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MOOC时代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
——以《建筑构造》课程为例
2022-05-16高亚涛林海华
高亚涛,林海华
(内蒙古开放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MOOC是在开放教育理念的延展下、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环境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等聚集、碰撞、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MOOC被广泛接受后日渐表现出一些缺陷,如学习者难以从海量课程资源中精准制定适用于自身的学习体系,以及学习者难以独立完成学习过程并达成期望目标,更为多元化的课程形式应运而生,即后MOOC时代。本文就是在对后MOOC时代背景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建筑构造》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助推开放教育质量的改善。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借助MOOC开展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实操性比较强的策略,对推动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有重要的价值。
一、MOOC与开放教育
世界上各大MOOC平台以良好的课程建设指导或辅助、学习技术和工具、市场宣传和推广等外围服务“筑巢引凤”,吸引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一流大学教师到平台建设课程。而开放大学及其前身广播电视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秉承了汇聚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的基因。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开放大学利用统筹规划、分级管理的办学系统和不断更新、紧跟时代的技术系统,搭建了共享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学习平台。从MOOC的特征看,对开放教育教学改革有很多启示。
第一,MOOC是将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习的吸引力。国际上Coursera、EDX、Udacity等知名MOOC平台均为知名大学教授的联合,在MOOC市场中有很强的竞争力。目前我国的开放教育基本以高校为主体,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校际或校企有合作交流,但是资源相对分离独立。而我国开放大学也主要是以相对封闭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为主,这就需要开放大学以更多元的形式体现“开放”理念,加强校际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助推我国开放教育的发展。
第二,MOOC的理念体现出更大程度上对学习本身的关注,在教育扩展的时代背景下,适应知识传播的现代环境,符合目前国际社会对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目前我国开放大学在学习者的认知中,其主要意义在于学历提升,适应目前社会对学历的要求。所以开放大学也需要在招生宣传以及教学实施等环节中凸显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教育理念。
第三,MOOC的影响力比较大,借助MOOC可以实现成千上万人同时在线进行课程学习。学习者可以借助消息板和聊天室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在线寻求帮助,但是相对传统教育模式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大幅减少。加上MOOC在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的无门槛无风险特征,使得能完成学习计划的学习者比例很低。开放大学同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配套的教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其优势,结合混合教学模式便可以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师生在利用新时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完成教学的同时充分实现交互。
二、基于MOOC的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建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混合式教学模式整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结合专业课程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既发挥教师教学引导、过程监控、服务支持等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独立性、交互性等学习主体特征。随着MOOC的兴起,混合式教学模式被赋予新内涵,教与学的关系也在不断更新和重构。应用于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也有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第一,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现有教学任务多以掌握课程理论知识的“教书”目标为主,缺少教学目标明确的开放性讨论等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以及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使得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性不高。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教学的优势,推动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改变,对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升学习深度有一定促进作用。
第二,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涉及内容广、难度大、实践性强,很多课程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同时涵盖大量理论分析、公式计算、专业规范等。优质MOOC资源可以拓展开放大学学习平台原有教学内容,充实混合式教学形式,通过线上行为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过程并及时反馈,动态适配学习需求,丰富了现代信息化教学内涵。
第三,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学矛盾问题显著,线下课程需集中解决课程重难点问题,再加上实训教学、工地参观等实践安排,学生需要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学习环境、信息资源、教学策略、评价反馈等要素通过合理整合与应用,带给学生高效的学习体验。
三、基于MOOC的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建筑构造》课程为例
《建筑构造》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工学学科土木工程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学生学会站在安全、经济、适用的原则,按照初步设计、运用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筛选建筑构造方案、构件的形式、基本尺寸及材料做法,初步掌握设计流程。
国内外MOOC平台有大量建筑类课程资源。《建筑构造》课程作为国内各大高校建筑类专业基础课程,在国内MOOC平台上有较为丰富的以教材内容为讲义的课程资源,本科院校资源侧重于专业基础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资源则侧重于职业技能素养的培养。而国外没有针对本门课程的MOOC资源,但是有大量相关课程,包括建筑空间组成、形式、空间和结构。教师可根据学习需求,节选部分国内外MOOC内容作为国开学习平台资源的补充,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建筑设计理念、相关规范的差异,拓宽学生视野。
