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传播时代网络舆情应对的价值分析

2022-05-16徐章贵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7期
关键词:引导网络价值

徐章贵

摘要:全媒体大众传播时代,网络舆论的生成快而广,准确地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积极应对社会舆论,是当下面临的严肃课题与严峻挑战。网络舆情应对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网络舆情应对能够避免或减少公共热点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可以促使打通两个舆论场、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网络舆情应对是创新现代社会治理方式、推动法治建设的基础,还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和社会凝聚力的关键。网络舆情应对有利于把握舆论导向、健全完善舆论引导机制,进一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大众传播时代;热点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价值;引导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我们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媒体有了更多可能性,形成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媒体传播表现出以下特点:传播主体多元化,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发言人;传播内容海量化,公众既是新闻信息的生产者,又是舆论事件的报道者,可以快捷方便获取海量信息;传播范围广泛化,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媒体快速增多,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传播方式群际化,呈现“点对群”“群对群”的多点互动多向传播;传播速度瞬间化,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无论是音频、视频,还是文字、照片,可顷刻上传到网上;传播节点碎片化,让“大众麦克风”随时随地现场直播变成现实;传播结果扩大化,舆情传播的方式和路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网络的作用下“信源”滚雪球似的发展,结果被无限放大。

大众传播使网络舆论的生成快而广,一个热点事件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舆论的导火线,迅速地汇聚并形成公共意见。同时,各种渠道的意见又可以迅速地进行互动,从而形成强大的舆情。网络舆情影响大危害广,已然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因势利导,提高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能力,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积极主动、科学而专业地应对社会舆论,是当下面临的严肃课题与严峻挑战。

一、网络舆情应对能够避免或减少公共热点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网络充斥着各种不同的信息和言论,一个小小的舆论场或一则小消息很有可能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网络舆情应对及时,处置得当就能够避免或减少公共热点事件,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局面。

根据网络舆论发展速度、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覆盖的人群,舆情可分为普通网络舆情事件、渐变网络舆情事件、重大网络舆情事件。普通网络舆情事件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公众关注度较低、网络传播较少、负面信息呈星散状,客体所受的损害较小;渐变网络舆情事件对社会危害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覆盖人群相对较少、网络传播范围较窄,但社会关注度较高;重大网络舆情事件对社会的危害性大而广,覆盖人群广,网络传播快影响大,公众参与评论和转载量大,负面信息在影响力较大的网络媒体平台频繁出现,同时还伴随着出现背离事实的谣言、严重偏激言论或网暴,客体受到特别严重的危害,形成公共热点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正确划分舆情事件等级,可以帮助相关单位因势利导,制订应对方案,疏导社会情绪,掌握应对时间和效率,把控应对的节奏都很有必要。舆情引导得好,社会和谐稳定就不会受到影响。但是,舆情应对失败,不仅会给受害人造成巨大伤害,也会给地方声誉带来严重损害。2022年1月27日,一则江苏“丰县生育八孩女子”的视频在网络流传,很快,舆情便一浪高过一浪。有关部门通过舆情监测系统发现,27天时间里相关舆情数据达到533万多条,整个舆情事件的负面信息占比高达90%以上,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在事件前期的舆情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地方政府应对失策,构成舆情不断发酵升级,同时传统主流媒体的缺失,也是负面舆情长时间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网络舆情应对可以促使打通两个舆论场、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

在大众传播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的信息传播及话语权优势不断被削弱,舆论走向通常更具不确定性。新华通讯社原总编辑南振中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个并不完全重叠的“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体舆论场”;另一个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的“口头舆论场”。人民群众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每時每刻都会关注一些共同的领域、共同的问题,在口口相传中形成了“口头舆论场”,那些相对集中的社会话题就成为一段时间街谈巷议的焦点[1]。“媒体舆论场”即官方舆论场,它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口头舆论场”即大众舆论场,公众在微博、抖音、微信、知乎等平台议论时事,针砭社会时弊。互联网出现前,官方舆论场即主流媒体在传播、引导舆论方面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媒体使舆论环境更加复杂,传统语境受到挤压,有限的传播渠道愈发受到挑战。互联网形成的民间舆论场对公众心理的冲击越来越强烈,同时网络意见领袖引导舆论,左右民意,常常形成网络热点事件。主流媒体舆论场代表国家和政党的意志,体现政府和民众共同的价值。决策层和传统主流媒体在舆情应对中,需对两个舆论场施加影响,纾解公众焦虑,让权威消息跑在小道信息前面,引导舆论往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方向发展,并占领主舆论场,达到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舆论新格局。

舆情的成功应对,必然是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加强的过程。首先是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更好地融合起来;其次是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时度效”,调整切入口,增强趣味性和感染力,以更易于用户接受的方式,把需要传递的主题和精神别出心裁地集纳于一体,润物细无声地传播主流价值观;主流媒体在强调技术引领和驱动的同时,要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和引导优势,将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渗透到不同的媒体平台上,构建起舆论矩阵,提高主题新闻产品的传播力。

三、网络舆情应对是创新现代社会治理方式、推动法治建设的基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从战略高度上规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结构的合法化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与此同时,提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事件分析、追踪溯源能力。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各领域遇到的问题多而复杂,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创新社会治理、推动法治建设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一)收集社情民意,引导舆论监督

创新现代社会治理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提高基层民众的法治意识,人人尊法守法,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维护治安并监督不良社会行为。针对网上热点事件和政策执行情况,相关部门依照预案做到实时监测,分析研判舆情态势,收集民众意见,正确开展舆情处置,为部门提供必要的决策参考。

