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培养工匠型人才视域下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以“系统管理项目实训”课程为例

2022-05-15张林静李淑慧

关键词:系统管理工匠分组

张林静,李 娟,李淑慧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1 引言

教育部印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部署要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在国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提出并开始实践“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大国工匠》《了不起的工匠》等工匠题材纪录片获得了广泛好评。这唤起了人们对各行业,尤其是制造业领域工匠的记忆。工匠型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目前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急需培养大量的工匠型人才[1]。

目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工匠型人才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较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播,未帮助学生认清自身职业定位,未引导学生树立成为工匠型技术人才的职业规划目标。第二,虽然高职院校实践性课程课时较多,但在现实的实训课堂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得到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仅止于实验结果完成,未能达到实训熟练的程度,实训过程中出现问题也未深入思考原因,不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加强对实训课堂教学改革是培养工匠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第三,高职院校实践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广度和深度未充分挖掘工匠元素,需要将工匠精神潜移默化融入全课程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第四,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信心不足,尤其是在面对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更是会出现逃避退缩等情况。需要设计一套完备的“师徒”式考核方式,监督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及时解决实训过程的重难点问题。本文以“系统管理项目实训”课程为实例展开研究,将课程内容设计引入工匠元素,利用学习通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与分组式教学,为探索实训课程培养工匠型人才提供教学改革的思路。

2 “系统管理项目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设计

2.1 工匠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系统管理项目实训”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训课程,它的前置课程是Windows操作系统和Linux操作系统两门专业基础课。学生需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IP地址、路由协议,虚拟机VMware Workstation,熟悉 Windows操作系统中ADDC域管理模块、服务器管理模块、ADCS管理模块,Linux操作系统中网络管理、服务器管理、Shell管理、Ansible管理模块。该课程主要以培养网络系统管理员为目标,该岗位基本要求是能够根据应用部门的要求进行网络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能高效、可靠、安全地管理网络资源。它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对网络操作系统综合知识的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系统管理员职业岗位是2022年即将在上海举办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赛项之一。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它的意义是向全世界的大国工匠们致敬,向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本课程融入爱岗敬业、专注、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等工匠型元素,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内容采用贯穿式、案例式、岗证融合式等设计模式。贯穿式是把相关内容从课程的导论开始贯穿到课程的结语,通过对国产“鸿蒙操作系统华为芯片”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创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但是在很多关键技术方面,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青年人不断探索新技术,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唤醒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案例式选择相关技术实践案例,如将最新技术大数据平台底层应用的Linux操作系统、国家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等案例作为素材,融入系统管理服务搭建的课程内容中。“系统管理项目实训”案例式教学内容设计示例如下表1所示。岗证融合式,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系统管理项目师考证,例如红帽子认证、网络管理员认证,通过考证引导学生成为一名工匠型人才。

表1 案例式教学内容设计示例

2.2 工匠人才培养导向的教学环节设计

2.2.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程充分依托“互联网+”教育资源和技术实现翻转课堂教学[2-3]。首先从大规模在线开放MOOC课程——“Linux操作系统”,选取适合的章节知识点,然后授课教师对实训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部分录制精准化指导课程视频,上传至学习通平台开展线上翻转教学。学生课前通过线上教学资源自学课程的内容,然后根据实训项目的综合实训题,预先自主解决问题。课中,教师针对学生实训过程中的共性难题和特殊难题实行分层指导。对于学生的共性难题进行统一指导、对于特殊的难题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的通过解决问题获得技能的提升,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提高课程吸引力,提升教学质量[4]。通过学习通平台线上资源学习的优势是,学生在实训过程遇到难点问题不理解时,可反复观看理解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的演示视频,为每位学生提供“熟能生巧”的指导环境,解决了高职院校授课教师无法在实训课堂上进行全面指导的现实问题[5]。针对线上教学资源解决不了的难点问题,教师将在线下实践课堂上,重点面对面帮助学生提出解决的思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的问题能力,学生确实无能力解决的问题将采取手把手地指导演示,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及时解决问题获得学习成就感,从而培养其职业认同感,激发对技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2.2 学习通在线教学平台

在学习通在线平台,课程设计的模块化教学内容以PPT、文档、视频、音频的方式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多种学习资源获取知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问题以学习通平台的任务点功能来呈现,学习通平台任务点是要求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学完以后才可获得相应的线上分数。学习过程中签到、抢答、投票、主题讨论、随堂练习、问答等教学活动活跃了教学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职业素养能力,提高了工匠型人才培养质量。

2.2.3 分组式教学

在实践项目建设环境中,每个项目的圆满完成需要团队之间的紧密合作。这不仅需要网络系统管理员具有过硬的技术本领,还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在系统管理项目实训课程中将每个自然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3-5人,开展分组式教学[6]。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小组成员具有分层任务,一是独立完成的个人任务,二是完成团队合作的分组任务。个人任务部分主要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分组任务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总体考核学生是否具有厚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本领、是否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是否具有钻研的精神、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每一个实训任务完成后,每个分组需要对实训进行总结与反思、撰写实训报告,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工匠型人才奠定基础。

2.3 工匠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评价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综合评价的多维度教学评价体系方式[7],即线上占40%,线下占40%,分组汇报20%。线上主要以学习通在线平台中各种学习数据为考核点,在学期结束后会有统计分数。线下采用独立评分表方式,如表2所示,每位同学具有一张独立评分表,包含对实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评分、动手操作能力评分、职业素养的评分、工匠精神评分四大块。学生每完成一项实训课题,将获得相应的分数。通过过程化的细粒度的监督过程,学生在每个子任务完后会获得相应的阶段性评价结果,一方面学生在子任务中不断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即把每一件小事做得完美,这将为培养工匠型人才奠定基础。分组汇报以小组为单位,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点进行总结,重点阐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争取通过多种途径去解决。在分组汇报中,每组可互相学习、同时来自同伴中压力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自我约束。

表2 “系统管理项目实训”课程案例线下评分表

3 教学效果

3.1 学生的兴趣提升

通过该教学改革设计实践探索,在“系统管理项目实训”课程中学生每节实训课能阶段性完成实训任务,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因此学生上课的到课率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有所提升。学生参加职业证书系列考证的意愿增强,对职业的认同感有所提升[8]。

3.2 学生的成绩提升

虽然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难度变大,但是学生综合成绩提高,本课程以2019级计算机网络技术5班为例,通过加权办法统计学生期末总成绩,即总成绩=学习通线上成绩40%+线下评分表成绩40%+分组汇报20%。班级平均分达到89.9分,其中满分100分有5人,90分以上有29人,80~100分占比92.8%,如表3所示:

表3 “系统管理项目实训”总评成绩情况

4 结语

培养工匠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未来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向,高职院校应紧扣行业发展趋势,创新课程教学内容,着力于工匠型人才培养方式的教学改革探索。创设好校内教学实训课堂的第一线的实践环境,融入工匠元素创新设计实训类课程内容,结合“互联网+”技术开展实践教学、分组教学等活动助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培养工匠型人才做好全方位的谋划。

猜你喜欢

系统管理工匠分组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系统管理学报》征稿简则
分组
工匠赞
《系统管理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系统管理学报》