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意愿及模式研究
——以熊口镇赵脑村为例
2022-05-16田长远罗仁泽
田长远 罗仁泽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广东 深圳 518000
1 引言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3.50%,比2010年上升4.63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趋势正不断加快。从城乡发展角度而言,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要远高于城镇地区,2020年农村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7.72%,城镇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1.11%,农村人口老龄化是加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农村家庭户规模正不断缩小,由2010年的3.76人减少到2020年的3.12人,出生率下降以及大量青壮劳动力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而离村进城,使得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趋严重,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大量农地粗放耕作或直接撂荒,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效率。
土地流转作为集约利用农地的一种方式,能够将老龄化背景下被粗放利用甚至撂荒的农地集中起来,实现相对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2]。因此,探讨农村老龄化下的土地流转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特征分析之上,以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的赵脑村为实证,探讨老龄化下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2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
2.1 农村人口迈向深度老龄化且速度加快
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始终保持上升趋势,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例由1990年的5.74%上升到2020年的17.72%,年均增长0.39个百分点,按照国际标准,已经迈向深度老龄化阶段。此外,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在近十年表现更为突出,老龄人口比例在1990-2000年之间年均增速为2.71%,2000-2010年之间年均增速为3.98%,而2000-2010年之间则年均增速为5.82%。
图1 不同普查时点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变化图
2.2 农村人口老龄化呈现区域不均衡
由于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呈现明显的区域不均衡特征。除西藏自治区以外,其他省份及直辖市均已经步入老龄化阶段,个别沿长江流域的省份及直辖市如四川、重庆、湖北、安徽、上海等的农村地区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东北三省的农村地区甚至步入超老龄化阶段。
从农村老龄化的变化趋势来看,对比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的全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分布情况,可以发现东部沿海省份的农村地区进入老龄化的时间比中部及西部省份早,但老龄化程度较中西部省份低;东北三省农村老龄化在2000年后发展较快,逐步演变为全国农村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长江流域沿线省份的农村老龄化程度变化也较快,老龄化程度仅次于东北三省。
图2 不同普查时点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分布图
2.3 农村人口“未富先老”特征明显
20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为1.71万元,仅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但老龄化水平却是城镇地区的1.6倍,广大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难以短时间内健全养老保障与养老服务体系,承受着快速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挑战[3,4]。
图3 城乡人口老龄化及收入水平比较图
2.4 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及“空巢化”现象并存
受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我国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5],从2000年的15.31%下降到2020年的10.58%,新生人口的减少导致农村家庭人口规模不断缩小,从2000年的户均3.44人减少到2020年的户均2.70人,呈现出明显的“少子化”趋势[6]。此外,城乡经济差距导致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发展,2000-2020年平均每年有超过1300万人离村进城,也加速了农村“空巢化”现象。在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同时,农村新生人口下降和年轻人口外流,共同加速了我国农村地区的老龄化进程,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
图4 2000-2020年农村人口出生率与户均人口数、进城人口增速变化图
3 农村人口老龄化下的土地流转模式——以赵脑村为例
赵脑村位于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以种植小麦、棉花、油菜及水产养殖为主,总人口约2230人,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380人,占全村总人口比重17.04%,人口结构已迈向深度老龄化。此外,全村户均人口约2.86人,有超过500人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人员大多是老年和儿童人群,与全国农村老龄化特征类似,土地耕种效率低下,给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3.1 赵脑村老年农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调查
