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

2022-05-16王梦茹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工匠校园文化问卷

邵 敏 王梦茹 张 璇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旅游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改革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对社会经济增长和加快产业转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职业教育改革要求高职院校要深化办学机制和育人机制改革,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有利于落实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1]。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不容乐观,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应基于问题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关策略,将工匠精神植根于学生心中。

1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

1.1 调研方法与内容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设计了“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工匠精神内涵、工匠精神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职业能力现状、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为了保证本研究的科学性和代表性,问卷调查选取了安徽省8 所高职院校为对象,其中公办高职院校7 所,民办高职院校1 所。共发放学生问卷980 份,回收有效问卷964 份,有效回收率98.4%,其中教师问卷发放95 份,回收有效问卷95 份,有效回收率100%。在研究过程中运用Spss19.0 软件对回收的964 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被试者的基本特征如表1 所示,其中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调查人数占40.9%,省级示范高职院校调查人数占35.9%,普通高职院校调查人数占23.2%。调查学生中男生占比53.3%,女生占比46.7%,调查涵盖了文、理、医、农、工等不同类型学校(见表1)。

表1 基本特征分析(N=964)

1.2 研究方法

运用Cronbach's 系数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学生问卷量表Cronbach's 值为0.692,教师问卷量表Cronbach's 值为0.764,两份问卷的信度系数值均大于0.60,说明研究结果符合要求,量表具有可靠性。效度分析KMO(Kaiser-Meyer-Olkin)值显示,学生问卷量表的KMO 值为0.735,教师问卷量表KMO 值为0.642,两份问卷的KMO 值均大于0.5,说明问卷具有效度。

1.3 结果与讨论

1.3.1 对工匠精神内涵和了解途径的认知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职业敬畏、工作执着、追求极致的职业精神,是技能型劳动者对产品品质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2]。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认知偏低,由表2 的问卷调查结果可知,能正确说出“工匠精神”内涵的学生仅占14.63%,能大概说出的占31.32%,对“工匠精神”内涵不了解的占54.05%,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有一半以上学生还不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见表2)。

表2 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认知度

在“你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了解主要通过什么方式?”的问题回答中,有68.4%的人选择“通过网络多媒体、新闻宣传报道”;有16.2%的人选择“通过课堂教学、专业实践”;有9.3%的人选择“通过学校网站、校园文化建设”;有6.1%的学生选择“其它”途径(如图1 所示)。在“你认为工匠精神与专业技术学习的关联度”的问题回答中,有39.72%的学生认为“紧密相连,非常重要”,42.37%的学生认为“有关联,重要性一般”,17.91%的学生认为“没有关联,只需认真学好专业课”。

图1 高职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途径

1.3.2 对工匠精神职业素养情况的调查

在“未来就业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的问题答案中,回答“做一名普通工人”的学生占35.46%,回答“做一名技术工人”的学生占41.32%,回答“做一名技艺精湛的技术工匠”的学生仅占14.71%,回答“其它”的学生占8.51%。在“你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是什么?”的问题答案中,回答“紧跟时代潮流选择热门行业可以随时转行”的学生占36.18%,回答“不考虑自己的术业专攻,仅选择薪水高的行业”的占33.62%,回答“综合比较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行业,然后扎根下去有所成就”的占18.45%,选择“只要待遇好,做什么都无所谓”的占11.75%。在“你认为工匠精神对你未来的职业影响程度有多大”的问题答案中,回答“影响很大,非常重要”的学生占25.74%,回答“影响一般,有点重要”的占36.82%,回答“影响不大,只需学好专业课”的占23.41%,回答“没有影响”的占14.03%。

1.3.3 学校是否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调查

在“你所在的学校教师在教学中有渗透工匠精神的内容吗?”选项上,有9.38%的学生选择“有渗透且渗透的很好”,57.83%的学生选择“有渗透但渗透的不多”,21.46%的学生选择“没有渗透”,11.33%的学生选择“不知道”。在“你所在的学校经常开展‘大国工匠’等系列主题活动吗?”选项上,选择“经常开展且活动较多”的学生占10.21%,选择“正常开展,活动一般”的占38.99%,选择“偶尔开展,活动较少”的占41.56%,选择“从未开展”的占9.24%。在“你所在的学校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情况如何?”选项上,选择“理论课教学时间大于实践课教学时间”的学生占21.39%,选择“理论课教学时间和实践课教学时间差不多”的占46.07%,选择“理论课教学时间小于实践课教学时间”的占32.54%。

1.3.4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在教师问卷调查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占比56.3%,公共课教师占比21.4%,实验实训课教师占比22.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你经常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吗?”选项上,选择“经常”的教师占21.6%,选择“会渗透但不经常”的占62.5%,选择“没有渗透过”的占15.9%。在“学校开设实训课时会结合企业文化精神进行交流学习吗?”的选项上,选择“经常介绍并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学习”的教师占28.7%,选择“偶尔会介绍并开展交流学习”的占57.4%,选择“很少介绍未开展过企业精神的交流学习”的占13.9%。在“你认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最薄弱的环节是什么?”的选项上,选择“思政课程中体现”的教师占16.3%,选择“专业教学中渗透”的占17.9%,选择“校园文化中贯穿”的占31.4%,选择“校企合作中体现”的占34.4%。

2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2.1 校园文化建设中工匠精神的融入度不够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职院校的长久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在校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没能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将工匠精神融入和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大部分学校组织开展活动涉及到工匠精神的内容较少,造成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没能充分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特点,不利于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的形成。

2.2 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传统、学生自身基础薄弱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是顺延传统的人才培育观,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培养,没有结合实际建立适合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课程体系,导致培养的学生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对择业和就业定位不明确,有盲目跟风的择业心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对职业发展仅仅理解为找一份挣钱的工作,没能从职业精度和职业深度上去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3]。

2.3 教学过程与工匠精神的结合度不够

在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中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专业课程教学、公共课或是实验实训课程,教师对工匠精神内容的渗透不够,学生没能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塑造和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要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教师要懂得教学的艺术性,不能单调刻板教学,要用自己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去影响学生。

2.4 “工匠型”“双师型”教师欠缺

教师的职业行为和职业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高职院校要想将工匠精神很好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必须建立一支“工匠型”双师教师团队。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多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工匠精神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责任意识淡薄。很多教师只是忙于考证,“双师型”教师的身份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缺少系统的企业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教师自身对工匠精神体会不深,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将工匠精神教育落到实处。

3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

3.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培育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氛围,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形式的教育资源[4]。高职院校可通过橱窗、展板、宣传栏等定期向学生宣传大国工匠、时代楷模等优秀工匠人物事迹;也可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广场、校园文化展览馆、校园文化柱等将历届优秀校友事迹、模范教师事迹、典型的工匠人物事迹展现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5]。将工匠精神巧妙地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还可以增强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综合素养。

3.2 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要想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就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引进新观念、新理念[6],在授课计划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到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专业实践中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效果[7]。学校应定期安排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参与企业的制造和生产过程。学生在企业学习和考核的成绩可兑换学分,学生通过在企业的深度学习最终能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从而形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3.3 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中

无论是专业课、公共课或是实验实训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内容[8]。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同时,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企业优势资源进行课程设计,真正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4 打造“工匠型”“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关的技能证书,还应有深入企业、深入一线学习锻炼的经历,以具备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学校要加强对“工匠型”教师队伍的培育,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考评,为“工匠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平台。二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不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教学能力大赛、学术交流、教学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技能水平的提升。三是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提升自身工匠精神。高职教师只有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猜你喜欢

工匠校园文化问卷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工匠神形
问卷网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工匠赞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