《建筑构造》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学生一般已具备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基础知识。另外大部分学生从事相关行业,有一定建筑工程知识和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不存在较大困难,对专业知识,接受起来较为容易,但工学时间通常难以合理安排,部分学生的学习观念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面对开放教育学习模式有畏难情绪,学习惯性难以建立。
(一)教学目标
根据开放教育学生学习特点,《建筑构造》课程教学目标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思政目标等方面制定。知识目标以教材理论体系为支撑,为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奠定基础;能力目标注重学生职业能力需求,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情感目标关注学习初心,帮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思维;思政目标旨在让学生接受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收获高于知识点本身的思想内涵,提高综合素质。
表1 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
由于该课程实践性较强,内容涵盖建筑物各个构造组成部分,需要引导学生理性和感性双重认知,理论知识结构的建立以线上为主,线下多以实践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点,强化应用技能。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实物图片、构造示意图、施工实地视频,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
2.虚拟现实技术辅助教学: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具有高度真实感、直观性和精确性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在情境体验式的互动学习和考核中,掌握各种房屋的构造形式和基本构造方案。
3.互动教学:采用设问启发、专题研讨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互动教学,发挥不同学习背景、职业背景学生的不同优势,形成小型在线学习社区,使得学习资源扩大化。
4.案例教学:讲解民用建筑施工图纸,让学生对一般民用建筑六大组成部分以及附属构件(如:阳台、台阶、雨篷、散水、勒脚和通风道)有更深入把握,同时增强识图能力。
5.现场教学:安排学生参观建筑物,让学生对教材上的建筑物构造做法有更直观感知。在组织现场教学活动时,还可以将教材中没有的但实践中正在使用的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讲授给学生,拓展学生的认知。
6.模型教学:通过模型辅助教学,展示建筑构造节点,让学生对建筑构造知识有更直观把握。
7.实践教学:指导学生绘制建筑构造节点详图,充分掌握构造做法和应用。
8.项目教学:以实际项目驱动学习,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到项目实施、最终评价,学生主导各环节的实际操作,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共进。
(三)教学组织
根据不同学生学习背景和学习需求,引入MOOC并调整课程资源,初步进行因材施教。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师生、生生交互,多举措构建适合开放教育学生学习社区,形成本课程的教学生态。
表2 教学组织
课前以线上为主,一是完善课程资源。在国开学习平台现有课程资源基础上,上传简明文本,便于学生梳理知识点;上传MOOC,以视频形式输出重难知识点;上传建筑构造节点详图、实物图片、施工图对照图片等,作为文字视频资源的补充;同时补充拓展资源,上传知识点微课;上传《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规范文本;上传前沿科研成果文献和新型材料技术资讯供学生自主延伸学习。二是成立学习小组并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国开学习平台及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提醒学生按时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同时成立学习小组,将7~8人划分成为一组,将有实践环境及从事建筑行业的学生平均分布在每个学习小组,布置小组实践任务。如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收集不同气候分区的墙体保温构造设计规范和资料,了解其应用的绿色节能材料和技术,并组织开展线上小组讨论,分享实践任务成果。
课中分别发挥线上和线下教学优势,线上重点提供课程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熟悉开放教育《建筑构造》课程学习模式,解决学习平台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梳理本章节知识点,把握重难点,强调易考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敦促完成网上形考任务并予以评阅。线下组织统一面授课程,检查学生在国开学习平台对本节内容及任务的学习情况、回帖情况等。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强化思政元素的融入,使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实操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着重讲解重难知识点,并逐一解决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使学生牢固掌握本节知识点的同时提升思政素养。各学习小组分别就课前任务组内讨论情况结合学习内容进行分享交流,并进行小组相互点评,通过该环节学生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及思政教育成效。最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与提炼,对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强调和提醒,请1-2名学生谈谈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及对面授课的期望,并布置课后实训作业。
课后协助学生完成实训作业,如参观在建工地现场,了解该建筑物的墙体类型、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及施工特点。实训报告将计入实训成绩。接受学生学习反馈与评价,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和学习时间,一对一或一对多预约面授或远程课程,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根据教学情况深入反思,动态优化教学计划。
四、后MOOC时代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反思
(一)落实学分制,满足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开放大学采用的是学年制,后MOOC时代背景下开放教育学生有更多的课程选择,但如果依旧采用学年制的方式就在很大程度下削弱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而学分制模式下学生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还可以结合需要对自己的技能进行提升,对于开放教育质量改善及优秀人才培养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转变自身角色,适应新时代教学理念
要想实现开放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开放教育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对新时代教学技术要求进行精准把握,并注意转换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确立学习主体地位,建立自主学习习惯,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凸显开放大学教育价值。
(三)加强技能培训,满足技术要求
开放大学教师不仅需要储备和完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这样才能满足信息时代开放教育有效开展的需求。教师应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及网络课程开发能力,另外还需要对思政教学能力进行提升,“教书”同时“育人”,促进开放教育质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