中国新闻网.粤中小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二 政府将继续大力扶持[EB/OL].ht

tp://www.chinanews.com/cj/2010/0802/2441563.shtml,20100802.

[4]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侯秀梅)  2015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学习领域文秘课程开发
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探讨行动导向教学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办公室文秘的重要作用以及工作策略
中职文秘专业游戏化学习软件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