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2022-05-16薛晓丽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

薛晓丽

摘要:小学数学思维的运用可以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帮助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快速地分析题意,归纳知识点,进行知识迁移,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但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需要在每一节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尊重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差异性,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基于此,笔者谈一谈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特点及意义,并详细阐述“训练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作为教育工作的实施对象,学生的表现,对知识的吸收情况,都是影响教育效果、反映教学水平的直接因素。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以后,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目标,因此教育工作不能单纯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数学学科而言,数学思维能力要求灵活性、原创性和敏捷性的特征,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体现在他们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上,所以数学学习的本质也可以看做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足以说明数学思维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小学生因其年龄较小,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水平各异,所以教师在培养过程中还需因材施教,结合各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发展创造空间。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在课堂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激发思维的灵活性。综合来看,数学思维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能力,培养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更好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合理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情境中锻炼学生的实践性数学思维.教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创设的教学情境联系起来,方便学生理解,让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应用.而情境的创设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像、音像、影像等展示一些数学内容,也可以利用一些教学道具设计学习场景,让学生通过眼、手、耳获得实践感受,激发学生的“五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从而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2.数形结合,强化记忆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除了遍布数字外,还充满图形,且数字和图形之间存在必然关联,数字可以解释图形,图形也可以解答数字问题。不管怎么说,做到数字、图形两手抓,才不会浪费数形资源,还能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数形结合还可以让学生充分认知空间形式和学习本质,这是单一学习不能起到的效果。进一步利用数形结合来深化学生的知识记忆,可确保学生掌握知识后并牢牢记住。当然,数形结合切不可过于复杂和烦琐,如采用一棵树及小鸟的剪纸,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树上”的“小鸟”的数量变化,并从中逐步知晓加减法的内涵和意义,能真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记忆自然得到强化。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鼓励和提倡学生多采用数形结合的形式解答问题,相信会让枯燥、晦涩的问题更简单化、趣味化,无形中会逐步加强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数学思维能力生活化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课程改革也同样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将更加生活化,不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尤为重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充分运用课堂的优势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因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急于求成有百害而无一利,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仔细观察、分析、概括、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发散思维。在这期间,教师一定要做到目标明确,方法合理,循序渐进。

4.组织拓展性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性数学思维

拓展性的数学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主体学习意识、实践意识,提升学生分析数学数据、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性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性数学思维.数学活动是理论知识的延伸,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轻松的教学氛围,挖掘学生的数学个性、数学潜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释放,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

5.体验式教学

调动思维的灵活性,需要让小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育工作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開展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体验式教学是其中的有效方法,给予小学生充分体验的机会,使小学生发现探究知识的乐趣,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以小学数学知识“负数”的相关教学为例,教师为小学生提供温度计的教学辅助设备,然后询问小学生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读书方法,然后提供冰块和温水,让小学生分别测量二者的温度,如果小学生测得了冰块为-2℃、温水为2℃,那么教师以此为引导,带领小学生总结正数与负数的关系和差异。这种小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发挥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借助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提高课堂效果,改变了传统枯燥的课堂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方法灵活,重点在于引导小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发现和感悟数学知识。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发挥学生思维和行动的积极作用,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有较高的理解难度,要想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必须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提出了合作学习、体验式教学、情境教学等课堂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使小学生运用灵活的思维解决问题,达到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目的,也能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艳琴.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51.

[2]赵苏雅.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9(36):38.

[3]王艳青.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2):32.

[4]翁敏芳.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运用及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5):43.

猜你喜欢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在教学中的应用
也谈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精神
高中生物教学时如何提升学生质疑能力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