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昌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2022-05-16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宜昌市经济带指标体系

陈 卓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湖北 宜昌 443000)

2018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经济带,先后考察宜昌、荆州、岳阳、武汉以及三峡坝区等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开方”。同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启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上海崇明、湖北武汉、重庆广阳岛、江西九江、湖南岳阳等地相继获批,但宜昌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尚未进入此行列之中[1]。为此,中共宜昌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城市,筑牢三峡生态屏障。加快推进宜昌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城市,关键要对宜昌市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价,摸清发展现状,找准发展短板,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绿色发展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绿色GDP 核算、绿色发展多指标测度和绿色发展综合评价,大多数学者选择第三种方法,其优势在于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各类方法对不同指标进行赋权后可以得出一个综合评价指数,该指数不仅可以横向比较不同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高低,还可以纵向比较同一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2]。因此,本文亦采取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的方法对宜昌市绿色发展水平展开研究。

1 国内外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国外学者关于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进行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2011 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定的绿色增长战略框架,该指标体系有一级指标4 个(环境和资源生产率、自然资产基础、生活质量的环境因素、经济机遇和政策响应),二级指标14 个,三级指标23 个,涵盖了经济、环境和人类福祉等方面。墨西哥、荷兰、捷克等国都曾以此为框架并结合国情构建了符合自身的指标体系并用于衡量经济体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2012 年,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发布了绿色经济衡量框架,其设计理念类似于OECD 绿色增长战略框架,包含经济转型、资源效率、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三方面内容,为各国政策制定者提供实用指导。

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针对全国、区域、城市群、省、市、县等多个层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主要也是围绕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展开。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是2010 年由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发展指数,该指数包含绿色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政府支持度等3 个一级指标,9 个二级指标,55 个三级指标,该指数包括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与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指数,分别对中国30 个省市区及38 个大型城市的绿色发展进行评价与测度并排名,以求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二是2016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中共中央组织部联合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包含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和公众满意程度等7 个一级指标,56 个二级指标,通过全面衡量发展的绿色化水平,引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形成正确的政绩观,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国内专家学者关于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见表1[2-7]。通过表1 可知,国内学者关于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积累,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在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主要还是围绕经济、社会、环境或生态、生产、生活三个维度展开的,但因研究层次、研究对象的不同,在指标选取上有所侧重和取舍,如有的学者在传统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绿色科技、绿色政治、绿色文化等指标。在测算方法的选择上,主要是两大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通常包括层次分析法、二项系数法、专家调查法等。客观赋权法通常包括主成分分析法、离差及均方差法、多目标规划法、熵值法等。两类方法的使用均较为广泛,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区域差异较为明显,绿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提升空间广阔。且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这一重要领域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实证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文拟通过构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宜昌、武汉、九江、岳阳4 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指数并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宜昌与现有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城市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提出加快推进宜昌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城市的相关对策。

表1 国内学者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2 指标体系构建与研究方法、步骤

2.1 指标体系构建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是在兼顾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与效率,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者的有机统一。根据绿色发展的内涵,本文围绕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三个领域建立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选取上严格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原则,并学习借鉴了国家顶层设计和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60%的具体指标均为现有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高频次出现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见表2。

如表2 所示,该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由3 个一级指标,即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三个领域,19 个二级指标组成,其中正向指标12 个,负向指标7 个。

表2 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生态是绿色发展的基础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绿色生态这个一级指标下,包含资源禀赋、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三个维度的指标。资源禀赋方面选取了森林覆盖率、人均水资源量2 项指标;环境质量方面选取了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率、地表水水质优良率3 项指标;生态保护方面通过一般公共预算节能环保支出占GDP 比重来反映。

绿色生产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能够加速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转变增长方式,从而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在绿色生产这个一级指标下,包含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两方面指标。节能减排方面选取了单位GDP 能耗降低率、万元GDP 用电量等7 项指标;综合利用方面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来衡量。

绿色生活是绿色发展的坚强保障,通过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能够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而绿色生活方式全面形成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在绿色生活这个一级指标下,包含污染治理、城市绿化、基础设施三方面指标,污染治理方面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来反映,城市绿化方面选取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地率2项指标,基础设施方面则用人均实有城市道路面积、城区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衡量。

表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20)、《宜昌市统计年鉴》(2020)、《武汉市统计年鉴》(2020)、《九江市统计年鉴》(2020)、《岳阳市统计年鉴》(2020)、各市生态环境状况(质量)公报(2019)、各市水资源公报(2019)以及地方政府各类公开数据。

2.2 研究方法和步骤

综合考虑研究的可行性和客观性,选择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然后运用综合指标评价法计算出各市的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数的综合得分、绿色生态得分、绿色生产得分和绿色生活得分。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1)无量纲化处理。由于各指标单位不统一,无法直接进行比较,首先要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不同的影响。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其中,i 为城市样本数量,j 为评价指标数量,Xij为第i 个城市第j 个评价指标的数值,Xjmin为第j 个评价指标的最小值,Xjmax为第j 个评价指标的最大值,X'ij为第i 个城市第j 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化数值。