本次研究采取抽样问卷方式,对赵脑村老年农民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为98.67%。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老年农民的年龄介于65-75岁之间,占比例达到73%;老年农民的受教育水平较低,未受教育及小学文化的老年人口占到了89%;大部分老年农民承包土地面积集中在1-3亩,占比达到66%。
可将这些影响因素分为三类[7,8,9]:一是老年农民的自身因素,包括年纪大小、健康状况、文化程度;二是老年农民的家庭因素,包括子女赡养情况、后代继承土地情况、承包土地面积;三是老年农民的收益因素,包括农业收入比重、农地流转收益、社会保障程度。
表1 赵脑村老年农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表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10]:
(式中Y为老年农民土地流转意愿,a为常数项,Bi为回归系数,Xi为自变量,n为解释变量个数)
结果显示:与土地流转意愿呈正相关的因子有年龄大小、文化程度、子女赡养情况、农地流转收益、社会保障程度5个因子,即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子女赡养情况越好、土地流转收入越高、社会保障程度越完善的老年农民,其土地流转意愿越高;相反,与土地流转意愿呈负相关的因子有健康状况、承包土地面积、后代继承土地情况、农业收入比重4个因子,即健康状况越好、承包土地面积越大、后代继承土地越多、农业收入比重越高的老年农民,其土地流转意愿越低。
其中,影响老年农民土地流转的最为重要三个因素是农地流转收益、社会保障程度和身体健康状况。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资源,对老年农民而言,兼具生活保障与社会保障功能,农地流转收益直接决定着老年农民在土地流转后的生活经济来源,是影响流转意愿的最核心因素,也关系到老年农民日后医疗和养老保障,赵脑村的老年农民没有退休金,而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够健全,少数农民虽购买了农村社保,但保障水平仍然不高,所以社会保障仍是老年农民考虑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身体健康状况主要是年龄大导致老年农民因疾病或体力下降的缘由,难以承受高强度的耕种需求。
表2 老年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结果表
3.2 农村人口老龄化下的赵脑村土地流转模式
(1)构建“企业+农户(村集体)+政府”的迁村腾地共赢模式
对于老龄化严重的赵脑村,其土地流转核心是要提高流转动力,寻找有效的需求方,保障土地流转效益最大化,实现流出方与流入方的双方共赢[11,12]。当地小龙虾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华山水产公司为扩大“虾稻共作”的生产规模,与赵脑村进行土地流转合作,在赵脑村建立大型的小龙虾养殖基地。
华山水产公司通过与农户(村集体)、政府建立三方协作共赢关系,探索“迁村腾地”的土地流转模式,对赵脑村实施整村搬迁进入镇区,打造2万亩“虾稻共作”基地。具体而言,老年农民将零散承包地统一由村集体流转出租给华山水产公司负责现代化的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技术含量与生产效益,而原有的村民宅基地则可进行复垦,增加“虾稻共作”耕地面积,并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原则,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给予政府统筹利用,其中部分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与华山水产公司共建集中安置社区和生活配套中心,保障赵脑村农民安置住房需求,另外节余的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则由政府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获得相应新增财政收入,并优先用于保障进城农民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服务。
图5 赵脑村“迁村腾地”土地流转模式图
(2)多方式保障老年农民收入来源
为保障老年农民土地流转后的生活收入来源,赵脑村的土地流转主要从以下四种方式来实现:①华山水产公司对流转后的土地进行集中规模化经营,以土地租金的形式,将土地流转后的经济增值收益按比例返还给老年农民;②雇佣愿意并有能力进行劳动生产的老年农民继续从事“虾稻共作”,作为企业员工,保障可持续的收入来源;③与农户建立“托底收购”合作关系,按照流转价等价的标准,将土地倒包给种植能手,提供统一的养殖标准和技术支持,为华山水产公司供应小龙虾,形成常年稳定收益;④引导部分老年农民通过技术培训等方式,从事小龙虾加工、农家乐等产业,转向二三产业寻求再就业机会,拓宽老龄农民收入渠道。
(3)政企结合完善老年农民社会保障
华山水产公司与当地政府共同推进赵脑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解决老年农民社会保障的后顾之忧。对于进行宅基地腾挪而进城安置的老年村民,政府将其纳入到城镇居民管理范畴,按照城镇居民提供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服务;对于部分转化为华山水产公司职工的老年农民,企业为其购买医疗和养老商业保险,实现了农村社会保障的多样化。
4 结论
本文基于全国农村老龄化特征分析之下,研究赵脑村老龄化下的土地流转影响因素与模式,主要结论如下:
(1)除西藏以外,我国其他省份均已步入农村老龄化阶段,且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农村老龄化呈现明显的区域不均衡,东北三省及沿长江流域省份的农村老龄化程度较高,沿海省份的农村虽步入老龄化时间较早但程度较低;我国农村老龄化与“未富先老”、“少子化”及“空巢化”等现象并存。
(2)赵脑村具有我国典型老龄化村庄特征,影响赵脑村老年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正相关因子有年龄大小、文化程度、子女赡养情况、农地流转收益、社会保障程度,负相关因子有健康状况、承包土地面积、后代继承土地情况、农业收入比重。其中,最为重要三个因素是农地流转收益、社会保障程度和身体健康状况。
(3)赵脑村围绕龙头企业,突出市场主体作用,构建“企业+农户(村集体)+政府”的迁村腾地土地流转模式,提升土地流转动力;通过土地租金、雇佣工资、二三产再就业等多种方式保障老年农民收入来源;政府与企业共同完善老年农民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土地流转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