(二)有利于构建信息对称社会

社会治理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稳定与活力之间的动态平衡,根据网络舆论反映的信息,有效掌握舆情,主流媒体主动发声,做好舆论的引导工作,把正面宣传做大做强,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发现矛盾及时化解、发现群众不满情绪及时疏导,从而让社会和谐稳定,让经济充满活力。

(三)有利于推动民主法治建设

要摒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思维,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从舆情信息中了解社会活动和民生状况,制定相关措施,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企业以及相关团体之间的互动。同时,在舆论的监督下,依据法律法规做好相关工作,增强公众对法治社会建设的信心,促进社会治理工作有效开展。

四、网络舆情应对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和社会凝聚力的关键

舆情是社会的皮肤,是赖以感受真实世界的温度计和风向标,舆情引导不好,极有可能引发政府公信力危机。目前还有一些官员对媒介的态度只是停留在“控制媒介”,他们将网络舆论视为洪水猛兽,对公众在网络中发表的意见置若罔闻,对正常的舆论监督反应过激,这些都会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损害。[2]所以,在当下能否应对好网络舆情,十分考验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网络媒介就成为民众发声的平台,各种负面声音通过网络传播形成了强大的网络舆情,影响社会稳定,同时对经济建设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出台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了解舆情、了解民众的诉求、进行专业化的舆情应对,能够提升政府公信力和社会凝聚力。

(一)主动回应各方关切

网上有舆情,说到底还是政府工作没有做到位,群众不满情绪长期积压所致。一旦某些问题出现差错失误产生舆论“触点”,就形成了相应的“火山口”,极有可能被推上网络的风口浪尖,处置不当就会引起轩然大波。因此,舆情控制的过程,应当是政府回应各方关切、诚恳直面现实、解决存在问题的过程。

(二)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方式

许多重大舆情事件都是源于相关部门麻痹大意,忽略了细节,导致大量矛盾积累。应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该公开的要公开,该解决的及时解决,化解网上舆情。

(三)制定舆情应对机制

互联网平台如果运用得当,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完全可以为部门形象加分;但如果运用不当,只是为作秀而流于形式,非但不能为自己加分,反而会成为被公众抨击的存在,把舆情推向新的高潮,使矛盾更加激烈,加剧政府的信任危机。只有正确分析舆情、应对舆情,才能制定恰当的舆情应对机制,化解舆情危机,赢得民心。

五、网络舆情应对有利于把握舆论导向、健全完善舆论引导机制

舆论导向正确,可以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是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则会撕裂社会、破坏发展,是人民之祸。舆论导向之所以重要,关键在于正向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如果任由舆论发酵,谣言四起,则产生负向舆论,对社会发展起到破坏和阻滞作用。相关部门在适当时机引导或疏导舆论,消弭、化解公众的意见分歧,形成共识,促进社会和谐。

(一)主旋律定航导向

当前,网络民意具有“极端化”和“碎片化”特点,在舆论生态多元多样多变、众声喧哗的新态势下,需要有主旋律定音、导航、正向,更需要用正能量暖心、凝神、聚力,从导向上形成引导机制。

(二)尊重传播规律

舆论是有脾气的,掌握不好传播的规律、摸不清舆论的脾气,必然要被舆论所伤。舆情危机的处置过程,也是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尊重舆论传播发展规律的过程。对舆情暴露的问题,要快速发布、快速疏导、快速解释澄清事实,赢得舆论先导权,从传播规律上形成引导机制。

(三)让民众获得知情权

对于重大舆情事件,公众获取知情权极其关键。科学全面解释突发事件,及时发布最新信息,化解不实、负面的消息,抢占舆论阵地的制高点,从知情权上形成舆情引导机制。舆情引导如大禹治水,能够化解舆情的发酵,为制订舆情解决方案赢得先机,有助于引导舆论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降低舆情应对的阻力,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引导机制。

六、网络舆情应对有利于进一步培育核心价值观

如今,人们的多元价值取向决定了需要主导的价值观来引领舆情以朝向健康方向发展[3]。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基本道德共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们国家的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描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以史为鉴,知兴替;以铜为鉴,正衣冠;以人为鉴,知得失。网络舆情信息也是一面大鏡子,反映社会现状、群众期盼、社情民意。舆情的成功引导和处置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理论的应用和阐释。当前,在尊重文化的差异性、思想的独立性、网络的开放性、人权的自由性,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网络舆情应对还应建立常态化机制,要构建发言人制度,树立权威、公正、透明、具有公信力的社会形象,把社会关切的问题讲清楚说明白;实时披露部门可公开信息,尽量减少谣言生成的土壤;建立部门舆情专班应对机制,整合人员结构、建立信息档案库,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舆情分析应对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元主导,开展正面宣传、典型宣传,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汇聚正能量。将多样化的思潮整合凝聚起来,汇聚中华文化发展的强大动能,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

七、结语

大众传播时代,网络舆情应对讲究科学性、艺术性、即时性,正确认识网络舆情应对的价值,就能够更好地构建舆情化解机制,培育网络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生态,使经济、社会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南振中.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改进新闻报道的着力点[J].中国记者,2003(3):10-14.

[2] 徐煜,金兼斌.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J].媒体,2013(6):9-13.

[3] 罗忠荣,杨永志.略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舆情的引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26(8):62-66.

猜你喜欢

引导网络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