2)计算第j 个指标第i 个城市所占的比重Yij。

计算第j 个指标的熵值ej。

计算差异度系数dj。

3)计算第j 个指标的权重Wj。

4)计算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数Si。

3 宜昌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3.1 总体分析

根据前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步骤,对各个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标评价法计算,得出2019 年宜昌、武汉、九江、岳阳等地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绿色生态得分、绿色生产得分和绿色生活得分,具体得分如表3 所示。

表3 2019 年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得分情况表

根据综合得分情况,4 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岳阳市、九江市、武汉市和宜昌市,宜昌市排名最后,且得分较低,分值仅为排名第一的岳阳市的37.4%,说明宜昌市的绿色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与现有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3.2 细分领域分析

绿色生态领域,得分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九江市、岳阳市、宜昌市和武汉市,宜昌市位列第三,且得分与排名第一的九江市差距并不太大,分值为九江市的68.6%,且明显高于武汉市,说明宜昌市在自然生态、资源禀赋方面的基础条件是较好的,特别是森林覆盖率指标,明显优于其他地区,但节能环保支出占GDP 比重远低于其他地区,说明宜昌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和治理方面的力度还不够。

绿色生产领域,得分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岳阳市、武汉市、九江市和宜昌市,宜昌市位列第四。绿色生产领域指标的权重是最大的,其权重占到整个指标体系的40.3%,说明绿色生产是影响一个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方面,一个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的好不好,在生产过程中注不注重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绿色发展综合水平。宜昌市在该领域的得分是较低的,分值仅为排名第一的岳阳市的23.1%,差距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单位产值废水、废气排放量较高,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高达2.63 吨,远高于武汉市0.91 吨、九江市1.46 吨和岳阳市1.15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较低,利用率仅为52%,而九江市则已经达到100%。由此说明,宜昌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减排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短板。

绿色生活领域,得分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九江市、岳阳市、武汉市和宜昌市,宜昌市也是位列最后,且与排名第一的九江市的差距很大,分值仅为九江市的20.6%,主要差距表现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方面,宜昌市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40.33%和36.01%,低于九江市的48.68%和44.75%。绿色出行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城区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仅6.11辆,远低于岳阳市的9.64 辆和武汉市的8.77 辆。

4 加快推进宜昌市绿色发展的对策

4.1 强化保护、修复和治理

一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构建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对生态空间实行承载力控制,严格管制各类开发活动,守住生态环境安全边界。二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矿山山体修复、长江岸线复绿、生态廊道建设等,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三是深化污染防治治理。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空气常新、绿水长流、蓝天白云常在。

4.2 加快建立绿色产业体系

产业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建设绿色城市关键在于建立绿色产业体系。一是推进传统农业融合发展,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林下经济、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观光旅游、休闲康养、设施农业等业态,增加农业附加值,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二是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降低工业生产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时,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清洁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三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重点围绕现代物流、数字经济、人力资源等低能耗高效益产业,拓展绿色产业空间,不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

4.3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一是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严格实行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坚持节约用地原则,采用“标准地”出让方式,实施“亩产效益”评价,高标准引进新企业并倒逼现有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废物等各类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同时加强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彻底转变资源利用方式,进一步降低单位能耗、水耗和物耗,加快建设“无废城市”。

4.4 深入推进绿色生活方式

一是大力推广绿色产品,包括节能照明、节能电器、节水用具、绿色建材等,促进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二是广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包括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引导全民自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绿色出行,倡导其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

4.5 完善绿色发展保障体系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级资金,为绿色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另一方面,建立基层绿色发展工作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切实加大节能环保支出。二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推广绿色信贷,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探索采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等收益权以及预期绿色收益等开展质押担保增信,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三是建立绿色发展考评机制。制定绿色发展量化考核准则,根据主体功能定位,设置差异化的指标体系和权重,将绿色发展考核纳入到目标综合考核中,并作为领导干部考评的重要因素,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终身追究制度。

5 结束语

绿色发展既是当今世界主要的发展潮流,也是指导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理念。科学评价绿色发展水平,有助于摸清绿色发展现状,评估绿色发展成果,找准绿色发展短板,探寻绿色发展之道。本文通过建立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展开实证研究,找准了宜昌市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之间存在的差距与制约因素,从生态治理、绿色产业、资源利用、绿色生活及发展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为提升宜昌市绿色发展水平,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城市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参考。该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研究不仅适用于宜昌市及长江经济带地区,还可进一步推广至湖北省乃至全国,从而有效推动各地区的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宜昌市经济带指标体系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第21题
务实创新 开拓奉献——湖北宜昌市第三批援藏干部援助西藏加查两周年扫描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