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策略
2022-05-16温婷
温婷
摘要:目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德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存在片面性、形式化的问题,仍以传统思想为主导,缺乏合理的融入方法和组织手段,导致德育工作难见成效。因此,本文从加强初中生德育的必要性、具体融入的方法两个方面出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德育实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德育;初中;道德与法治
前言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德育学科,持续加强初中生德育培养工作,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和人生品格,还使学生在思想层次、行为意识以及发展观念等方面得到积极培养。那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德育呢?针对这一问题,我结合初中生的发展特点,立足学情对此展开研究。
1加强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1.1有助于推动素质发展
加强初中生的德育培养,有助于推动素质发展。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素质培养、全面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实施的重点之一。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育人,教书是形式,育人是目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一门德育类课程,以教材为载体,通过德育知识的传授与融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从社会发展、自我认知的角度出发开发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素质发展的目标。
1.2有助于践行核心价值
加强初中生的德育培养,有助于践行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是指在价值群中,或者说在多元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或价值体系。将德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核心价值的正确理解,还使学生有计划、有目标、有策略地践行观念、推动发展,进而促进其主体的多元化成长。
2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德育的方法
2.1从学情出发制订德育目标
学生是课堂实施的主要对象,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制订合理的德育目标和教学设计,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组织性,还使学生有目的地展开学习活动,确保德育知识的有效融入和充分掌握。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情入手,设计备课、明确目标,以贴合初中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为原则,保证教学主体的有效参与和高效学习。
如在《尊重他人》一课的教学中,本课以尊重他人为话题,对尊重的含义、如何尊重他人等内容进行学习,考虑到初中生的交际水平和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将“掌握尊重含义及原因”“学会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等能力”“尊重他人意识,践行尊重理念”等作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将“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作为德育目标。同时,采取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剧表演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尊重理念的认知程度,加强其心理体验。
2.2在生活中感受德育行为
在德育融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引入德育,使学生从中感受德育内涵,养成良好习惯。此外,以生活情境的方式引入德育,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课堂体验,还使学生在具体情境的观察和分析中掌握本质寓意,塑造行为习惯。如在“维护秩序”的教学中,本课主要讲述秩序与生活的关系,以及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为使学生真切感受规则的重要性,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功能,将生活情境引入其中。
如“井然有序的售票大厅”“混乱无序的交通道口”“规范生产的工厂车间”“乱打电话的图书阅览室”等,引导学生对生活情境进行观察和分析,评判生活情境中的社会行为,激发主体讨论、引发德育思考,这对学生理解和认同规则价值、感知德育行为起到了帮助效果。
2.3从现象出发树立德育价值
现象是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外部形态,从具体现象中展开学习,不仅能优化学生的认知思维,提高整体感知,还使学生在具象化的理解中更好地把握和树立德育价值,确保有效融入。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具体现象中引入德育,以具体事物、具体现象、具体情境为依托,使学生在听、闻、鉴、赏的过程中挖掘价值、形成体系。
如在“诚实守信”的教学中,诚信是一种可贵的行为品质,为加深学生对诚实守信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的精神,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看资料、评现象的活动,融入价值,提升自我,如“商鞅的徙木立信”“季布的一诺千金”“曾参杀猪”等,以正反案例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诚信价值的思考,进一步践行诚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2.4从事件出发引申德育思考
相较于传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具体案例或事件为目标,通过对相关事件进行分析,既可以加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清晰价值目标,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其深度思考的目的。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具体事件,组织学生对具体事件进行探讨,并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予以科学、理性的评判意见。
如在“预防犯罪”的教学中,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自觉预防犯罪,提高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对此,教师可以从具体事件中引申德育思考,使学生在具体事件的分析和思考中,了解犯罪的含义和特征,并对违法犯罪行为说“不”,进而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同时,借助具体事件,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事件的起因和本质进行讨论,防患于未然,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明辨能力。
2.5从活动出发落实德育培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适当组织一些趣味化的学习活动,如情景剧表演、辩论赛、讨论赛、PK赛等,一方面可以改善教学关系,创新课堂形式,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趣味活动的实施,进一步落实德育培养,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组织引导中实现自我发展、健康成长。同时,在具体活动的实施方面,教师还应根据学情进度设计相应主题,以保证整体活动的组织效果。如在“以礼待人”的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待人诚恳、文明有力的思想情感,对此,教师可以组织不同的趣味活動。
如“实话实说”活动,主要对身边不文明的行为进行讨论,如游客随意丢弃垃圾、霸占公共设备等、历史遗迹随意刻字;“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抢答活动,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表达能力;“情景表演”活动,设立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如“上课迟到”“插队买票”等,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体会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为文明有礼的人。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德育目标的制订、德育行为的感知、德育价值的树立以及德育观念的融入等策略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与应用德育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意识,这对实现学生素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立德树人作为道德与法治教育实施的根本目标之一,采取多样化的教学举措和活动组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发挥能动优势,进一步突显德育价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耿学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融入德育教育浅谈[J].孩子天地,2020(6):170—173.
[2]韦福.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